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豹》絕非爛片,但瓦坎達王國是非洲的未來嗎?

2021-01-13 網易新聞

作者|曹然,復旦大學歷史系畢業,曾在東歐NGO和國際組織工作,足跡遍布亞歐非。本文為網易歷史頻道獨家稿件,謝絕轉載。

漫威電影《黑豹》在國內上映前一周,我碰見幾個非洲和美國非裔人士。他們難掩激動,認為這是現象級作品,必然在好萊塢歷史上留下一筆。自去年11月美國上映,它已經火遍非洲各國,所到之處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討論。論情節,它執行的是標準超級英雄套路,不值得深究。但它畢竟是罕見的非裔視角、全黑人陣容且結合了當下非洲語境和非洲未來主義的電影,揭開了一個全球觀眾可能常有接觸、卻甚少去理解的世界。


在《黑豹》的故事裡,虛構的非洲小國瓦坎達幾百年來一直獨善其身。從外表看,它符合發達國家對非洲的一切想像:貧困山村裡,男人在馬上揮舞砍刀,女人在茅屋前幹農活,似乎是賴索托和厄利垂亞的綜合體。但外界並不知道,這地方蘊藏神奇金屬富礦,早已發展出全球最先進科技,在隱形空間建起了超級大都市。它維持落後的假象,不與外界有任何經貿往來,為的是遠離殖民者的野心。

「殖民者們」對此深信不疑。在原著漫畫裡,黑豹邀請神奇四俠去瓦坎達,他們議論:好像是某個非洲酋長,黑豹什麼的,但一個《泰山》風的非洲難民怎麼可能有飛機呢?電影裡,走私商說到瓦坎達的神奇科技,美國特工瞪大眼睛重複了兩遍:可那是第三世界國家啊!

這種未來主義敘事,折射的首先是偏見——主要來自西方發達國家的偏見。它始於久遠的奴隸貿易和殖民時代之初,但沒有隨著民族自決浪潮而結束。相反,它在枯樹上生出新芽,伴著新殖民主義催化出更深、更錯綜複雜的漩渦。正如奈及利亞作家欽努阿·阿契貝所言:「長久以來,這個世界滿足於主要依據殖民時期流傳下來的陳詞濫調來評判那些處於困境中的民族或國家。」

1960年,剛剛獨立的剛果爆發危機。前殖民者比利時軍隊發動進攻,入侵了礦產豐富的加丹加,並發動包括蒙博託在內的反對派們起來反對開國總統盧蒙巴。盧蒙巴向美國和聯合國求援,接連受挫,只好轉向蘇聯。出於經濟利益和冷戰立場,美、英、比等國迅速組成了暗殺盧蒙巴同盟,根據2000年後披露的文件,中情局詳細制定了槍殺、在牙刷上下毒等各種行動方案。當年9月,國民軍參謀長蒙博託在美國支持下發動軍事政變,盧蒙巴被捕,聯合國部隊表示無力保護他的安全。1961年1月,他被輾轉送到剛果東南部的盧本巴希,歷經加丹加和比利時士兵嚴刑拷打,在偏僻地點被槍決。蒙博託聲稱要調查盧蒙巴的叛國罪行,然而審判從未舉行。為了掩蓋罪證,行刑者們後來挖出他的屍體,用電鋸大卸八塊又以強酸溶解。這位畢生獻身於剛果民族團結、獨立的領袖,遺骸僅留下兩顆牙齒。被害兩個月後,第三屆全非人民大會宣布他為泛非運動烈士。

2002年,比利時承認了當年的一切,並向盧蒙巴的家人和剛果金人民正式表示道歉。而當年親歷事件的前金夏沙市長表示,這一悲劇的幕後主導是美國,比利時人只是在前臺跑腿。他呼籲其和比利時一樣承擔責任。而被他們扶上臺的獨裁者蒙博託自稱反共產主義者,帶給剛果金整整32年腐敗統治同時煽動安哥拉等國的顛覆活動,個人積累了數十億美金的財富。他在1997年被反對派推翻,流亡海外。

