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軍孤注一擲的雷伊泰灣海戰,為何卻被日本陸軍將領出言勸阻?

2020-12-22 歷史皇太后

太平洋戰爭進行到1944年,此時的日軍已經沒有了戰爭之初的意氣風發,如今如同被抽斷了腿的野狗一樣,面對步步緊逼的美國海軍,日軍只能在島嶼上瑟瑟發抖,試圖用瘋狂的阻擊戰和所謂的'神風特攻隊'來阻止美軍對日本本土的進攻。但是戰爭都到了1944年末了,強大的美國海軍距離日本本土就只有咫尺之遙,如果再不能擋住美軍的進攻步伐,那麼日本差不多1945年就可以涼了。

也是在這種時候,日本海軍拋出了所謂的'捷號'作戰,該作戰計劃包含了四個不同的作戰計劃,分別對應美軍從各個方向發起的進攻,其中'捷1號'作戰就是我們知道的雷伊泰灣海戰。然而在雷伊泰灣海戰爆發前的1944年10月18日的日本陸海軍作戰會議上,日本陸軍的將領們全力反對該計劃實施不說,陸軍甚至聲淚俱下的勸阻海軍不要貿然行動,以保全聯合艦隊實力為上策。而海軍將領也淚流滿面的表示,自己非去不可,哪怕明知道是死也必須去

這魔幻的場景是怎麼回事?平時看不起日本海軍的日本陸軍,竟然力勸海軍不要發動雷伊泰灣海戰?要知道雷伊泰灣海戰本身是為了阻止美軍進攻日本陸軍防守的菲律賓啊,日本陸軍為何要如此勸阻日本海軍呢?

談到這個問題,我們就不得看看日本海軍制訂的所謂'捷號'作戰,其內包含的'捷1'到'捷4'的四個作戰計劃,都是為了阻止美軍登陸日軍所佔據的重要島嶼而制訂的,其中的'捷1號'作戰就是為了保住菲律賓準備的。但這四個計劃又有一個共同點——四個計劃全都是堪稱瘋狂到極點的作戰計劃,充滿日本海軍一貫的大膽和複雜,並且是近乎孤注一擲的投入日本海軍僅存的全部戰力。

換句話說,無論成功還是失敗,日本海軍都將在這麼一次作戰中損失慘重。贏了要損失慘重,輸了也就賠光家底。

會這樣的原因也特別簡單,那就是日本海軍此時已經沒有什麼航空力量了。原本強大的機動艦隊(航母艦隊),如今只剩下一艘瑞鶴號航空母艦和三艘輕型航空母艦,戰鬥力已經是大不如前。而且在經過了馬裡亞納海戰的'獵火雞大賽'之後,日本海軍的艦載航空兵損失慘重,補充上來的都是一群菜鳥,戰鬥力無限等於是0。至於菲律賓上的岸基航空兵嘛,無論是陸軍航空隊還是海軍航空隊,如今也都沒剩下多少力量了。

毫不客氣的說,日軍的整個雷伊泰灣海戰計劃裡,就基本得不到什麼航空力量掩護。日本海軍自己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在雷伊泰灣海戰的'捷1號'作戰裡,本身就是把小澤治三郎率領的機動艦隊當做吸引美軍主力的誘餌,寄希望於重視航空母艦作用的美軍,能夠為了追逐小澤治三郎的機動艦隊,而去把美國的第34特混艦隊引走。簡單說,小澤治三郎就是用來送死的,他的航空母艦註定會被犧牲掉。

而與此同時,按照'捷1號'作戰的計劃,日本海軍還會派出聯合艦隊所剩無多的戰力。除去慄田健男率領的包含了大和、武藏和長門號戰列艦的第二艦隊之外,還有志摩清英和西村祥治率領的兩支遊擊艦隊,這三支艦隊將作為進攻雷伊泰灣的主力。三支艦隊裡志摩清英的遊擊艦隊既沒有航空力量掩護,也沒有戰列艦坐鎮,本質上就是個犧牲品。而西村祥治率領的遊擊艦隊雖然有山城和扶桑兩艘戰列艦,可本質上也是個犧牲品。

唯一的主力就是慄田健男率領的主力艦隊,這是日本海軍真正的殺招。日本海軍的計劃到這裡也很明確了,小澤治三郎的機動艦隊引開美國海軍的主力,西村祥治和志摩清英的遊擊艦隊再進一步分散美國海軍的力量,最後由慄田健男率領艦隊一口氣殺進雷伊泰灣,重創美軍的登陸力量,為日軍防守菲律賓爭取有利態勢。

