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是一個千古以來都不曾褪色的話題,古今有多少詩詞是因相思而著名?怕是數都數不清的。無題詩人李商隱的「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多情才子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就連豪放的辛棄疾也道出了「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的愛情真諦,可見這撩人的相思是有多魔力;今天這裡便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十分銷魂的相思詞作《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它的作者也是我們都非常熟悉的宋代詞人——姜夔。
姜夔,字堯章,號白石道人;他可以說是一位和蘇軾有著同樣才華的詞人,我們知道蘇東坡是個文藝全才,那麼顯然姜夔也是如此。他也在文學、音樂以及書法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造詣,只不過比起蘇軾來還是有著一定差距的,所以他的名氣當然不及蘇軾。但是同其他的一些詞人相比,姜夔可以說具備直接秒殺他們的能力。
姜夔的詞感情真摯,語言生動,婉約風格中兼含清瘦魅力,讀來別有一番韻味。這首《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就是他詞風最好的彰顯,寫盡相思滋味,道盡男兒深情,筆調銷魂感動人心。
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姜夔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夢中未比丹青見,暗裡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
這首詞的大義可以理解為:向東流去的肥水永遠沒有停息的一刻,當初就不該種下這相思。夢裡的她身影模糊不比畫中鮮明,但是這夢卻被鳥聲驚醒。春天的綠意還沒有萌發,我的頭髮卻已經白了,這人間的離別時間久了也就習慣了它的悲痛。是誰讓相愛的人在每年的元宵夜不能團聚,兩處相思呢?這其中的愁苦只有自己能懂。
這姜夔可真是一位痴情才子啊,把半生的真心都許給了同一名女子。這首詞是他在年近42歲時為一名分別二十年之久的歌女所作;人的一生能有幾個二十年?但是姜夔在如此長的時間裡仍然痴心不改,足以見證這份感情的真摯,想必那位歌女能獨得姜夔的一片痴心也算是很知足了吧;因為在宋朝那個風流人士泛濫的年代,對於地位低下的女性來說,能擁有這樣的一份感情真的很難得。
此詞上闕開篇便寫到了相思,尤其值得稱讚的是這句「當初不合種相思」,可謂寫得精妙無比。一個種字道出了相思之深,它就如有根般扎在人的心上,然後肆意瘋長填滿整個心房,難以剷除欲罷不能;這和李商隱的那句「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寫出了相思的最高境界;後面兩句通過對夢境以及夢被鳥驚醒後的描寫,表達了詞人對女子的愛戀以及因相思而產生的孤獨。
下闕中是作者對光陰荏苒的感嘆。面對身近暮年而白髮頻添的現實,作者只有無奈與傷感,「人間久別不成悲」是情感的最高升華,離別的悲痛在時間的流逝中變成了一種麻木,可見詞人已經習慣了這種痛苦,二十年被相思所困,這種折磨想想都可怕,就如柳永所說「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一樣,可見愛情就如毒藥般讓人難以自拔。最後作者寫到元宵節自己孤獨的身影,把對愛人的思念再次作了表達,這種愁苦讓人感同身受。
姜夔這首最為銷魂的詞,道盡了他的無限深情,也寫出了世間的相思之苦,曾戳痛過多少痴情人的心;不知讀後的你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