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故事】馬爾康市松崗鎮丹波村第一書記蔣小波駐村記

2020-12-14 澎湃新聞

【脫貧故事】馬爾康市松崗鎮丹波村第一書記蔣小波駐村記

2020-09-18 11:3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駐村幫扶見真情 產業發展穩增收

——馬爾康市松崗鎮丹波村

第一書記蔣小波駐村記

「感謝蔣書記,帶領我們第一時間搶通道路,沒有影響萵筍銷售。」馬爾康市松崗鎮丹波村萵筍種植戶羅桂康告訴筆者,前不久,受汛期影響,丹波村道路被衝毀,該村第一書記蔣小波帶領村民即時搶通便道,並將萵筍運出去,最大限度降低村民損失。

如今,每天都到村裡走一走已成為蔣小波的工作常態,或看看莊稼長勢,或到村民家中了解情況。從剛來時的不適應到現在的「全村通」,他用兩年時間,把自己變成了丹波村的一員,並帶領村民們走上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2018年7月,省統計局工作人員蔣小波被選派到丹波村擔任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到村的第一天就遇到了情況,承包村內蔬菜大棚和流轉村民土地的公司資金周轉出了問題,村民擔心公司不能及時支付務工費。

蔣小波的行李都還沒搬下車就立即去處理這個問題。召集公司負責人進行緊急會商後,在二季蔬菜種植、務工用工分配、工資兌現等環節達成了一致意見。第二天,公司拿出8萬餘元現金,支付村民務工工資。駐村工作隊會同村「兩委」加班加點核對務工清單,當日就將工資發放至村民手中,矛盾得以解決,村民喜笑顏開。

2016年,丹波村實現整村脫貧,但村民們的收入主要依靠生態獎補、退耕還林、糧食直補等政策性收入。之前因探索特色養殖未成功,村民們的內生動力不足,發展積極性不高。如何轉變村民的思維,形成「全民參與、全民共興」的氛圍,成了丹波村發展產業的當務之急,也是蔣小波關心關注的事。

經過多次走訪和召開村民大會,蔣小波和隊員們發現,村民都不願「拖後腿」,但是苦於缺乏發展產業的技術和經驗,沒有銷售渠道,丹波村的產業發展滯後。在了解到相關情況後,蔣小波立即向省統計局申請,分3批次組織村內黨員幹部和致富帶頭人40餘人次到崇州、彭山等地學習先進經驗,駐村工作隊還組織村民學習先進案例,汲取「養分」、積累經驗。

2019年,蔣小波協調省統計局落實產業扶持資金10萬元,購進阿壩中蜂80餘箱,分散在有意願、有能力的農戶家中養殖,並在當地聘請技術專家進行入戶指導。目前,該村中蜂養殖初顯成效,全村三分之一的農戶開始養殖中蜂,15箱以上的養蜂大戶有6家。4戶貧困戶養殖的中蜂也有了成效,其中捌爾青家蜂箱突破10箱,預計今年養蜂增收可超過10000元;王金秀家開始自主網銷,成了養蜂「小能手」。「村民示範帶動是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的主要途徑,有人帶頭示範成功,促進農戶自主發展的措施就能有效推行。」蔣小波說道。

有了成功案例,村民們的積極性大大提高,目前丹波村阿壩中蜂存量超過200箱。駐村工作隊還重點扶持了有一定技術基礎的養殖戶仁木初養殖土雞100餘只,預計年內銷售收入17000元;扶持貧困戶阿青種植花椒近40畝。

丹波村平均海拔2760米,全村有耕地600餘畝,土地資源豐富。在脫貧之前,該村主要種植傳統農作物,每畝地收入僅600元左右,土地附加值不高。如何提升土地附加值,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蔣小波和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多次召開村民大會,收集村民意見,最終制定了穩步發展的長遠規劃。

——整合全村土地資源,建設「公司+基地+農戶」的種植業發展模式。2019年全村生產蔬菜突破100萬斤,村民流轉土地收益25萬元、在村務工收入31萬餘元,村集體大棚租賃收益8萬元,種植業帶來各項收入近65萬元,實現戶均增收10000元;

