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除夕夜,武漢知音湖畔火神山工地機聲轟鳴。24小時晝夜施工,72小時極速組網,從砸下
當「天問一號」以11.2千米/秒的速度奔向4.7億公裡外的終點時,3600餘組動車正以平均350公裡/時的速度疾馳在全國3.5萬公裡長的高鐵線路上,跨越山川,連接南北;此時,距地面兩萬公裡的蒼穹深處,提前半年完成部署的55顆北鬥衛星正全天候運轉,為列車運行提供精準、穩定的導航服務和大數據分析。
就像站在地面上無法感知地球正以466米每秒的速度自轉一樣,身處其中的我們可能也沒意識到「中國速度」已經無處不在:從山遙路遠到便捷抵達,從流程繁雜到一鍵辦理,我們的生活已經被按下了數位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快捷鍵」。
歷史的拐角就在眼前,我們風馳電掣地步入數字智能時代,一邊享受著科技帶來的便利,一邊感嘆著: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數位化時代裡的「中國速度」
「手機再也不用裝那麼多App,身上也不用帶那麼多證明,都減負了。」Joe放下手機,屏幕上「北京市政務服務網」幾個字很是醒目,他剛剛在線辦理完動物診療許可證所需的文件證明。
「2000多萬人的大城市看似熱鬧,其實很多人缺少陪伴,可能每天回家以後,那隻跳起來歡迎自己的『毛孩子』就是一天當中
隨著疫情平復,團隊擱淺了半年的創業計劃再次提上日程。「這次也不用跑來跑去了,直接在首都之窗網站自動填報,所有流程很快就處理好了,一網通辦,一網通管,比以前方便多了。」
就在Joe感嘆著電子政務的便捷時,千裡之外的上汽寧德生產基地,上汽乘用車數據及信息系統部信息系統經理許恆正在對ICT系統做例行維護。「我們的車間智能化程度非常高,8萬多平方米的車身車間,只有上下線工位配備了生產操作人員。車間裡配備了500多臺機器人、4套在線測量系統、3套雷射焊設備,焊接自動化率可達99%。」
寧德生產基地是上汽集團「版圖」中的重要一塊,在以工業大數據和互通互聯為基礎的汽車智能製造體系支持下,24萬輛新能源汽車每年從這裡走下生產線,投向市場。作為「2020年中國標杆智能工廠」,上汽寧德工廠
目前,上汽寧德生產基地通過自動化工藝裝備與工業物聯網、AI技術的深度融合,自動化生產率基本達到98%,現已實現60JPH(每小時下線60輛汽車)的生產效率。
除了自動化生產線,智能網絡也進一步覆蓋到智慧校園。這不,東南大學最近就創造了新的「東大速度」,3個校區,近9700間宿舍,122棟獨立樓宇,9000多個AP,39天快速完工。
作為全國支持100G骨幹、10G接入的Wi-Fi6全光乙太網絡的高校用戶,東南大學的新型校園網絡在不限速的情況下,單用戶網絡帶寬可穩定在200-400M,下載上傳速率
銀行裡,「速度」帶來的美好體驗也在延續。往常「人滿為患」的大廳如今簡潔有序,迎賓智慧機器人取代大堂經理,智能櫃員機取代了部分工作人員,「以前取號排隊半小時,如今動動手指秒到帳」,智能銀行網點成為銀行營銷服務的前沿陣地,減少了排隊時間,「去銀行辦事」也成為一種愉快的體驗。
道路通,百業興,「速度」還體現在交通上。目前,中國高速公路總裡程達14.96萬公裡,居
一張智能大網,承載數字智能時代
當下,數位化正發揮著巨大的基礎資源和創新引擎作用,從智慧政務、智慧金融到智能製造,一場前所未有的數位化革新正在全面展開。這場變革不僅更新了我們和
以電子政務為例,隨著人民群眾對政務公共服務的期望越來越高,如何集中業務需求,實現一窗辦理、線上線下一網通辦,讓政務服務再快一倍,不僅需要各政府層級、系統和部門之間打通數據壁壘,也需要一個快捷
