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正驚遊戲,我是上班背著黃經理搓麻將的正驚小妹!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快到春節了,咱們的國粹麻將又紅火的起來。說到麻將,大家絕對不會感到陌生,畢竟這可是國粹啊!在中國大地上哪怕沒玩過也肯定見人玩過!麻將源於中國,不過推廣到世界各地之後衍生出了各種各樣的規則與玩法。
而最近由我們的國粹麻將演變而來的二次元日麻遊戲越發流行了起來。除了小妹之前介紹過的《雀魂》,還有一款嗶哩嗶哩代理的二次元日麻《雀姬》也紅火了起來~
於是小妹又開始了上班玩麻將的生活。
之前《雀魂》那款就顛覆了小妹對二次元麻將的印象,而《雀姬》的畫面更勝一籌。更細膩的二次元畫風更加養眼,更有種現代版陰陽師的感覺。
遊戲主界面↑
而且《雀姬》可用的小姐姐角色更多,不僅搭配著不同的日語配音,而且還有更多皮膚可以更換。最重要的是你還可以換小姐姐打麻將的手!你看到的不只是白白嫩嫩小姐姐的手,可能還是塗了指甲油的,有紋身的,甚至可能幹脆就是一個貓爪子!可以換的配件多到你會覺得你玩了一款奇蹟暖暖版日麻!
多種角色任你選擇↑
多種皮膚以及麻將樣式隨你選擇↑
遊戲除了麻將還帶有一點卡牌養成的味道。當然人物以及皮膚等並不會對你打麻將產生任何影響,還是要靠實力和運氣的!
實際效果就是這樣啦~↑
遊戲的特效相對平實一些,滿貫的動畫特效也沒有一種「哇我胡大牌了」的感覺,但總體畫風還是很好看的。不過在玩了《雀姬》之後,小妹發現打麻將真的還有手感一說,手感真的不如《雀魂》。
為什麼「和」要放在中間!↑
麻將遊玩過程沒有表情包可以發,只能發語言,這匱乏的語言完全不能表達我打麻將內心的激動啊!!比起隔壁家《雀魂》那豐富的表情包,總感覺少了一點什麼emmmm
胡了胡了↑
說了這麼多,咱們還是來看看打麻將的核心吧!
《雀姬》其實是款二次元日本麻將遊戲,和中國麻將玩法除了基本規則一致外,還是有很大不同的。請記住,日本麻將無番是不能和牌的!可以和牌的番型就是「役」。
和《雀魂》一開局沒有新手教程導致小妹一臉懵逼打了一局不會胡的日麻不一樣,《雀姬》新手教程十分詳細和貼心,一開始就手把手告訴你日麻中最重要的規則,也就是沒有無番沒辦法和牌,以及新手應該掌握的三種基礎牌型:斷么九(沒有1和9)、自風刻(自己座次相同的字)和場風刻(局次相同的字)。
貼心的新手教程↑
其它高端牌型,就需要玩家自己查看牌型在實戰中繼續摸索提高啦~
除了聽牌方式不一樣以外,日本還有特有的「振聽」,也就是說你聽的牌中,包含了你打出過或者別人放統你沒有和的牌的狀態。在振聽狀態下,只能自摸只能自摸只能自摸,不能統和!
在聽牌這方面,小妹覺得《雀姬》在這方面做得就不如《雀魂》。小妹這種小菜鳥,聽牌竟然不告訴我自己聽了啥,是不是「振聽」,經常漏看了就不小心振聽了……而且聽牌後也無法查看我現在正在聽的牌是啥,小妹這種健忘症患者扭頭就不記得自己聽了啥。
在聽牌方面的感受大概就是也許我早就聽牌了,但是由於系統沒提示而被我無視了……新手還是很需要有這些提示的。
《雀魂》聽牌,有聽牌提示↑
順便一說,《雀姬》還非常貼心了提供了豎屏打麻將模式,以後坐地鐵公交啥的,單手就能愉快的打麻將而不怕重心不穩摔倒啦~
豎屏模式↑
小妹有話說:《雀姬》作為一款二次元日麻遊戲,最大的特點就是小姐姐們的CV和立繪都特別給力,和那些市面上的麻將遊戲特別不一樣!而且遊戲貼心的新手教程有效幫助了各位日麻新手度過新手期,搭配上各種小姐姐們的養成,打麻將還能養成小姐姐,真是一舉兩得呢!雖然遊戲還有改進的空間,但是吧,不管怎麼樣打麻將真他喵開心啊!!
一個正驚問題:被黃經理發現正在上班打麻將的我,該怎麼尷尬而不是禮貌地相處藉口搪塞過去?
【編輯:深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