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的詞裡隱藏了多少杜牧的詩:誰識三生杜牧之

2021-01-20 蕙風齋

姜夔,字堯章,號白石道人。

詞家之有姜白石,猶詩家之有杜少陵,可見姜白石詞之地位。

白石詞雖僅存數十首,而流傳甚廣,可見白石之詞雖數量不多,但是質量很高。

姜夔生活南宋棲居於「一隅西湖之水」,國勢日非,白石目擊傷心,所以多於詞中寄慨。

姜夔的詞多化用杜牧之詩,而又表現出筆致清雅,非他人所及。

姜夔的《揚州慢》《探春慢》《琵琶仙》等就有多處化用杜牧之詩:

姜夔《揚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

姜夔《探春慢》:

『長恨離多會少,重訪問竹西,珠淚盈把。』

杜牧詩《題揚州禪智寺》:

『雨過一蟬燥,飄蕭松桂秋。

青苔滿階砌,白鳥故遲留。

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

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姜夔《揚州慢》:

『過春風十裡,盡薺麥青青。』

姜夔《琵琶仙》:

『十裡揚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說。』

姜夔《鷓鴣天》:

『輦路珠簾兩行垂,千枝銀燭舞僛僛。』

杜牧詩《贈別》: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姜夔《揚州慢》:

『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

姜夔《月下笛》

『揚州夢覺,彩雲飛過何許?』

姜夔詞《漢宮春》

『揚州十年一夢,俯仰差殊。』

杜牧詩《遣懷》: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姜夔《揚州慢》: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姜夔《側犯》

『紅橋二十四,總是行雲處。』

杜牧詩《寄揚州韓綽判官》: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姜夔《鬲溪梅令》

『又恐春風歸去綠成陰,玉鈿何處尋?』

杜牧詩《嘆花》:

