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鎮市新店鎮歸宗村第一書記熊平的駐村故事

2020-12-14 新華網貴州頻道

常懷為民之心 常恤群眾之苦

——清鎮市新店鎮歸宗村第一書記熊平的駐村故事

熊平在清鎮市脫貧攻堅表彰會上作交流發言

  「駐村五年以來的扶貧工作,可謂「三多」:經歷多,感觸多,體會多。過程中充滿了汗水、艱辛和曲折,經過這五年的磨礪,讓我成長成熟了許多。」歲月不居,時節如流。轉眼間,白雲區沙文鎮派駐清鎮市新店鎮歸宗村的第一書記熊平五年駐村生涯即將進入尾聲。

  2018年,組織選派熊平到新店鎮歸宗村駐村。此前,他在白雲區牛場鄉已有過年的駐村經歷。

  初到歸宗村,由於地理位置和歷史原因,導致欠帳多,發展底子也比較薄,這是歸宗村給熊平的第一感覺。「但這裡人卻很勤勞,李子也特別好吃,風景也美得醉人,可是貧困人口數量也多。」熊平說。

  經和駐村工作組交流,大家認為,基礎設施薄弱、產業支撐不夠、村集體經濟薄弱,是制約歸宗村脫貧奔小康的突出問題,要實現長遠發展,必須補齊短板,增強歸宗村自我造血功能,做到扶智、扶志相結合,才能真脫貧、脫真貧。

與村民一起勞動

  曾經,熊平在和一位分管駐村幫扶的領導聊天時,他告訴熊平:駐村幫扶就是要常懷為民之心,常恤群眾之苦,不要求你做多大的事,但一定要多做好事實事。

  要發展,必須先走進群眾,了解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當我開始駐村走訪時,發現全村有好多李子樹,但卻疏於管理,作為專修果樹種植科班出生的我,找到了幫扶工作的第一個突破口——教大家如何種好李子。」熊平說,可第一次組織上午9點開始的培訓只來了三個一瘸一拐的老年人,是大家對種植李子樹不感興趣麼?一打聽才知道,這個季節正是收油菜的農忙時節,要想做好培訓,就必須利用村民的閒暇時間。

  從此,他把集中培訓時間改在晚上8點,白天就在田間地頭手把手的教大家怎麼施肥、怎麼疏果,怎麼修枝,幫助群眾掌握果樹管理技術……就這樣,全村12個村民組他都培訓了一遍。

現場查看機耕道建設

  轉眼李子熟了,但結果銷路不好,甚至5毛錢一斤都沒人要,看著滿樹又甜又大的李子落了一地,熊平心裡特別難過。「有產要有銷,群眾才能鼓荷包。坐著等可不是辦法,我發現現在微商那麼火,要不就試著發朋友圈幫大家賣。」熊平說。

  熊平把李子滯銷的信息通過朋友圈、QQ群、微信群發出去,沒想到立馬見效。「信息很快被快速轉發,媒體也在給我們宣傳,第二天,我的電話直接被打爆,我一邊接電話一邊登記,生怕把哪一筆漏掉,一天時間就賣了8000斤,短短幾天就把滯銷的李子全部賣完了。」熊平說,原先5毛一斤都沒人要的李子被賣到了3元一斤,老百姓的收入也翻了幾番,村民給熊平取了個「李子書記」的綽號。

  在開展李子培訓的時候就有村民反映:「你教我們這樣修枝、那樣施肥是好事,可路不通,光靠人力運輸,即使種好了我也收不回來,別說拿去賣了!」基礎設施的薄弱制約了歸宗村產業的發展。

  為解決這一問題,熊平帶著駐村工作組一起,一家一家部門匯報,一家一家單位協調,錢好不容易籌到了,可修路還涉及到長度、寬度以及徵用村民土地等問題還需解決,於是,工作組又一戶一戶的走訪,徵求意見,做思想工作,連續召開8次院壩會,最終解決了所有問題。

培訓

  從2019年6月開始,歸宗村村民自發組織起來,出工、出力,連續大幹3個月,直至路修通那天,村民們敲鑼打鼓熱烈的慶祝。一個村民親切的拉著我的手說:「熊書記多虧了你們呀,路通了,我們再也不用人背馬駝了,太謝謝你們了!」

