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單位如何把握勞動爭議的一裁終局關鍵點

2021-01-14 普法時刻

【主持人】:

近年來,勞動爭議糾紛數量逐年增加,除了因為經濟的發展,勞動者法律意識的提高之外,還有一些用人單位的管理者任意性、隨意性、違法性的管理方式給企業留下法律風險。同時某些企業主因為自身特殊時期的經歷,一時無法改變觀念,骨子裡的法律意識淡薄,為此在管理企業當中也容易隨之埋下法律隱患。今天有幸邀請湖南君傑律師事務所許小軍跟大家講談勞動爭議中的「一裁終局」制度我們用人單位如何把握關鍵點,大家歡迎!

【許律師】:

感謝大家。在座的都是貴公司的管理人才,今天貴司嬈總經理要我給大家講談一下勞動爭議中的一裁終局制度,本人受寵若驚。因為我自己學識淺薄,也並非名人爵士,豈敢在大家面前班門弄斧,但是礙於情面,鬥膽走上這七尺之臺和大家共同學習和探討,不盡之處,請給予指教!

勞動爭議中的一裁終局制度是指經勞動仲裁庭裁決後即行終結的制度。過去的勞動爭議處理機制主要問題之一是勞動爭議處理周期長,效率低,勞動者維權成本高。許多勞動者,往往因拖不起時間、打不起官司,使得合法權益難以得到有效維護。這個問題在社會上表現得比較突出。為了使勞動爭議仲裁實現便捷高效,2007年12月29日,我國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其中第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條勾畫了一裁終局的基本框架,對小額、標準明確的勞動爭議案件實施有限的「一裁終局」,即是不允許用人單位提起訴訟,以防止其拖延訴訟時間,減少勞動者的維權成本,構建和諧的勞資關係。一裁終局能讓大量的勞動爭議案件在仲裁階段就得到解決,不用再拖延到訴訟階段,能夠有效地縮短勞動爭議案件的處理時間,提高勞動爭議仲裁效率,保護當事人雙方的合法權益。

【主持人】:

請您給大家講講「一裁終局」適用案件的範圍?以及用人單位應該把握的關鍵點有哪些?

【許律師】:

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條規定了屬於「一裁終局」的裁決的範圍:(一)追索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不超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十二個月金額的爭議;(二)因執行國家的勞動標準在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等方面發生的爭議。並規定上述勞動爭議,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仲裁裁決為終局裁決,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同時還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十三條也對此作出了規定。

對於一裁終局制度,我們作為用人單位應把握哪些關鍵點呢?其一,在勞動爭議的仲裁申請請求涉及多項的,那麼仲裁申請請求的事項請求總和不超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12個月金額,適用「一裁終局」制。其二,勞動爭議的仲裁申請請求涉及數項的,那麼仲裁申請請求的每項請求確定數額均不超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12個月金額,適用「一裁終局」制。其三,一裁終局制僅約束我們用人單位,並不約束勞動者。也即滿足法律規定條件的勞動爭議案件,如果用人單位向人民法院起訴,將被裁定不予受理,但是如果勞動者不服仲裁裁決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法院需依法受理。

【主持人】:

作為用人單位一旦仲裁裁決為「終局裁決」,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訴,那還有什麼救濟途徑嗎?

【許律師】:

救濟途徑就是滿足《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條件,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30天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裁決:(一)適用法律、法規確有錯誤的;(二)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無管轄權的;(三)違法法定程序的;(四)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五)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六)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索賄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

【主持人】:

當事人收到裁決書後,如何判斷是否為「終局裁決」?

【許律師】:

判斷是否為終局裁決,最高人民法院也給出了具體標準,即以仲裁裁決書載明的為準,如果裁決書載明「自收到本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的」為非終局裁決;載明「自收到本裁決書之日起30天內向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為終局裁決。如果仲裁裁決書中未載明上述事項的,視為非終局裁決,用人單位仍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第二條對此作出了詳細規定。

【主持人】:

由於時間關係,今天講堂到此為止,謝謝大家的積極參與。鼓掌!

【許律師】:

謝謝!(起身,鞠躬!)