然而,計劃固然很美好,可是問題也同樣明顯。日本聯合艦隊如今實力已經大不如前,而美國海軍光是重型航空母艦就投入了9艘,輕型航空母艦也有8艘,再加上18艘護航航母,其航空力量可謂無比強大。而小澤治三郎的機動艦隊會被作為誘餌犧牲,註定了無法為慄田健男等人提供航空掩護。至於所謂的第一航空艦隊如今也是一艘航空母艦都沒有,只有數量稀少的岸基航空兵。陸軍航空隊就更不用說了,可投入的航空兵力十分有限,難以負擔起為艦隊提供航空掩護。

換句話說,但凡美國海軍反應過來,日本海軍孤注一擲投入戰場的艦隊就有全軍覆沒的風險。到時候非但不能起到對日本陸軍的支援作用,反而會把己方為數不多的海軍力量徹底賠光。這等自殺性的作戰計劃,就算是海戰外行的日本陸軍都深感不妥,認為是根本沒有勝算的作戰計劃。於是這些陸軍將領就破天荒的,紛紛在作戰會議上勸阻海軍,表示海軍應該保存艦隊以待來日再戰。

不過日本海軍對此是無動於衷,任憑陸軍怎麼勸說都堅持要進行雷伊泰灣海戰。而日本海軍對此也態度明確,那就是如果菲律賓失守了,那麼日本本土至東南亞的航道就會被徹底切斷。如果這種可怕的事情發生了的話,那麼聯合艦隊如果停留在本土,就沒可能獲得來自東南亞的油料補給反過來說如果聯合艦隊停留在東南亞,那它也同樣不可能獲得來自本土的彈藥補給,更不可能得到妥善的維護。

於是按照日本海軍的想法,菲律賓之戰就等於決定了日本海軍的生死存亡。日本海軍將領紛紛認為如果菲律賓被美軍攻陷的話,那麼日本海軍的艦隊就將徹底失去價值,即便艦隊保存下來也沒有任何意義。按照他們的想法不如在菲律賓放手一搏,或許還能奪取一線生機。所以任憑日本陸軍將領如何勸說,哪怕是拿出所謂的'國家大義'來勸阻日本海軍,都是沒有任何作用的,日本海軍還是孤注一擲的發動了雷伊泰灣海戰。

結語

事實證明,日本陸軍這群海戰外行的看法這一次還真是對的,日本海軍發動的雷伊泰灣海戰算是求錘得錘,日本海軍被打了個七零八落,僅剩的艦隊力量也基本賠了個精光,連武藏號戰列艦都被擊沉了。整個作戰唯一的價值,就是驗證了日本海軍的判斷,失去菲律賓之後,日本海軍是真的沒有足夠的油料補給了。但這時候又有什麼用呢?對於日本海軍,乃至整個日本而言,戰爭的走向已經不可改變了。

