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古今中外,結婚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件大事,有的人為了能夠讓對方有個終生難忘的婚禮,甚至會不惜一切代價。在我國,結婚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情,更是兩個家庭的事情,中國傳統的婚禮習俗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了,在這麼多年的積累中,我國逐漸形成了一套特有的婚禮流程,各地也形成了獨特的婚禮習俗。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我國的一些新人結婚的時候也開始採用西方結婚的流程了,但是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中式的婚禮流程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我國古代在結婚的時候有著什麼樣的婚禮流程以及婚禮習俗。
首先我們應該了解的是,我國的婚禮是經歷夏商周三個朝代才確立起來的,在這三個朝代中,周朝則是對婚禮流程的確立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在後來經過數個朝代不斷的發展完善,才有了一套較為完整的文化。不同的朝代是有著不同的婚禮流程的,不過有幾個流程是每個朝代都必不可少的。
第一步就是提親,也叫做納採,就是男方到女方的家裡去下聘書,古代人比較相信八字,所以也會有一步叫做問名,也就俗稱的合八字,通過媒人問出女方的八字,在之後就是男方納吉,男方開始準備禮物,再然後就是納徵,男方選好日期把準備好的禮物送到女方的家裡,後面就是請期,雙方商定一個吉日作為結婚的日子,最後一步就是親迎,在請期確定的那一天,男方去到女方家裡把新娘子迎娶回家。這也就是一個完整的婚禮流程。
在婚禮的這一天也是有著許多的流程。首先就是催妝,在新娘子上轎之前,男方要先後三次對女方進行催促,以表示新娘子不願意出嫁,留戀自己的娘家以及父母。其次就是障車,跟我們今天結婚的時候撒喜糖是一個道理,就是為了讓人們讓出來一條路,然後就是迎娶到男方家裡之後,在新娘子下轎的時候,要在觀鞍上象徵性地坐一下,表示「平安」的意思,然後就是重頭戲拜堂了,拜堂之後就可以開席了,但是與此同時,新郎新娘還要在新房裡撒帳,也就是今天的鬧洞房,最後就是喝交杯酒了。這就是在古代新人結婚時的全部流程了。在舉辦完熱鬧的婚禮之後,過來一段時間,女婿還要帶著新娘子一塊回娘家,這在今天的婚禮的流程還保留著。
在中國這麼多年的婚禮習俗中,中國人形成了偏愛紅色的喜好,人們認為紅色是一種吉祥喜慶的象徵,所以在古代的婚禮上紅色總是主色調,人們喜歡用紅色來烘託喜慶的氛圍。除此之外,新年在穿衣的時候也是比較講究的,說起中式嫁衣,大家腦海裡總是會浮現「鳳冠霞帔」四個字,但是「鳳冠霞帔」可不是誰都能穿的,它屬於非常高等級的禮服,只有皇后、皇妃和高等級的命婦才可以穿戴的。但是明代人很有意思,他們認為男人娶到老婆,也是人生的一項重要成就,俗稱「小登科」。所以男人在結婚那天,即使就是一介平民,也可以破例穿上九品官服,青綠色的。男的可以借結婚之機,過過當官的癮,女人自然也可以過過官太太癮,所以從明代開始,女子出嫁頭戴鳳冠,身披霞帔。
我們的傳統婚禮有著上千年的歷史和獨有的傳統文化特徵,雖然經過時代的變遷,很多傳統都已經遺失在時間的長河中,但是很多地區也都還保留著古老的傳統。
聲明:本文由搞笑奇葩配音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