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第一書記嶽秀華:用足「繡花」功夫給村子換身靚「衣裳」

2020-12-24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孟霏 連寧燕 於涵

我心安處即吾鄉。

從2019年5月至今,威海市稅務局駐村第一書記嶽秀華已經把乳山市邢家莊村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這位農民的兒子年近六旬,又重新回到了農村這方天地,在這裡,他不僅找回了兒時的記憶,也找到了出走半生、歸來如「蜜」的歸屬感。

所有的這一切,都是責任所牽引。

面對紛繁複雜、細枝末節的農村工作,嶽秀華既有「繡花功夫」,也有「工匠精神」,一年多來,村子裡的每一個變化,每一寸土地、每一份人情冷暖,他都熟稔於心。

「我要給村子換身『新衣裳』,」他說到,也做到了。

為省60元過路費來回做公交

節約的每一分都要捐給村裡

從邢家莊村到威海市區的距離是108公裡,嶽秀華每個周都要坐公交車往返一趟。「開車來回的過路費油費是60元,省下來一點是一點,省下來的錢可以捐給村裡。」嶽秀華說。

來到邢家莊村一年多的時間裡,嶽秀華已經組織村民捐款金額達14030元,這其中就包含他個人捐的2000元。2019年7月18日,剛來沒多久的嶽秀華主持召開了邢家莊村志願者服務隊啟動儀式,25名村民加入了志願者服務隊,志願隊設立了志願者愛心基金,同時進行了捐款活動,鎮政府贊助捐款1萬元,嶽秀華個人帶頭捐款2000元,總共捐款金額14030元。

志願隊成立後,成為了村子的先頭兵,以前村子「各掃門前雪」的局面得到了改善,大家不僅一起出謀劃策為村子建設獻計獻力,也一起加入到勞動的行列為村子改善環境。

去年11月份,村民於京德在打花生的時候,右腿被卷進了機器裡,生死一線,嶽秀華了解到情況後,立即個人給他捐了2000元,幫助村民度過難關。於京德只有41歲,出院後卻面臨殘疾度日的困境,有時候,心裡的殘疾比身體的殘疾還要可怕,想了一晚上,嶽秀華送給了他一本書,書的名字叫《朱彥夫》。

「朱彥夫在抗美援朝長津湖戰役中失去了四肢和左眼,就是這樣一位革命傷殘軍人在擔任張家泉村黨支部書記25年中,帶領群眾治理荒山,興修水利,發展教育,徹底改變了山鄉面貌,他是我的偶像,也是我給於京德送去的人生希望。」嶽秀華說。

村民於傳利身患尿毒症,已經連續透析十年了,到了村裡後,嶽秀華在原有的國家政策報銷比例基礎上,又為其辦理低保戶、貧困戶,並讓他成為村裡保潔員,幫助他解決經濟困難。

「是共產黨救了我!」於傳利說。

紮根鄉土的「行家裡手」

多項全能的「帶富使者」

「美麗鄉村」,一走進乳山市夏村鎮邢家莊村,四個紅字映入眼帘,而字的載體是四個石磨磨盤。這些村子裡的老物件在他的精心設計下成了新地標。

在村委大院的角落裡,能見到很多石碾子、石墩子、石磨,這都是嶽秀華從村子裡各個地方「淘來的」。「我一直有個想法,就是在村子裡,利用這些老的物件,建一個民俗公園。」嶽繡華說。

第一書記的稱號並沒有成為他的標籤,反而成為了調動他渾身每一個細胞的動力源。目之所及、腳步所至,他都用心感受、用心體悟,天空、土地、房屋、人情、塵土、草木,這裡的一切都牽動著他的心,一切都在他的心裡生根萌芽。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為了給村子發展經濟,剛來沒多久的嶽秀華便帶領村民通過種地瓜新品種來引導發展經濟,沒有資金,他們就先墊著、欠著,在村民的大力支持下,地瓜種植包地、翻地、化肥、打壟、地膜等前期準備工作進行的很順利,栽種從2019年6月13日開始到6月21日結束,12畝地瓜全部栽種完畢。「由於19年天氣嚴重乾旱,加上經驗不足,秋收,地瓜收成比預計減產三分之二還多,即使這樣,種植地瓜收入34000元。」嶽秀華說。

夏村鎮邢家莊村分布式光伏項目也是嶽秀華給村子裡帶來的新生機,這個項目為乳山市政府牽頭項目,威海市稅務局投入資金17萬元項目的審批和併網發電相關手續,由市政府統一進行辦理。項目共分為兩部分,裝機總容量40 KW,年均發電量為5.4萬千瓦時,年均收益2.12萬元,25年總收益為53萬元。這樣一項幫扶「造血」工程,更是為邢家莊村委帶來了穩定的經濟收入。