『自恨尋芳到已遲,往年曾見未開時。

如今風擺花狼藉,綠葉成陰子滿枝。』

姜白石的詞初看如花中沒骨,無勾勒可尋。細尋蛛絲馬跡,可呼吸通靈。

杜牧的詩,三千情思,幾人可逃?此去經年,識得三生杜牧,便懂人間情思。

杜牧、姜夔二人跨域山河歲月,卻心心相通。

相關焦點

  • 姜夔《揚州慢》: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然而,這並不妨礙他名揚四海,他在杭州的時候,認識了著名詩人楊萬裡,楊萬裡對姜夔的詞作讚不絕口,還把他介紹給另一位著名詩人範成大認識,得到這兩位大詩人的肯定,其他文人也都爭相與姜夔交好,當時的大學者朱熹對他青眼相加,連辛棄疾對他的詞也深為嘆服,還與他填詞互相酬唱。
  • 姜夔被冠以「詩詞無敗筆」,他詩詞中的「黍離之悲」意象是?
    作者:姜清水姜夔被冠以「詩詞無敗筆」,詩名「吐作春風百種花,吹散瀕湖數峰雪」,詞名「雅詞崑崙」「健筆寫柔情」。學者們整體認定,姜夔血脈風格為「清剛、婉麗」。其追隨者泱泱之眾,自其入世之後從未斷檔,南宋至清末六百餘年都是「姜夔的時期」。
  •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風流倜儻杜牧之
    抑或是,軟語小調裡,苦悶就著淡酒,最易釀成一首首詩作。借著三分豪氣,再於時事裡抨擊一回晚唐之國祚沒落。杜牧之文才武略,可謂是當世無雙。詩,賦,文等,樣樣通達。關於為文也有自己的一套見解。如《答王充書》所論:「凡為文以意為主,氣為輔,以辭彩章句為之兵衛,未有主強盛而輔不飄逸者,兵衛不華赫而莊整者。」
  • 杜牧給13歲的雛妓寫的一首詩,有多少人和我一樣,用來誇女孩了?
    —阿諾德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裡,不如你」,朋友圈經常會刷到這首詩。甚至有很多男生會用這句「春風十裡,不如你」向心愛的女生表白。 然而這句詩真的可以用來誇女孩嗎? 這句詩的源自「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是杜牧為13歲的雛妓所寫。
  • 靜心讀詞《齊天樂-蟋蟀》姜夔「kuí」
    齊天樂-蟋蟀姜夔[kuí]丙辰歲,與張功甫會飲張達可之堂。聞屋壁間蟋蟀有聲,功父約予同賦,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辭甚美。予裴回末利花間,仰見秋月,頓起幽思,尋亦得此。蟋蟀,中都呼為促織,善鬥。豳詩漫與。笑籬落呼燈,世間兒女。寫入琴絲,一聲聲更苦。姜夔[kuí](1154年—1221年),字堯章,號白石道人,漢族,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後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有《白石道人詩集》《白石道人歌曲》《續書譜》《絳帖平》等書傳世。
  • 相思尤堪恨,總是戳人心;姜夔最銷魂的一首詞,道盡了男兒的深情
    相思是一個千古以來都不曾褪色的話題,古今有多少詩詞是因相思而著名?怕是數都數不清的。姜夔,字堯章,號白石道人;他可以說是一位和蘇軾有著同樣才華的詞人,我們知道蘇東坡是個文藝全才,那麼顯然姜夔也是如此。他也在文學、音樂以及書法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造詣,只不過比起蘇軾來還是有著一定差距的,所以他的名氣當然不及蘇軾。但是同其他的一些詞人相比,姜夔可以說具備直接秒殺他們的能力。姜夔的詞感情真摯,語言生動,婉約風格中兼含清瘦魅力,讀來別有一番韻味。
  • 南宋詞人姜夔(kuí):花滿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來悲
    在璀璨的詩詞國度裡,有李煜這樣出生就是人生贏家的帝王,也有如晏殊、王安石一般官至宰相的大咖,但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更多的詩人、詞人都在科舉的獨木橋上晃晃悠悠,即便得了功名,更多的也是懷才不遇,仕途坎坷一生,南宋詞人姜夔,便是眾多不幸的文人之一。
  • 關於揚州四首詩,把揚州美寫得淋漓盡致,千百年來,唯杜牧一人
    如果把揚州和詩詞聯繫在一起,那就不能不說杜牧。在揚州,33歲的杜牧結識了13歲的如花美眷。這是一個一如揚州美景的女孩兒,洗盡鉛華,清麗自然,不施粉黛便可傾城傾國。《贈別》其一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我們無從知道女孩的姓名及結局,但她是一個幸運的人,在她如花的季節裡,在她平凡的人生中,曠古奇才杜牧曾為她傾倒,為她流淚。
  • 杜牧這首《赤壁》,對於戰場硝煙隻字未提,山河存亡卻深藏其中
    杜牧有一首《赤壁》卻反其道而行之,不曾描寫戰火連天,也不提這幾位主公、大將,反而只提到「二喬」,也就是孫策和周瑜的妻子大小喬二人。這也引得許顗在其《彥周詩話》中寫道:杜牧之作《赤壁》,意謂赤壁不能縱火,為曹公奪二喬置之銅雀臺上也。孫氏霸業,系此一戰。
  • 杜牧的這首詩,沒有一個生僻字,卻是發人深思的傳世佳作!