受疫情影響,今年超過25%的金融機構線下網點關閉,剩餘網點也縮短了營業時間,減少了人員數量,客戶獲取、營銷渠道受到很大影響。如何藉助大數據、AI等技術,持續打磨和提升客戶體驗,成為銀行緊密聯接客戶的關鍵。然而,銀行業務網點分布廣泛,傳統的企業專網帶寬小、成本高、應用部署耗時長,需要更加敏捷的網絡支撐。
而在工業領域,上百臺生產線機器人同時運轉,生產過程中的大量設備數據需要實時上傳到數據平臺,不僅要有聯接的廣度和密度,低丟包率的無損漫遊也至關重要;在教育領域,一張網覆蓋遠程教學、移動授課和智慧校園管理,實現辦公、應用一網融合,極簡靈活的網絡架構也必不可少。
可見,隨著各行各業深入數位化轉型,基礎網絡不僅承載核心業務,也承擔起促進創新、提升體驗和重塑商業模式的重任,智能化聯接和
IP網絡智能化,關鍵要「懂行」
1983年,在不同操作環境下具備極強兼容性的TCP/IP協議奠定了現代網際網路的基石,數據通信網絡在近30餘年裡經歷了人機互聯的InternetIP時代和人人互聯的ALLIP時代,目前正奔向以IPv6技術為基礎的智能IP全新時代。
隨著5G、雲業務和AI技術的普及,未來的網絡不僅需要主動感知業務變化,更要適應多元化場景,提升用戶體驗。華為數據通信相關負責人表示,智能超寬、智能聯接和智能運維將是各行業基礎網絡的共同訴求,這不僅是智能IP網絡三大特徵,也是華為深厚積澱的技術優勢。
如何全面實現IP網絡智能化?通過引入AI技術,華為智能IP網絡全新定義三大特徵:升級400GE新接口支持超寬無阻塞轉發和網絡分片技術,實現智能超寬保障網絡帶寬質量;升級意圖識別引擎,AI使能識別業務的網絡意圖,實時調整網絡資源,持續滿足業務需求,實現智能聯接保障確定性體驗;升級知識圖譜智能引擎,支持網絡級業務自動部署快速調整,網絡自動排障,實現智能運維,提升運維效率。
同時,華為智能IP網絡通過指揮大腦iMasterNCE,北向提供網絡開放可編程能力AOC系統並提供基於意圖API,實現客戶隨心定製;引入數字孿生,支持網絡大數據分析,實現意圖部署和故障預測;新增南向接口可兼容多廠商,編排異構網絡,為客戶節約投資。
正如數字
華為數據通信相關負責人表示,華為自身也有著強烈的數位化轉型訴求,在研發、銷售、供應、交付等業務領域進行了積極的數位化探索。同時,華為長期深耕行業市場,基於對客戶需求的深刻洞察,不斷打造創新的場景化解決方案,在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從上汽寧德生產基地、東南大學、宣武醫院的智能化網絡改造,到北京電子政務外網、「治超不停車」、智慧燈杆等方案,都是華為數據通信在各領域成果的縮影。
當下,新基建正在加速重構信息、融合和創新三大基礎設施,智能IP網絡也像空氣和水一樣,成為這個時代的必需品。
萬物互聯造就了一個數字
http://news.zol.com.cn/757/7572601.html news.zol.com.cn true http://news.zol.com.cn/757/7572601.html report 6423 2020年除夕夜,武漢知音湖畔火神山工地機聲轟鳴。24小時晝夜施工,72小時極速組網,從砸下第一根鐵釘到醫院建成交付,只用了短短10天;武漢解封3個月後的盛夏,千裡之外的文昌航天發射場烈焰升騰,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在這裡正式啟航。當「天問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