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了一代人的《情書》,難道僅僅講述了一個含蓄雋永的愛情故事

2020-12-15 山中桃姑

1995年,由巖井俊二執導的青春題材電影《情書》在日本上映。

《情書》這部電影情節很簡單。渡邊博子與藤井樹是一對戀人,就在倆人結婚前夕,藤井樹因為一次登山事故意外喪生。藤井樹的離世讓渡邊博子陷入了長久的悲痛中。兩年後,渡邊博子在藤井樹的中學紀念冊裡看到了藤井樹的名字,陷入思念不可自拔的渡邊博子悄悄地抄下了地址,寄去了一封信,並出乎意料的收到了回信。

原來,給渡邊博子回信的是一個女孩,也叫藤井樹,與男藤井樹是同班同學,在與女藤井樹的通信中,渡邊博子意外的發現了一段塵封已久的真愛記憶。

作為日本著名導演,巖井俊二拍攝了不少電影,比如《關於莉莉周的一切》、《花與愛麗絲》、《花與愛麗絲之殺人事件》、《你好,之華》等,這些青春題材的電影對亞洲一代的文藝青年的審美趣味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1995年上映的《情書》則是他的電影處女作,上映之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好的電影時經得起時間的檢驗的,25年過去了,這部影片依舊在豆瓣電影評選出的最受歡迎的250部電影排行榜裡。

作為一部青春題材的電影,《情書》究竟因為什麼原因能夠風靡25年?

前言

精神分析領域,有一個著名的理論叫「鏡像階段」理論,提出者是著名心理學家拉康。

所謂「鏡像階段」理論其實指的就是人在嬰兒時期,主要是指6-18個月這個階段,從不認識自己到形成自我意識的過程。

換句話說就是嬰兒在6個月大的時候,其實是認不出鏡子裡的自己的,對這個時期的嬰兒來說,鏡子裡的自我其實是一個他者,這是鏡像理論的第一階段;當嬰兒開始學習語言後再照鏡子,能認出鏡子裡其實是自己的時候,就到了鏡像理論的第二階段;當嬰兒能在鏡子中認出自己,明白鏡像裡的自己不過是虛幻的時候就是鏡像理論的第三階段。

鏡像階段理論雖然主要用於精神分析領域,但法國電影理論讓-路易·博得裡發現,鏡像階段理論在電影中也同樣使用,尤其是《情書》,其結構十分符合拉康的「鏡像階段」理論。

本文試圖以精神分析領域的「鏡像階段」理論為切口,以「鏡像階段」的三個階段1.自我身份的迷失;2.通過他者發現自我;3.找回自我,終獲圓滿這三個角度度來說明一下這部電影經久不衰的原因。

一、鏡像理論的第一階段:自我身份的迷失

影片的開端,是藤井樹的兩周年祭。

這並不是一個隆重的祭奠式,參加的只有藤井樹的父母和少數幾個朋友。與兩年前傷心的場面相比,兩周年祭大家的心情顯然平復了許多,不僅朋友們希望祭奠式能快點結束好去做別的事,就連藤井樹的母親都在裝病希望能早點逃離現場。

唯一不同的就是渡邊博子,兩年了,她依舊深深的愛著藤井樹。

祭奠式結束之後,渡邊博子應邀一同來到了藤井樹的家,在他的房間,藤井樹的母親拿了一本藤井樹中學時期的紀念冊給她看,原本只是看照片的渡邊博子,忽然在最後一頁看到了藤井樹的名字,名字後還留下了地址。

剎那間,渡邊博子產生了一個奇妙的想法,她想給這個並不存在的地址寄一封信。於是她趁藤井樹的母親出去拿東西的間隙,匆匆忙忙將這個地址抄在了胳膊上。

按照正常人的想法,寫信的對象一般都是給真實存在的人,而渡邊博子卻要寫信給一個已經死去的人,原因就是不願意接受藤井樹已經死去這個事實,所以她需要做一件事,來釋放她內心的思念和壓力。

「我是因為寄不到才寄的,那是寄給天國的信。」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生前好友秋葉這樣說道。