類似的故事在非洲數不勝數。林登·詹森政府參與推翻加納開國總統恩克魯瑪的政變,法國人支持推翻並暗殺布吉納法索總統託馬斯·桑卡拉,多哥領袖法納斯·奧林匹歐被法國支持的獨裁者替代,等等。

而在另一些國家,殖民者的安排一開始就註定了他們坎坷的命運。阿契貝寫過,奈及利亞伊博族有上千個村鎮,每個都是迷你國家,自主裁量內部事務。殖民時代之前,他們不知道什麼泛伊博主義,更無法想像什麼奈及利亞身份。但是英國人來了,把他們和北部不相干的豪薩人、約魯巴人和其他兩百多個小部族划進一個國家,給他們分配不同的角色,讓他們互相牽制。只需看一眼非洲地圖就會發現,這裡的國境線都橫平豎直,像切蛋糕一樣把整個大陸分割完畢。至於這樣分配會產生什麼問題,他們並不是特別關心。1967年爆發的奈及利亞比夫拉戰爭共消耗了300萬生命,盧安達種族大屠殺蒸發了100萬人,是該國人口數量的八分之一。

正是因為這些血淚,黑豹才會告訴激進的表弟:我們不該去決定其他國家人民的命運。

隨意評判太容易了。無論是斷定瓦坎達不該有先進科技,還是斷定非洲人野蠻、暴力,註定要在殺戮漩渦裡循環,非洲將永遠是黑暗的大陸。既然如此,歧視他們就是正義的。奴隸貿易時期有英國商人寫道,販奴解救了這些可憐人,否則他們一定會被屠宰,因為部落裡全是吃人惡魔。這是真相嗎?早在16世紀,剛果國王就致信葡萄牙國王,請求制止葡國奴隸販子大肆擄走百姓的行為,「我們期望剛果不再有奴隸貿易和奴隸貿易市場」。

但這些文明的呼聲都被忽略了。粗略估計,奴隸貿易使非洲損失超過一億人口,餘下的人在被毀的農田和村落裡艱難刨食。這片大陸被掏空,哺育了西方資本主義,得到的是摘不掉的汙名。殖民者和販奴者反而佔據了道德高地。若是沒有這一切,今天的非洲會如何?

到了非洲,我才發現即使在熟諳政治正確的西方人中,偏見的生命力也頑強得驚人。在衣索比亞,法國和瑞士同事輕蔑地談起這個國家的歷史傳統,「你要小心,他們特別驕傲。這麼多文化自豪感從哪來的啊?」他們模仿民族舞蹈甩肩膀的動作,哈哈大笑。衣索比亞人的驕傲讓他們感到不適:一個世界最貧困的民族,跳著滑稽的舞步,居然還認為自己的文化有可取之處,要求別人尊重。

他們忘了,衣索比亞早在公元三世紀就接受了基督教,建立起橫跨紅海的阿克蘇姆帝國,創造了壯觀的方尖碑和拉裡貝拉石窟教堂。而這些歐洲人來到這裡,僱傭兩三個保安和清潔工,把吃剩的飯菜施捨給他們,談話間總是「他們就這樣……他們喜歡這,他們不喜歡那……別這麼表達,他們不明白……」好像埃塞人是某種家養動物,具有高度集體主義。表示人道關懷還做得到,平等和尊重就太奢侈了。

在辛巴威,一位外國商人介紹:此地投資條件非常優越,其中一點是人民素質高,且性格溫和,2008年國家經濟崩潰時期忍飢挨餓都沒有發生騷亂。說到這裡,他壓低聲音:「理想的勞動力。他們都是羔羊,怎麼弄都不反抗!」

誠然,我遇見的辛巴威人確實如他所說的溫和。我的司機們一邊安排接送,一邊在電臺、手機聊天群和電話裡時刻關注穆加貝的狀態。那是老總統下臺前一個月。他們把手機給我看,流利地給我講解姆南加古瓦和穆加貝夫人的恩怨始末,聊天群裡不斷有人發來最新總統令掃描件、反對派聲明、今日議會討論內容。「希望辛巴威變得更好,」他們說。但仍然有人認為他們不配擁有做人的尊嚴。

