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澳大利亞是美國侵略戰爭的幫兇

2020-12-19 松澗山水畫

美國是全球霸主,美國手底下有一批眾小鞍前馬後的向美國霸權效忠,如果美國發動戰爭,會有很多美國小弟追隨美國的侵略戰爭,但有三個國家會一直不離不棄的參加美國的侵略戰爭,只要美國霸權不倒,這三個國家就會成為美國侵略戰爭的幫兇。

英國,法國和澳大利亞就是美國侵略戰爭的積極參與者,英國是美國霸權最忠實的奴僕,英國這個全球昔日的霸主為了能繼續在全球刷大英帝國的存在感,為了能繼續溫存曾經強國的餘溫,英國是已經把自己捆綁在美國霸權的戰車上了,如果美國霸權崩潰,英國是準備好第一個為美國霸權陪葬的國家。

澳大利亞自稱全球副警長,從副警長的標籤裡就能看出澳大利亞對美國霸權的諂媚和忠心,這是美國霸權最放心的走狗,在澳大利亞眼裡,只要得到美國主子的認可,澳大利亞這個副警長就可以在美國霸權庇護下為所欲為了。

澳大利亞士兵在阿富汗屠殺平民的醜聞,說明了澳大利亞人的奴才嘴臉,只要對美國主子效忠,澳大利亞就可以在全球狐假虎威,橫行霸道。

法國是美國眾小弟中最與眾不同的,法國參加美國的侵略戰爭不是為了向美國霸權效忠,法國是要顯示全球大國的存在感,法國有成為全球大國,強國的野心抱負,但法國的地緣政治野心和法國的軍事力量完全不對等。

法國只能通過參加美國的侵略戰爭來彰顯法國軍事大國的存在,法國通過參與美國的侵略戰爭來對全球施加地緣政治影響,法國人充滿了堂吉訶德式的浪漫主義色彩,法國人的現實是生活在美國霸權下,但法國又總想對美國霸權說不,以顯示法國還是一個獨立的大國,這是堂吉訶德式的諷刺性的悲劇人物。