在剛收到女藤井樹回信的時候,渡邊博子沉浸在喜悅裡不可自拔,完全不聽秋葉提出的也許這就是一個惡作劇的勸告,還決定通信地去與女藤井樹見一面,這時候我們看到的渡邊博子的自我是迷失的。

按照鏡像理論,嬰兒是通過照鏡子才發現自我的,而在《情書》這部電影裡,充當中介的就是渡邊博子寫給女藤井樹的信。這一封封信,不僅將兩個原本不互相識的人串聯起來,也成為了她找回自我的關鍵。

二、鏡像理論的第二階段:通過他者發現自我

在與女藤井樹的通信中,渡邊博子產生了想去見見女藤井樹的想法,於是她給女藤井樹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

「下個月我要到小樽去。你有時間嗎?……到附近我再給你打電話。」

不巧的是,渡邊博子來的時候,感冒了許久的女藤井樹被家人以看房為名強行帶到醫院做檢查了,所以渡邊博子只見到了女藤井樹的爺爺。

沒有見到女藤井樹,渡邊博子寫了一封信,照了幾張照片就準備回神戶,途中,渡邊博子遇到了小樽的郵遞員,看著和女藤井樹長得一模一樣的渡邊博子,郵遞員一時間竟然認錯了人,就連計程車司機都說她們長得很像,還問她們是不是姐妹。

真正讓渡邊博子起了疑心的是在她辦完了退房手續之後,當時,博子本來正站在路邊望著十字路口邊的一個郵筒出神,就在她想著,她寄的信是不是就投在這個郵筒的時候,一個女孩意外出現了。

「像這個字眼根本不足以形容,那個女孩實在太像博子了,簡直是另一個博子。」——《情書》

幾乎就是下意識的,渡邊博子認為這個女孩就是女藤井樹。為了印證這個直覺,博子喊了一句「藤井」。說完,博子將自己藏了起來。

女孩回了一下頭,沒有發現博子,於是騎上車繼續走了。

為了尋找謎底,剛一回到神戶,渡邊博子就急匆匆來到藤井樹家,她找到了那本相冊,指著女藤井樹的照片向藤井樹的媽媽安代問到:

「這個照片和我很像嗎?」「這麼說,是有點像,還說是他的初戀情人。」「像又怎樣」「如果很像的話,我就不能原諒,如果這個就是他選擇我的原因,媽媽,我該怎麼辦呢?」

藤井樹媽媽的一番話讓渡邊博子陷入思索之中,她發覺自己與藤井樹的相處中,值得回憶的片段如此之少,就連當初求婚,也是渡邊博子看久久說不出話的藤井樹太可憐了,自己說出了「請跟我結婚吧!」

現在回想起來,男藤井樹之所以說不出求婚的話,是因為他的心裡一直放不下曾經的初戀,所以表現得格外糾結。

此時,渡邊博子終於明白了,自己一直愛著的人居然愛著的是別人,就這樣,以信為中介,渡邊博子終於從虛幻的愛情中清醒了過來。

三、鏡像理論的第三階段:找回自我,終獲圓滿

經過一番思索,渡邊博子決定繼續給女藤井樹寫信,希望女藤井樹能告訴她更多的一些他們同學時期的發生的故事。

渡邊博子只是想知道,在短短的三年時間裡,他對她感覺如何。

這一天,收到女藤井樹來信的博子來到了秋葉的工作室,看著一直暗戀秋葉的鈴美,博子突然想著他們之間的愛情仿佛都不圓滿,鈴美愛著秋葉,秋葉又暗戀著她,而她喜歡的是男藤井樹,男藤井樹喜歡的卻又是女藤井樹。

如果說在剛得知自己只是一個替代品的時候,博子覺得自己很不幸,那麼此時此刻,博子放下了。放下的這一刻,博子終於找回了自我,從而獲得了人生的圓滿。

除了終於找回自我的渡邊博子,還有一個人獲得了人生的完滿,這個人就是與渡邊博子通信的女藤井樹。

中學時期,男藤井樹與女藤井樹發生了許多值得回憶的故事,但有一部分卻被女藤井樹屏憶了。

屏憶這個詞來自弗洛伊德,指的是被遺忘的童年記憶。但這裡的遺忘,並不是徹底遺忘,而是記著一些細節和場景,比如,女藤井樹記著的是剛成為同學的尷尬以及同學們反覆的嘲弄,但重要的事件卻被遺忘了,那就是男藤井樹為了吸引女藤井樹注意所做的諸多努力。所以對於女藤井樹來說,青春並不是一個美好的字眼。