(整理/文 湖南君傑律師事務所 許小軍)

相關焦點

  • 小額勞動爭議「一裁終局」遭遇落地難
    小額勞動爭議「一裁終局」遭遇落地難    廣東勞動爭議案件上訴率超七成  專家建議,出臺「一裁終局」適用規定  本報訊 (記者葉小鍾 實習生伍萍)為使一部分金額小或者案情簡單的勞動爭議案件通過仲裁儘快得到解決,我國設立了「一裁終局」制度,然而,記者從廣東省總工會日前舉辦的廣東工會勞動糾紛應急處置培訓班上獲悉
  • 勞動爭議糾紛,對公司「一裁終局」制度了解一下
    我國實行的是「兩審終審」制,這就導致有些公司為了拖延時間,會用盡權利救濟,仲裁裁決後會走一審、二審,這樣勞動爭議案件處理時間就很長了,有些勞動者根本拖不起,導致有些勞動者就放棄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了。那就沒有其他的辦法了嗎,任由這樣發展嗎?
  • 哪些勞動糾紛適用「一裁終局」?用人單位不能再上訴
    公司不服勞動仲裁結果,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認為該案為一裁終局案件,遂決定將該案予以註銷,如單位不服勞動仲裁,應向中級起訴要求撤銷裁決。什麼是一裁終局?一裁終局制度是指當事人之間的糾紛,一經仲裁審理和裁決即告終結,該裁決具有終局的法律效力。
  • 北京規範勞動爭議裁決工作 維權馬拉松成「一裁終局」
    原標題:北京規範勞動爭議裁決工作 維權馬拉松成「一裁終局」【摘要】 日前,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舉行發布會向社會公布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勞動爭議案件仲裁終局裁決工作的通知》,該文件就勞動爭議案件終局裁決適用範圍、原則作出了具體規範。如果是按集體爭議立案的勞動爭議案件,單個勞動者的請求事項符合規定的,也適用終局裁決。
  • 北京出勞動仲裁辦法 職工追索勞動報酬可一裁終局
    人社部門解釋,鑑於實踐中許多勞動爭議涉及勞動者基本權益,直接影響勞動者的正常生活,因此設立勞動爭議仲裁終局裁決制度,可以縮短勞動爭議案件的處理周期,使涉及勞動者基本權益的簡單、小標的額的勞動爭議案件得到快速處理,及時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防止個別用人單位惡意拖延時間。對部分勞動爭議案件實行終局裁決,是調解仲裁法對勞動爭議處理機制進行改革而採取的重要舉措。
  • 勞動仲裁的「一裁終局」
    前言《調解仲裁法》實施前,勞動爭議案件適用「一裁兩審」的模式。司法實踐中,一些用人單位往往利用強勢地位,用訴權,利用程序「拖垮」勞動者,如不對用人單位的「訴」行為加以限制、勞動爭議處理效率低的問題無法破解,因此(調解仲裁法》規定了兩類案件適用「一裁終局」 ,一是為了提高勞動爭議案件的處理效率,節約司法資源;二是為了更好地維護勞動者權益,遇制用人單位的惡意行為。
  • 《勞動仲裁法》用人單位申請撤銷終局裁決
    專欄《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30章 用人單位申請撤銷終局裁決《勞動仲裁法》第49條一、解讀(1)本條關於用人單位申請撤銷仲裁裁決。(2)如何確定哪個法院管轄?管轄法院需有兩個條件:第一,用人單位向法院申請撤銷裁決時,應當向勞動仲裁委所在地的法院提出。第二,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仲裁委所在地的中級法院提出。(3)法院審理撤銷仲裁裁決的程序:第一,應當組成合議庭。第二,對仲裁裁決進行審查核實。
  • 勞動仲裁中的「一裁終局」 裁決後即生效公司不能上訴
    為了使勞動爭議仲裁實現便捷高效,勞動法律作出了有針對性的制度設計:一裁終局。一裁終局制度是勞動爭議經仲裁庭裁決後即行終結的制度。一般產生勞動爭議,經過勞動仲裁審理後,雙方當事人對仲裁結果不服的,可以在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而一裁終局,裁決作出後,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 重慶明確終局裁決適用範圍 勞動爭議維權將提速
    該《通知》在現行的"一裁兩審"的主要處理機制上,細化了關於"終局裁決"部分的落地實施細則。  預計25%以上案件將「一裁終局」快速得以解決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負責人介紹,隨著近年來我市經濟的高速增長,全市勞動人事爭議案件量也呈增長趨勢,去年全市仲裁機構共處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6萬餘件,其中立案處理案件4萬餘件。
  • 員工追索薪酬可「一裁終局」 只有勞動者可申請
    、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金額不超過本市月最低工資標準十二個月的,以及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等方面發生的爭議,實行「一裁終局」。但在勞動爭議處理實務中,終局裁決制度並未完全達到立法者所預期的簡化程序、避免訴累、大幅度減少勞動爭議訴訟等理想效果。  為發揮勞動爭議案件終局裁決作用,本市結合勞動爭議處理實際,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勞動爭議案件仲裁終局裁決工作的通知》。  只有勞動者可申請  此外,「一裁終局」還有一個必備的前提條件——「申請人只能是勞動者,不能是用人單位。」
  • 勞動爭議終局裁決4個特點是什麼?賠償中2種利益,快速賠償
    一、什麼是勞動爭議終局裁決?它的4個特點是什麼?終局裁決即「一裁終局」,是指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作出的仲裁裁決一經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用人單位一方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1)終局裁決的適用對象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七、四十八條規定,「終局裁決」自裁決作出之日起即發生法律效力,是針對用人單位而言,不約束勞動者,勞動者依然可以在收到終局仲裁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或者在決定不提起訴訟時即可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 什麼是部分裁決,哪些勞動爭議仲裁是終局仲裁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47條規定,「下列勞動爭議,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仲裁裁決為終局裁決,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一)追索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不超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十二個月金額的爭議;(二)因執行國家的勞動標準在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等方面發生的爭議。」
