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的錢包在被它掏空,堪比「黃賭毒」?40%的90後離不開它?

2020-12-14 網尚財富

文:百川

自從邁入4G時代以來,我國的消費習慣發生了一定的轉變。從現金消費轉換為手機掃碼消費,從正常消費轉變為超前消費。從每年雙十一的成交額都可見一斑,每年成交額都是歷史最高,今年更是達到了4982億這一略顯離譜的交易額。而在超前消費觀念盛行的今天,其中有多少是透支了未來的消費已經無從可計。

2019年支付寶就發布了一份報告,其中顯示了我國年輕人使用花唄的人數。據悉我國現在出生於1990年到2000年的年輕人有1.74億人,而其中使用花唄的人數超過6500萬人。這意味著10個90後中,就有4個人在使用花唄來超前消費。

不僅是花唄,借唄還有京東白條,年輕人都在這三個或者更多的超前消費的業務上透支了自己有限的信用。而對於他們來說,發工資先還款已經是日常生活了。9號還花唄,月底還白條,還有一天需要付房租,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常常感嘆「入不敷出」,生活壓力太大了。但是生活成本的增加卻讓他們使用超前消費更多,而更多人已經習慣於這種生活了。

「買的開心」就是如今以超前消費為主題的年輕人的主要觀念,不少人表示即使原來會覺得很貴的東西,如今通過帳單分期也可以直接購買,購物不再心疼錢。也有人分析過衝動購物的起因只是因為花唄的額度只是一組數字而已,支付的時候不像花現金時感覺到金錢在流出。只有每當還帳單的時候 才會驚訝於上個月竟然能花了這麼多的錢!而正是因為這種思想,每個月即使超出預算也並沒有特別的心疼,畢竟分期都可以解決。

合理的消費可以刺激國內的經濟,對我國的發展是有好處的。但是目前雖然看似消費在飛速的增長,然而這個增長卻是在透支未來的消費才實現的,長久來看並不是理想的消費增長的狀態。從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就可以看出沒有存款的弊端,只有擁有足夠的存款才能增強對未來的危險應急能力。

而一個恐怖的數據顯示信用卡逾期的群體有一半都是90後。在精緻消費陷阱之下,以卡養卡,以貸養貸的脆弱的資金鍊很容易破碎,而資金鍊的破碎也意味著年輕人信用的破碎。為了滿足超前消費帶來的脆弱的精緻,做到朋友圈裡最光鮮亮麗的那一群人,年輕人不惜背負更多的債務在背後。其實源於瘋狂的拜物主義,我想要的我就要擁有。能用最低的代價得到本來得不到的奢侈品,已經陷入消費主義帶來的陷阱中。

90後是吃著網際網路的紅利成長起來的一批人,他們是第一批接受網際網路的人群,趕上了國內的高速發展期。對未來也有著更多的期許,對自己本身的自信心也相對比較高。再加上90後是「計劃生育」基本國策下出生地,大部分都處於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狀態。所以即使自己欠下一定的外債但是也不會對家庭造成影響,再不濟也可以找家裡救濟把錢一次性還完。就是因為這種想法,錢只會越欠越多,最終負債達到工資無法覆蓋的地步,只能求助家裡。

而造成年輕人習慣於超前消費的原因,可能有兩點。

從小缺少理財觀念的教育

我們從小可能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90後的出生不像父母那個年代,一個家庭往往只有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往往備受嬌寵,大多數從小就享受到了家庭能給到的最好的照顧。而一個家庭中卻往往缺少對孩子正確消費觀的引導,如果孩子生長過程中想要的家長都給買,往往會對自己想要購買的東西抱著一種勢在必得的心思。

但是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小時候家庭拮据或者是父母不願意滿足孩子的欲望,孩子長大後可能會有報復性消費的心理。在以前的年代很少注重於對孩子的心理教育。所以加強孩子的心理教育也是一大重點。

