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銀十,進入九月就進入了婚禮舉辦的高峰期,每到周末,我們總是被喜慶的鞭炮聲叫醒,也意味著一對又一對新人步入婚姻的殿堂。
「婚禮中的茶禮儀,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在那時,茶被視為從一而終的婚姻信物。」天津市茶業協會秘書長譚兆榮介紹,在明代郎瑛所著的《七修類稿》中有如下記載:「種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則不復生也,故女子受聘,謂之吃茶」。「意思是,茶籽種下後就不能移植了,否則茶樹將不能生存,用茶葉作為聘禮,是希望女子能夠專一。」譚兆榮介紹,如今婚禮中出現的茶禮儀,更注重和諧生活、相敬如賓之意,減除了古代的繁文縟節。但是,一些核心禮儀、流程仍需要遵守。
除此之外,茶具也需用心購買。如今市場上銷售的茶具類型五花八門、圖案千姿百態。面對這些茶具,年輕的新人往往會選擇造型時尚、有特色的產品,傾向於繁複的圖案。然而,這樣的選擇方法卻並不正確,茶具隨意選擇搭配不當,有可能讓你在無意間丟了面子。
國家級高級茶藝師王添展示了幾種適於婚禮敬茶使用的茶具,並介紹了其中的門道。「茶具的花色避免壽字、獨龍、青松翠柏等圖案,最好是素雅或喜慶的單色。」至於敬茶必備的材料———茶葉,選擇時並無明確規定,可以根據飲茶者口味,也可以選擇名字更喜慶的茶葉。「與平時喝茶不同,婚禮敬茶,還會加入一些『必備』材料,如紅棗、蓮子。分量方面,正所謂好事成雙,每樣一對就夠了。」王添介紹,紅棗寓意鴻運當頭、早生貴子,蓮子寓意喜結連理。民俗講究紅棗不可以去核,因為核即種子,代表子孫;蓮子不要切開,更不要將它去皮,必須是完整的,因為切開兩半有分開之意。
「在婚禮上向父母敬茶,又稱作改口敬茶。」天津市茶業協會副會長張津生一邊演示正確的婚禮敬茶方式,一邊介紹其中的細節。「這是感謝父母養育之恩的最佳場合。一般由新郎先呈起第一杯茶,向嶽父敬茶,改口;再敬嶽母,改口。然後新娘敬茶,如新郎一般依次而行。由於各地區民俗不同,敬茶順序也會有所差異,但基本禮儀一定要準確。」
新人敬茶要雙手持茶杯的中下部,上半身成鞠躬狀,要達到90度。雙手向前將茶杯送到離父母胸前40公分處,以便父母雙手接到茶杯。父母喝茶後,新人須雙手接過茶杯。而在倒茶環節也要注意禮儀,倒茶時有「七茶八酒」之說,也就是斟茶時不能過滿,以七分滿為佳。不要單手敬茶,切記勿將手指搭在杯口上,或浸入其中。
敬茶,是中式婚禮裡最重要的傳統儀式。借著敬茶,一對新人向自已父母和對方父母表達敬意及答謝多年來的養育之恩
前期準備:
1. 跪墊 / 跪枕
一雙紅跪墊——給新郎新娘用。你可以用媽媽或奶奶流傳下來的,或是買全新的。太子的金都商場或偉大的淘寶也有很多選擇。
2. 雙囍茶具
這套中式茶具除了敬茶使用外,也是一對新人新婚的象徵信物。如果你的家族比較大,不妨數數人數預備多一些茶杯。
3. 茶
可以預備一般普通的茶如鐵觀音或普洱,記住不要用減肥茶,因為減肥就是減福。然後每杯茶放一雙不去皮的蓮子(代表年生貴子)和一雙紅棗(代表鴻運當頭),成雙成對。
敬茶儀式程序:
舊時新人成親,接過新娘一同踏進男家大門後,便開始拜堂成親——拜天地拜高堂然後互相敬拜。現今多省略了拜堂儀式,接了新娘後便會直接向父母敬茶。
一對新人敬茶前,先跪下,男左女右。父親坐新郎面前,母親坐新娘面前,也就是男女互相面對著。
新郎先敬茶,給家翁然後家姑;然後新娘敬茶,也是先父親後母親。長輩喝過茶後,會給新人送上祝福,並送上利是或金器首飾,作為對新人的祝賀。切記敬茶和收賀禮時也要用上雙手。
敬茶給新娘父母后,依長輩輩份次序敬茶給祖父母,伯父伯娘叔父叔母,哥哥姐姐,堂兄堂姐表哥表姐。 (有些家庭會先敬茶給祖父母,才到父母)
當在新娘家完成敬茶儀式後,一對新人便會移師到新郎家,然後同樣地敬茶給新郎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