——建立臘肉生產基地。2018年,村集體經濟收益1萬餘元;

——投資6000萬元的「丹波·雲舍」民宿項目落地。「雲上·丹波」農產品品牌逐步有了成效,去年,村內老樹核桃銷售額突破5萬元;

……

如今,丹波村初步形成了「以種養殖業為基礎、文旅產業為引領、特色農產品銷售為突破,農戶經濟多樣化協調發展」的產業發展格局,村集體經濟實現從零到有的突破,並逐步發展壯大。隨著產業不斷發展,村民收入穩步增加,2019年,村民在村務工收入35萬元,全村人均收入突破13000元。

如今,在蔣小波和駐村工作的帶領下,丹波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們正闊步邁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總編輯:何君

總審讀:周智泉

值班副總編輯:華文軍

編委:周旺波

主編:梁敏

執行主編:陳勇強 趙凌

原標題:《【脫貧故事】馬爾康市松崗鎮丹波村第一書記蔣小波駐村記》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李子書記」的駐村扶貧記——記全省脫貧攻堅優秀村第一書記熊平
    7月8日一早天剛擦亮,白雲區駐清鎮市新店鎮歸宗村同步小康第一書記熊平就洗漱好,跟工作組的駐村幹部準備出門了。頭天夜裡雨下得不小,屋外的雨聲讓熊平一夜沒睡安穩,「雖然之前已經做好防汛準備了,但安全問題馬虎不得,得先去村裡頭2個隱患點看看情況。」熊平說。
  • 清鎮市新店鎮歸宗村第一書記熊平的駐村故事
    常懷為民之心 常恤群眾之苦——清鎮市新店鎮歸宗村第一書記熊平的駐村故事熊平在清鎮市脫貧攻堅表彰會上作交流發言  「駐村五年以來的扶貧工作,可謂「三多」:經歷多,感觸多,體會多。轉眼間,白雲區沙文鎮派駐清鎮市新店鎮歸宗村的第一書記熊平五年駐村生涯即將進入尾聲。  2018年,組織選派熊平到新店鎮歸宗村駐村。此前,他在白雲區牛場鄉已有過年的駐村經歷。  初到歸宗村,由於地理位置和歷史原因,導致欠帳多,發展底子也比較薄,這是歸宗村給熊平的第一感覺。「但這裡人卻很勤勞,李子也特別好吃,風景也美得醉人,可是貧困人口數量也多。」熊平說。
  • 【脫貧攻堅面對面】永昌縣南壩鄉永安村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隊...
    【脫貧攻堅面對面】永昌縣南壩鄉永安村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趙磊:發展特色產業 助力脫貧攻堅 2020-12-04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駐村第一書記的「公車」
    新華社鄭州12月9日電題:駐村第一書記的「公車」新華社記者韓朝陽、馬驍駐村第一書記張書濤開進村的老福特是自家的私車,卻也成了曾莊村鄉親們的「公車」。周日,張書濤離家上山駐村,城裡的子女請他為山上的父母帶衣服。他的老福特成了連接山村與城區的媒介。張書濤是濟源示範區黨工委宣傳部派駐曾莊村的第二任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6月,他被選派駐村時,第一任駐村書記成富營就對他說,私車就是村裡的公車,捎人帶物是常事。張書濤倒不怕捎人帶物,他擔心的是通往曾莊村的山路不好走。
  • 羌山來了駐村第一書記,兩年時間實現全村脫貧!
    時間回到2017年8月,當時全村貧困人口32戶,駐村第一書記羅小剛上任的第一天,就來到了村民劉婆婆家,眼前的一幕是他始料未及的。一夜風雨後,屋頂被房上的樹枝、核桃果實砸壞,劉婆婆正在清理家裡的積水。劉婆婆家的困境讓羅小剛看在眼裡,痛在心裡。
  • 袁莊鄉袁莊村第一書記錢靖元的駐村故事向您解釋
    ,擔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由此,「第一書記」們朝氣蓬勃的身影成為村裡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他們馬不停蹄,加強村裡黨建工作,為村裡制定長遠經濟發展規劃,幫助貧困戶制定產業發展規劃……「第一書記」從舒適的辦公室來到廣闊的農村,從茫然無措到與農民打成一片,他們的青春在基層錘鍊中得到升華,他們的人生在扶貧攻堅戰中得到歷練。為此,我們特將駐紮袁莊鄉的16個行政村的「第一書記」,來聽他們講述駐村故事。