浮躁的社會下引領了超前消費的興起

如今這個時代,短視頻平臺盛行。而年輕人更容易看到帶貨主播的極力推薦。通過主播極具誘惑力的語言,即使有時候並不需要的東西也會對其產生購買慾望。再加上如今社會上超前消費已經成為基本趨勢,周圍的人都是這樣做的,耳濡目染之下難免無法抵抗。

超前消費現在已經是年輕人最難抵抗的陷阱了,如果說上一代人最害怕的是「黃賭毒」,那麼其實超前消費陷阱也可以和他們相提並論。如果有年輕人深陷困境,希望能計算一下自己的財產情況,算一算什麼時候才能還清欠款,需要還的利息還有多少。早早結束自己的還貸生活,量入為出,適度消費,才能更美好、更有自信的生活。

你對年輕人超前消費是怎麼看的?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系網尚財富原創出品,任何渠道,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央行頻發警告,「它」在掏空這一代年輕人,危害堪比「黃賭毒」
    而反觀現在的年輕人則不一樣,這一代年輕人出生在改革開放之後,國內的經濟環境和生活環境都遠比上一輩人來得更好,幾乎沒有吃過什麼苦,更加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很少會去存錢,收入大多數都拿出來消費,過高品質生活。
  • 央行頻發警告,年輕人正被「它」掏空,危害堪比「黃賭毒」
    但是現在的年輕人則不一樣,出生在新時代,生活條件比過去優越,沒有吃過什麼苦,追求的都是一些高質量的生活。而想要過上高質量的生活,就需要大量的金錢的來維持,但並不是所有人的收入都能維持這種高質量生活,為了能過上這種生活,有些年輕人不想著提高收入,而是靠借錢生活。
  • 央行頻發警告,「它」的危害堪比「黃賭毒」,年輕人切勿被它拖垮
    但並不是所有的年輕人都會聽勸告的,父母那一輩人由於年輕時吃過太多苦會有這樣的想法很正常,而現在的年輕人都出生在新時代,並沒有吃過什麼苦,完全不理解為什麼非要存錢,過歐美等西方國家那種「超前消費」的生活不是挺好,所以現在很多年輕人都過著「超前消費」的生活。
  • 它比「黃賭毒」危害還大?不少人深陷其中,年輕人小心被「拖垮」
    而且多家銀行的發卡量均超過了1億張之多,在使用信用卡的各種群體中,年輕人佔據的數量是最多的。加上各種網貸平臺的出現,包括電商平臺活動層出不窮,年輕人在消費這方面更加沒有節制。之前老一輩人總說「黃賭毒」不能碰,實際上「它」比黃賭毒的危害還要大。不少年輕人深陷其中,財富都被掏空。
  • 繼「黃賭毒」之後,又一行業正在「掏空」年輕人,10年暴漲10餘倍
    如今,2020年已到,也標誌著第一批90後正式進入而立之年。相較而言,90後成長環境經濟負擔少,接受能力強,消費欲望高,已經成為了當下最大的消費群體。而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不少90後都過上了「信用生活」——通過信用卡、花唄等方式進行提前消費。本應是艱苦奮鬥的年紀,卻早已背上了沉重的債務。
  • 比「黃賭毒」更為上癮的東西?正在掏空當代年輕人,10年暴漲10倍
    在2020年,最早的一批90也開始步入30歲了,而「90後」以消費群體大,接受能力強,成長環境好,經濟負擔重,消費習慣極為獨特聞名,但由於受西方文化的影響,成為近年來消費金融的主力軍,很多都是從「信用生活」後開始的——90後通過信用卡,花唄消費。其實,本該是艱苦奮鬥,為自己的未來不斷奮鬥的90後,如今卻是已經負債纍纍。
  • 比「黃賭毒」還可怕,10年內暴漲10倍,又一行業在「掏空」年輕人!
    在這70%的人中,90後又佔到了60%。這些數據表明,現在的人們不僅不存錢了,還都在逐漸嘗試提前消費。並且人均還都是負債纍纍,截止到2020年第一季度末全國信用卡共計7.49億張,人均0.53張。現在大部分年輕人信用卡不斷透支,有些人自以為聰明辦了不止一家的信用卡來以卡還卡,並且還用花唄借唄來回還款。
