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會感到孤獨。我想知道你是否會有這種感覺。夜深人靜時躺在床上,總是覺得無法入睡。經常刷著微博和朋友圈。心裡似乎有一些話想對別人說,但是我找不到一個人來傾訴。網上有多熱鬧,線下的你就有多麼的寂寞,這讓我們覺得自己跟整個世界的連結都斷了。就像患有自閉症一樣,覺得自己像個孤兒,沒有人可以依靠。事實上,我們顯然不是孤兒,我們有父母、伴侶和朋友,但是為什麼我們仍然感到孤獨,即使有時我們身邊躺著最親近的人。
為什麼你仍然感到孤獨和無助。事實上,這是因為我們心中仍然有一個需要被愛和陪伴的自我,這是不滿足的。每個人都有自己,這不僅讓我們保持獨立,也讓我們與眾不同。在童年時期,如果我們的父母只顧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完全滿足我們被人看見、被人愛和被人陪伴的願望,我們的感覺就會像孤兒一樣變得更加強烈,讓我們處於一種不滿足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我們會情不自禁地沉迷於網上衝浪、交朋友等虛擬社交活動,還會沉迷於自己創造的一些幻想,就像非常經典的安徒生童話故事一樣。
賣火柴的小女孩,孤獨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在一個下雪的夜晚睡在街上。沒有人會幫助她。她缺少食物,缺溫暖,缺愛。所以當她點燃火柴時,她看到了烤鴨、爐子和奶奶在火柴的燈光下露出的慈祥的微笑。烤鴨代表食物,爐子代表溫暖,奶奶代表愛。這些維持生命的必需品是由她的幻覺創造的,也代表了她身體和心靈的需要。當然,生活中的大多數人不會像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樣成為貧窮的孤兒,但是許多人會在他們的內心世界成為孤兒,因為他們的父母在童年時以自我為中心,只關心他們自己的遊戲,或者經常只考慮他們自己的感受。他們無法與人產生非常深的交流。
當有著內心存在孤兒和以自我為中心的父母這種匹配關係時,這種關係會在哪些方面得到體現。總的來說,它將體現在四個方面。
首先,他不會主動聯繫別人,但他渴望別人主動聯繫自己。有著這種匹配關係的人擔心,如果他們主動聯繫別人,他們會被拒絕,所以儘管他們感到特別孤獨,他們通常不會主動聯繫別人。與此同時,他們也對那些積極接觸自己的人有一種期待,希望對方,像上帝或他肚子裡的蟲子一樣,會明白他可以改變自己,他現在很孤獨,會馬上出現陪他。因此,當有人突然給他們發信息時,他們的心裡會很高興。但是如果其他人只是說那幾句話而不回答,他們可能會恨其他人,認為他是個混蛋。
其次,他們會孤立自己,這可能是情感上的孤立或關係上的孤立。孤立自己相當於為自己建了一個籬笆。擁有這種匹配關係的人無法信任他人。當其他人接近他們時,他們會覺得另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父母正在接近他們,所以有些人說他們在一起時會感到更孤獨。這是因為他們實際上是在相互隔離,因為他們不信任對方。與此同時,也擔心自己無法像他想像的那樣與對方進行完美的互動。
第三,有孤兒心理的人通常生活在特別自私和以自我為中心的自我之中。有這種配對關係的人扮演孤兒的角色,同時扮演以自我為中心的父母的角色。也是因為這兩種角色之間的衝突,他們不知道如何應對這個世界。就
第四,他們會把自憐投射到其他方面。一些朋友喜歡收留流浪狗和流浪貓。大多數人認為他們充滿同情和憐憫。這確實是合理的。但是也有可能這些人從流浪貓和流浪狗身上看到了他們自己,也看到了流浪狗自己。因此,他會特別想扮演上帝或救世主的角色。說白了就是一個完美的父母的角色去解救自己。
在呈現孤兒狀態的時候,其實是在向以自我為中心的父母表達著,你們傷害了我,你們對我不好,同時你也是在向別人傳達你的可憐,希望所有人都來同情自己一下的訴求,但你需要明白抱怨父母無濟於事,而期待他人的願望則常常會很難被滿足的。但人是群居動物,大家彼此之間是需要溝通的,要不然我們就活得像個孤島,而這種感覺就是對生命最大的消耗。
往往來說,原生家庭對人的一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寶爸寶媽們,如果你的內心也居住著一名「孤兒」,請從現在開始就拆除自己的籬笆,讓自己的孩子內心不再居住著「孤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