參考文獻:《太平洋戰爭》

《雷伊泰灣之戰》

《舊日本海軍興亡史》

相關焦點

  • 日本投降時,擔任海軍三長官的將領分別是誰,他們的最終結局如何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瓦胡島上的飛機場,美軍猝不及防,傷亡慘重。次日,美國總統羅斯福正式宣布對日作戰,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
  • 二戰日本榛名號戰列艦雷伊泰灣海戰成為肉盾奇蹟般返回了日本港口
    ,但關鍵是當時在馬來亞戰役時,榛名號戰列艦還沒有來得及發射一枚炮彈,就親眼看到了日本陸軍第22航空戰隊,展開的快餐式空襲行動,半個小時內就把英國威爾斯親王號和反擊號組成的遠東艦隊主力,全部擊沉殆盡。這讓日本的榛名號戰列艦錯過一次與英軍主力戰艦決一死戰的機會,當時日本海軍對金剛級戰列艦是給予厚望的,但卻被海軍航空隊搶了人頭,當時日本金剛艦上官兵都無一表示遺憾,但日本海軍當時前線的最高指揮官近藤信竹日本海軍大將,卻很清楚以金剛級戰列艦的實力,挑戰英國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無異於去送死,英國英國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排水量35490噸(滿載40580噸),於1941年
  • 二戰日本海軍為何斷油?不是資源不足,山本五十六:都怪陸軍混蛋
    二戰正式打響後的日本,發生了一件有趣的情景,他們國內的陸軍不但有造船廠,而且陸軍所有的船舶總噸位數甚至還超過了日本海軍!這種情況的發生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 日本海軍和陸軍的血海深仇(下)
    長州藩的部隊變成了陸軍,薩摩藩的部隊變成了海軍。日本在明治維新,奮發強國,學習追趕西方列強,國力不斷增強。於是,在1898年爆發甲午中日戰爭,挑戰老大哥清朝。海戰方面,清朝北洋水師被日本的海軍重創,沒有被擊沉的軍艦也幾乎全部投降。陸戰方面,日軍一天之內攻克平壤,清軍倉皇撤退,撤退途中又被日軍伏擊,傷亡慘重。
  • 二戰日本海軍為何斷油?不是資源不足,山本五十六:都怪陸軍
    但又因為日本的海軍和陸軍間一直存在摩擦,日本的海軍在多次戰役中絲毫沒有發揮出其真實能力。後來兩方又開始爭奪資源的分配權。日本海陸兩軍又陷入了無休止的爭執中,日本的海軍和陸軍對彼此的成見也就越來越多了。今天來談談日本建造的第一艘航母,「神州丸」號航空母艦,它是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的主力軍。
  • 為何二戰時期的日本陸軍和海軍不能好好的一致對外,而是內訌不斷
    當時的日本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說法,日本海軍和陸軍最大的敵人,既不是美國軍隊也不是英國軍隊更不是其他軍隊,而是本應親如一家的日本陸軍和海軍。更有人說整個二戰期間,日本陸軍和海軍近80%的精力用於陸軍和海軍之間的爭鬥,只有20%的精力用於對外戰爭。有一個傳言說諾門坎戰役陸軍被蘇軍打敗後,日本海軍部隊居然放鞭炮進行慶祝。由此可見,雙方矛盾是不可調和的。
  • 雷伊泰灣海戰中,離勝利只差一步卻下令撤退的慄田健男是畏戰怕死嗎?
    深度摘要:在著名的雷伊泰灣海戰中,日軍擔負主攻任務的中央部隊司令官慄田健男海軍中將,在距離勝利只有咫尺之遙的時候卻下令撤退,從而功虧一簣。因此很多人都認為慄田就是個畏戰怕死的膽小鬼,真的是這樣嗎?世界上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雷伊泰灣海戰,其實是有由幾場海戰組成的一次海上大戰役。
  • 鳴梁海戰:一場日本悲催的戰役
    日本小西行長加藤清正率14萬陸軍,1萬餘海軍數百艘艦船,再次對朝鮮進行全面侵略。日軍出擊朝鮮鳴梁海戰是由日本軍發起的一場侵略戰。日本將領豐臣秀吉率領日軍從海陸兩方對朝鮮發動進攻。1597年7月I5日,日本陸軍在水軍的配合下,突襲漆川島,朝鮮水軍幾乎全軍覆沒,日本海軍完全控制了制海權。全州失守日軍出動一萬餘陸軍向全羅道進攻,正好碰上楊元率三千多名明軍駐守南原。
  • 二戰日本聯合艦隊八大將領的結局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偷襲美軍珍珠港和發動中途島海戰的謀劃者。1901年17歲那年他以第二名的成績考入江田島海軍學校32期,1904年以第7名畢業。1914年,以大尉軍銜進入海軍大學深造。1939年9月1日被米內光政任命為海軍聯合艦隊兼第一艦隊司令官,發動偷襲珍珠港和中途島海戰,1943年04月,在海軍甲事件中,山本在布幹維爾島被美軍擊落而殞命。
  • 史上規模最大海戰:21艘航母參戰,日本海軍被一鍋端