這段記憶被屏憶起來的原因是女藤井樹父親的死亡。

那一年,快要初中畢業的女藤井樹的父親病了,最初只是咳嗽,後來轉成肺炎,送到醫院不久就病逝了。

因為感冒而病逝,成了女藤井樹心靈上不可磨滅的創傷。父親去世後,母親也病了很長時間,為了照顧母親,女藤井樹請了好長一段時間的病假,而男藤井樹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選擇向女藤井樹表白,無暇顧及其他的女藤井樹不僅沒有多想,反而因為傷痛,將這段記憶塵封了起來,直到渡邊博子的來信,這段記憶才再次浮現了出來。

在電影的結尾,女藤井樹的感冒終於轉成肺炎進了醫院,當她在醫院醒來的時候,她看見床邊愧疚的祖父和母親,心中忽然釋然了,即使沒有父親,她依然有世界上最美好的親情。

渡邊博子在寫給女藤井樹的最後一封信中,提到了男藤井樹愛著她這件事,在影片的最後,一群穿著校服的小姑娘笑著來到她家送給她一本書,就是那本畫著她的頭像的《追憶似水年華》。

這就是曾經愛情的證明。那一刻,女藤井樹也獲得了完滿,這份純真的初戀將會成為她最珍貴的記憶,她也會把它永久的珍藏下去。

故事到這就結束了,看完我們發現,這個披著愛情外衣的青春電影,其實並沒有一段完美的情緣。但這正好體現了青春電影的核心,那就是對青春的痛苦的表達,以及對於人性的細微寫照。

