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太原7月7日電 題:青春在扶貧一線閃光:一名駐村第一書記農村環境治理記
作者 楊傑英 郭學紅
走進閆家溝村,環境優美,村主幹道整修一新,乾淨整潔,道路兩旁種著的小松樹修剪整齊,周圍利用廢棄輪胎種植的月季也已經綻放出花朵。在山西省沁縣閆家溝村黨群活動中心牆外,朱虎亮和村幹部正在忙著張貼愛國衛生運動宣傳海報。
「小朱,這是上面又有啥新政策了,海報是宣傳啥?」住在活動中心隔壁的村民閆俊連湊近問道。村民口中的「小朱」就是2019年6月17日被黨組織選派到村的第一書記朱虎亮。他剛進村入戶走訪調查時,發現街道兩邊雜草叢生卻無人管理,村容戶貌急待提升。他就號召村幹部帶頭,每周開展一次環境整治運動,發動村民參與。在他的堅持和帶動下,參加的人越來越多,一些村民陸續加入進來。
自開展環境整治以來,閆家溝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黨員、群眾累計560多人次、清除衛生死角60餘處、清運垃圾3.5噸。2019年,閆家溝村以環境整治為抓手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朱虎亮擔任「第一書記」以來,以多種形式為村民服務。 秦超 攝
矢志扶貧激發內生活力
從駐村到任第一天開始,朱虎亮就堅持紮根農村,把滿腔熱情奉獻給了這裡的扶貧事業。
看著閒散的村集體班子,他認為光靠物質的刺激並不能長久,必須激發內生動力。朱虎亮採取的第一個辦法就是「走出去」,「別看村裡的幹部整天在一起工作、生活,但真正能夠坐下一起聊天、談發展的機會並不是很多,尤其是一起出去的機會就更少了」,朱虎亮說。
在「七一」那天,他組織幹部、全體黨員到武鄉八路軍太行紀念館進行革命傳統教育,這次集體學習,不但為大家提供了一個打開視野互相學習的機會,更讓他們在心理上拉近了距離,增強了凝聚力,團結起來為閆家溝村的發展。
朱虎亮的第二個辦法是「請進來」,利用自身的關係,將沁縣泰康人壽保險公司的40多名志願者請到了村裡,他們邊為村民普及各種知識,邊對通村街道兩旁的雜草和垃圾進行清理。村民們看到如此,再也坐不住了,紛紛加入到隊伍當中,將整個村莊的環境衛生來了一個大掃除。現在全村實現了每周定期衛生大掃除,垃圾不落地。
用情幫扶熱心公益不止
正在活動場所整理檔案時,62歲的村民郝蘭花拿著一面錦旗來了,進門就激動地說「小朱,感謝你來了。」原來是今年春天她愛人腦出血住院,朱虎亮知道後,專門去醫院看望,還給了她一些錢讓開支,平時對她家裡也是很照顧。
「從他來村裡做的這些事,我們村人都看出來了,虎亮這孩子,是真心為大家好。現在大家生活富裕了,精神也得趕上去」,郝蘭花說。
談到村裡的改觀,郝蘭花說,「剛進村入戶時,發現只有百十來戶、500多口人的閆家溝,居住卻十分分散、七零八落,很多住戶的門口便道都需要硬化,於是他就將這個工作裝在心裡,他聯繫到附近的磚廠,募集到了不少廢磚頭,雖說壘牆不好看,但是鋪路挺好用啊。」
朱虎亮擔任「第一書記」以來,以多種形式為村民服務。疫情期間,他與本村在校大學生閆紫鵬每天堅持通過村級大喇叭直播廣播防疫節目,讓村民們第一時間了解疫情數據及防控知識,增強防疫抗疫技能與本領,提高抗疫效能。
最近朱虎亮又在籌備開設脫貧攻堅扶貧勵志夜校培訓班,圍繞扶貧工作重要論述、法律法規、住房安全、義務教育、基本醫療、飲水安全、易地扶貧搬遷、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政策等內容的政策講解和組織學習,開展與群眾貼身利益相關的致富技能培訓,幫助村民更好地學懂學透相關政策,讓扶貧夜校照亮百姓脫貧致富路。
不辱使命青春在一線閃光
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以來,朱虎亮連續三年被段柳鄉考核為「優秀」,在「七一」表彰及全縣經濟工作會議上被縣委評為「優秀農村第一書記」「優秀第一書記」。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他帶頭衝鋒,連續80多天堅守農村疫情防控第一線。今年2月21日,被縣疫情防控領導小組通報表揚為「優秀共產黨員」。「五四」青年節被團縣委評選為全縣「十大傑出青年」。
一路走一路看,環境的新貌,閆家溝村村民的笑臉……,閆家溝變了。這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在駐村書記朱虎亮看來,文明之美就在腳下,需要一點一滴做起。他會把愛國衛生運動這項工作作為一項常態工作進行下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