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讀:《詩經》的「靜女」,謎一樣的女子,卻不是在戀愛

2021-01-19 騰訊網

《詩經》中的女性就像春天的群芳,「亂花漸欲迷人眼」,爭奇鬥豔,讓多少痴情男子春心萌動,而《靜女》中的「靜女」又是什麼樣的女子呢?

先看詩經靜女原文: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一、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城隅,指王都外城城牆四角的屏障,也就是加高的女牆。在西周及春秋時期,只有王都能設城隅。周禮規定城隅高度為九雉(高一丈長三丈為一雉),是整個城牆中最高的地方。

在西周時期,只有王都鎬京的外城城牆是四周合攏的,稱為「周城」;諸侯國的國都城牆不得合攏,必須留南面以受過,稱為「軒城」。

「俟我於城隅」應該理解為「我俟於城隅」。根據《孟子.滕文公下》記載:「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在中國古代,一個年輕女子,不會公然站在王都的城牆最高處等著跟一個男子相會,不要說公然這樣做,哪怕是偷偷摸摸的也不會。

這句意思是,那位美麗而且有貞靜均壹美德的女子啊,我們在城隅上等待她。

二、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在古代「愛」是看中、選中之意,沒有男女情愛的成分,在先秦時期,婚前及婚後的官家女子都有可能到城外去採摘蔬菜以供祭祀之用。

這句意思,因看中她了,卻一直不見她從城門中出去或進來,我以手搔頭,在城隅上徘徊不定。

三、靜女其孌,貽我彤管

彤管,桿身漆朱的筆,古代女史記事專用。依《周禮》的規定,周朝時期,王宮中有女史八人,每位女史還有兩位奚女助手,王后及妃子的所有活動都要被記錄下來,孔穎達《毛詩正義》疏:「女史若有不記妃妾之過,其罪則殺之,謂殺此女史。

「貽我彤管」應該理解為「我貽彤管」,否則不合常理。本詩作者的身份是「內宰」,就是負責管理及選拔王宮中女官的事情,筆者在賞析中會詳細介紹。

這句意思是,那位美麗而且有貞靜均壹美德的女子啊,我送她一支女史記事專用的彤管(筆)。

四、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說懌」即「喜悅、讚美」之意,這句意思是說,彤管閃爍著紅色的光芒,好像是在讚美你的品德。

五、自牧歸荑,洵美且異

自牧,自我修養。出自《易經.謙》:「謙謙君子,卑以自牧。」孔穎達疏:「恆以謙卑自養其德也。」荑,音提,音義通「稊」;荑是「荑稗(稊稗)」的省稱,在先秦時期,人們以五穀為主食,「荑稗」為副。

這句是說,始終把自己當作荑稗那樣謙卑,這樣的道德品質才會與眾不同。

六、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貽,音義通「遺」,遺留、保留,

這句的意思,不是因為你人長得美,是因為你保留了古人謙卑的品德。

據《周禮.天官塚宰》記載,內宰「以陰禮教六宮,以陰禮教九嬪,以婦職之法教九御。使各有屬。」文中所說的「陰禮」是指古代婦女所應該遵循的道德禮儀。

總結,這首詩講的是西周時期王都的官員「內宰(下大夫)」選王宮女史官的事情,故事或許是這樣的:

我們看中以為有美德的女子,我們在城隅上等她來;因不見她從城門中出去或進來,我以手搔頭,在城隅上徘徊不定;終於等到她來了,一番交談後,我送她女史專用的記事筆;選擇女史官主要還是考慮對方有著貞靜均壹的美德;人要始終把自己當作荑稗那樣,保持謙卑的品德,這樣的道德品質才會與眾不同;不是因為你人長得美,是因為你能保留了古人謙卑的品德。

國學經典詩經中的《邶風·靜女》,大家都以為是一首以熱戀男子角度寫的愛情詩,其實只是內宰官員敘述選擇宮中女史官員的事情,還闡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純小編個人看法,大家不喜勿噴。