辛巴威長大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萊辛選擇在小說《野草在歌唱》中直面這種心態。女主人公瑪麗是本地土生白人,受過良好教育。嫁給農場主迪克後,她先是無法接受丈夫稱呼僕人「老黑鬼」、還給食品柜上鎖,覺得歧視意味太重。後來,她發現實際上迪克和僕人平等相處,還總是照顧僕人的情緒。貧困讓瑪麗心理失衡,她無法維持體面,只要看到僕人不俯首帖耳就怒火萬丈,動輒又罵又打。終於,她被復仇的僕人殺死。


《野草在歌唱》劇照

萊辛是「殖民地作家」這個不太光彩的群體中少有的智者,從微觀層面戳破了「非洲人被優秀文明監護應當感到幸福」的幻覺,稱之為精神錯亂。她認為,抱怨黑人的行為時,白人從不思考自己是否做得更好。

阿契貝回憶自己年少時的求學經歷,當時奈及利亞英國殖民當局完全採用英國系統,他自然去讀《金銀島》《格列佛遊記》《祭司王約翰》《冒險奇兵》之類英語文學,完全沒有意識到其中的殖民色彩。他和同學們下意識地站在那些勇敢智慧的白人冒險家一邊,反對愚蠢、野蠻、醜陋的黑人。更可怕的是,這不僅僅是殖民地兒童的經歷,也是我們很多人的經歷。我們從小和阿契貝讀一樣的書,不知不覺選擇了自己的立場,成了殖民者的幫兇;來到非洲後,一邊高喊「我們沒有殖民主義歷史包袱」,一邊流露出本能的厭惡。

要到很久以後,我們才會意識到,自己並不在書裡那些文明優雅的殖民者中間。我們也是那些「野蠻人」,是「黑暗之心」,無論是在剛果河岸上躥下跳,還是在上海租界被「華人不得入內」攔在公園外。事實如此嗎?這還不是本質。阿契貝指出,應該徹底拒絕這種世界觀。早在十九世紀,探險家利文斯通就一語中的:「很難歸納非洲人的性格,他們有時做事極其出色,有時糟糕得離譜……經過長期觀察,我得出一個結論:他們同其他地方的人們一樣,是善良和邪惡的奇怪組合。」

