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方研究發現鮮水河斷裂帶歷史上強震發生前有明顯的前震活動
鮮水河斷裂帶是四川省境內7級或者7級以上地震活動頻率最頻繁的斷裂帶,雖然鮮水河斷裂帶全長約350千米左右,但是據統計鮮水河斷裂帶自1700年至今的320年間共發生過8次7級或者7級以上的地震,平均約40年發生一次7級或者7級以上的地震。
-
地震,在玉樹劃了一道傷口
青藏高原不僅號稱世界屋脊,而且是全球地震活動最強烈的地區之一,是世界三大地震帶之一的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的組成部分(圖5)。另一方面,青藏高原自南向北又被大型活動斷裂帶分割成多個次一級的地塊(圖6)。這些地塊之間的邊界帶往往會發生7-8級地震。在這些次一級的地塊中,有一個近東西向的長條狀地塊,叫巴顏喀喇地塊。
-
山東威海在不在地震帶?未來會不會發生大地震?看完後明白了!
威海不處在地震帶,因為地震帶的基礎概念是地震集中分布地帶,或者未來有可能發生強震的地帶,而威海不管過去還是未來,地震發生的概率都不算高。不過,地震帶多與地球構造斷裂帶有關,而威海境內也分布有多條構造斷裂帶,不排除發生小震的可能。
-
宜賓位於川南地震帶 近期地震相對活躍
川南的地震帶可以分為兩個系統。1.南北地震帶系統:南北地震帶是我國活動最強、大地震最多的一條地震帶。在川南地區屬於這個系統的主要發震構造,自西向東包括滎經-馬邊-鹽津斷裂、新津-洪雅斷裂、峨眉山大斷裂、龍泉-仁壽-樂山斷裂。
-
宜賓是不是地震帶?宜賓為什麼頻發地震?
地震帶,指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帶,基本上處於板塊交界處,常與一定的地震構造相聯繫。我國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地震幾乎遍布所有的省、自治區、直轄市。近年來,宜賓發生了大大小小地震不勝枚舉,據資料顯示,自1900年以來,宜賓市先後發生5次4級以上、6級以下地震。這讓不少宜賓市民好奇,宜賓是不是處於地震帶,為什麼地震如此頻發?宜賓處於華鎣山地震帶系統宜賓,位於四川盆地南部,川南的地震帶可以分為兩個系統:南北地震帶系統、華鎣山地震帶系統。
-
地震科普|活斷層探測
在城市建設當中:活斷層探測的現實意義是將成果有效應用於城市規劃和建設中,為抗禦地震災害、保障城市安全提供服務。由於大地震沿斷層造成的數米滑動,是一般工程措施難以防禦的,因此,避讓活斷層是第一選擇。如輸油管線穿越活動斷層時採用的可滑動「之」字管道。02活斷層探測的方法活動斷層是地震災害之源,識別活動斷層、研究其活動特徵、評價其危險性是做好災害防禦的基礎。
-
為什麼四川總是地震?地震真的無法預測?
回到地震上來,如果我們將這些大大小小的地震震中位置投影到地圖上,不難發現,它們基本都分布在西部的山區之中。難道是這些連綿的大山導致了地震頻發嗎?可是同樣有著太行山脈、燕山山脈的東部地區,為何就鮮有大地震的發生?原來,環繞在成都周邊的這些山區並不是簡單的地形隆起,而是一條巨大的斷裂帶,這也就是著名的龍門山斷裂帶。
-
八進老北川地震遺址的專家:房子必須抗震,斷層必須遠離
在全面加強新建房屋建築抗震設防和老舊建築抗震加固工作的前提下,國家推動在地震高危險區域進行抗震加固工作,以減少將來由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但他認為目前面臨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他表示,在大型地震帶野外考察時發現,在一些大型斷裂帶上,依然有較大一部分房屋建築抗震性能很差,其中也包括一些正在建設的新住房。老舊房屋抗震加固工作進展與中央的要求還存在很大差距。
-
海原大地震100周年:中國地震科學工作由此肇始
1958年,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科學家首次發現幹鹽池至李俊堡的1920年海原大地震地表破裂帶東段,並首次發現幹鹽池湖泊在地震時向北遷移的這一巨大地殼形變現象,誕生首本科普小冊子《談談地震》,獲得許多有價值的地震前兆現象,為後期中國宏觀地震預報奠定基礎。
-
廣東處在地震帶嗎?發生的地震多嗎?有何依據
,或很少發生地震的地方,突然活躍起來,這個時候我們也可以劃分為地震帶。 上圖臺灣有記載的地震小紅圈圈非常多,而且是層層疊疊,這才是出了名的地震帶了,相比之下廣東能說位於地震帶上嗎?