  「看到村民的笑臉,我們覺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熊平說,後來,通過積極協調,一期3.1公裡,二期6公裡,三期6.15公裡、四期2.7公裡、五期6.9公裡的機耕道陸續申報獲批修建。一條條修通的機耕道就像經濟發展的動脈,為歸宗村的振興按下了快進鍵。

  到歸宗村的兩年多時間裡,熊平從貴陽市、白雲區、清鎮市的15個部門和企業協調到了項目及幫扶資金1000餘萬元,為歸宗村新建機耕道和硬化道路31.825公裡,新建500多平方米的綜合樓和文化廣場,協調10萬元入股到合作社建設歸宗村第一家加工企業--歸宗村麵條加工廠,打破了歸宗村無集體經濟支撐的局面,也激勵了老百姓和村支兩委對產業發展的信心。

  現在歸宗村已整體脫貧,陣地建好了、自來水通了、路修好了……村容村貌日新月異,形成了「一花一果一寶楓,李子樹下紅彤彤」的產業布局。

  2019年,黨支部獲得了「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稱號,「村社一體」的合作社獲得了「省級示範社」的稱號。

  今年,在省、貴陽市、清鎮市的脫貧攻堅「七一」表彰中,熊平獲得了「全省脫貧攻堅優秀村第一書記」「貴陽市脫貧攻堅優秀黨務工作者」「清鎮市脫貧攻堅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楊洪金)