    幹預社會現實和思考人生的題材,是古典詩歌裡較為特殊同時又較為重要的一類。寫這類詩的作者,通常對社會現實中種種不合理的現象,抱有「一肚皮不入時宜」的態度,他們把批判現實,抨擊弊政、陋習放在主要位置。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送隱者一絕》,便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筆下一首批判不公道的封建社會制度的詩作。其實這類詩,往往具有機敏的思悟、精警的語言,給人以思考和啟迪,從中獲取教益或引發共鳴。所以別看杜牧這首詩,沒有一個生僻字,也只有短短的4句,但它卻是發人深思的傳世佳作,值得我們一讀再讀。《送隱者一絕》是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 南宋詞人姜夔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歷,他的詞作特點又是什麼樣的呢?
    楊萬裡還寫有《送姜堯章謁石湖先生》一詩,詩中寫道:吾友夷陵蕭太守,逢人說君不離口。袖詩東來謁老夫,慚無高價當璠璵。翻然買卻松江艇,徑去蘇州參石湖。姜夔繪像南宋末年的著名詞人張炎,非常欣賞姜夔的這兩首詠梅詞,他在《詞源》中稱讚道:「詩之賦梅,惟和靖一聯而已,世非無詩,不能與之齊驅耳。
  • 姜夔「適中之美」的藝術思想審美觀
    姜夔被譽為「詞中之聖」,推崇他的人認為他的存在,猶如「詩家之有杜少陵」,「文中之有韓昌黎」,奉為圭臬。姜夔清高的品格註定了他創作的詩與詞都具有志潔行芳的意趣。同時在姜夔的詩中不乏有規諷之旨與忠怨之詞的篇章。如「夜暗歸去繞棺牙,江涵星影鷺鳴沙。行人悵望蘇臺柳,曾與吳王掃落花」,《姑蘇懷古》。
  • 姜夔的「黍離之悲」與「西風消息」文學意象是什麼?
    姜夔在二十二歲時過揚州,寫下了《揚州慢》詞,這就成為他「黍離之悲」文學意象的代表作。當時揚州的「盡薺麥青青」與「廢池喬木」,以及「空城」的慘狀「惡果」,姜夔都歸結於「胡馬窺江」這個「因由」之上。姜夔在這個時候,詩藉以虞美人草、姑蘇臺、牽牛花、麋鹿、老烏、月食等花草、動植物說事,傾吐心聲。如《虞美人草》詩,表象上似是表達了詩人對這段歷史的看法和態度。「夜闌浩歌起,玉帳生悲風」描寫的是霸王別姬的感人場面,夜闌離歌,悲風四起。
  • 杜牧很深情的一首詩:我喜歡你,像春風走了八千裡,不問歸期!
    例如筆者接下來要和大家介紹的這首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贈別》,也是一首非常唯美的愛情詩。 贈別 杜牧 (唐) 娉娉嫋嫋十三餘, 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裡揚州路, 卷上珠簾總不如。
  • 杜牧:詩酒風流,不負韶華!
    家廟裡破敗不堪,一無所有,只能靠吃野菜度日,勉強不至於餓死。杜顗從小視力不好,母親曾一度節制他讀書。如今流落荒廟,又無蠟燭,兄弟倆只能趁著白天多讀點書。待到夜晚四下黑暗,伸手不見五指,再將所讀的詩文背誦出來,以便加深記憶。就在這種暗淡無光的生活中,杜牧和弟弟背誦了《毛詩》《尚書》,又熟讀通史與兵法。
  • 姜夔:詩文書畫音樂樣樣精通,卻一直為此事發愁
    想當年,十裡長街、紙醉金迷,可惜一打仗,人全跑了,路上長滿了青草,分外蕭條。完顏亮領兵南下,搞得池苑荒廢、古樹被毀,是個人都討厭。不知不覺已近黃昏,不知道哪裡吹起了號角,角聲迴蕩在空空的古城,讓人聽了心裡發毛。杜牧有著非凡的見識,想來他如果能見到揚州現在的樣子,也會大吃一驚吧。
  • 正月讀詞:情種姜夔的大年初二,在船上寫下杏花天影,他思念誰?
    南宋姜夔《杏花天影》初衣解詩:公元1187年,姜夔33歲。大過年的他在船上,那是因為他的上司赴任湖州,作為親戚和下屬,肯定隨行。因為不久之前,經他的上司做主,將自己的侄女嫁給他,為他開啟一條新的人生路。
  • 杜牧的《赤壁》,道出了歷代多少落魄文人的遺憾之情
    在三國時期,周瑜的軍事才華可謂數一數二,當時孫策去世的時候,曾對孫權說,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周瑜的軍事才能,可是在詩中,杜牧似乎沒有把周瑜的才華放在眼裡。懷才不遇的杜牧,還曾在揚州牛僧孺那了做過幕僚,也就是在哪個時間,他寫下了《遣懷》,全詩如下: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這首詩翻譯過來就是:我仕途不順,流落在江南每天飲酒作樂,經常與美人相伴,十年的揚州生活就像大夢一場,我也只落了個薄情的名聲。
  • 杜牧的這首詩,字字句句皆秋色,唯美至極宛如一位多愁善感的美人
    但是這樣的一首詩,雖然是在寫秋天,但是讀後卻令人意猶未盡,甚至拍案叫絕,字字唯美至極而且韻味十足。這首詩就是杜牧的《齊安郡中偶題二首·其一》。疏導杜牧想必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他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這首詩表明「偶題」,應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當然,簡單地從字面上是看不出有任何的高明之處,以至於將它作為名篇來對待,但是只要我們稍加細品,就會理解杜牧賦予本詩最生動之處。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