-
唐山再發5.1級地震,這一區域在哪個地震帶上
據中國地震臺網報導,7月12日6時38分,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區發生了5.1級地震,各大網站隨即發布了相關消息,但在海量的消息面前,老百姓愈發看不懂了,啥叫地震帶?唐山莫非坐落在地震帶上?其實,地震帶這個詞是一個非常大的概念。
-
讀中國主要地震帶分布圖,尋找我國地震災害風險較低的地區
中國主要地震帶分布情況地震的產生主要是由於地球的板塊運動而造成,由於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的碰撞擠壓,造成巖層移動、彎曲並受力,當巖層承受的巨大力量超過巖層的承受能力,就會發生斷裂,地震的發生具有突然性,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是無法預測地震的發生,所以地震經常會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是最為可怕的自然災害之一。不過,根據地震的成因我們發現,地震多分布在板塊的碰撞邊界,也就是板塊的消亡邊界,世界上有兩大地震帶,分別是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和環太平洋地震帶。
-
由北京門頭溝的地震引出的那些小問題與小知識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和北京地震臺網震源機制解顯示,該地震走滑型破裂為主,距離其最近的活動斷層12公裡(南口山前斷裂),該斷裂近期的地震活動沒有明顯增強,根據歷史地震活動統計,原震區近幾日發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
四川宜賓地震了!為什麼四川這個地方經常地震?原來是這樣!
那麼回歸主題,這已經不是四川第一次地震了!而且每當我們聽到四川地震的消息,震級都不會低,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四川這個地方為什麼這麼喜歡地震?而且每次引起的地震都相當劇烈,難道四川這個地方存在什麼特殊嗎?而原因正是如此!說到地震,我們必須知道地震帶以及地球板塊構造。地震帶是指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帶,在這一帶會有地震經常光臨。
-
「創新達人」吳孔友:斷裂結構研究的深耕者
在該項目中,吳孔友及其團隊精細刻畫了斷裂內幕結構,創立了兩側輸導中間隔擋的「雙通道」結構模式,揭示了斷裂帶的油氣輸導機理。團隊通過野外、巖心及井下觀察,剖析了不同結構單元巖石變形的差異性及主控因素,明確了滑動破碎帶具有明顯的斷裂角礫巖特徵,指出了斷裂結構發育受斷裂性質、規模、埋深及圍巖等控制,進而建立了正斷層、逆斷層及走滑斷層3類斷裂結構體模型,實現了理論創新。
-
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 推進地震系統改革和發展深度融合高效聯動
11月25日,應急管理部黨委委員、中國地震局黨組書記、局長閔宜仁主持召開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傳達學習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精神,研究部署新發展階段地震系統改革工作。會議審議了《地震系統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思路(審議稿)》,聽取了2020年度改革評估工作進展情況匯報。會議指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闢闡明了改革和發展的深刻內涵和辯證關係,對於新形勢下不斷把改革向縱深推進,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也為新階段接續推進地震系統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
山東郯城逾8級大地震352周年:重評地震區劃助力當地發展
中外地震專家在郯城地震開挖探槽現場。(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山東省地震局 供圖) 攝「幕後主使」為郯廬斷裂帶1956年,中國科學院地震工作委員會歷史組收集整理了山東郯城8又1/2級地震的大量史料;1960年,著名地震學家李善邦先生命名這次地震為郯城-莒縣大地震,而它的「幕後主使」,則是一條縱貫中國大陸東部的巨型斷裂帶——郯廬斷裂帶。
-
帶壓開孔的機座與滑動軸承原理
帶壓開孔設備的機座是帶壓開孔設備的基礎部件,機器的零部件安裝在機座上進行管道帶壓開孔作業。因此,帶壓開孔機座既要起到帶壓開孔刀及中心鑽以及鑽軸的支撐作用,承受這些零部件的重量,又要起到設備的基準作用,保證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
-
地震的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
地震的直接影響2010年玉樹7.1級地震造成地表破裂地震的直接影響主要指與地震成因直接有關的宏觀現象,例如地震又稱發震斷層的斷裂錯動、區域性的翹曲、大塊地面的傾斜、升降或變形,懸崖、地面裂縫、海岸升降、海岸線改變以及火山噴發等對地形的影響
-
地震帶上的日本,四大島都有橋梁隧道連接,瓊州海峽為何不能建橋
地震帶上的日本,四大島都有橋梁隧道連接,瓊州海峽為何不能建橋?一種觀點認為,日本整個國家都處在最著名的地震帶上,四大島都有橋梁隧道連接,尤其是津輕海峽,無論是寬度深度,還是地質複雜度,洋流複雜度都遠超瓊州海峽,日本卻以上個世紀的技術,在1971年就修建了難度最大的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