相關焦點

  • 「李子書記」的駐村扶貧記——記全省脫貧攻堅優秀村第一書記熊平
    7月8日一早天剛擦亮,白雲區駐清鎮市新店鎮歸宗村同步小康第一書記熊平就洗漱好,跟工作組的駐村幹部準備出門了。頭天夜裡雨下得不小,屋外的雨聲讓熊平一夜沒睡安穩,「雖然之前已經做好防汛準備了,但安全問題馬虎不得,得先去村裡頭2個隱患點看看情況。」熊平說。
  • 白雲區派駐清鎮市新店鎮歸宗村第一書記熊平:帶頭發展致富李,大家...
    " 李子書記 ",是清鎮市新店鎮歸宗村的鄉親們給我取的 " 外號 "。得到這個 " 外號 ",是因為我的駐村幫扶工作跟李子有很大關係。2018 年,我被選派到國家級貧困村歸宗村擔任第一書記。到歸宗村後,對如何抓好駐村工作、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我是一頭霧水。於是,我從摸清家底入手,與村兩委幹部、駐村隊員一起,在農家院壩、田溝土坎,與群眾拉家常、聽民聲、問民意、話發展。通過走訪,我發現當地氣候條件特別適合種植李子樹,而且本地李子具有成熟早、口感清脆香甜的特性,全村每家每戶都有李子樹,但疏於管理,生長情況良莠不齊,大家都沒想把它作為一個產業來發展。
  • ...的扶貧故事」初心永不變丨清鎮市麥格鄉原龍窩村駐村第一書記王炎
    我叫王炎,兩年前,我被單位派到貴陽市清鎮市麥格鄉龍窩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清鎮市麥格鄉基礎設施相對較差。在駐村工作中,我通過入戶走訪了解到,村裡常年生活及生產用水基本都是靠挑水,而年輕力壯的人都已外出務工,在家的老人和小孩吃水、用水實在太困難。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冬天,我看見一位6旬老人背著孩子在井口挑水,我問老人家為何背著孩子來挑水,老人家很無奈地說:「兒子兒媳都外出打工去了,孩子就留給我帶,又不放心娃娃一個人在家,只有自己辛苦點,背起他來一起挑水了。」「那洗衣服、餵豬、餵牛用水怎麼辦?」
  • 「我的扶貧故事」弱肩擔起千斤擔丨清鎮市新店鎮王家寨村黨支部...
    我叫周雲,1993年出生 ,現在是清鎮市新店鎮王家寨村黨支部書記。作為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之前又任職文書,我對村情有著更深的了解,王寨村是國家級貧困村,下轄16個村民組,1028戶人家,村子集體經濟薄弱、農民群眾收入低、基礎設施落後。
  • 駐村第一書記的「公車」
    新華社鄭州12月9日電題:駐村第一書記的「公車」新華社記者韓朝陽、馬驍駐村第一書記張書濤開進村的老福特是自家的私車,卻也成了曾莊村鄉親們的「公車」。周日,張書濤離家上山駐村,城裡的子女請他為山上的父母帶衣服。他的老福特成了連接山村與城區的媒介。張書濤是濟源示範區黨工委宣傳部派駐曾莊村的第二任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6月,他被選派駐村時,第一任駐村書記成富營就對他說,私車就是村裡的公車,捎人帶物是常事。張書濤倒不怕捎人帶物,他擔心的是通往曾莊村的山路不好走。
  • 【脫貧故事】馬爾康市松崗鎮丹波村第一書記蔣小波駐村記
    【脫貧故事】馬爾康市松崗鎮丹波村第一書記蔣小波駐村記 2020-09-18 11:3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袁莊鄉袁莊村第一書記錢靖元的駐村故事向您解釋
    ,擔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由此,「第一書記」們朝氣蓬勃的身影成為村裡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他們馬不停蹄,加強村裡黨建工作,為村裡制定長遠經濟發展規劃,幫助貧困戶制定產業發展規劃……「第一書記」從舒適的辦公室來到廣闊的農村,從茫然無措到與農民打成一片,他們的青春在基層錘鍊中得到升華,他們的人生在扶貧攻堅戰中得到歷練。為此,我們特將駐紮袁莊鄉的16個行政村的「第一書記」,來聽他們講述駐村故事。
  • 防疫前線的稅務駐村第一書記
    新華網重慶2月26日電 連日來,國家稅務總局重慶市稅務局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第一書記們,在結對幫扶貧困村開展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組織春耕備耕、線上「帶貨」銷售農產品……這天,雲隘村飄起了雪花,駐村扶貧第一書記陳夕才從早上8點一直忙到深夜,發放1000多份宣傳單,對382名返鄉人員全部排查到位。    為了有效「整村隔離」,陳夕才和村幹部一起,根據全村的道路情況,在進村必經之路設立防控點,24小時不間斷登記過往人員車輛信息。
  • 「我的扶貧故事」駐心才能駐村丨赫章縣雙坪鄉聯豐村第一書記龍豔
    我叫龍豔,赫章縣雙坪鄉聯豐村第一書記。   2018年3月,我放下機關穩定的工作和城裡良好的生活環境,主動請纓到脫貧攻堅一線工作,擔任赫章縣雙坪鄉聯豐村第一書記,兼任單位駐村工作隊隊長。作為女性第一書記、工作隊長,我秉持「駐心才能駐村」的原則,理想與信念讓我克服了性別上的諸多不便,儘快適應角色轉換,用心用情,帶著情懷去幫扶,按照「第一書記」的職能職責和脫貧攻堅的要求,履職盡責,敢挑重擔。  為儘快打開工作局面,把扶貧工作做實做細,我遍訪全村252戶群眾,重點關注114戶貧困群眾,細緻了解各戶家庭情況並建立管理臺帳。
  • 龔興炯:這個駐村第一書記有點軸!
    他就是頓崗鄉駐村第一書記龔興炯,一位年輕的優秀共產黨員。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新年自武漢向全國蔓延以來,面對日益嚴峻的防控形勢,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兼鄉黨政辦文秘的他在家坐不住了。
  • 銅川駐村第一書記: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踐行初心使命