村子裡的四間瓦房是嶽秀華的住處,緊挨著床鋪的桌子是嶽秀華的辦公地,「這樣的環境幹起活來更有勁兒。」嶽秀華說。

在相對冷色調的辦公室旁邊是一個色彩豐盈的世界。從村子旁的下村河裡,嶽秀華採來蒲葉,用網上買來的金色銀色油漆將農村最常見的蒲葉加工成了精美的工藝品。這並不是一時興起,也不是打發無聊時間,這背後還隱藏著他的一個大大的夢想,每次回到威海,他都會去小商品市場,尋求商機。

「目前聯繫了幾家,還在淘寶上聯繫了一些商家,有訂單後,爭取在村子裡形成產業,」嶽秀華說。

儘管數字不多,但嶽秀華算的並不是一筆「經濟帳」,而是一把「心血帳」。

想幹事的人從不會疲倦

精緻農家成邢家村「新名片」

「嶽書記給村民刷垃圾桶的時候,都是用鋼絲球來刷的,」邢家村婦女主任於明華說。站在75歲的村民於立恩家中,乾淨整潔的房間、院落讓「精緻農家」這幾個字的牌匾在太陽下熠熠發光。

在邢家莊村,自打嶽秀華到任,這並不是偶然現象,在村子東頭的胡秀芝老人家裡,也同樣是這樣一番景象,胡秀芝老人今年82歲,他的老伴胡豐友今年79歲,走進兩位老人的家中,窗明几淨、衛生整潔,讓人難以相信這是兩位八旬老人的住處。

「嶽書記來了就給我們每個冬天準備樹皮、柴火,村裡的老人都有,我們老了,腿腳不靈便了,以前冬天燒個火都發愁。」胡秀芝說。

幾位老人的生活只是很小的一個視角,但是卻折射出村子管理的大作為。就在一年前,嶽秀華剛剛來村子裡時,村子是截然不同的一番景象,當時,村子到處雜草叢生、自來水短缺嚴重、村容村貌更是一塌糊塗,更別提村裡的老人家了。

一年後,村裡現狀大為改觀,嶽秀華積極協調參與邢家莊村自來水全面改造,不厭其煩的做好村民說服、協調工作,從而解決了邢家莊村10多年自來水嚴重短缺的現象。他積極聯繫相關部門,先後投資6萬元,為村裡安裝46盞路燈,很多村民說,邢家村終於「亮了」。為解決村民業餘文化活動場所,美化村居環境,提升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嶽秀華又聯繫投資建設了一個1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廣場,廣場上擺放著各種健身器材。

此外,為了提升邢家莊村文化宣傳力度,他還向鎮政府申請3.2萬元,建設文化宣傳長廊,從黨建活動、網格化管理、環衛一體化、精緻農家建設、志願服務隊建設等方面,通過大量的圖片、文字等,宣傳大政方針,宣傳正能量。在他的帶領下,村子裡又成立了舞蹈隊、鑼鼓隊,從去年開始進行三村聯演,讓村民們自得其樂,樂在其中。

