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將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萬個、單位內部停車設施向社會開放……

2020-12-12 無線臨沂

3年內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萬個以上;推動單位內部停車設施向社會開放;不同區域、不同位置、不同車型、不同時段停車服務差別收費;通過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管理,緩解停車設施供需矛盾,改善停車環境,力爭在3-5年內,形成設位規範、停車有序、安全便民、協調發展的城市停車管理格局……

根據國家、省有關要求,結合我市實際,近日,臨沂市人民政府發布了《關於加強和改進城市停車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由臨沂市城市管理局起草,從加強停車管理的各角度出發進行了系統性的設計規劃和構建,內容全面,為提升我市停車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引。

加強和改進城市停車管理工作是提升城市品質的重要內容,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和城市運行效率息息相關。截至2019年底,我市汽車保有量達264.6萬輛,位居全省第2位、全國第19位。中心城區汽車保有量約82萬輛,停車泊位量約52萬個,停車供給缺口大、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日益突出,機動車亂停亂放現象日益突出。

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要求,我市在停車場專項規劃編制、停車管理立法、智慧停車管理平臺建設等方面做了一些基礎性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缺乏系統性的政策支持,停車管理中的深層次矛盾尚未解決,亟需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出臺專門的政策措施。為此,臨沂市城市管理局起草了《關於加強和改進城市停車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徵求意見稿)》

並徵求了有關部門單位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同時,還通過「開門決策」的方式,座談聽取了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市民代表等各方面的意見,並進行論證。充分吸收各方合理化意見建議後進行了修改完善,並上報市政府。11月9日《實施意見》經市政府第83次常務會研究通過。

《實施意見》突出問題導向,針對當前我市停車管理的突出性、普遍性和迫切性問題提出了相應解決方案,並在諸多方面進行了創新。

創新共享單車管理模式,推動公共自行車和共享單車融合發展。近幾年,共享單車一擁而上,隨之帶來的「單車病」日益凸顯,亂停亂放不僅阻礙交通更影響市容,困擾著諸多城市。《實施意見》首次提出將公共自行車和共享單車進行融合發展,創新模式,能夠實現政府、企業、市民多方共贏。這種融合發展模式,不僅能夠解決單車亂停亂放問題,還能夠節約站點資源。

創新違章停車監管手段。《實施意見》提出在市智慧停車系統平臺建立信息推送模塊,充分利用數字城管、天網工程、雪亮工程以及無人機巡查等新型手段採集機動車違停信息,及時推送分享至公安交警部門進行查處。充分利用數位化技術,創新監管方式。

創新商住一體小區沿街區域門前停車管理模式。商住一體小區停車矛盾問題日益凸顯,特別是沿街商鋪門前區域停車問題,小區內住戶業主、沿街商鋪業主、外來車輛等不同群體在停車方面存在多種矛盾,《實施意見》創新停車管理模式,既考慮到了各方的利益和需求,又考慮到了實際管理問題。明確指出要合理分配利用商住一體居住區停車設施,建設單位或者物業服務企業可以按照規劃的車位配建標準,將商業配建停車設施和住宅配建停車設施進行區分管理,並實行錯時停車。

適度增加基本停車供給

3年內新增公共泊位1萬個以上

《意見》提出,將在我市適度增加基本停車供給。以居住區、醫院、各類批發市場、大型綜合交通樞紐、旅遊景區等特殊地區為重點,在內部通過挖潛及改造建設停車設施,並在有條件的周邊區域增建公共停車設施。3年內,中心城區開工建設5個以上停車設施示範項目,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萬個以上。推進在各類換乘樞紐同步建設停車場、自行車(電瓶車)停放場所以及充電樁、充電站等服務設施。