相關焦點

  • 校場:為澳大利亞戰爭罪行辯護的英法都幹過什麼
    隨著事件的發酵,美、英、法等西方國家也紛紛跳出來為澳大利亞「站臺」,其缺乏邏輯性的滑稽言辭,不免讓人去聯想他們是不是在對自己本國的戰爭罪行欲蓋彌彰。其實說起戰爭中的反人類罪行這件事情,澳大利亞畢竟只能算一個「後進國」,相比於其他主要西方國家,澳大利亞地處偏遠、人口稀少,參加過的戰爭著實有限。參加的戰爭少,戰爭犯罪自然也會少一些。
  • 英法百年戰爭:奧爾良女兒的頌歌
    一場戰爭從一種性質轉變到另一種性質,即一場戰爭中對交戰雙方來說都各有兩種性質,這在戰爭史上並不多見。公元1337—1453年,英法兩國先為王位繼承問題展開爭權奪利,爾後演變為英國對法國的入侵,法國則被迫進行反入侵,戰爭性質從封建王朝混戰變化到侵略與反侵略,其結果可謂完全違背了英法王朝統治者的預料。
  • 美國是軍事強國,美國為什麼打不贏阿富汗戰爭,因為那是侵略戰爭
    美國是全球第一軍事強國,但美國卻不贏阿富汗戰爭,美國強大的軍事機器在阿富汗戰場被拖垮了,都說阿富汗戰場是帝國墳場,顯然這有點誇大阿富汗人的戰鬥力了。阿富汗戰場之所以能成為帝國墳場,是因為阿富汗發生的戰爭是侵略戰爭,侵略戰爭的最終結局是必敗,這是美國打不贏阿富汗戰爭的根本原因,二戰後,美國發動的哪一場侵略戰爭不是以灰頭土臉的慘敗收場的?美國又打贏了哪一次侵略戰爭。伊拉克戰爭美國打贏了嗎?
  • 蘇聯誤判、美國插手、朝韓血仇:韓戰爆發的五國博弈真相
    兩次世界大戰,表面上看是德國與英、法、美、俄之間的矛盾,實際上卻是以德國、義大利、奧地利、日本、保加利亞等專制國家與英、法、美、俄、中等社會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國家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而在二戰之後爆發的韓戰也是如此。
  • 美國四處出兵,英法都跟在它身邊,為啥唯獨越南戰爭沒它倆身影?
    而二戰結束之後,作為世界的一大霸主,美國便在世界各地開始了「世界警察」的工作。並且他自喻為正義的一方,到處拉幫結派,摻和別國內政。比如韓戰,美國就糾結了十幾個國家聯合出徵。甚至後面的阿富汗,伊拉克以及敘利亞戰爭,美國都是拉著許多國家一起參與的。而在美國霸主的身後,還一直活躍著兩個國家,他們就是英、法兩國。
  • 抗美援朝戰爭中,美國是否有侵略中國的野心?
    很多人問美軍如果陳兵鴨綠江,是否會繼續侵略中國?提出這個問題,無非是想證明我們偉大的立國之戰:抗美援朝戰爭,不應該打!言下之意就是美國未必想侵略我國,所以中國其實有其他選擇。這種思潮主要見於知識界,從抗美援朝開始的那一天,吵吵到了現在。
  • 韓戰:泰國精銳團隊落花流水
    這是泰國「精銳團隊」──21團的「幫兇」歷程,也是它追隨美國和「聯合國軍」的悲慘下場,更是它侵略朝鮮的「生死」記載:圖為安理會表決現場。隨後,英、法兩國相繼侵入泰國。1896年英法籤訂條約,規定泰國為英屬緬甸和法屬印度支那間的緩衝國。1904年,英、法又劃湄南河以西為英國勢力範圍,以東為法國勢力範圍。1941年底,日本侵佔泰國。次年1月25日,泰國加入德、意、日軸心集團,成為法西斯的幫兇。這是泰國歷史上首次為虎作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勢力滲入泰國,逐步取代了英、法勢力。
  • 此國曾支援日本20萬軍隊侵略中國,如今經濟下滑,主動向中國求助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戰爭史上當中規模最大,席捲國家最多的一場戰爭,也是一場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背景下,中國人民艱苦的抗日戰爭長達
  • 英國有支軍隊,專打叢林戰爭,為何不願意借給美國打越戰
    二戰之後,美國一躍成為世界霸主,在全球範圍內不斷擴張。為了遏制「另一陣營」蔓延,美國不僅主導了韓戰,還於上世紀60年代起,投入重兵,發動越南戰爭。試圖幫助親美的南越,消滅北越紅色政權,實現資本主義的擴張戰略。
  • 「日不落帝國」幾乎侵略了整個世界,為何殖民地卻沒有太多怨言?
    新文明的建立我們對侵略的概念,是一個國家冒犯了另一個國家的主權,產生了危害行為,危害了國家的獨立,危害了人民的安全。這種侵略是建立在有獨立國體的基礎上的,而反觀英國的侵略時期,有很多甚至沒有國家可言,或者僅僅是一個部落。比如澳大利亞,在英國探討南太平洋之前,澳大利亞只是一個部落,而且這個部落由於航線的原因與世隔絕,相當的落後。
  • 二戰爆發之前,英、法為什麼要推行愚蠢的「綏靖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至今規模最大的戰爭,造成了數億人的傷亡和難以計數的財產損失。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不是沒有阻止法西斯國家發動戰爭的機會,但卻被英法推行的「綏靖政策」葬送了。