「我今年67歲了,沒想到俺村能有這個變化。」村民尹娜說。

而這一年半來所有的變化都濃縮在了嶽秀華長達13萬6千多字的工作日誌裡,這未完的故事裡,將續寫山村舊貌換新顏的蝶變……

相關焦點

  • 【脫貧攻堅】新河縣白穴口村第一書記高利勇文章《下足「繡花...
    既要全面掌握全村脫貧攻堅工作的基本狀況、工作重點、存在問題,也要準確了解每個困難村民的實際情況、特殊狀況 駐村第一書記,意味著沉甸甸的責任。2018年3月,我來到河北省新河縣白穴口村擔任第一書記。到村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入戶走訪。
  • 駐村第一書記的「公車」
    新華社鄭州12月9日電題:駐村第一書記的「公車」新華社記者韓朝陽、馬驍駐村第一書記張書濤開進村的老福特是自家的私車,卻也成了曾莊村鄉親們的「公車」。周日,張書濤離家上山駐村,城裡的子女請他為山上的父母帶衣服。他的老福特成了連接山村與城區的媒介。張書濤是濟源示範區黨工委宣傳部派駐曾莊村的第二任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6月,他被選派駐村時,第一任駐村書記成富營就對他說,私車就是村裡的公車,捎人帶物是常事。張書濤倒不怕捎人帶物,他擔心的是通往曾莊村的山路不好走。
  • 幫村助農奔小康:第一書記「靚變」獲群眾點讚!
    幫村助農奔小康:第一書記「靚變」獲群眾點讚!駐村50天了村裡來的那群「年輕人兒」怎麼樣了?那些第一書記?他(她)們變了…變成啥樣了?我們一起瞅瞅去!集合啦!!!「第一」是組織給予的重任,是群眾寄予的厚望。選派到村的第一書記,是村裡急難險重工作面前責無旁貸的「第一人」。
  • 【中國的脫貧智慧】下足「繡花」功夫 繡出幸福生活
    下足「繡花」功夫 繡出幸福生活——記內蒙古呼和浩特清水河縣北堡鄉四道坪村駐村第一書記楊永剛楊永剛是呼和浩特春華水務開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駐清水河縣北堡鄉四道坪村駐村第一書記,三年前,他自願報名,掛職擔任清水河縣北堡鄉黨委副書記和四道坪村駐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
  • 龔興炯:這個駐村第一書記有點軸!
    他就是頓崗鄉駐村第一書記龔興炯,一位年輕的優秀共產黨員。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新年自武漢向全國蔓延以來,面對日益嚴峻的防控形勢,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兼鄉黨政辦文秘的他在家坐不住了。
  • 赫章縣坪子村第一書記梁勝:駐村4年寫下百萬字民情日記
    他就是2020年被中共貴州省委授予「全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的畢節市人社局派駐赫章縣雙坪鄉坪子村第一書記梁勝。駐村四年多來,梁勝走訪群眾萬餘人次,幫助群眾辦理大小實事、好事千餘件次,寫下100多萬字的民情日記和工作記錄。
  • 許昌市建安區駐村第一書記王高雷:用真心真情做扶貧
    映象網訊(記者 康世保 通訊員 朱凌磊 武書鋒)王高雷是許昌市建安區區委組織部派駐小召鄉河沿張村第一書記,2020年3月12日駐村以來,他團結村兩委幹部,帶領駐村工作員隊,堅持白天走訪入戶傾聽群眾心聲,晚上思考總結謀劃脫貧致富良策,努力做到「用真心扶貧,用真情扶貧
  • 長春市農安縣華家鎮望龍村駐村工作隊:情系扶貧踐初心 下足功夫助...
    長春市農安縣華家鎮望龍村駐村工作隊:情系扶貧踐初心 下足功夫助脫貧 2020-08-10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河南籍導演8個多月走訪230多位駐村第一書記 用一部電影銘記脫貧路...
    自2015年以來,全國累計選派第一書記45.9萬人,他們深入脫貧攻堅一線,成為這場史無前例的脫貧攻堅戰中最基層的力量。2015年以來,河南省先後選派兩批共2.5萬名駐村第一書記,選派2.1萬個駐村工作隊、6.6萬名駐村隊員,成立3.8萬個村級脫貧責任組。幫扶單位盡銳出戰,第一書記忠誠擔當,為推動河南省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們也成為了貧困群眾最可信賴的依靠。
  • 「背包書記」鄢宏回村「探親」 曾在四川宣漢駐村幫扶三年半丨第一...
    離開時,不少村民自發聚集在村口,揮手送別這位曾駐村幫扶他們三年半的「遠親」。鄢宏將腦袋探出車窗,使勁地點頭,眼眶中的淚水再也忍不住簌簌落下。 鄢宏是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華融」)員工,2015年8月被選派至四川省宣漢縣峰城鎮仁義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
  • 防疫前線的稅務駐村第一書記
    新華網重慶2月26日電 連日來,國家稅務總局重慶市稅務局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第一書記們,在結對幫扶貧困村開展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組織春耕備耕、線上「帶貨」銷售農產品……這天,雲隘村飄起了雪花,駐村扶貧第一書記陳夕才從早上8點一直忙到深夜,發放1000多份宣傳單,對382名返鄉人員全部排查到位。    為了有效「整村隔離」,陳夕才和村幹部一起,根據全村的道路情況,在進村必經之路設立防控點,24小時不間斷登記過往人員車輛信息。