  • 事關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這100個勞動用工法律問題請收藏!(下)
    A:勞動爭議仲裁公開進行,但當事人協議不公開進行或者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除外。Q:《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對證據問題是如何規定的?Q:對於哪些勞動爭議仲裁裁決實行一裁終局?A:下列勞動爭議,除另有規定的外,仲裁裁決為終局裁決,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追索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及賠償金,不超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十二個月金額的爭議;■因執行國家的勞動標準在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等方面發生的爭議。
  • 注意技巧:發生勞動爭議,這八種情況均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爭議,很多勞動者最焦慮的往往是證據問題。即便勞動者委託了專業律師,代理律師也會要求勞動者配合提供相關證據,否則案件也很難向著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但很多勞動者也知道,用人單位實際上在勞動糾紛中承擔著諸多舉證責任。今天我們就結合勞動法、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就用人單位在勞動爭議中承擔的舉證責任做一下匯總。希望能夠對廣大勞動者的維權有所幫助。
  • 勞動人事爭議23個問題解答
    5.勞動者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如何證明勞動者履行了通知義務?《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六條規定:「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與爭議事項有關的證據屬於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供;用人單位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根據這一規定,在確定這些具體參數時,法院應當考慮雙方的舉證能力,即由距離爭議內容較近的一方,也就是更加容易取得證據的一方承擔某一參數的具體舉證責任。
  • 哪些勞動案件實行仲裁終局?
    二、哪些勞動案件實行「仲裁終局」?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以下兩類案件實行仲裁終局:1. 追索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不超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十二個月金額的爭議;2. 因執行國家的勞動標準在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等方面發生的爭議。
  • 即將被裁員,如何與用人單位談補償?
    即將被用人單位裁員,勞動者應當如何面對?在用人單位與你溝通之前,你是否已經做好了準備?裁員是個群體性概念,有人認為,其實對於個體勞動者而言,所謂談裁員,就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談離職的問題。這個理解其實是錯誤的,因為用人單位要面對的是洽談多名勞動者的離職問題,稍有不慎,將陷入群體投訴或訴訟。勞動者的應對方案也有所不同。
  • 一裁終局的重新評估與復裁機制的創新實踐
    這是對「一裁終局」制度的突破、完善和有益補充,獲得環球仲裁評論(Global Arbitration Review)2018年度創新獎提名,備受業界和學界矚目。本文著重分析業界和學界高度關注的以下問題:為什麼要重新評估「一裁終局」?「一裁終局」是商事仲裁的當然優勢嗎?「一裁終局」是商事仲裁的絕對原則嗎?中國應該如何設計「仲裁上訴機制」的實現路徑?
  • 勞動爭議調解的基本程序是什麼,勞動爭議怎麼調解?
    勞動爭議調解是指在企業與員工之間,由於社會保險、薪資、福利待遇、勞動關係等發生爭議時,由第三方(例如專業性的人才機構、爭議調解中心等)進行的和解性諮詢,通過勞動爭議調解達到法律諮詢、和解方式等的說明。那麼勞動爭議調解的基本程序是什麼,勞動爭議怎麼調解?
  • 連續訂立二次勞動合同,能否要求用人單位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在勞動者不存在重大過錯,能夠勝任工作崗位的前提之下,只要勞動提出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一般用人單位應當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當然前提是已經與同一用人單位訂立兩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法院判例:【(2017)渝民再191號】本案的焦點是《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第二款第三項如何適用的問題。《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