同時,鼓勵增建停車設施。鼓勵企事業單位、居民小區及個人利用自有土地、地上地下空間建設停車樓、地下停車場、機械式立體停車庫等集約化的停車設施,並按照一定比例配建電動汽車充電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步建設,允許其對外開放並收益。鼓勵利用待建土地、空閒廠區、邊角空地、未移交道路等閒置公共資源,設置臨時停車場。在確保安全和不妨礙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的前提下,鼓勵學校利用地下空間、操場等空地設置臨時停靠通道,合理設置臨時停車泊位、即停即走泊位,減少對周邊道路交通幹擾。充分利用存量人防易地建設費建設公用人防工程,在保證保障戰時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支持平時作為地下停車設施使用。

有效引導出行停車需求

加快推行停車服務差別化收費

《意見》指出,我市將按照公眾利益優先和效率最優原則制定城市交通政策,形成以公共運輸為主、個體交通為輔的城市交通格局。統籌規劃布局公交首末站和中途停靠站,實現中心城區公交站點500米半徑全覆蓋。重點解決高鐵站、飛機場等交通節點的公交配置,與市內交通實現無縫對接。調整優化公交線網和發車間隔,提高公共運輸服務覆蓋範圍、縮短公眾出行時間成本。

結合實際情況,推行不同區域、不同位置、不同車型、不同時段停車服務差別收費,抑制不合理停車需求。對社會資本全額投資新建的停車設施,由經營者依據價格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根據市場供求和競爭狀況自主制定收費標準,供需缺口大、矛盾突出區域實行較高收費,供需缺口小、矛盾不突出區域實行低收費。對城市外圍的公共運輸換乘樞紐停車設施服務,應當實行低收費。嚴格控制中心城區擁堵區域路內停車泊位設置範圍和規模,加強路內停車泊位限時管理,控制停車泊位使用時段、時長,有條件、低限度滿足臨時停車需求。同一區域內,適當擴大路內、路外停車設施之間的收費標準差距,引導更多使用路外停車設施。

推動停車資源共享利用

單位內部停車設施向社會開放

推動單位內部停車設施向社會開放。分類制定管理對策,推進具備安全管理條件的內部停車設施全天對外開放,實行有償使用、錯時共享,政府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要率先落實錯時停車責任。停車設施開放單位要加強停放秩序和安全管理,停車人應當按照規定停放車輛。

合理分配利用商住一體居住區停車設施。建設單位或者物業服務企業可以按照規劃的車位配建標準,將商業配建停車設施和住宅配建停車設施進行區分管理,並實行錯時停車。鼓勵商業、辦公等停車設施夜間優惠向居民開放,收費實行市場調節價,具體收費標準由雙方協商確定。鼓勵住宅小區停車設施日間向周邊商業、辦公樓宇工作人員開放,建設單位或者物業服務企業代為收取和保管車位場地使用費的,按照臨沂市物業服務收費管理有關規定執行。

同時,依託市智慧停車平臺系統搭建共享停車泊位管理模塊,建立和實施共享停車供需溝通機制,挖掘、釋放潛在空閒時段停車泊位利用率。

加大停車秩序執法力度

從嚴查處違規佔道停車、違法停車

《意見》要求,由公安交警部門牽頭,會同城市管理、市場監督、交通運輸、自然資源和規劃等有關部門,定期開展停車秩序聯合執法行動。

同時公開公示禁停區域、路段、時段,綜合運用民警巡邏、執法車攝錄、監控設備抓拍等多種手段,及時查處違法停車行為。在重要交通節點、擁堵嚴重路段加密布設高清電子警察、「違停球」等交通技術監控設備設施。加大車輛清障力度,及時拖移違停車輛,提高違法停車成本。市智慧停車系統平臺建立信息推送模塊,充分利用數字城管、天網工程、雪亮工程以及無人機巡查等新型手段採集機動車違停信息,及時推送分享至公安交警部門進行查處。