本文來源:網易歷史 責任編輯: 安梁_NN2061

相關焦點

  • 《黑豹2》將重點關注瓦坎達王國本身
    《黑豹2》作為《黑豹1》的續集,預計在今年夏季開拍。 《黑豹1》可以算是漫威最成功的的電影之一,獲得了13億美元的票房,以及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
  • 瓦坎達王國中堪比黑豹的4個角色!朵拉上榜,她發明的武器振興了...
    在漫威旗下黑豹也是一個非常受人喜歡的超級英雄,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土豪帥氣多金,更重要的是他也是一國之君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而在瓦坎達這個先進的王國中,其實除了黑豹以外還有一些輔助的角色也同樣令人記憶猶新,其中這4個最出名,朵拉上榜,她發明的武器振興了瓦坎達王國。
  • 吉星高照 | 在瓦坎達,我摸了摸黑豹的胸……
    正如他們所說,導演Ryan Coogler在《黑豹》中融入了許多非洲文化元素。導演Ryan Coogle手中的瓦坎達王國,在許多細枝末節上,都有非洲文化元素的影子。吉良:採用外語值得尊敬,但這就意味著需要使用字幕,可能會對票房有影響,你有考慮過觀眾的接受度嗎?黑豹製片人 Nate Moore:是的,我們有考慮過。我們想要在其中找到一個平衡點,讓觀眾不需要不斷地讀字幕,但又有「身在非洲王國」的真實感。
  • 侃爺參選美國總統,能讓漫威電影《黑豹》中的瓦坎達走進現實嗎?
    還闡述了他如果當上總統後的施政方向, 大概意思是準備按漫威超級英雄電影《黑豹》裡的瓦坎達王國來幹。侃爺嚮往的漫威超級英雄電影《黑豹》,這部電影的主演基本上都是黑人,這部漫威電影展現了黑豹的非洲故鄉瓦坎達和美國黑人社區的聯繫, 電影中非洲的神秘瓦坎達王國幾個世紀以來一直與世隔絕,外界表面上看瓦坎達是貧窮落後的農業國家,而實際上瓦坎達是地球上科技最先進的國家。
  • 漫威《黑豹》爛番茄評分解禁 新鮮度100%獲贊
    漫威《黑豹》爛番茄評分解禁 新鮮度100%獲贊 《黑豹》(Black Panther)將於今年2月16日在美國上映,近日,幾場點映之後《黑豹》的首波口碑公開,爛番茄新鮮度高達100%,97%的網友選了「想看」。
  • 《黑豹》:瓦坎達王國參加世界盃,他們的足球隊服是什麼樣的?
    最近一些新的設計展示了黑豹的瓦坎達(Wakanda)世界盃隊服是什麼樣子的。這個虛構的非洲國家,漫威電影宇宙中日益突出的一部分,因其先進的社會、強大的戰鬥能力以及作為振金為(用來製作美國隊長的盾牌)主要來源而聞名於世。
  • 承接《美國隊長3》黑豹回到瓦坎達擔任國王,引發一場正邪大戰!
    從最近電影取得的效果來看,《黑豹》的開局十分順利。美國最大的電影票務平臺上周開放了《黑豹》的預售場次,《黑豹》的預售甚至打破了《美國隊長:內戰》的記錄,成為24小時漫威預售票房最高電影。在內戰有精彩出演的查德維克·博斯曼在黑豹中飾演主角黑豹,造型依舊帥氣,硬派,相信在影片在公映之後更會吸粉無數。來,小H給你做個簡簡單單的劇透,在經歷了《美國隊長3》內戰的事件之後,黑豹回到家鄉,那個與世隔絕、技術先進的非洲國家瓦坎達。
  • 《黑豹》的看點全在這了!
    黑豹漫威宇宙中的世界首富(根據官方統計,黑豹的總資產大概在5000億美金左右,是所有漫畫英雄人物中最富有的角色,第二名鋼鐵俠和第三名蝙蝠俠加起來,連黑豹資產的一半都沒有)、瓦坎達王國國王、牛津大學物理學博士,是一個正人君子和道德模範。
  • 《黑豹》裡那些奇怪部落的原型都來自哪裡?
    不過拋開這些,《黑豹》劇組確實在製片時非常用心,對遼闊、神秘、野性的非洲文化進行了深入的實地考據,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非洲的部落文化,根據其特徵,在非洲大地上其實都能找到原型。人猿部落(高山部落)定居於賈巴裡山脈,是瓦坎達一個自治部落,文化上同瓦坎達王國主流區別很大:崇拜猿神而非豹神,以木頭而非振金為根基。
  • 博斯曼因結腸癌去世,黑豹成為絕唱,漫威宇宙失去了瓦坎達國王