  • 愛心播撒扶貧路 ——記莽張鎮蔡店村駐村第一書記許金柱
    莽張鎮蔡店村駐村第一書記許金柱任職以來,緊緊圍繞「以高質量黨建促進高質量脫貧攻堅」這一主線,狠抓基層組織建設,團結帶領全村廣大黨員和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推動全村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    2017年11月,雞公山管理區辦公室主任許金柱來到莽張鎮蔡店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在經過充分了解村情和入戶走訪後提出,建強基層組織,為脫貧提供堅強保障。
  • ...記甘南州臨潭縣店子鎮業仁村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隊長金凱
    【我們的駐村幫扶幹部】村裡大小事 記本裡、裝心裡、辦滿意——記甘南州臨潭縣店子鎮業仁村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隊長金凱金凱正在認真記錄「民情日記」>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李楊 通訊員 張冬榮「上灣社困難老黨員李富貴的孫女大學畢業在家待業,蘭州有一家企業正在招聘,需要對接聯繫;下灣社建檔立卡貧困戶朱昌平獲捐的雞苗成活率達到75%,要繼續掌握動物養殖和防疫知識……」這些內容,都是甘南州臨潭縣店子鎮業仁村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隊長金凱在「民情日記」中記錄的待辦事項
  • ...扛起脫貧攻堅重任——記洛寧縣科協駐河底鎮元村第一書記楊耀平
    元村,曾是一片貧瘠的土地,如今煥發出勃勃生機,成為鄉村振興示範村和被觀摩、表揚的典型。「這一切,都要感謝楊書記的辛勤付出。」說起楊書記,元村村民無不翹起大拇指稱讚。村民口中的楊書記叫楊耀平,現任洛寧縣科協副主席,2016年1月~2018年2月在洛寧縣河底鎮元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 三兄弟駐村扶貧記
    央廣網南陽12月21日消息(記者 汪寧 通訊員 程傳運)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河南省唐河縣趙氏三兄弟先後主動申請駐村任第一書記,三兄弟在工作中比擔當、比幹勁、比成效,交流心得、方法,一時在廣大幹群中傳為美談。
  • 防疫前線的稅務駐村第一書記
    新華網重慶2月26日電 連日來,國家稅務總局重慶市稅務局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第一書記們,在結對幫扶貧困村開展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組織春耕備耕、線上「帶貨」銷售農產品……這天,雲隘村飄起了雪花,駐村扶貧第一書記陳夕才從早上8點一直忙到深夜,發放1000多份宣傳單,對382名返鄉人員全部排查到位。    為了有效「整村隔離」,陳夕才和村幹部一起,根據全村的道路情況,在進村必經之路設立防控點,24小時不間斷登記過往人員車輛信息。
  • 河南籍導演8個多月走訪230多位駐村第一書記 用一部電影銘記脫貧路...
    本是令很多人羨慕的機關幹部,卻毅然離開舒適的工作環境,長期駐紮貧困村,成為了脫貧攻堅所取得的矚目成就的背後力量。他們是駐村第一書記,也是我們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不會忘的人。一位河南籍導演,通過8個多月的時間走訪了230多名第一書記,在河南拍攝了這樣一部電影,來2020年這個關鍵時間節點,銘記脫貧攻堅路上,那群可愛的人。