嚴厲打擊無照經營、私設停車場、亂收費等違法行為。開展公共區域停車秩序整治,對擅自改變規劃用途施劃停車泊位的,由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責令按項目規劃設計圖紙恢復用途;對擅自利用地樁、地鎖、欄杆、繩索、橡膠路錐等障礙物設置、佔用、挪用停車區域的,由城市管理部門依法處理;對擅自撤除路內停車泊位、將停車設施停用或者改作他用的,由公安交警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開展停車設施收費專項執法檢查,對未公示收費價格、不按公示價格隨意收費等價格違法行為,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法查處。

加快推廣智慧停車模式

實現全市停車大數據實時互聯共享

《意見》指出,由市城管局牽頭制定全市城市智慧停車聯網接入技術規範和標準,負責指導相關單位完善提升市智慧停車系統平臺,精準提供區域分析、各時段車輛分布、停車導流預測、潮汐規律分析等停車大數據服務,實現全市停車信息全面聯網、停車設施統一監管。市公安局牽頭打造綜合交通指揮應用系統和管控系統,推動行政管理部門間數據交換共享。市直有關部門負責督促其管轄單位的停車設施落實信息聯網接入工作。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負責組織、推進轄區內停車設施信息聯網接入工作,實現全市停車大數據實時互聯共享。

新建停車設施在符合停車規劃設計規範前提下,設備系統原則上要求具備車牌識別、移動網際網路支付技術(二維碼、ETC、無感支付等)、車位感知、場內誘導、車位預約等功能,並與市智慧停車系統平臺相銜接。現有停車場服務企業要按照城市智慧停車信息聯網管理規定,加快升級改造停車設施設備系統。

依託市智慧停車系統平臺,促進智慧停車誘導、自動識別車牌等技術開發與應用,在中心區和城市快速路、主幹道路規劃建設一批城市級智慧停車誘導服務顯示屏。加快推廣面向市民的智慧停車誘導服務移動端「樂泊臨沂」APP以及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等,為公眾出行提供實時引導、泊位搜尋、使用狀態、收費信息、場地導航、無感支付等停車全流程服務,有效提升市民群眾停車體驗以及現有停車資源利用效率,減少因停車誘發的交通擁堵。