  • 年輕人被「它」迷得無法自拔,一旦控制不住,危害堪比「黃賭毒」
    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其實都離不開「消費」二字。然而,事實並沒有朝著預期的方向去發展,反而有一些年輕人,因為信用卡陷入了「高負債」的困境之中。可能部分人覺得這有點太誇張了,但是下面這份數據,會證明這一點。根據央行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在2019年信用卡和一卡通的發卡總量已經達到了7.46億張,在所有的持卡人之中,年輕人的比例還是比較高的。
  • 貸款負債10年暴漲近10倍,正在掏空年輕人,比黃賭毒還可怕
    據數據顯示,我國90後群體中,人均負債已高達12萬。另外,根據此前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未償還信用卡逾期金額高達919.16億元。負債率10年暴漲近10倍。像很多網絡平臺的借款、貸款、白條、花唄、借唄的年輕用戶也越來越多。
  • 繼「黃賭毒」之後,它也在「掏空」年輕人,很多人意想不到!
    社會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人們的消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尤其是當下的年輕人,已經不知不覺地陷入了「超前消費」,之前有數據顯示,國內的「90後」平均負債超過了12萬元以上,再加上消費主義的盛行,不少年輕人「過度消費」,出現了負債的情況,主要是由於網際網路借貸平臺的快速發展,以及消費非常方便,助推了年輕人的超前消費意識。
  • 繼「黃賭毒」後,又一行業正掏空年輕人,10年暴漲近10倍大公司
    說起信用卡,很多人多會認為它是個十分新潮的事物,但是事實上,十分具有時空錯亂感的是,信用卡的產生時間大約是我國的清朝慈禧太后時期。在萌芽時期,信用卡是沒有額度的,也只能進行短期的商業借貸。信用卡的興盛是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從美國開始,以飛速之勢發展到英國、法國等資本主義國家。
  • 「盲盒第一股」出圈背後:多少年輕人的錢包被「掏空」?
    「上癮」的盲盒  「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一雙大大的湖綠色眼睛,一頭金黃色的捲髮,再配上傲嬌的小表情,這個叫做Molly的小女孩,不知道「掏空」了多少年輕人的錢包,以至於其背後運營的公司泡泡瑪特,能在短短幾年時間裡,業績由虧損轉為盈利上億元,並再次走進資本市場。  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早期公司從事百貨零售業務,由於行業競爭激烈,自身又缺乏爆款產品,業績並不好看。
  • 「盲盒第一股」出圈背後:多少年輕人錢包被「掏空」?
    「盲盒第一股」出圈背後:多少年輕人的錢包被「掏空」?  盲盒真的火了。故宮、星巴克、匡威等越來越多的品牌加入盲盒賽道,盲盒出圈了。而最初在國內引入盲盒玩法的泡泡瑪特,也將於近期登陸港交所,被稱為「盲盒第一股」。
  • 這個比「黃賭毒」更可怕!年輕人容易深陷其中,央行早已發出預警
    這個比「黃賭毒」更可怕!年輕人容易深陷其中,央行早已發出預警推薦語:隨著國內經濟的持續增長,人們的收入也在不斷的增加,但對於年輕人而言,卻出現了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大多數年輕人成為了「月光族」。那麼話說回來,我國年輕人負債情況目前是怎樣的呢?接下來我們先看幾個官方公布的數據。根據蘇寧金融研究院此前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該研究院抽取了蘇寧金融400萬個1980-1999年出生的貸款申請人作為調查對象,得出了80後和90後的真實負債情況。