  • 淄博市人防辦駐村第一書記汪金鋼 扶貧路上的貼心書記
    >   「我們來到這裡就是扎紮實實為村民辦實事,脫貧攻堅戰已取得了很大成效,作為第一書記駐村一年有餘的汪金鋼告訴記者。   2019年7月,在淄博市人防辦項目推進科工作的汪金鋼來到淄川區西河鎮澇窪村,成了村子裡的駐村第一書記。   接地氣的 貼心第一書記   「汪書記為人樸實,待村裡人親得很。」「汪書記一天到晚為村裡操心跑腿,老少爺兒們早就把他看成村裡的人了,心裡有話都想給他說說。」
  • 推動白穴口村儘快脫貧——邢臺市公安局駐村工作隊精準扶貧工作點滴
    新華社石家莊1月29日電題:推動白穴口村儘快脫貧——邢臺市公安局駐村工作隊精準扶貧工作點滴新華社記者劉奕湛河北省新河縣白穴口村位於縣城以東,是新河縣重點貧困村之一。2018年以來,邢臺市公安局駐村精準扶貧工作隊訪民情、促產業,堅持扶貧扶智雙管齊下,群眾脫貧意願大大提升,繪就了一幅人人爭先、鄉村興旺的嶄新畫卷。(小標題)訪民情 以「繡花」精神謀劃精準扶貧走進市公安局駐村工作隊的駐地,映入眼帘就是一幅細緻的「白穴口扶貧攻堅作戰圖」,每一個貧困戶的情況都一目了然。
  • 愛心播撒扶貧路 ——記莽張鎮蔡店村駐村第一書記許金柱
    莽張鎮蔡店村駐村第一書記許金柱任職以來,緊緊圍繞「以高質量黨建促進高質量脫貧攻堅」這一主線,狠抓基層組織建設,團結帶領全村廣大黨員和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推動全村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    2017年11月,雞公山管理區辦公室主任許金柱來到莽張鎮蔡店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在經過充分了解村情和入戶走訪後提出,建強基層組織,為脫貧提供堅強保障。
  • 銅川駐村第一書記: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踐行初心使命
    面對疫情嚴肅考驗和重大風險,銅川駐村第一書記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按照中省市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安排部署,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重大政治任務,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大戰場、大考場,作為維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的重大事項來抓,萬眾一心、全力以赴,衝在一線、幹在實處,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
  • 退役軍人、駐村第一書記卓亮用綠色裝點新農村
    退役軍人、江西省鄱陽縣凰崗鎮石家村駐村第一書記卓亮——用綠色裝點新農村4月26日這名「迷彩男」叫卓亮,是石家村駐村第一書記。2015年,卓亮從部隊轉業。2018年,他主動請纓來到扶貧一線。「卓書記,黃佔好家的旱廁已經拆除了。」村主任金建國一路小跑過來,來不及歇口氣,急忙與大傢伙分享這一好消息。黃佔好家是村裡的貧困戶,建在老宅的旱廁嚴重影響村莊整體環境。
  • 脫貧攻堅|洛川縣:以繡花功夫打造第一書記「金牌帶貨官」
    在洛川大塬,像郝小藝這樣的優秀第一書記還有很多很多,他們是紮根伏益「5天5夜」駐村的張一淼、敢吃螃蟹帶領群眾發展羊肚菌的薛延峰、與群眾一道開發開心饃、菩提煎餅的楊保生、幫助貧困群眾樊亞芹把軟饃賣脫銷了的任丹陽、撲下身子帶著貧困群眾打造50畝紅薯「致富田」的劉培、「土雞蛋」書記郭雲霄、「香菇書記」王曙輝、「伊拉兔」書記孟建鋒、「花椒書記」羽坤翔……這些都是全縣優秀第一書記的縮影,也是踐行「只爭朝夕、真抓實幹
  • 信陽市委改革辦駐固始縣趙崗鄉窯北村第一書記蔣露:把初心落在駐村...
    市委選派辦超前謀劃、提前行動,針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無法集中培訓的實際,靈活方式方法,通過微信群轉發學習資料、組織觀看網絡視頻等方式,對新任市派駐村第一書記開展了為期10天的任前培訓,幫助他們提前熟悉業務、儘快融入角色。培訓結束後,所有參與培訓的駐村第一書記均認真撰寫了心得體會。現挑選部分予以刊發,以資全市駐村第一書記分享交流。
  • 清鎮市新店鎮歸宗村第一書記熊平的駐村故事
    常懷為民之心 常恤群眾之苦——清鎮市新店鎮歸宗村第一書記熊平的駐村故事轉眼間,白雲區沙文鎮派駐清鎮市新店鎮歸宗村的第一書記熊平五年駐村生涯即將進入尾聲。  2018年,組織選派熊平到新店鎮歸宗村駐村。此前,他在白雲區牛場鄉已有過年的駐村經歷。  初到歸宗村,由於地理位置和歷史原因,導致欠帳多,發展底子也比較薄,這是歸宗村給熊平的第一感覺。「但這裡人卻很勤勞,李子也特別好吃,風景也美得醉人,可是貧困人口數量也多。」熊平說。
  • 鄧州小楊營鎮駐村第一書記全力參與疫情防控阻擊戰
    孫莊村駐村第一書記劉哲在1月27日接到返崗通知後,第一時間回到了崗位上,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由於孫莊街是個小集鎮,街上人員流動多,防疫壓力大。劉哲到崗後就和村組幹部一起共同堅守在進村要道,連日來共勸返湖北鄂牌車輛10餘車次,勸阻走親訪友的村民20餘批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