相關焦點

  • 將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萬個……
    近日臨沂市人民政府發布了《關於加強和改進城市停車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意見裡提到3年內,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萬個以上3年內,中心城區開工建設5個以上停車設施示範項目,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萬個以上。推進在各類換乘樞紐同步建設停車場、自行車(電瓶車)停放場所以及充電樁、充電站等服務設施。3. 鼓勵增建停車設施。
  • 「上海停車」APP上線試運行 覆蓋89萬個公共泊位
    10月15日,覆蓋上海4300多個公共停車場(庫)和收費道路停車場、89萬個公共泊位的「上海停車」APP正式上線試運行,這也是上海市交通管理部門建設「智慧交通」的又一個新亮點。APP內的進口博覽會停車預約功能也將於本月上線,屆時首批34家停車場(庫)將實現在線預約。
  • 臨沂停車管理工作實施意見發布
    3年內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萬個以上;推動單位內部停車設施向社會開放;不同區域、不同位置、不同車型、不同時段停車服務差別收費;通過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管理,緩解停車設施供需矛盾,改善停車環境,力爭在3-5年內,形成設位規範、停車有序、安全便民、協調發展的城市停車管理格局……根據國家、省有關要求,結合臨沂市實際,近日,臨沂市人民政府發布了
  • 瀋陽鼓勵社會資本投資 建設立體停車設施
    12月14日,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從瀋陽市城鄉建設局獲悉,目前,瀋陽停車難問題日益凸顯,而推動城市停車向空間化發展,可以有效地解決停車增量問題。為解決立體停車設施建設投資大的問題,瀋陽出臺相關政策,對滿足條件的公共立體停車設施給予補貼,根據設備類型,每個泊位的補貼金額在3000-8000元不等。
  • 瀋陽建立體停車設施 每個泊位最高可補貼8000元
    人民網瀋陽12月15日電(王斯文)為解決停車難問題,助推立體停車設施建設,本網從瀋陽城鄉建設局獲悉,瀋陽首筆立體停車設施政府補貼資金已經發放。目前,瀋陽停車難問題日益凸顯,道路和路側慢性空間被機動車大量佔用,只有推動城市停車向空間化發展,才能解決停車增量,為解決立體停車設施建設投資大的問題,瀋陽出臺了相關政策對滿足條件的公共立體停車設施將給與一定的補貼,補貼金額將根據設備類型分別為每個泊位3000-8000元不等。
  • 記者觀察:破解"停車難"還有多遠
    停車難是城市生活中的一大「痛點」,記者從省住建廳今天(12月15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江蘇從2017年起推進實施"停車便利化工程",從著力解決停車難、停車亂問題入手,逐步向實現通車便利目標邁進,近三年增加57.48萬個停車位,停車難、停車亂現象得到有效緩解。
  • 瀋陽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立體停車設施,最高補貼8000元!
    為解決立體停車設施建設投資大的問題,瀋陽出臺相關政策,對滿足條件的公共立體停車設施給予補貼,根據設備類型,每個泊位的補貼金額在3000-8000元不等。該停車場投入使用後,該公司向瀋河區建設局申請了政府補貼資金,經市區兩級審核,該停車場符合補貼政策相關要求,將按照每個泊位7000元的標準補貼28萬元,資金將按規定由市區兩級分兩次撥付,本次是由市級按照50%的比例撥付14萬元。剩餘50%將在停車場運營滿一年後再撥付。
  • 共享停車「動起來」 讓車位「活起來」
    為了破解停車難題,合肥創新探索共享停車、錯峰停車等措施,挖掘整合各類停車資源,通過釋放和盤活公共停車空間,截至目前,累計提供停車泊位28045個,利用城區待建地、邊角空地等新建臨時停車場67個,新增共享停車位8150個,並「試水」中小學停車場面向社會開放,持續解決市民「停車難」問題。
  • 番禺或將新增泊位超2000個,都在這些地方!
    廣州日報記者12月1日從番禺區政府網了解到,番禺未來或將新增泊位超2000個,新增的泊位主要分布在外圍鎮街,中心城區主要以調整抽疏為主。 為了規範城市道路臨時泊位規劃和建設,引導公眾綠色出行,促進城市交通協調發展,番禺區交通運輸局草擬了《2020年番禺區城市道路臨時泊位設置規劃(徵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各界公開徵求意見。
  • 緩解停車難題!南寧啟動停車位大普查,將實現全域停車數據聯網