相關焦點

  • 《情書》:物哀、含蓄、生死,日本文學特有的文化審美
    作家安妮寶貝曾這樣評價:《情書》的簡單純粹像一個鮮明的不假思索的記號存在於中國讀者的心中。說起《情書》,好多人第一反應應該是那部帶著淡淡的悲傷的電影《情書》,可是卻很少有人關注同樣是由日本著名的導演兼作家巖井俊二所著的同名小說《情書》。
  • 單依純蘇詩丁濃情,蔡琴周深雋永,6版《給電影人的情書》你愛誰
    因為《中國好聲音》的單依純演唱了這首歌,也因為這首歌成為了電影《一秒鐘》的推廣曲,所以一首塵封在時光裡的歌,再次進入到了我們的視野,也讓我們再次聽到了它所帶來的感動與共鳴。你一定知道我說的是《給電影人的情書》,今天就和大家來說一說,六個不同版本的《給電影人的情書》。
  • 《若無相欠,怎會相見》丨看他們的浪漫故事,領悟愛情的哲學
    我們現在很少人寫情書了,想想以前那個年代的人們在一封封的鴻雁傳書中為相思「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那種含蓄雋永的情致好像也很少能體會到了是不是?那些民國的文人,我們每次談起為什麼會覺得甜蜜很浪漫呢?很多時候是因為在他們的文字中感受到了給予愛人的那種在紙短情長的敘述中的小小的細節。那些民國的才子佳人的戀愛談得盪氣迴腸,也讓幾十年後的我們看到他們的情書會忍不住感嘆愛情的美好。
  • 聊一部日本電影——《情書》,一個悲傷的愛情故事~
    本期我們來聊聊1995年,由巖井俊二導演的日本經典愛情片《情書》,巖井俊二是一個拍片子很慢的導演,入行二十年,滿打滿算也就有七部電影長片,,有人甚至叫他日本王家衛,情書改編自他自己的同名小說,,是巖井俊二的大熒幕處女作,,他是個全方位的藝術家,小說,編劇,導演,剪輯甚至還有大量的音樂創作,所以他的作品在視聽等多方面都極具風格,視覺上的唯美與內核上殘酷被神奇的捏合在一起,,
  • 巖井俊二《情書》:最美的情書,是你的名字
    有一個可以想念的人,就是幸福。——巖井俊二《情書》《情書》是日本著名作家巖井俊二的代表作,於1995年由他自導自編搬上銀幕。《情書》由一個同名同姓的誤會開始,通過兩個女子書信的交流,去回憶兩段過往的愛情故事。小說中,博子和女井藤有著相似的容貌,卻有著不同的愛情和命運。
  • 願紙短情長,是最美情書,從此琴瑟在御
    你知道世界上最短的情書是什麼嗎?>這是世界上最短的情書,這是那個年代的愛情!華晨宇說:「你遇到一個女孩子,你很喜歡她,想跟她談戀愛,這才叫做談戀愛,而不是在一個時期裡,你想去談戀愛而去找一個女孩子,這只能證明,你寂寞。」
  • 巖井俊二《情書》:「有一個可以思念的人,就是幸福」
    《情書》是電影也是小說,電影由小說翻拍而成,當時看到《情書》小說時就被其中難能可貴的情感故事所打動,在《情書》拍成電影之後,它受到的關注度隨之上漲,主角們一生中的經歷非常動人。《情書》在日本電影中是非常治癒的純愛故事,一封原本以為不會收到回信的情書竟然意外得到了回應,悲傷的哀思得到了救贖,結果發現是一個同名同姓的誤會,就是這個誤會,讓兩個女子發現了一段男主年少時沒有說出口的單純愛戀。
  • 《情書》:世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暗戀
    【二】《情書》,不僅是一場暗戀。《情書》之所以能夠得到這麼高的評價,不僅是因為它所講述的愛情故事觸動心靈,讓人動容,更在於它關注和傳達了生與死的概念。整部電影隨處都洋溢著濃濃的人情味。雖然有病史和死亡,人們卻沒有過多的眼淚和悲傷,表現出來的更多是溫暖、樂觀、寬容和臉上淺淺的笑容。電影從頭到尾並沒有一味的煽情。
  • 《跨越時空的回信》講述戰地最美情書
    任何時代,愛情都是常說常新的永恆主題。本周三(5月22日)21:20,江西衛視《跨越時空的回信》迎來第四期節目,主題正是「愛情」。革命年代戰火紛飛,卻掩蓋不住愛情的光芒,反而尤顯銘心耀眼。本期重啟的兩封紅色書信,一封講述「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百歲愛情,一封卻是充滿悲壯遺憾之感的未滿愛情。
  • 《一秒鐘》:獻給電影的一封情書,用膠片時代喚醒一代人沉睡記憶
    《一秒鐘》在上映前同樣幾經波折,從2016年開始選角進組,直到2020年11月27日上映,我們所觀看到的仍然是經過刪減後的影片,但是這並不影響整個故事的敘述,在不到十天的時間裡,豆瓣評分就已經達到了7.8。
  • 阿狸的999封情書,讓你收穫了哪些感動
    2012年,阿狸推出了《阿狸的999封情書》系列語錄,這些寫給桃子的情話,被很多人收藏了下來,影響著他們對愛情的嚮往,因為阿狸和桃子童話般的愛情故事十分令人羨慕。那麼下面這些寫給桃子的情書,是是否有所觸動呢?一分一秒念你一顰一笑,一悲一喜因你一言一行,一點一滴還你一允一諾,一心一腹寵你一朝一夕,一心一意愛你一生一世。我愛你,沒有什麼目的。只是愛你。一輩子,就做一次自己。這一次,我想給你全世界。