相關焦點

  • 詩經靜女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邶風·靜女詩經·國風·邶風·靜女原文靜女[1]其姝[2],俟[3]我於城隅[4]。詩經·靜女朗讀詩經·靜女注釋及注音[1]靜女:貞靜嫻雅之女。[2]姝〔shū〕:美好。[3]俟〔sì〕:等待。[4]城隅:城角,多指城角偏僻空曠處。
  • 每日一篇《詩經》解讀——桃夭
    第二句之子于歸,之子通常解釋都是這個人,但從全詩來看這裡解釋為這位女子更合適。於,指去的意思,於歸,根據明朝程登吉所著《幼學瓊林》裡記載:女嫁曰於歸,男婚曰完娶,所以於歸是女子出嫁的意思。宜其室家,宜指和順,好的意思。第二段第一句有蕡其實,蕡形容多而大,實我的解釋是這裡指果實。第三段第一句其葉蓁蓁,蓁蓁形容草木茂盛。
  • 靜女其姝,靜女其孌 美文解讀鄧麗君
    這個高大偉岸的男子,霸氣外露,剛陽而又充滿男子氣概,瓊瑤劇《女朋友》就是以他為原型寫的故事,他對自己心目中女神鄧麗君,展開了瘋狂的追求,鄧麗君面對高大威猛帥哥的追逐,只是恬淡地笑笑,淡淡的說了聲:謝謝,鄧麗君是個聰明睿智的女子,睿智的女子,才不會讓有些愛的瘋狂的男子,為自己而做出瘋狂的舉動。
  • 「靜女其姝」且看古人如何談戀愛?
    有個詞語叫做「出閣」,意思是女子出嫁。古代閣即閨房,未出嫁的女子都是住在閣樓上的,古代三從四德,女子要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並要求不準與外界的男子見面,所以把出嫁的女子稱為"出閣",相反未出閣就是未出嫁。其實自由戀愛在古代是存在的,只不過在長期封建禮法的約束下漸漸的被人們所排斥。那麼我們來看一看《詩經》中,在那久遠的年代,男女相會的場景。
  • 女寶寶取名:《詩經》淑女才情的女寶寶名,寓意深遠,小眾淡雅
    《詩經》是聖人孔子編訂的,他曾對弟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可見,夫子對《詩經》極為推崇。一、《詩經》怎樣起寶寶名1.借鑑描寫女性清新淡雅的詩句取名想要從《詩經》中取一個清新淡雅的名字,當然選擇《詩經》中描寫女性清新淡雅的詩句最恰當。2. 整體搭配要和諧不是一個字用好就稱得上好名字,和吟詩作對要考慮上下句之間是否韻律和諧一樣,用《詩經》給寶寶取名字也需要考慮整體搭配是否和諧。
  • 詩經名句賞析:10個滿腹經綸的小寶寶名,太美了
    人名與文化是共生共變的關係,人名是文化的載體,是歷史文化的「活化石」,而文化是人名得以產生、發展、演變的本源。如果擁有一個高雅、有涵養的名字,即使這個人不甚高雅,在不了解他的人的眼裡,也會多幾分高雅氣質的。因此,美妙動聽的名字蘊藏的音波信息能使人體感覺舒適。
  • 每日一篇《詩經》解讀——漢廣
    《漢廣》是《詩經》裡《國風·周南》的一篇,作成於先秦時代,作者已不可考。全詩如下: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第二句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漢,指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水。遊女,這裡指遊玩的女子,而日本戰國時代的遊女就是指妓女,不可混為一談。求,這裡是追求的意思。思,第二句裡的思我解釋為想要,和第一句的思意思不同。第二章第一句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泳,指遊泳的意思,思,字這裡不作解釋無意義。第二句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江,指長江。
  • 洪濤:再談「詮釋方法論」—法國、日本學者與《詩經》解讀的關鍵
    在亞洲,好幾位日本漢學家受到 Granet 學說的啟發,他們從民俗學角度解讀《詩經》。四、白川靜與 Granet 學說白川靜以研究《詩經》、古代漢字、民俗學而名揚學林。他多次提及「グラネー氏」(Granet),特別標榜「グラネー氏の方法」。白川反對傳統的《詩經》「故事化解釋學」,他也反對美刺之說(按:美刺說是漢代《詩經》學的一大特徵。)
  • 看看《詩經》裡被丈夫拋棄的女子怎麼說?
    《詩經》愛情故事,無論相思,還是失戀,或是被棄,都帶著遠古先原始氣息。《詩經》中《國風·召南·江有汜》就展現了先秦痴情女子失戀被棄後的悽美哀婉,一唱三嘆,極盡纏綿,又柔中帶剛,但又並非一味哀婉至極,更有剛強與沉著之意。
  • 禮崩樂壞的春秋戰國時代,真如詩經所言存在男女戀愛自由
    《詩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百科全書,也是古代女性愛情的百科全書。較為真實反映了春秋戰國時代的婚戀關係,春秋戰國時代禮崩樂壞社會動亂,社會開放性照比後來封建時代較為開放自由的愛是比較普遍的。在《詩經》收錄的40餘首婚戀詩中,有許多主題,如愛情派對、追求嚮往、阻礙矛盾、拒絕猥褻、怨恨棄婦等。中國古代婚姻是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沒有自主性,其很大目的在於繁衍後代,男權社會對於女性壓抑極大,女性幾乎是男性財產,沒有自己的人身自由與選擇的權利,作為當時社會普遍道德標準,違反道德被人所不齒。如《蝃蝀》就諷刺了一個和情郎私奔的女子。