    泊車一位難求,車主排隊進出難,單位停車位可否對外開放,針對目前南寧泊位缺口率超過55%的難題,如何通過數據共享整合社會停車資源?16日上午,記者從南寧市交警部門獲悉,南寧市正式啟動了城市靜態交通管理系統項目的建設工作。
  • 「原創」一個車位最高補5萬!龍華社會資本建公共立體停車庫補助...
    記者從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獲悉,7月20日,龍華區發展和改革局、市交通運輸局龍華管理局正式印發了《龍華區社會資本建設公共立體停車設施投資補助實施細則(試行)》(簡稱《實施細則》)。《實施細則》從2020年8月1日起開始施行。
  • 汕頭中心城區14個停車最難區域將增建停車場
    這些片區目前存在停車供給總量嚴重不足、結構不合理、社會公共停車設施嚴重缺乏、停車設施利用水平不高等問題;停車管理混亂,佔路停車比例非常高,影響動態交通運行,尖峰時段道路交通壓力較大。根據預測,核心區社會停車場需求為30305個停車泊位。結合現狀情況和用地劃,在核心限制區內規劃布局149個社會停車場,可供應社會公共停車泊位為35944個。
  • 「上天入地」挖潛……江蘇三年增停車位超57.48萬個!
    近三年,全省共增加公共停車泊位超過57.48萬個(其中2018年19.22萬個、2019年22.26萬個、2020年已超過16萬個);省內大多數設區市的機動車停車泊位與機動車擁有量之比已達到1.2:1以上。「停車便利化工程」三年行動目標任務已完滿收官。
  • 周邊泊位上千個 為何還是難停車
    記者 朱華攝   「停車實在太難了,兜了好幾圈還找不到一個車位。」「五一」期間,南昌艾溪湖溼地公園人氣火爆,不少自駕車遊玩的市民卻被停車難住,遊玩體驗大打折扣。記者了解到,隨著景區優化和知名度提升,節假日停車已成為艾溪湖溼地公園的老大難。實際上,相關部門在公園周邊已規劃了各類停車泊位上千個,可為什麼還是不能滿足市民需求呢?有沒有辦法能解決停車供需的矛盾?記者為此進行了走訪調查。
  • 常州人擴散,12月16日起這樣停車將被處罰!
    臨街退紅線區域指的是,城市道路紅線與臨街建築邊界(或圍牆)之間的公共場地,是向社會公眾開放、供公共使用和活動的場所,包括綠化、場地、道板以及道路出入口等配套設施。除了機動車非機動車車主以後也要注意了!在中心城區範圍內非機動車均應有序停放在規定的地點也就是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划線的停放區域網際網路租賃(電動)自行車應停放在停車設施內停車不入框,也將面臨處罰接下來,武進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城市管理部門將開展聯合執法,採取視頻抓拍、現場貼單、市民舉報等多種方式記錄違法停車行為
  • 深晚報導|城中村建立體停車庫,「廢地」變「寶地」
    據了解,該項目於今年 4 月向龍華管理局(龍華區機械式停車辦)進行了申報,由該局開展材料初審和現場調研,組織召開機械式立體停車設施管理工作聯席會議對項目進行審議,同意該項目取得《項目意見通知書》。後續項目通過投資備案、工程備案、特種設備使用登記及經營許可證等審批或備案事項,於 11 月初正式投入運營。
  • 《交匯點》「上天入地」挖潛……江蘇三年增停車位超57.48萬個!
    近三年,全省共增加公共停車泊位超過57.48萬個(其中2018年19.22萬個、2019年22.26萬個、2020年已超過16萬個);省內大多數設區市的機動車停車泊位與機動車擁有量之比已達到1.2:1以上。「停車便利化工程」三年行動目標任務已完滿收官。
  • 深圳龍華出臺公共立體停車庫建設補助細則,一個車位最高補5萬
    南都訊記者張豔麗7月20日,深圳市龍華區發展和改革局、市交通運輸局龍華管理局正式印發《龍華區社會資本建設公共立體停車設施投資補助實施細則(試行)》(簡稱《實施細則》)。《實施細則》從2020年8月1日起開始施行。
  • 280萬臺車與139萬個車位——市長為「停車難」開「藥方」
    總車位139萬個而根據住建部《城市停車設施規劃導則》停車泊位數應達到車輛的1.1-1.3倍(以動態汽車170萬為計算依據),還需配建——停車位221萬個缺口達82萬個A.盤活閒置車位資源萬達廣場周邊人流車流匯集,市委市政府通過將空置的長沙輪渡客運站空坪建設社會公共停車場,增加停車位286個,此外,由市交通集團運營管理的湘江中路路邊停車泊位,通過技術手段和價格槓桿相結合的方式,解決了過去路邊亂停亂放的現象,為前往風光帶、橘子洲的遊客以及乘坐地鐵換乘、萬達廣場辦公購物休閒的市民提供車位
  • 寶安3年內將增1.15萬個立體停車位
    目前,寶安區已建成甲岸智能立體車庫等項目,三年內將再增 1.15 萬停車泊位,有效緩解停車難問題。84 萬輛車 VS38.1 萬個泊位寶安為市民解決停車難問題靜態交通規劃專項研究的數據顯示,截至 2019 年底,寶安區小汽車停車場共計 1533 個,共計停車泊位約 38.1 萬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