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只是,正如網友評價所言,這是一個對兒童而言不合格的電影,講述的也是一個不知所謂的故事。
回看2015及2016年,中國動漫電影票房成績最驚喜的要數《大聖歸來》,以9.56億的總票房登頂2015年國內票房冠軍,更是打敗當年大部分日美動漫,但是,中國動漫電影帶來的「刮目相看」僅此一次,便再次回歸平庸,淪為日美等動漫電影的陪跑者。在2016年,國漫電影只有兩部過億,分別是《大魚海棠》及《熊出沒》,最高《熊出沒》2.8億的票房,與美國《瘋狂動物城》的最高15億及日本《你的名字》5.6億的票房相較,差距著實明顯。
而在2017年新年伊始,《豬豬俠4》的上映翻開了中國動漫電影的新一頁,只是,即使有TFBOYS成員之一易烊千璽的護持,也沒能拔高《豬豬俠4》的票房,截止目前上映20天,累計票房僅4122萬,不僅相比預測的6000萬票房相差甚遠,與豬豬俠系列電影前兩部4365萬和4547萬的票房成績相比可能也不會更好,畢竟在電影碾壓嚴重的賀歲檔,緊隨其後上映的還有《蛋計劃》、《倒黴特工熊》及《熊出沒》,可以說,留給《豬豬俠4》的票房增長空間已幾近於無。
只是,相對《豬豬俠4》的票房乏力,隨之上映的《大衛貝肯之倒黴特工熊》及《蛋計劃》也難以帶走賀歲檔國漫電影的黯然。
「倒黴熊」過億票房背後卻是滿屏尷尬
由韓國動漫大IP「倒黴熊」衍生的國漫動畫《倒黴特工熊》,於1月13日上映至今,14天累計票房1.08億,成為2017年首部過億的中國動漫電影,但是,相較2016年同樣過億卻叫好不叫座的《大魚海棠》,《倒黴特工熊》的叫座背後卻是滿屏的尷尬。
如果提起「倒黴熊」這個可愛萌蠢的卡通形象,相信很多網友都很熟悉。據公開資料顯示,「倒黴熊」卡通形象源自韓國,又名「貝肯熊」(Backkom),於2002年誕生,以「倒黴熊」形象製作的三維動畫短篇喜劇,已經播出了八部和一個劇場版,並成功獲得全球各個地區、各類人群的喜愛。
在2014年5月18日,「倒黴熊」的全球版權,由深圳漢唐韻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在文博會上全資收購,並宣稱將以10萬美金在全球範圍內徵集「倒黴熊」電影劇本。
《倒黴特工熊》講述的是一隻萌蠢可愛、莫名其妙一心想做特工的貝肯熊和小女孩傑西卡為了拯救即將被熊組織使用秘密武器冰凍的地球而展開的冒險故事。在故事的結尾,揭示了人類破壞環境的惡行以及熊媽媽的無可奈何之後,人類依然發射了核彈,熊媽媽和貝肯為了改變其軌道抱著核彈爆炸了……
只是,正如網友評價所言,這是一個對兒童而言不合格的電影,講述的也是一個不知所謂的故事。
作為給孩童所製作的電影,在影片中出現毆打、調戲的劇情,雖然人設是熊。
作為人類在知道做錯了之後卻不知悔改。
雖植入了環保的話題,劇中卻沒有任何實際行動去解決問題。
對熊媽媽的愛及貝肯的愛,有釋放卻沒有得到人類的理解,人類和熊的矛盾也沒能最終解決。
這部電影在微博的話題閱讀量僅711.2萬,微博討論量2.3萬,在豆瓣的評分一路降至4.3分。這個曾風靡全球的大IP 目前在觀眾看來,畫風已變成「和喜羊羊半斤八兩」,而在豆瓣的評論區更是吐槽泛濫。