  • 《消失的情人節》粉紅療愈系童話,講述一個單戀將近三十年的故事
    消失的情人節:粉紅療愈系童話樸實的小情小愛,有時候蘊含了世俗都能感同身受的宇宙,日常光景裡也蘊藏了讓人感動的小籤詩。《消失的情人節》整體來說是一個粉紅療愈系電影,療療愈著沉澱於歲月裡的遺憾,慰藉著渴望被愛的孤影,所有愛與不被愛的人,都能感受真誠的暖意。
  • 這部催淚的泰國電影《時光情書》看完心裡久久不能平靜
    朗斯·尼美畢達用自己的鏡頭講述了他所理解的生活,親情和愛情。在《時光情書》中,緩慢的敘事,交織穿插的故事,兩代人之間的愛與離別。兩條主線支撐起這部電影,一條是男主tan與母親的親情牽絆,另一條是男主tan與女主june之間那一段懵懂愛的成長過程。簡單的講這個故事就是 泰式小清新+含蓄的愛情+生離死別,其實母子這份有矛盾衝突的親情在該片中被刻意弱化了。
  • 《我的蓋世英雄》講述了一個以網球為基礎的愛情故事
    它講述了一個以網球為基礎的愛情故事。我們今天來看看。男主和女主是兒時的戀人。他們都很喜歡網球,因為他們的興趣相似,所以他們關係很好。到了高中的時候,這兩個人也開始了他們的人生選擇。他們都想成為網球運動員,但家裡的人非常反對,尤其是男主人的父母,他們非常反對他每天不讀書就打網球的行為。沒有辦法,男人只能找女人尋求安慰。而女人總是在他身後為他創造機會專心打球,這讓男人很感動。
  • 純愛電影《情書》,我愛過你,但是再也沒有你了
    純愛電影《情書》,我愛過你,但是再也沒有你了《情書》日本作家巖井俊二自編自導的日本純愛電影,該片改編自同名小說《情書》,本片於1995年3月25日首映。電影講述了一封原本出於哀思寄往天國的情書,卻意外收到同名同姓的回信,並且逐漸挖掘出一段深埋多年的純愛故事。
  • 學生作品展示No.515|《一秒鐘》:一封寫給電影的情書
    義大利國寶級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的《天堂電影院》也是一部半自傳體作品,同樣是寫給電影的情書,《天堂電影院》則是一部關於童年、電影、電影院、愛情的故事,歡樂中帶著傷感,唯美中帶著遺憾,該影片獲得了第62屆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和第42屆坎城電影節評審團大獎,是影史上經典之作。那這「兩封情書」之間有何聯繫呢?
  • 美麗的情書千古第一個才女李清照給她丈夫的情書被翻譯成我很想
    她早期的詞作寫的愛情生活更加悠閒,無憂無慮尤其是寫給丈夫趙明誠的情書,韻味優美,魅力迷人,可以說時光已經溫暖了歲月,比如,她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已經有了幾千年的知名度和流傳,她「儘可能多說但不盡意,卻有無盡的感情」的優雅風格發展到了頂峰。
  • 單機卡牌遊戲《情書》:打牌也有愛情了!
    也許你玩過各式各樣的卡牌遊戲,其中不乏燒腦策略、即時對戰、劇情向、放置掛機等等,但是你一定沒有想到還能以愛情題材貫穿始末的卡牌遊戲,而《情書》正是這樣一款「以愛之名」的小眾、單機卡牌手遊。打開《情書》這款遊戲,相信你與七七有著相同的感受,第一眼無疑會被遊戲的畫風給強烈吸引去,特別是在人物的服飾以及界面呈現的復古色調,仿佛讓人回到了中世紀那個華麗的貴族晚宴,去一睹宴會上最美麗的姑娘。
  • 《情書》:關於青春暗戀的故事
    Hello~今天小冥給大家推薦一部關於暗戀的電影——《情書》《情書》是由日本巖井俊二導演的一部純愛影片,這是一部關於初戀、青春、暗戀、記憶的影片,一段充滿痛楚的青春暗戀故事,卻總能引起大多數人的共鳴。影片講述了女主在前未婚夫藤井樹三周年的忌日上又一次悲痛到不能自已,正因為無法抑制自己對逝去戀人的思念,女主在未婚夫的中學同學錄中找到一名與其未婚夫同名同姓的人,於是循著那人的留下的地址,女主寄出了一封以為會到達天堂的信……《情書》這部愛情影片在播出時,不僅在日本引起了空前的轟動,而且獲得了東南亞乃至歐美的好評,在同年的橫濱電影節上
  • 《情書》:巖井俊二是如何把簡單的故事拍成了經典之作?
    《情書》於1995年在日本上映,影片講述了,渡邊博子本想通過給一個已經變成公路的地址寫信來寄託自己對已故未婚夫的哀思。但不久之後博子卻意外收到了藤井樹的回信。故事由此真正展開,在兩個人的通信中漸漸發現已故未婚夫滕井樹與通信的女藤井樹學生時代沉靜、純真的暗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