  • 二戰時期美、英為何不在蘇聯與德國兩敗俱傷之後再發起諾曼第行動
    納粹德國這次軍事行動表面上是在德國領土上展開的,然而卻使德國在未來的戰爭中處於戰略上相對有利的地位。1938年3月15日德國吞併了奧地利,隨後趁勢對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地區提出領土訴求。當德、日、意等法西斯國家大肆擴張之際美、英、法等國卻在推行綏靖政策。
  • 希特勒原計劃1943年發動戰爭,結果卻提前4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希特勒法西斯就是戰爭。1934年9月底希特勒便下達了重整軍備的秘密命令,到1935年春德國國防軍從10萬擴充到30萬,這一行為遭到了英法美的集體抗議,但是英法美三國卻沒有採取任何實際行動。1936年11月,德國和日本締結所謂的反共產國際協定,德國和正在侵略中國的日本建立了法西斯集團(1937年9月義大利才加入法西斯集團)。1937年,締結法西斯集團之後的德國便將發動世界大戰提到了議程上。而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發動世界大戰的具體時間。同年11月5日,希特勒召開軍政頭目會議,商討發動戰爭的時間。會議上共提出三種主要方案。
  • 英國在英法對決中先敗後勝,敗於國力,勝於融資
    一部歐洲的近代史,見證了英法兩國的數百年戰爭。以「光榮革命」為界限,之前,法國一直處於優勢,之後,英國卻奇蹟般轉敗為勝,並一直處於壓制地位直到今天。英法之間的恩怨由來已久。公元十世紀以前,北歐維京海盜就開始不間斷騷擾侵略法國海岸,法國當時處於卡洛林王朝,國王查理三世不勝其擾,就把今法國諾曼第半島一帶封給諾曼人首領羅倫。這些北歐人在法國海岸諾曼第定居下來並建立了諾曼第公國。1066年,諾曼人在徵服者威廉的統帥下成功地入侵英格蘭,開始了對英格蘭和諾曼第的統治。
  • 英、法、德緣何集體「向東看」?
    據多家外媒報導英、法、德三國不斷加強在亞太的軍事行動這些舉動出於何種考量?又有什麼目的?英、法、德動作不斷紛紛加快亞太軍事行動據報導,英國首相詹森已確認出席明年1月舉行的印度閱兵式。加之此前,英國宣布「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最快將在明年初部署亞太。英國的一系列動作引起亞太國家輿論的高度關注。
  • 近代日本對外侵略戰爭的歷史特徵及警示
    日本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債務國轉變為債權國;上升為世界五大海軍強國之一,得以在整個太平洋地區與美國抗衡。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瘋狂攫取我國東三省豐富的資源,為其經濟發展注入新鮮血液,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日本在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上不斷收穫著「戰爭紅利」,促使日本實現跨越式大發展,加速日本的近代化進程,也刺激著日本軍國主義分子更加狂熱。
  • 二戰結束後,澳大利亞拒絕日本投降,將17萬日本戰俘全部處死
    中國以及其他受到侵略的國家紛紛開始釋放日本戰俘,讓他們返回家鄉。這場戰爭,對我國造成了嚴重的傷害,但是我國對待戰後的日本依然懷著以德報怨的寬容之心,不僅將日本戰俘全部送回,而且還為了他們的自尊,不稱其為戰俘。日本投降後,中國出臺了《中國戰區日本徒手官兵服役辦法》,規定在將日本戰俘遣返之前,保持其原有待遇,還為他們建立商店,稱其為「徒手官兵」。
  • 英法百年戰爭的真正導火索:西歐商業的霸權爭奪
    【漫畫世界商業史】 英法百年戰爭的導火索
  • 韓戰爆發後,美國到底有沒有侵略我國的野心?
    在關於韓戰的種種爭論裡,「美國有沒有想侵略中國」這事兒,也是個向來討論極熱的話題。許多「票友」還扒出了韓戰期間美國政要的種種言論,激動推論出「美國沒想打中國」乃至「不該出兵朝鮮」的論調。韓戰爆發於1950年6月25日,美國糾集聯合國軍介入韓戰,則是在1950年7月7日。
  • 敦刻爾克大撤退,二戰英法聯軍為何如此不堪一擊?
    敦刻爾克大撤退,二戰英法聯軍為何如此不堪一擊? 1940年5月25日,英法聯軍防線在德國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下崩潰之後,英軍在敦刻爾克這個在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小城進行了當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