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

2020-12-12 華龍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這是黨的文獻首次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將對我國「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乃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程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有效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億萬百姓福祉。重慶是全國進入老齡化社會最早、老齡化程度較深、「未富先老」較為典型的地區之一。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影響我市高質量發展和人口均衡型社會構建的重要問題。「十四五」時期,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市要化危為機、危中尋機,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在各級黨委的領導下,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政府、市場、社會、家庭和包括老年人在內各方面力量的積極性,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具有重慶特色的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之路。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養老工作,機構養老、社區居家養老、養老產業發展以及養老政策支撐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的成效。但與我市人口老齡化嚴峻形勢、與群眾美好養老生活新期待、與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要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為此,「十四五」時期,我市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還需要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一是加快推進「十四五」時期我市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十四五」時期,是我市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重要「窗口期」。深入研究人口發展戰略,既是研究和探尋人口發展規律的現實需要,也是經濟社會發展階段變化的必然要求。「十四五」時期人口發展戰略將重點研究與我市養老服務政策體系相關的如財政、產業、土地、醫療、人才、環保、基本公共服務以及績效考核等政策,力爭「十四五」時期我市人口分布、產業分布、國土利用、基本公共服務和城鎮化格局適應老齡化社會快速發展的客觀需要。

二是加快推進我市養老服務政策改革創新。在財政、金融、產業及養老模式等領域開展政策創新,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提供堅實政策保障。強化政府兜底保障和監督職責,堅持覆蓋全生命周期、多層次保障、城鄉一體化原則,健全老齡事業投入經費保障機制。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撬動作用,支持社會資本投資養老事業、養老產業,提高對護理型、連鎖型民辦養老機構的扶持力度,引導規範金融、地產企業進入養老市場,鼓勵養老機構探索各類跨界養老商業模式。扶持發展老年康復輔助器具研發製造產業,加快促進養老服務與醫療、教育、培訓、文化、體育、旅遊、家政等產業的深度融合。優化市場主體參與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等政策體系;創新各類社會組織為「一老一小」提供多樣化、個性化服務的政策體系。

三是積極推進智慧養老工程。去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提出,要把技術創新作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第一動力和戰略支撐。近年來,我市推進智慧養老服務大數據平臺建設,全力構建全市智慧養老服務平臺,為發展智慧養老奠定了較好的基礎。為此,「十四五」時期,要大力推進智慧養老工程,建設一批示範企業、一批示範街道(鄉鎮)和一批示範基地等,實現養老服務與智能終端、物聯網、大數據、智慧機器人等產業集群的深度融合,探索智慧化、多元化養老服務的場景應用,切實解決智慧時代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

四是大力推進成渝地區養老服務協同發展。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健全成渝兩地養老服務協作機制,大力推進中醫藥、大健康、康養產業等新興產業協同發展;大力推進包括家庭、社區和機構養老在內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協同發展;大力支持位於成渝主軸的區市縣尤其是在川渝或成渝毗鄰的區市縣爭取民政部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爭取國家發改委城企聯動普惠養老項目。以此進一步打造高質量養老服務和產品供給體系,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以及構建養老、孝老、敬老的社會環境,最終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兩中心兩地」目標順利實現。

五是提供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法治保障。目前,全國已有天津、浙江、北京、江蘇、寧夏、廣東、山東、甘肅等省區市制定養老服務條例,上海養老服務條例草案已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相鄰的成都、西安也已出臺了養老服務促進條例,而我市尚未出臺,這與我市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極不匹配。為此,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建議儘快出臺《重慶市養老服務條例》,進一步加強在養老服務機構服務能力提升、養老服務人才保障、推動醫養深度融合發展以及推進長期護理保險等方面的法治保障。

(作者系市委黨校教育長、教授,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0ARK004研究成果)