  • 英文講不明白的意境,聊聊《詩經》中獨特的女子之美
    」(古代白茅是潔和柔順的象徵,想像一個皮膚白皙、性情溫柔的女子,陪你在秋涼的河岸長上散步,這樣溫柔可人的美人,透過詩經遠遠欣賞便也滿足了。)顯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勃勃不息的生命力,具有很高的文學和文化價值。從女子形態、性格以及女子意境角度探究《詩經》英譯本中的女子形象,想來也是一件極有趣的事。下面我們來看一看《詩經》中的女子之美。
  • 《詩經》中是如何表達愛情的,你肯定聽說過「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不妨引用一些古詩詞裡的句子,讓你的表白聽起來更有水準,古詩詞分好多種,我們就先來看一下在最古老的《詩經》裡是如何表達愛情的,有一些你肯定聽說過。《靜女》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此篇寫的是一位活潑靈動的姑娘與一位憨厚質樸的小夥子的約會。這一句描寫的是小夥兒在城牆腳下焦急的等待心上人的場景。時至今日這首詩仍能讓我們感受到戀愛中的少年的青澀與美好,等待心上人時的焦灼與甜蜜就是愛情之美。
  • 「女取詩經,男取楚辭」,5個藏在詩詞裡的好名字,現在看也不晚
    現在有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從我們古人留下的,有大量優美詩詞的《詩經》,《楚辭》中取名。這樣非常有文化底蘊,念著也非常好聽。而且現在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叫「女取詩經,男取楚辭」。也就是楚辭適合取男孩名,詩經適合取女孩名。
  • 《詩經》與三月三
    士與女,方秉蕑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   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芍藥。
  • 《詩經》中的愛情暗號:如果喜歡你,就朝你扔水果
    樹上的梅子由七成到三成再到完全落地,可以看出女子的急切心理。作為《詩經》中作品,《摽有梅》原先曾是可以配樂的唱出來的。可以想見,一個年輕女子在唱這首詩時,沒有扭捏作態,也沒有假裝羞怯,反而有一種極致的率直和純樸。
  • 《詩經》名句精選:15個楚楚動人的女孩名字,個個寓意美好、靈韻充沛
    《詩經》是中國古代的一部獨具一格的百科全書,全書分為三類:風者,閭巷之情詩;雅者,朝廷之樂歌;頌者,宗廟之樂歌也古人云:「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子好名」。古人起名都有引經據典的習慣。中國人起名自古即有「女詩經,男楚辭」之說。
  • 27歲的毛澤東首次寫情詩:他的兒女情長,都和《詩經》有關
    毛澤東借這詩表達尋求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心願,但顯然被當時的女子師範的校長誤解了。具體解讀可以參考詩經女孩之前的文章:《詩經裡的《採薇》:綻放的棠棣之花,它讓我們的生命不再平庸》毛主席用在這首詩裡非常恰當,將軍賦採薇一句,既體現了將軍和戰士們血戰沙場的豪邁之情,也體現了將士們思歸而不得還,戰死疆場的偉大之舉。
  • 詩經取名全集:10個一代容華的女孩名字,詞意雋永
    名字不僅是人與人交往的媒介,也是一個人性格、文化、思想的集中體現,因此起名往往要避開寓意不好的字,而選擇寓意美好的字起名。在與人打交道時,一個好名字往往會給人留下一個好印象。一個有內涵的名字能夠彰顯人的氣質,由內而外的產生影響,對自身的品格養成和與外界的人際交往都有很多益處。
  • 詩經取名:燦如春華,皎如秋月的女孩名字,讓人一見傾心!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戴望舒在《雨巷》中為我們描繪了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她的面容像丁香一樣姣好美麗,品格像丁香一樣高雅聖潔,這位姑娘如夢似幻,充滿了詩意之美。說到詩,就不得不提到我國古代詩歌之開端《詩經》。
  • 女孩取名:《詩經》中國風字的女寶寶名,寓意深遠,小眾淡雅
    《詩經》取名要唯美動聽《詩經》裡面的很多句子都唯美動聽,用來給女孩取名字在適合不過了,根據詩經取來的名字也不能隨便選取句子中的任意字,要選取有意蘊的,和姓氏組合起來唯美動聽的字作為女孩的名字,詩句的句子清麗悠揚,念起來仿佛身臨其境,給人一種夢幻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