猶記得,在文博會上漢唐韻文化公司藝術總監蕭峰曾表示,「倒黴熊」在搜狐視頻上的點擊有3.8億多的點擊率,排名第二,所以,在境外資本大規模介入中國原創動畫領域的同時,中國資本完全可以借力外國的卡通形象,重新製作中國的內容,以讓其在中國獲得更大的生命力。
只是,時至今日,站在這個大IP肩膀上的電影《倒黴特工熊》在享受了這個IP帶來的票房紅利的同時,卻未能用更好的內容被廣大觀眾所認可,而漢唐韻文化公司所言的「更大生命力」也似乎成了一句空空的口號。
而相較已經不倒黴的「倒黴熊」而言,隨後在1月20日上映的中國原創動畫電影《蛋計劃》就像一顆滾入水中的小石子,不要說水花,幾乎連個大的聲響都沒能發出。
首周票房33萬的《蛋計劃》落沒的悄無聲息
目前《蛋計劃》已上映7天,據藝恩電影智庫資料顯示,其累計票房53.3萬,排片率也一直沒能突破0.5%,在賀歲檔影片的貼身肉搏戰中顯得毫無招架之力。而同時在映的除了《豬豬俠4》《倒黴熊》,還有初一即將上映的另一部國漫《熊出沒》,屆時,《蛋計劃》或將更無容身之地。
據悉,《蛋計劃》講述的是蘿蔔兔和土豆奉命回到地球,發現錢博士正在做出危及整個星球未來的行為,而為了拯救星球的人民,土豆和蘿蔔兔與錢博士鬥智鬥勇,成為人們心目中英雄的故事。
其在定位上是一部針對低幼兒童觀看的偏教育類型電影,在影片中有「團結就是力量」等具有說教意義的價值觀植入。目前在豆瓣因評價人數不足而無評分,在微博話題指數也是尷尬非常——閱讀量僅4391次,討論25次。在豆瓣不多的評論中,其也沒能逃過被大多數網友吐槽的命運。
就其目前的票房走勢看,《蛋計劃》或要一路栽到底了,不說與美日動漫相較,僅與先其不久上映的國產動漫電影《豬豬俠4》相比,兩者似乎也不是同一等級。雖然《豬豬俠4》已上映20天,票房才累計4122萬。
據讀娛君了解,《蛋計劃》並不是一部孤立出產的動畫電影,其發展脈絡和《豬豬俠》、《熊出沒》等國產系列動漫類似,都是先有電視版,在積累、收割一定的人氣之後才開始發力大電影。只是,不幸的是,《蛋計劃》的攻克大銀幕之路異常慘烈。而究其原因,在讀娛君看來,或緣於《蛋計劃》製作公司切入電影動漫市場的操之過急。
中國動漫電影的「厚積薄發」路
相比某些原創缺位的動畫,《蛋計劃》的製作方——歡樂動漫無疑是一家能把腰杆挺直的動漫公司。據公開資料顯示,歡樂動漫成立於2004年9月22日,並於2016年1月13日掛牌三板,主營業務為原創動漫作品的策劃、製作、發行及動漫形象授權、動漫衍生品銷售、動漫視頻定製等。歡樂動漫主要作品包括《蛋計劃》系列片、《歡樂之城》系列片、《歡樂寶寶》系列片、《新三字經》等原創動漫影視作品。
雖然歡樂動漫原創了大量的幼兒動畫,也在江蘇、央視少兒等電視臺和各大網絡視頻播出,但是其在人氣積累上較《喜羊羊》、《豬豬俠》等系列劇還有距離。據讀娛君統計,其在2016年5月推出的原創動畫《蛋計劃之快樂星球》在優酷的播放量,單集最高僅為166萬次,最低為8萬次,相比同平臺《豬豬俠》系列的單集均近億播放量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就國內目前上映或即將上映的動畫電影來看,無一不是經過培養的大IP,但是,即使有些在動漫劇上頗受歡迎,在徵戰電影市場時票房依然有很多遠低預期,比如《秦時明月》、《十萬個冷笑話》等。
