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原創歌舞劇《北魏長歌》即將亮相,再現風雲時代

2020-12-22 大同身邊亊

由大同市歌舞劇院

打造的文旅融合演藝

新劇目《北魏長歌》

日前在市歌舞劇院排練廳

完成了前期的分角色練習

分幕合排等排練程序

6月11日起進入大同大劇院開始排練

6月16日將進行全劇驗證性項目驗收

原創歌舞劇《北魏長歌》是大同市傾力打造的一部北魏題材的重點文化藝術項目,該劇以弘揚北魏歷史文化為主線,致力於打造一部恢弘的史詩力作,由中國著名導演、表演教育家、中國音樂學院教授陳蔚擔任總導演,由市歌舞劇院擔綱演出,該劇今年5月開始在市歌舞劇院排練廳進行前期排練。

6月11日下午,記者在大同大劇院看到,工作人員進行燈光、音響、背景的調試,演員們進入劇場走臺,現場正在進行舞蹈排練。據市歌舞劇院負責人介紹,打造這部大劇目的是希望深入挖掘北魏文化內涵,傳承弘揚北魏文化,延續大同歷史文化名城的「根」與「魂」。據了解,該劇拓跋濬一角由市歌舞劇院資深演員高少傑擔綱,拓跋濬之妻馮燕一角由市歌舞劇院青年新秀楊昡琴演繹。

原創歌舞劇《北魏長歌》

再現了一段北魏歷史風雲,講述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為了穩固大魏江山,通過各種手段逼迫天性善良的太孫拓跋濬迅速成長為一代英主的故事,其中包含了後來成為皇帝的拓跋濬反思鮮卑族的鐵血祖制的得與失,通過開鑿雲岡石窟用佛教的力量化解各種矛盾。

該劇著重突出雲岡的文化內涵,從石窟看歷史看文化,展現出歷史的厚重感,突出舞臺表現力和戲劇張力,展現出至剛與至柔、鐵血與文明的衝突與相融。

該劇立足於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展示出雲岡的塑造過程就是文化的融合和兼容並蓄的過程。

據了解,該劇既有地方特色,又有全國視野,具有時代精神和時代審美價值,將臺詞與唱腔融入生活語言,莊重與諧趣並存,滄桑與鮮活共生,不僅是歷史久遠的王朝故事,更是包容開放的時代讚歌。