  • 繼盲盒之後,又一「小玩意」讓年輕人「上癮」,錢包正被「掏空」
    近些年,在年輕人中,盲盒還是比較流行的,盲盒誕生於日本,裡面裝著手辦或者玩偶,一開始,都是通過扭蛋機獲得的,而現在,都是直接裝在盒子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盲盒和當年集卡行為,有著相似的地方。不過,現如今,繼盲盒之後,又一「小玩意」讓年輕人「上癮」了,那就是「炒娃」。一個個妝容精緻、服飾華麗的娃娃,正在成為了年輕人的「新寵」。炒娃,指的是BJD玩偶,一種高端手辦,別看一個娃娃很小,但是卻很燒錢。在「娃圈」有很多玩家,為了買一個玩偶,不惜省吃儉用,甚至有人一年就花掉了幾十萬,但是,即便如此,依舊有無數的年輕人為各種「娃娃」買單。
  • 比「黃賭毒」還可怕,無色無味!正掏空中國年輕人,10年飆漲12倍
    但是與此同時,不合理的「超前消費」,已經貫徹了中國年輕人的思想。很多年輕人在「花錢」上非常不節制,一般是看到想要的商品就會毫不猶豫「拿下」。如果遇上自己心儀的商品,口袋裡的錢卻寥寥無幾的話,又要怎麼辦呢?在我國金融市場愈發完善之下,信用卡、網絡信貸等產品層出不窮,這些「透支未來的錢,放在今天花」的產品,成為了年輕人「超前消費」的溫床。
  • 【網絡闢謠】從「網紅產品」到「超級食物」,小心被偽科學掏空錢包!
    【網絡闢謠】從「網紅產品」到「超級食物」,小心被偽科學掏空錢包!一時間,「40元燕窩成本不到1元」「即食燕窩收割智商稅」「燕窩樣本檢出豬DNA成分」等話題紛紛登上熱搜。燕窩市場亂象被起底後,那些曾經被傳擁有神奇功效的「網紅產品」和「超級食物」再次引發人們的關注和質疑,它們真有那麼神奇嗎?今天,「真真」就來查證事實,澄清真相,讓你避免錢包的「無謂犧牲」。
  • 6500萬人淪為「負翁」 除了信用卡它也要遠離 危害超過「黃賭毒」
    雖然不少90後已經來到了30歲大關,但是在70後和80後的眼中,他們大多還是孩子。而且因為他們當中的很多人,也才剛剛步入職場,口袋裡的存款同樣是寥寥無幾。所以90後的現狀,也就成為了很多網友們關注的話題。那他們又是如何為馬雲成為中國首富,「添磚加瓦」的呢?雙十一大促已經結束,現在也到了新一輪還款的時候了。
  • 又一陷阱出現,10年增長10多倍,年輕人深陷其中,比黃賭毒還可怕
    文:Jarvan黃賭毒是公認的三大害人之物,觸碰到它們就意味著觸碰到了法律紅線,而它們的危害程度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在每一次的普法安全教育中,拒絕黃賭毒始終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它的危害程度不亞於黃賭毒,不少年輕人深陷其中,就連央行也多次發出警告!而這一陷阱就是提前消費!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觀念也在日益改變。提前消費已經成為大多數年輕人的主流消費方式,特別是隨著信用卡、花唄、借唄、欠條等各種軟體的興起,先消費後還款已經被年輕人認可。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的消費觀念也已經從多掙錢或少花錢的觀念轉變為今朝有酒今朝醉。
  • 比「黃賭毒」還可怕,央行也警告?年輕人慾罷不能,負債超800億
    70後以及80後人群已經上有老下有小,口袋中的錢也要精打細算著花。存錢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存錢給孩子娶媳婦,存錢給自己養老......但是,90後和00後群體不一樣。其中很多人還是「單身」一枚,或者正處於戀愛時期,而這時候的消費往往也是比較「瘋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