而於2014年推出的《蛋計劃》系列不僅在IP 養成上火候不夠,在製作成電影後受眾定位的不清晰,內容創新及營銷傳播方面的力顯薄弱更是讓其減分不少,而這些問題也是一直以來困擾著其他國漫的原因所在。
一、在內容把控的能力不足
正如有網友對《蛋計劃》的影評「為什麼國產片永遠就是陰謀綁架互相鬥,不能拍一些迪斯尼那種真善美的內容給孩子麼」,確實,在很多網友的吐槽中,國漫的劇情似乎一直是首當其衝,包括《豬豬俠》、《倒黴特工熊》等。在大多數網友看來,劇情過於幼稚、粗糙、胡編濫造,自然在吸引力上大打折扣。
其實,在讀娛君看來,現在國漫的瓶頸可能不在於劇情的老套、薄弱,或者不走心,就像同一個IP不同的製作團隊生產的內容有的成為爆品而有的卻撲街了一樣,動漫如果在情節推進上更自然,人設情感處理上更細膩,再加上充滿童真的荒誕想像以及故事中流露的深深淺淺的思考,那麼無論劇情是簡單如《憤怒的小鳥》還是複雜如《名偵探柯南》可能都更受大眾歡迎。
就如日本的《螢火蟲之墓》《千與千尋》等影片,其之所以能收割大量粉絲,受眾就不會只是孩童,它的精良、豐滿、帶給多層次受眾的思考,足以有讓成年人也為之著迷的魅力。而這些需要製作團隊對內容製作有強大的把控能力。
二、太低幼的受眾定位
回看2016年在國內上映的13部動漫電影,其中票房最高的日美動漫都有一個顯著的特點——能夠吸引不同年齡階段的受眾,很多日漫甚至達到老少皆宜的境地。而就《蛋計劃》系列而言,其適齡群體應該在5歲左右,甚至比正常的6-12歲的觀影範圍都要小。另外,在檔期的選擇上也頗為不妥,畢竟在賀歲檔的票房之爭更加激烈,一部無甚人氣的IP在這個節點上映無疑以卵擊石。
三、營銷不力
在網際網路發展成熟的今天,各種信息的傳播可謂鋪天蓋地,人們在接受、選擇各種信息的時候往往更被動,不斷被各種信息幹擾、指引。相比以往,這無疑是一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而一部電影如果要想聚集更多受眾的目光,在內容被一探究竟之前,精準而給力的營銷手段往往會帶來強勁的第一波票房。
就像《豬豬俠4》,借力易烊千璽的加盟無論在宣傳度還是在粉絲吸引力上都有利於電影信息更迅速的走進受眾。而《蛋計劃》在營銷方面就明顯不足,百度指數的未收錄以及豆瓣寥寥無幾的評論足以看出其在營銷方面的勢弱。
其實,一部成功的作品,不僅取決於內容製作能力,在作品的宣傳傳播階段,同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說內容是雙腳,那麼有效的營銷就像一對翅膀,把這部作品有關的一切快速、有效的傳遞給受眾,以吸引更多目光的聚集,那麼主角光環亦會隨之而來。
在讀娛君看來,中國動漫電影在一段時期的成長之後,更多的作品猶如剛露尖尖角的小荷,還尚未完全舒展自己的身姿,這時需要更多的營養和強有力的支撐開迎接綻開的一刻。而同時,國內動漫市場被大量日美動漫瓜分也使中國動漫公司變得激進而冒然,只是,力有不備時,即使使出全部力量拿出的作品往往也不堪一擊,一如《蛋計劃》。因此,中國動漫還需要更久、更厚重的沉澱和積累才能在與日美動漫的競比中厚積薄發,完結票房「陪跑」之路。
本文來源:鈦媒體 責任編輯: 譚章慧_NF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