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得小課堂」班集體的管理與建設
一、班集體的基本特徵
1.明確的共同目標:是班集體形成的基礎;
2.一定的組織結構:是班集體的核心;
3.共同生活的準則:是班集體發展的保證;
4.集體成員之間相互平等、心理相融的氛圍:也即要有共同的心理歸屬感。
二、班集體的教育作用
1.有利於形成學生的群體意識;
2.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與適應能力;
3.有利於形成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班集體的形成與培養
組織和培養班集體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節。組織和培養班集體的主要方法包括:
1.確立班集體的發展目標:班級的發展目標一般可分為近期目標、中期目標、遠期目標三 種;目標的提出應由易到難、由近到遠,逐步提高。
基本要求:
要將近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遠期目標結合起來; 要把「明天的快樂」和思想道德教育結合起來;要注意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與學生共同商量來確定班集體的發展目標;班集體的奮鬥目標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班級實際情況。2.建立班集體的核心隊伍:班集體的核心隊伍由積極分子與班幹部組成。
基本要求:
班主任要善於發現和培養積極分子;班主任應把對積極分子的使用與培養結合起來。
3.建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班集體的正常秩序包括健全班級規章制度、加強班級常規管理、加強非正式群體教育。
(1)健全班級規章制度基本要求:
認真討論,科學合理;嚴肅慎重,相對穩定;反覆學習,堅決執行;教育為主,不斷完善。(2)加強班級常規管理基本要求:
健全班級規章制度;建立組織體系;堅持一貫。(3)加強非正式群體教育基本要求:
班主任要了解非正式組織的特點;認識非正式組織的作用;加強教育和引導。
4.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最常見的班級自主活動是主題班會。主題班會是班會的一中。 班會具有集體性、針對性和自主性的特點,它分為常規班會、生活會、主題班會三種。
常規班會包括周會和晨會;生活會通常是討論學生優缺點的班會活動;主題班會是班級活動的最 主要形式,它通常要經過「確立主題——精心準備——具體實施——效果深化」等四個階段。
基本要求:
要有明確的目的和要求;要精心設計活動內容;注意形式的適齡化;力爭把活動的開展過程變成教育學生的過程。5.培養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班風是一個班集體大多數人的思想覺悟、道德品質、意志情感和精神風貌的集中反映。
基本要求:
確立班風目標;培養正確輿論;強化行為訓練;加強榜樣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