來源:大同日報融媒體

相關焦點

  • 【遊山西 讀歷史】大同城牆遺址陳列館:讀懂厚重封土中的歷史文化...
    原創 大同日報融媒中心 大同新聞網
  • 歌舞劇《相信有光》即將首演!廣州大劇院扶持青年原創打造
    《相信有光》意在表達人生總會有生生不息的希望和不期而遇的溫暖該劇獲得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中國文學藝術發展專項資金資助12月10日,2020年中國文聯青年文藝創作扶持計劃項目——抗疫原創歌舞劇《相信有光》即將在廣州大劇院首演。據悉,該劇由廣州大劇院製作、原孵化團隊「玖肆原創」創作。
  • 看千古大同璀璨輝煌 古風歷史演藝在北魏鹿苑農業嘉年華盛裝開演
    2020年春節,北魏鹿苑大同農業嘉年華場館內溫暖如春,空氣清新,景色怡人,並有大批反映大同歷史特色的演藝節目盛裝開演,成為中國古都·大同年又一道靚麗風景。每當翻開大同歷史那厚厚的典籍畫卷,一幕幕恢宏璀璨的時空圖景,總使人震撼、驕傲並自豪著。
  • 大同北魏墓葬壁畫「現身」北大:呈現另一世界的想像
    北朝歷史不足二百年,其中北魏定都大同的平城時代延續了近一百年,這是奠定北朝歷史走向的一百年。因此在山西大同的地上和地下都遺留了無數的北魏文化遺產,墓葬壁畫和石窟藝術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 這部青年原創歌舞劇致敬平凡英雄
    12月10日晚,振奮人心的主題歌《相信有光》在廣州大劇院響起, 2020年中國文聯青年文藝創作扶持計劃項目——抗疫原創歌舞劇《相信有光》圓滿完成了首演。這是一場特別的演出——200位環衛工人、城管隊員、快遞小哥和志願者受邀觀劇,他們中很多人是第一次走進劇院。
  • 大同的魅魅在哪裡 大同的看看點在哪 大同一座多彩風情博物館
    大同是一座公認魅力無限城市,那麼它的「魅」在何處?來大同看什麼,什麼最值得看?三代京華兩朝府鎮一方民族融合地,萬年北嶽千載雲岡百裡國寶薈城,大同,一座彪炳史冊的民族融合聖地,一個多元文化薈萃的熔爐。自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公元430年滅北涼統一北方,至公元589年隋文帝楊堅復圓中國,為中國第一個南北朝時期。公元907年契丹族建國稱遼與北宋峰火交戰;公元15年女真人建國稱金,並於125年滅遼國與南宋抗衡,直至1234年被蒙古翦滅,這一段遼金與北宋、南宋對時時期,可謂中國第二個」南北朝」時代。
  • 海納百川,天下大同
    地上看大同,地下看西安飽經風雨的大同古城,雖然經歷了時代的大起大落,但古都歷史文化始終生生不息,從明朝到現在,城牆在戰爭和城市建設中幾經損壞,又幾經鳳凰涅槃,最終與現代化的城市相互依存。作為資深古城,大同具有兩千四百多年的歷史。
  • 大同博物館這件館藏,名列國家文物局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大同博物館是大同驢友極力推薦的,本人也是喜歡參觀博物館的,到達大同第一天專門安排半天時間來大同博物館參觀。大同市是我國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素有 「中國煤都」之稱。公交出行車窗外大同的天真藍,完全顛覆我的想像,空氣中完全沒有感覺到這裡有煤灰的存在。
  • 廣州大劇院扶持青年原創打造歌舞劇《相信有光》首演
    12月10日,2020年中國文聯青年文藝創作扶持計劃項目——抗疫原創歌舞劇《相信有光》在廣州大劇院首演。據悉,該劇由廣州大劇院製作、原孵化團隊「玖肆原創」創作,在這個暖冬以藝戰疫,用歌打氣,用舞刻畫,用劇傳達。
  • 鄭州至大同、大同至上海即將開行
    鄭州至大同、大同至上海即將開行 2020-12-15 18: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大同很「吃香」的邊隅縣城,境內資源豐富,當地人民有福了!
    大同是位於山西省最北端的地級市,南北貫穿山西省北部,與內蒙古自治區、河北省接壤。大同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作為北魏王朝的都城,一度成為經濟文化的中心,帶來了社會的發展和繁榮。大同打下了良好的古城基礎,如今的大同古城還保持著原來的風貌,訴說著歷史的滄桑。
  • 原創文學風雲盛典將至,肖戰趙麗穎雙雙亮相
    原創文學風雲盛典將至,肖戰趙麗穎雙雙亮相說到閱文盛典,其實前段時間大家都應該有些了解了吧?但是不管怎麼說,正片內容還是有待開啟的。所以,對於今天晚上終於要跟各位見面的上海原創文學風雲盛典,在座的你們都準備好了嗎?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了呢?
