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戰爭進行到1944年,此時的日軍已經沒有了戰爭之初的意氣風發,如今如同被抽斷了腿的野狗一樣,面對步步緊逼的美國海軍,日軍只能在島嶼上瑟瑟發抖,試圖用瘋狂的阻擊戰和所謂的'神風特攻隊'來阻止美軍對日本本土的進攻。但是戰爭都到了1944年末了,強大的美國海軍距離日本本土就只有咫尺之遙,如果再不能擋住美軍的進攻步伐,那麼日本差不多1945年就可以涼了。
也是在這種時候,日本海軍拋出了所謂的'捷號'作戰,該作戰計劃包含了四個不同的作戰計劃,分別對應美軍從各個方向發起的進攻,其中'捷1號'作戰就是我們知道的雷伊泰灣海戰。然而在雷伊泰灣海戰爆發前的1944年10月18日的日本陸海軍作戰會議上,日本陸軍的將領們全力反對該計劃實施不說,陸軍甚至聲淚俱下的勸阻海軍不要貿然行動,以保全聯合艦隊實力為上策。而海軍將領也淚流滿面的表示,自己非去不可,哪怕明知道是死也必須去
這魔幻的場景是怎麼回事?平時看不起日本海軍的日本陸軍,竟然力勸海軍不要發動雷伊泰灣海戰?要知道雷伊泰灣海戰本身是為了阻止美軍進攻日本陸軍防守的菲律賓啊,日本陸軍為何要如此勸阻日本海軍呢?
談到這個問題,我們就不得看看日本海軍制訂的所謂'捷號'作戰,其內包含的'捷1'到'捷4'的四個作戰計劃,都是為了阻止美軍登陸日軍所佔據的重要島嶼而制訂的,其中的'捷1號'作戰就是為了保住菲律賓準備的。但這四個計劃又有一個共同點——四個計劃全都是堪稱瘋狂到極點的作戰計劃,充滿日本海軍一貫的大膽和複雜,並且是近乎孤注一擲的投入日本海軍僅存的全部戰力。
換句話說,無論成功還是失敗,日本海軍都將在這麼一次作戰中損失慘重。贏了要損失慘重,輸了也就賠光家底。
會這樣的原因也特別簡單,那就是日本海軍此時已經沒有什麼航空力量了。原本強大的機動艦隊(航母艦隊),如今只剩下一艘瑞鶴號航空母艦和三艘輕型航空母艦,戰鬥力已經是大不如前。而且在經過了馬裡亞納海戰的'獵火雞大賽'之後,日本海軍的艦載航空兵損失慘重,補充上來的都是一群菜鳥,戰鬥力無限等於是0。至於菲律賓上的岸基航空兵嘛,無論是陸軍航空隊還是海軍航空隊,如今也都沒剩下多少力量了。
毫不客氣的說,日軍的整個雷伊泰灣海戰計劃裡,就基本得不到什麼航空力量掩護。日本海軍自己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在雷伊泰灣海戰的'捷1號'作戰裡,本身就是把小澤治三郎率領的機動艦隊當做吸引美軍主力的誘餌,寄希望於重視航空母艦作用的美軍,能夠為了追逐小澤治三郎的機動艦隊,而去把美國的第34特混艦隊引走。簡單說,小澤治三郎就是用來送死的,他的航空母艦註定會被犧牲掉。
而與此同時,按照'捷1號'作戰的計劃,日本海軍還會派出聯合艦隊所剩無多的戰力。除去慄田健男率領的包含了大和、武藏和長門號戰列艦的第二艦隊之外,還有志摩清英和西村祥治率領的兩支遊擊艦隊,這三支艦隊將作為進攻雷伊泰灣的主力。三支艦隊裡志摩清英的遊擊艦隊既沒有航空力量掩護,也沒有戰列艦坐鎮,本質上就是個犧牲品。而西村祥治率領的遊擊艦隊雖然有山城和扶桑兩艘戰列艦,可本質上也是個犧牲品。
唯一的主力就是慄田健男率領的主力艦隊,這是日本海軍真正的殺招。日本海軍的計劃到這裡也很明確了,小澤治三郎的機動艦隊引開美國海軍的主力,西村祥治和志摩清英的遊擊艦隊再進一步分散美國海軍的力量,最後由慄田健男率領艦隊一口氣殺進雷伊泰灣,重創美軍的登陸力量,為日軍防守菲律賓爭取有利態勢。
然而,計劃固然很美好,可是問題也同樣明顯。日本聯合艦隊如今實力已經大不如前,而美國海軍光是重型航空母艦就投入了9艘,輕型航空母艦也有8艘,再加上18艘護航航母,其航空力量可謂無比強大。而小澤治三郎的機動艦隊會被作為誘餌犧牲,註定了無法為慄田健男等人提供航空掩護。至於所謂的第一航空艦隊如今也是一艘航空母艦都沒有,只有數量稀少的岸基航空兵。陸軍航空隊就更不用說了,可投入的航空兵力十分有限,難以負擔起為艦隊提供航空掩護。
換句話說,但凡美國海軍反應過來,日本海軍孤注一擲投入戰場的艦隊就有全軍覆沒的風險。到時候非但不能起到對日本陸軍的支援作用,反而會把己方為數不多的海軍力量徹底賠光。這等自殺性的作戰計劃,就算是海戰外行的日本陸軍都深感不妥,認為是根本沒有勝算的作戰計劃。於是這些陸軍將領就破天荒的,紛紛在作戰會議上勸阻海軍,表示海軍應該保存艦隊以待來日再戰。
不過日本海軍對此是無動於衷,任憑陸軍怎麼勸說都堅持要進行雷伊泰灣海戰。而日本海軍對此也態度明確,那就是如果菲律賓失守了,那麼日本本土至東南亞的航道就會被徹底切斷。如果這種可怕的事情發生了的話,那麼聯合艦隊如果停留在本土,就沒可能獲得來自東南亞的油料補給。反過來說如果聯合艦隊停留在東南亞,那它也同樣不可能獲得來自本土的彈藥補給,更不可能得到妥善的維護。
於是按照日本海軍的想法,菲律賓之戰就等於決定了日本海軍的生死存亡。日本海軍將領紛紛認為如果菲律賓被美軍攻陷的話,那麼日本海軍的艦隊就將徹底失去價值,即便艦隊保存下來也沒有任何意義。按照他們的想法不如在菲律賓放手一搏,或許還能奪取一線生機。所以任憑日本陸軍將領如何勸說,哪怕是拿出所謂的'國家大義'來勸阻日本海軍,都是沒有任何作用的,日本海軍還是孤注一擲的發動了雷伊泰灣海戰。
結語
事實證明,日本陸軍這群海戰外行的看法這一次還真是對的,日本海軍發動的雷伊泰灣海戰算是求錘得錘,日本海軍被打了個七零八落,僅剩的艦隊力量也基本賠了個精光,連武藏號戰列艦都被擊沉了。整個作戰唯一的價值,就是驗證了日本海軍的判斷,失去菲律賓之後,日本海軍是真的沒有足夠的油料補給了。但這時候又有什麼用呢?對於日本海軍,乃至整個日本而言,戰爭的走向已經不可改變了。
參考文獻:《太平洋戰爭》
《雷伊泰灣之戰》
《舊日本海軍興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