    博斯曼因結腸癌去世,黑豹成為絕唱,漫威宇宙失去了瓦坎達國王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有太多的離別與悲傷。就在今天外媒傳來了一個悲傷地消息《黑豹》主演查德威客·博斯曼因結腸癌去世,他年僅43歲。
  • 《黑豹》再曝IMAX特輯 五大理由走進IMAX影院
    《黑豹》以精良製作和奇妙創意打造銀幕奇觀,美輪美奐的「黃金城」瓦坎達王國、酣暢淋漓的動作場面都將在IMAX大銀幕加持下綻放更大魅力,IMAX更以獨家全畫幅格式提供更多影像內容,使IMAX成為享受這場視聽盛宴的不二之選。 必看理由一:極具特色的動作設計 在超級英雄電影中,超級英雄與反派爆燃開打是最大看點之一。
  • 漫威《黑豹》曝新預告 真假黑豹上演權力爭奪戰
    漫威《黑豹》曝新預告 真假黑豹上演權力爭奪戰 時間:2017.07.2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結冰 分享到:
  • 漫威裡的《黑豹》講的你看明白了麼?票房大賣還是有原因的
    《黑豹》這部影片製作成本高達2.1億美元,但13.47億美元的超高票房仍可賺取2.5億美元。電影的架構相對複雜,許多人看一遍可能根本無法理解到底是在講神麼。但是為什麼它的票房就是能如此之高,其實是因為它與龐大的美國的非裔人群有關。
  • 非洲百年來首次拍到黑豹,為什麼有野生黑豹卻沒有野生白虎?
    非洲百年來首次拍到黑豹,為什麼有野生黑豹卻沒有野生白虎?近日,英國一名35歲的野生動物攝影師在非洲拍攝到黑豹的消息在網上引起了轟動。要知道,上一次有人在非洲拍攝到黑豹是在1909年,照片現在保存在美國的一家博物館。
  • 被《黑豹》帶火了的演員,同樣也毀於《黑豹》,一聲嘆息!
    只是,《黑豹》大獲全勝之後,查德維克·博斯曼的名聲是起來了,卻從以前的沒有爛片,變成了全是爛片,也是讓人非常無語。 所以說,是「黑豹」成就了他,也是「黑豹」毀了他。 二、為《黑豹》美言幾句 實際上,這篇文章是查德維克·博斯曼主演的《42號》傳奇的影評。 不過,習慣性跑馬的寫法,使得我多說了很多題外話。
  • 漫威迷的噩耗,黑豹扮演者因癌症去世,瓦坎達從此再無國王!
    2020年8月29日,這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是個平凡的日子,然而從現在開始,這一天對於漫威的粉絲們來說,將變得更加沉重,因為從這一天起,瓦坎達王國將永遠失去他們的國王。據美聯社報導,漫威電影《黑豹》中的主演查德維克·博斯曼因患上了結腸癌而去世,享年只有43歲,令人惋惜不已。
  • 《黑豹》中金錢豹的滿身傷痕不只代表人頭數,背後還有更深含義
    《黑豹》上映以來受到褒獎不斷,除了出色的表演,劇本以及服裝設計外,劇中大反派「金錢豹」艾瑞克·克爾芒戈的演出更是錦上添花。而克爾芒戈給人們最深刻印象的無疑是他身上那密密麻麻的疤痕,那麼這些疤痕背後有什麼含義呢?
  • 復聯導演羅素兄弟悼念黑豹男主:博斯曼激勵一代人做自己心靈的帝王
    黑豹君臨天下,眾英雄只能拜服。「全黑班」主演陣容、非洲土生土長的超級英雄、濃鬱的非洲文化、複雜深邃的內涵、精彩紮實的故事、血肉鮮活的角色、真摯動人的情感,極具說服力的邏輯和動機,還有貫穿服化道、布景甚至動作戲的非洲風情,再加上那帶感的瓦坎達英語口音,《黑豹》從頭到尾都是如此別開生面、精彩紛呈,給人帶來有別於此前所有超級英雄電影的獨特而精彩的體驗。
  • 黑豹:紀念瓦坎達永遠的國王-特查拉,漫威的黑豹還在,你卻不在
    有人說,《黑豹》是黑人電影上的又一個裡程碑,整部電影中充斥著「黑人文化」,這部電影在國外取得了相當好的口碑,但是在中國人眼中,這部電影又被說成是「爛片」。為什麼同樣一部電影,國內外評價上有如此大的差距呢?今天小辰就來分析評價一下這部現象級的漫威黑人電影——《黑豹》。
  • 《姜子牙》絕非爛片,這兩個細節你看懂了嗎?
    關注評價的朋友,可能已經看到了相關劇情的差評,但在我這裡,劇情絕非爛片水準。故事完整,有頭有尾,而且還有伏筆,只不過伏筆略顯生硬。影片結束時,旁邊的陌生人直說不懂,所以我想做一點劇情解惑,也說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