  • 大同各區縣名稱的由來是什麼?這些名稱都蘊藏了哪些歷史符號?
    山西省「城區、礦區、郊區」這樣簡單直白而又粗暴的市區命名方式,就像河北省「橋東區、橋西區」一樣具有時代特徵,山西省是煤礦,河北省是鐵路,都是當時國家對發展資源重視程度的一種體現。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對歷史文化的逐漸重視,對於市轄區的重新調整命名,往往突出對歷史文化符號的體現。
  • 武漢南京熱壞了,山西大同平均氣溫不到二十度,旅遊景點眾多
    每年夏天,武漢、重慶、南京、廣州等城市的朋友們都會高聲叫喊,這裡雖然汗流浹背,但山西省卻有一個城市在盛夏仍然很涼爽,那裡的平均氣溫還不到20度,部分地區的日最低氣溫甚至在攝氏10度以下,那就是大同。在此之前,煤炭工業是大同的支柱產業,但許多人並不知道大同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一千多年前,大同是北魏都城,後來成為遼、金兩國的陪都,悠久的歷史在大同留下了許多文化遺蹟。雲岡石窟是大同地區具有代表性的旅遊景點之一,該石窟於北魏時期開鑿,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洞窟、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其佛像因時代不同,風格各異。
  • 桌椅凳、床案幾,扯出一個「大同老神仙」~~
    原創 大同日報融媒中心 大同新聞網 收錄於話題#發現大同·品鑑文物23個大同日報社、大同市博物館聯合在大同新聞網公號推出【發現大同】欄目,第一季以「品鑑文物」盤點那些承載著歷史文化密碼的「大同寶物」。讓我們一起走進大同市博物館,把鏡頭與目光對準這些「歷史密碼」……
  • 河南首部文明探源歌舞劇《甲骨文》安陽首演
    歌舞劇《甲骨文》首演劇照。李智攝大河網訊(河南日報記者 任國戰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楊之甜)跌宕起伏的故事、精緻華麗的舞美、氣勢恢宏的場景……12月15日,我省首部以商朝末年真實歷史故事為原型的文明探源歌舞劇《甲骨文》,在安陽市職工文體中心首演。
  • 大同古城街巷之正殿街、後宰門!
    相傳,北魏時期這裡是拓跋氏和司馬氏等八王之府,東有後宰門,西臨錢局巷,都是八王的官邸。遼金元時期,這裡是衙署重地,周圍也是禁衛森嚴。到明代,這兒成了代王府的存心殿。明末李自成入關,代王府毀於兵火。清代才又建起一座廟宇,叫正殿,也叫玄真觀。 正殿大約建於清代乾隆年間,分為上下兩層,殿內供奉老子與其弟子像。正殿前有山門,山門後為小花園。大殿雕欄畫棟,很有氣派。
  • 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大同活動月豐收慶典在大同農業嘉年華舉行
    2020年9月23日上午,大同好糧慶豐收 中秋大集迎小康 ——2020中國農民豐收節大同活動月慶典儀式在大同市平城區馬家小村大同農業嘉年華主題區舉行。活動內容包括:2020年大同好糧農民豐收節、山西省鑼鼓大賽決賽、大同好糧美食擂臺賽、民俗古法月餅開爐儀式、傳統中秋拜月活動、千名少兒才藝表演、農民趣味運動會、北魏古風燈展廟會、果蔬雕刻大賽、明星助陣的「星光行動」大同扶貧助農活動、平城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區招商宣傳活動等。內容多彩豐富,展現農民豐收盛景,烘託金秋喜慶,營造節日歡潮,讓人們賞美景、品美食、看演藝,感中華盛世。
  • 大同周邊遊:野營燒烤地推薦
    大同雖然整體缺河少湖,但也不缺乏野營燒烤的好地方。下面就為大家推薦三個,咱都去過的,本著負責的態度,知道多少介紹多少,說得好大家點讚,關注一下。好了,咱們言歸正傳,乾貨來了。新榮區萬泉河推薦指數 ★★★★萬泉河是大同難得的全年都有水流的河,也是國家一級水源保護地。萬泉河徑流量很小,像溪流,水質很好,潺潺流水,清澈見底。這附近有北魏皇陵—方山永固陵。
  • 鑑賞|北魏雲岡舞者:飛天婀娜力士雄,西涼樂起動四方
    雲岡石窟造像雲岡石窟是北魏王朝從盛樂(今內蒙和林格爾)遷都平城(今大同)後,為弘揚佛教而開鑿的石窟。5世紀初,鮮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王朝,統一了北方十六國,結束了北部中國紛戰270餘年的戰亂局面,與南朝的劉宋對峙。鮮卑原是遊牧民族,習俗喜愛歌舞,不但喜歡觀賞樂舞表演,更愛以舞自娛,他們欣賞的是豪健粗放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