相關焦點

  • 中國老齡協會副會長吳玉韶:積極應對老齡化需形成六個共識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決定,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具有裡程碑和劃時代意義。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必須做到知行合一。目前國家層面沒有專門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行政法規,這與我國人口老齡化嚴峻形勢、億萬老年人美好養老生活新期待、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要求不適應。要從我國人口老齡化基本國情出發,建立同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適應的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法律法規體系,這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應有之義,也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首要戰略任務。
  • 劉維林會長:積極應對老齡化,醫養結合是核心
    劉維林會長:積極應對老齡化,醫養結合是核心 2020-11-09 12: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寧波象山一院醫健集團斬獲亞洲醫院管理獎
    12月8日,亞洲醫院管理大會揭曉本年度亞洲醫院管理獎名單,寧波市象山縣第一人民醫院醫療健康集團老年醫院院區(象山縣老年醫院)申報的項目《實施「精準型」醫養結合,為健康養老保駕護航》榮獲品牌營銷活動類卓越獎,也是全省唯一一家獲獎的醫療衛生單位。
  • 「計劃生育」消失,人口老齡化,延遲退休,我們該怎麼做?
    這應該是一九八一年以來首次出現的這個變化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國的新生人口越來越少了,二零一九年出生人口僅為一千四百五十三萬人。那相比全面二胎放開之後的二零一六年,整整少了三百二十一萬人。如果形勢持續下去的話,到二零二八年啊全國人口可能就會出現負增長了。 而同時呢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就日益突出啊。
  • 生育率破警戒線,老齡化越來越嚴重
    為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民政部部長李紀恆近日撰文指出,我國人口發展已進入關鍵轉折點,引導提高生育水平,穩定在適當範圍內,增加勞動力供給。在《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李紀恆撰寫了《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一文。
  • 「60後」即將步入老年,北京戶籍人口結構將加速老化
    原標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著力點「十四五」時期是北京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窗口期」。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區別於其他省市地區,作為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國首都,北京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準確理解其戰略內涵和本質要義,找準戰略行動的著力點和率先突破的方向。準確把握北京實施國家戰略的本質要義。
  • 鄭秉文:夯實應對人口老齡化社會財富儲備,首先要打造資產型養老金...
    他指出,中國的養老金制度應該打造資產型養老金制度,而不是負債型養老金制度,否則,就難以實現中央提出的夯實應對人口老齡化社會財富儲備的目標。我講六個部分:  一、夯實養老財富儲備是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  不久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到,要「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和「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
  • 全面二孩五年|如何應對低生育率和老齡化難題?
    人口學界普遍認為,中國的人口形勢已經發生重大變化,全面二孩政策已經不足以應對目前的低生育率和老齡化問題。但關於全面二孩政策實施效果、對總和生育率(每個婦女的平均生育子女數,這是人口學衡量生育強度的重要指標,以下簡稱「生育率」)現狀的評價、以及對老齡化的應對之策等問題,有些專家也表達了不同看法。
  • 全球已邁入「深度老齡化社會」,我們該在意什麼?
    我國:65歲以上的人口佔12.6%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是當今世界老年人數最多的國家,2019年底,已有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54億,佔總人口數量的18.1%,而65歲以上的人口大概1.76億人,佔總人口的12.6%。
  • 全面開放三胎能解決人口問題嗎?
    據報導,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民政部部長李紀恆近日撰文表示 在《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稱《建議》)輔導讀本中,李紀恆撰寫了《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一文。
  • 人口減少導致經濟社會發展動力不足―― 日本全力應對少子老齡化
    有測算顯示,2020年日本新出生人口低於85萬人;《日本經濟新聞》推測,2021年新出生人口可能跌至70萬人,如果這一推測兌現,日本的少子化進程將比官方預測提前10年。  人口減少長期困擾日本  疫情發生之前,日本已面臨嚴重的少子老齡化問題。
  • 立足中國人口新國情 不負人口研究新使命
    本文轉自【中國社會科學網】;「十三五」以來,我國人口發展發生重大的歷史性轉向,人口國情也出現了與以往截然不同的新特徵,突出表現在人口發展形勢呈現出數量、結構、質量、分布等多方面交織交錯的新格局。立足人口新國情,展現以人口研究推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新擔當,推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的人口理論體系的新成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