  • 覃永科:三度駐村 決戰脫貧勇擔當
    根據組織安排,自治區民政廳派駐西林縣周幫村黨組織第一書記覃永科三次進駐西林縣,帶著扶貧初心上路,舍小家為大家,帶領村「兩委」及工作隊勤遍訪、抓黨建、探索產業扶貧新模式,壯大村集體經濟,提高貧困群眾收入,助推深度貧困村的脫貧摘帽事業,累計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370戶1771人,助力周幫村貧困發生率清零。
  • 青春在扶貧一線閃光:一名駐村第一書記農村環境治理記
    中新網太原7月7日電 題:青春在扶貧一線閃光:一名駐村第一書記農村環境治理記  作者 楊傑英 郭學紅  走進閆家溝村,環境優美,村主幹道整修一新,乾淨整潔,道路兩旁種著的小松樹修剪整齊,周圍利用廢棄輪胎種植的月季也已經綻放出花朵。在山西省沁縣閆家溝村黨群活動中心牆外,朱虎亮和村幹部正在忙著張貼愛國衛生運動宣傳海報。
  • 鹿邑縣人防辦張益偉榮獲全縣「優秀駐村第一書記」稱號
    映象網訊(記者 申學南 實習生 凌輝 通訊員 董緒武 馮淑娟)近日,中共鹿邑縣委、縣政府辦公室聯合發文,表彰了2019年全縣脫貧攻堅「整改提升百日會戰」工作中,積極投身扶貧一線,為打好脫貧攻堅戰做出積極貢獻的先進典型,縣人防辦張益偉同志獲得「優秀駐村第一書記
  • ...小康」扶貧記 ——卓資縣梨花鎮壕賴村駐村隊員康玉寶扶貧...
    幫扶責任人和駐村隊員們查找各類扶貧工作檔案材料時,翻閱時細緻、歸還時亂放,檔案材料被「搗騰」成個樹枝搭鵲窩——橫七豎八,很容易造成檔案材料丟失現象。為了根治這個「病灶」,讓扶貧檔案更好地服務於扶貧工作,我主動找駐村第一書記請纓,擔起了整理駐村扶貧工作檔案的任務。說幹就幹,我撲下身子,利用晚上休息時間,開始加班加點整理檔案材料。
  • ...初心的駐村幹部|黃果樹旅遊區黃果樹鎮石頭寨村駐村第一書記陳俊
    我叫陳俊,是黃果樹旅遊區工委政治部創建辦副主任,按照組織安排,自2018年擔任石頭寨村駐村第一書記至今已有近3年了。    3年來,我始終以石頭寨村7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為己任,以石頭寨村全面實現小康為目標,帶領駐村工作組及村兩委幹部積極奮戰在脫貧攻堅戰役第一線,實現了7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目標,推動了石頭寨村鄉村振興。
  • 伊川縣溫寨村駐村第一書記趙會立:扶志拔窮根「造血」助脫貧
    香椿林是江左鎮溫寨村的,該村駐村第一書記趙會立正在和村民對樹林進行冬灌。晶瑩的水珠濺到了臉上,腳上滿是泥巴,趙會立渾然不覺,他早已經把自融入到了這裡的山山水水,心兒也紮根在了腳下的這片熱土。熱戀異鄉熱土今年46歲的趙會立,老家在嵩縣。
  • 「我的扶貧故事」駐心才能駐村丨赫章縣雙坪鄉聯豐村第一書記龍豔
    我叫龍豔,赫章縣雙坪鄉聯豐村第一書記。   2018年3月,我放下機關穩定的工作和城裡良好的生活環境,主動請纓到脫貧攻堅一線工作,擔任赫章縣雙坪鄉聯豐村第一書記,兼任單位駐村工作隊隊長。作為女性第一書記、工作隊長,我秉持「駐心才能駐村」的原則,理想與信念讓我克服了性別上的諸多不便,儘快適應角色轉換,用心用情,帶著情懷去幫扶,按照「第一書記」的職能職責和脫貧攻堅的要求,履職盡責,敢挑重擔。  為儘快打開工作局面,把扶貧工作做實做細,我遍訪全村252戶群眾,重點關注114戶貧困群眾,細緻了解各戶家庭情況並建立管理臺帳。
  • 信陽市委改革辦駐固始縣趙崗鄉窯北村第一書記蔣露:把初心落在駐村...
    市委選派辦超前謀劃、提前行動,針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無法集中培訓的實際,靈活方式方法,通過微信群轉發學習資料、組織觀看網絡視頻等方式,對新任市派駐村第一書記開展了為期10天的任前培訓,幫助他們提前熟悉業務、儘快融入角色。培訓結束後,所有參與培訓的駐村第一書記均認真撰寫了心得體會。現挑選部分予以刊發,以資全市駐村第一書記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