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短面熊是美洲史上最強的熊科動物,而霸王龍則是恐龍時代最強的食肉動物之一,這兩種動物的碰撞絕對大有看頭。但是,可惜的是巨型短面熊生活在距今200萬年前,而霸王龍則是生活在距今6500萬年前,所以,兩種動物屬於兩條平行線,永遠不可能有相交的那一天。但是,本著有問必答的原則,我們還是來簡單地通過兩種動物的基本數據和習性來對比一下。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巨型短面熊
巨型短面熊並不是一種動物的名字,確切的說,有兩種動物都叫巨型短面熊,一種是北美巨型短面熊,一種是南美巨型短面熊。這兩種巨型短面熊的生存年代和地區都有著很大的區別。
南美巨型短面熊
南美巨型短面熊又叫南美西細齒巨熊,是整個美洲史上最大的熊科動物,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食肉哺乳動物。它生活在距今200萬年-70萬年前的南美洲,是一種雜食偏肉食的動物。由於其與南美眼鏡熊是近親,所以在生物學分類上,南美細齒巨熊被劃入了熊科眼鏡熊亞科下。
在當時的南美洲,並不是只有巨型短面熊這一種食肉動物,這裡生活這許多大型的食肉動物,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南美混亂刃齒虎、致命刃齒虎等等,這些動物與南美巨型短面熊屬於統一生態位的競爭者。但是,南美巨型短面熊憑藉著龐大的體型站在食物鏈的最頂端。
從已發現的化石看,成年南美巨型短面熊的平均體重在1.5噸左右,站立身高高達4米,這種體型比刃齒虎要大很多。龐大的體型就需要更多的能量,所以,南美巨型短面熊的主要獵物也以大型的動物為主,比如大象、巨型地獺等等。
從200萬年前開始,到70萬年前結束,整個南美巨型短面熊的體型是呈遞減狀態的,古生物學家分析這可能與競爭者的增多有關。
北美巨型短面熊
北美巨型短面熊比南美細齒巨熊的出現要晚了一百多萬年,它們是從距今約80萬年前開始出現的,也就是說,南美細齒巨熊要滅絕了,它們才出現的。從已發現的化石看,北美巨型短面熊要比南美細齒巨熊要小30%左右。在當時的北美洲,北美巨型短面熊的競爭者更多,包括美洲擬獅、美洲劍齒虎、恐狼等等。但是,北美巨型短面熊照樣憑藉著龐大的體型站在了當時食物鏈的最頂端。
霸王龍
霸王龍是人們最熟悉的一種恐龍,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恐龍,除了名字霸氣以外,真實的霸王龍在白堊紀晚期也是食物鏈最頂端的存在。從已發現的化石看,成年霸王龍的身長在12米左右,頭高在6米左右,體重平均在9噸左右。
科學家通過霸王龍的頭骨化石與現存的食肉動物對比發現,這種龐大的猛獸有接近10噸的強大的咬合力,再配合上它30公分左右的牙齒長度,它可以瞬間咬死大多數的大型恐龍。除此之外,科學家通過復原霸王龍發現,霸王龍生前可能有10公分左右的皮膚厚度。
也就是說霸王龍是一種攻守兼備的大型食肉動物。
巨型短面熊能打過霸王龍嗎?
答案是否定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有兩點。
01 體型對比
為了公平起見,我們拿體型最大的短面熊,南美細齒巨熊來與霸王龍對比,儘管這樣,霸王龍從體型上看都是南美細齒巨熊的4倍以上,體重更是它的6倍以上,在這種巨大的體型差下,兩種食肉動物必然是體型明顯優勢的霸王龍更加厲害。
02 攻擊性對比
短面熊的攻擊利器是它的爪子和牙齒,但是,面對身長12米的霸王龍,它想近身都是個問題,因為霸王龍長且粗壯的尾巴可以將短面熊掃飛。即使能夠近身,霸王龍10公分厚的堅硬皮膚也是短面熊無法突破的防禦,而且霸王龍10噸左右的咬合力下去,短面熊是會被秒殺的。
總結
巨型短面熊雖然是其生存年代中美洲食物鏈最頂端的動物,而且在眾多的食肉動物中依然能夠獨步天下,但是,與史上最強的食肉動物霸王龍比起來,它還是差距太大了。僅僅是體型就是難以跨越障礙,更不用說霸王龍還有靈活的尾巴和血盆大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