    面對疫情嚴肅考驗和重大風險,銅川駐村第一書記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按照中省市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安排部署,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重大政治任務,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大戰場、大考場,作為維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的重大事項來抓,萬眾一心、全力以赴,衝在一線、幹在實處,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
  • 31名駐村第一書記這樣工作
    挺身而出,奔赴前線,不分晝夜連軸轉,團結帶領廣大黨員群眾開展部署、宣傳、排查、值守和應急保障——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番禺區31名駐村第一書記為抓牢抓實基層疫情防控作了突出貢獻,彰顯了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近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走近這些駐村第一書記,了解他們的故事。
  • 90後第一書記·故事|馮芙蓉:五年駐村是生命中最美的花
    駐村第一書記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支點。從2018年起,澎湃新聞連續三年推出「90後第一書記」專題,聚焦這一年輕群體。同時,我們也在全國範圍內尋找更多的90後駐村第一書記,如果您就是或者您身邊就有,歡迎發郵箱到:diyishuji@thepaper.cn。
  • 鄧州小楊營鎮駐村第一書記全力參與疫情防控阻擊戰
    孫莊村駐村第一書記劉哲在1月27日接到返崗通知後,第一時間回到了崗位上,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由於孫莊街是個小集鎮,街上人員流動多,防疫壓力大。劉哲到崗後就和村組幹部一起共同堅守在進村要道,連日來共勸返湖北鄂牌車輛10餘車次,勸阻走親訪友的村民20餘批次。
  • ...初心的駐村幹部|黃果樹旅遊區黃果樹鎮石頭寨村駐村第一書記陳俊
    我叫陳俊,是黃果樹旅遊區工委政治部創建辦副主任,按照組織安排,自2018年擔任石頭寨村駐村第一書記至今已有近3年了。    3年來,我始終以石頭寨村7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為己任,以石頭寨村全面實現小康為目標,帶領駐村工作組及村兩委幹部積極奮戰在脫貧攻堅戰役第一線,實現了7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目標,推動了石頭寨村鄉村振興。
  • 鹿邑縣人防辦張益偉榮獲全縣「優秀駐村第一書記」稱號
    映象網訊(記者 申學南 實習生 凌輝 通訊員 董緒武 馮淑娟)近日,中共鹿邑縣委、縣政府辦公室聯合發文,表彰了2019年全縣脫貧攻堅「整改提升百日會戰」工作中,積極投身扶貧一線,為打好脫貧攻堅戰做出積極貢獻的先進典型,縣人防辦張益偉同志獲得「優秀駐村第一書記
  • 戰鬥在農村防疫一線的氣象駐村書記們|戰「疫」故事⑤
    大年初二,安徽省阜陽市氣象局駐潁上縣潘郢村第一書記,已經年過6旬的肖軍安頓好剛滿10個月的孫子,便投入到潘郢村疫情防控戰役中。作者:張芳琳081月25日,湖北省大悟縣委、縣政府緊急通知:即日起,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迅速到村駐村,主攻疫情防控工作。大悟縣氣象局駐陽平鎮古寨村第一書記餘春洲與村兩委立刻投入「戰鬥」。
  • 淄博市人防辦駐村第一書記汪金鋼 扶貧路上的貼心書記
    >   「我們來到這裡就是扎紮實實為村民辦實事,脫貧攻堅戰已取得了很大成效,作為第一書記駐村一年有餘的汪金鋼告訴記者。   2019年7月,在淄博市人防辦項目推進科工作的汪金鋼來到淄川區西河鎮澇窪村,成了村子裡的駐村第一書記。   接地氣的 貼心第一書記   「汪書記為人樸實,待村裡人親得很。」「汪書記一天到晚為村裡操心跑腿,老少爺兒們早就把他看成村裡的人了,心裡有話都想給他說說。」
  • 遼寧駐村「第一書記」原型電影《外來書記》12月15日全國上映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由中共遼寧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直機關工委、省廣播電視局、遼寧廣播電視集團(臺)以及建平縣委、縣人民政府聯合攝製的電影《外來書記》將於12月15日上映。影片講述了選派幹部王曉東作為駐村「第一書記」的感人故事。通過主人公在工作中遇到的黨建、修路、美化環境、發展經濟、打破陳舊思想觀念等情節,深刻反映了扶貧一線黨員幹部的酸甜苦辣,展現了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高尚情懷,同時也反映了脫貧攻堅工作得到了全社會的支持。
  • 信陽市委改革辦駐固始縣趙崗鄉窯北村第一書記蔣露:把初心落在駐村...
    市委選派辦超前謀劃、提前行動,針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無法集中培訓的實際,靈活方式方法,通過微信群轉發學習資料、組織觀看網絡視頻等方式,對新任市派駐村第一書記開展了為期10天的任前培訓,幫助他們提前熟悉業務、儘快融入角色。培訓結束後,所有參與培訓的駐村第一書記均認真撰寫了心得體會。現挑選部分予以刊發,以資全市駐村第一書記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