    在1944年,爆發了著名的雷伊泰灣大海戰。在這場大海戰中,美軍和日軍一共投入了21艘航空母艦、21艘戰列艦、170艘驅逐艦與近2000架軍機,艦船總噸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206萬噸(盟軍133萬噸,日軍73萬噸),因此被稱為「史上規模最大的海戰」。1944年10月20日,美軍麥克阿瑟率部攻打菲律賓。
  • 二戰時期,為何蘇聯海軍連五分之一的日本海軍都打不過?
    歷史上,沙俄曾經有過想要當海權強國的想法,建設了擁有10多艘各類型戰列艦的大規模海軍艦隊,但是在日俄戰爭中,俄國太平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第二太平洋艦隊)全軍覆沒,被日本擊敗,並不是因為日本海軍比當時的俄國海軍強,而是因為俄國海區分散,波羅的海艦隊遠程救援不及,日本聯合艦隊以逸待勞,在對馬海戰中取得完勝。
  • 雷伊泰灣美日大決戰,日寇最後的瘋狂,第一次使用神風特攻隊
    歷史上最大的海戰,也是迄今為止最後一次航母對決,此戰徹底摧毀了日本的航母力量---雷伊泰灣海戰。如果說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海上霸主是巨炮重甲的戰列艦,那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海上霸主莫過於滿載戰機的航空母艦。1941年12月7日,日軍派出航空母艦和微型潛艇偷襲了美國珍珠港,美日太平洋戰爭爆發。
  • 雷伊泰灣海戰-二戰太平洋戰場美軍取得絕對制海權的一戰
    雷伊泰灣海戰是發生在第2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場上菲律萊特特島附近的一次海戰。此戰役也為後來美軍成功攻下菲律賓群島,衝繩島打下基礎。為了扭轉敗局日本還在這次戰役中有組織的發動神風特攻隊自殺攻擊。
  • 美軍16艘航母殺來,日軍卻只有4艘航母,雷伊泰灣海戰結局早已註定
    很多美國人認為,菲律賓不僅事關美國的尊嚴,攻下菲律賓又可以切斷日本與其新帝國「大東亞共榮圈」之間的海路航道,進而切斷燃料、橡膠和其他包括木材在內的原材料供給,迫使日本只能依賴本國作物,或從韓國、中國獲得補給。總之,它將面臨和英國類似的戰爭困境,但與英國不同的是,它缺乏優秀的護航運輸隊體系,也得不到諸如美國海軍與加拿大皇家海軍和空軍那樣的援助。
  • 日本投降儀式的細節,美國海軍與陸軍博弈,日本代表大喊降書無效
    徐永昌將軍日本投降代表是重光葵和梅津美治郎,重光葵是日本外相,代表的的是日本天皇裕仁和日本政府,梅津美治郎是日本參謀總長,代表的是「日本帝國」大本營,也就是日本軍部。日本投降儀式現場為何要選擇在一艘戰艦上受降?這背後隱藏著美國海軍和陸軍的博弈。
  • 日本海軍與陸軍的搞笑日常!豐田副武:嫁女兒絕不嫁給陸軍!
    二戰時期的日本海軍和陸軍可以稱得上是整個世界的軍隊奇葩,表面都是日本軍隊,但打起仗來實在像一對冤家,都是以見死不救的姿勢去看對方的笑話。聯合艦隊司令豐田副武曾直接罵陸軍是馬糞,自己的女兒絕對不會嫁給陸軍這種乞丐。
  • 二戰時,日本海軍和陸軍都非常強悍,為啥他們卻互相瞧不起
    不僅陸軍在東南亞的英美殖民地橫衝直撞來去自如。日本海軍更是十分了得,太平洋戰爭初期連強大的英美海軍都招架不住。 不過日本最終戰敗了,究其原因,除了美軍的強大,日本海軍和陸軍之間的內鬥,也是加速其敗亡的原因。按當時日本人的說法,日本海軍和陸軍最大的敵人,不是美國英國這些盟軍,而是本應親如一家精誠團結的日本陸軍和海軍。
  • 第二次世界大戰美日5大經典海戰
    中途島戰役是美軍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重創了日軍海軍,扭轉了在戰爭局面中對日軍的劣勢。馬裡亞納群島海戰重創了日本海軍,空軍。標誌著日軍決對國防圈已經不存在,加速了日軍戰敗的步伐。馬裡亞納海戰《雷伊泰灣海戰》1944年10月23日-1944年10月26日,美國(盟軍)與日本軍隊在菲律賓雷伊泰灣進行的一場海戰戰役。戰役美國(盟軍)大獲全勝。
  • 史無前例的大海戰,共21艘航母參戰,日本海軍全軍覆沒
    早在二戰時期,美軍就靠著航母打贏裡很多場戰役,其中就有一場規模史無前例的海戰,當時僅參戰的航母就有21艘之多,日本海軍被聯軍的航母艦隊一鍋端。這場戰役就是二戰中的雷伊泰灣大海戰。這場海戰持續了6天,日本軍隊派出了9艘戰列艦、4艘航母以及大量的驅逐艦、巡洋艦和飛機,來對抗包括美軍在內的盟軍艦隊。
  • 揭秘:日本陸軍和海軍的怪異內鬥,陸軍竟進攻海軍總部
    同為一個國家效力,為何日本陸軍和海軍如此水火入容 ,猶如生死之敵呢?內鬥傳統日本海軍和陸軍的對立,從他們建立那一刻起就已經開始了。日本軍隊的原則是「陸主海從」,陸軍的地位高於海軍,這可能是因為當時的日本並不特別需要海軍,而更需要陸軍來平定國內叛亂。當時的日本民間有這樣的一個傳統,兩個敵視的家族,如果一家把孩子送進了陸軍,另一家一定會把孩子送進海軍,足見在日本人心中,陸軍和海軍就是水火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