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短面熊,史前北境之王,自恐龍後最兇猛的陸地霸主!

2021-01-07 八兩科學

一直以來備受大家喜歡的《權力的遊戲》完結了,估計大家也沒想到當初「三傻」珊莎·史塔克坐上了北境之王的寶座。不久前結束的NBA總決賽中,多倫多猛龍也成了名副其實的北境之王。但若要從動物裡選出一個「北境之王」,那非巨型短面熊莫屬。

巨型短面熊(Arctodus simus),是美洲大陸上生活的短面熊屬下的一個品種,也是迄今地球上出現的體型最大的熊,大約1.1萬年前滅絕。據考古資料顯示,它們比今天最大的北極熊還大,體長3至3.5米,高1.5至1.8米,站起來時高度達到3.5至3.7米,體重900公斤,最重可達1.6噸。

為何說巨型短面熊是北境之王?在著名的加州拉布雷亞(La Brea)瀝青坑遺址裡,科學家挖出上萬具史前動物化石,但發現恐狼、劍齒虎的有上千套,而巨型短面熊只有30多套,所以科學家推斷,巨型短面熊是獨居的,從不大量一起出現,而且行蹤詭異。當時北美的生存環境有恐狼、劍齒虎、美洲擬獅、古棕熊等,巨型短面熊能在如此多巨型食肉動物的競爭下獨樹一幟,可見其的戰鬥力是多麼的強大。

其次巨型短面熊的身體結構和今天的熊類有很大的區別。巨型短面熊的顎骨和鼻子較短,另外眼眶孔直徑兩倍於現代棕熊,這表明它的視力和嗅覺是優於現代熊類的。而且它的上下兩對犬齒和較短的嘴巴,表明它具有強大的咬合力。另外科學家通過對其骨骼化石裡的同位素分析,骨骼裡的蛋白質顯示,證明巨型短面熊是食肉動物,並且食譜涵蓋當時北美所有食草動物。

比較有趣的是,巨型短面熊的四肢特別長。經過體重和四肢骨骼的模擬,科學家判斷巨型短面熊追逐獵物只能走直線,不能急轉彎,不然四肢骨骼會因體重過大而折斷。但修長的四肢得到超高的運動效率和速度,巡航時速可達13公裡,讓它可以爬山涉水。

那麼它是怎麼獵食的呢?大部分靠強搶。科學家猜測它是在恐狼們捕到獵物後跑過去搶,當它站立起來後,比恐狼還要高出2.4米,把恐狼們趕跑後霸佔獵物。另外從體型分析,巨型短面熊要想生存下去,每天消耗的肉食至少在30斤以上,這是獅子需求量的兩倍。綜合來看,科學家認為它是自恐龍以來,陸地上最為兇猛的食肉動物。

巨型短面熊在距今11600年前全部滅絕,一部分是氣候變化造成的食物減少,另一部分考古猜測是和人類有關。在1萬多年前,進入北美的人類已經能熟練地使用長矛、標槍等武器,北美的大型食肉動物在這雙重打擊下走向滅絕。不過也有學者表示,當時的環境進化出了劍齒虎、短面熊這些高效殺戮機器,但環境一旦發生變化,生態鏈最頂端的基本上不可能靠數量和改變存活下來。

相關焦點

  • 巨型短面熊能否與霸王龍一較高下?為什麼?
    巨型短面熊是美洲史上最強的熊科動物,而霸王龍則是恐龍時代最強的食肉動物之一,這兩種動物的碰撞絕對大有看頭。但是,可惜的是巨型短面熊生活在距今200萬年前,而霸王龍則是生活在距今6500萬年前,所以,兩種動物屬於兩條平行線,永遠不可能有相交的那一天。
  • 除了恐龍,還有哪些已經滅絕的兇猛動物
    自5億4千萬年前第一次生物大爆發以來,地球上已經產生了無數生物種類,而這些物種絕大多數都已滅絕,現在地球上的物種數量只不過是漫長生物進化史上的冰山一角。那麼曾經存在過的生物都有哪些讓人覺得比較兇殘的呢?
  • 古生物學家分析:巨型短面熊與霸王龍正面廝殺,最後誰是王者呢?
    巨型短臉熊是南美洲歷史上最偉大的熊科動物,霸王龍是恐龍時代最強壯的食肉動物之一。這兩隻動物之間的碰撞肯定很有趣。然而,遺憾的是,這隻巨大的短臉熊生活在200萬年前,而霸王龍生活在6500萬年前。因此,這兩種動物屬於兩條平行線,永遠不會有相交的一天。
  • 短面熊最重1.5噸,單挑恐狼群,從劍齒虎口中奪食
    距今200萬年前的冰川時期,美洲大陸上生活著一種掠食猛獸——短面熊。短面熊的體型龐大,既是熊科中的強者,也是頂級掠食者,還被譽為「陸地霸主」。短面熊早已滅絕,科學家只能通過化石進行研究分析。
  • 冰川時期最強者!雄踞美洲百萬年,短面熊令一眾古生物聞風喪膽
    在遙遠的冰川時期,地球上生活著大量體型龐大的獵食者,而在眾多的獵食者中,有一種體型巨大的熊類,雄踞在美洲大陸上,據研究,它們可能是當時地球上最強大的食肉動物,它就是短面熊。北美巨型短面熊復原圖廣義上的短面熊指的是短面熊屬裡面的物種,包含了巨型短面熊、倭短面熊,而我們常說的短面熊,則指的是北美巨型短面熊,為了方面,以下文中若沒有加以說明,所提及的短面熊皆指此類
  • 十大最兇惡的遠古巨獸,每一個放到現代都可以引起災難的怪獸!
    恐龍滅絕之後,其它掠食者為爭奪霸權互相殘殺。史前動物泰坦蟒以其強大的實力與巨大的體型,成為了當時最大的肉食動物.上龍是侏羅紀時期的海上霸主,雖說名字裡有龍,但嚴格來說並不是恐龍。而且上龍比恐龍厲害的多,很多恐龍都會成為他的盤中餐,是當之無愧的地球上的遠古十大怪獸。
  • 史前巨熊的體型有多大?最大可達兩噸!
    與其他熊類相比,這類熊看起來有著不成比例的短吻,短面熊因此而得名。今天的眼鏡熊只是一種中型熊類,體重60-175千克,肩高70-80釐米。而巨型短面熊(Arctodus simus)可是一種龐然大物,頭骨長度有52釐米,估計體重可達1.1噸,肩高可達1.7米。在密蘇裡州的一個史前洞穴裡發現了4.6米高的抓痕,據專家分析這是一隻站起來足有3.7米高的巨型短面熊留下的。
  • 陸地最大食肉哺乳動物被發現,堪稱「移動的絞肉機」,重1500公斤
    地球有史以來最大的陸地食肉哺乳動物有新突破!在地球上最令人畏懼的應該是恐龍時代的霸主,霸王龍了吧?它被稱為史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曾經在一個世紀稱霸全球,沒人敢惹。這就不得不提那顆來自遙遠的太空飛過一顆小行星墜落地球,導致整個恐龍時代宣告結束,霸王龍自然而然也失去了霸主地位,讓給了哺乳動物的舞臺。探索了史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額,那麼最大的陸地食肉哺乳動物是誰呢?說來剛好最近在肯亞國家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有了新的突破。
  • 《恐龍王》陸地霸主特暴龍:這是我辛辛苦苦打出來的天下,今後
    這是一個發生在白堊紀晚期中國大陸上的故事……陸地霸主特暴龍「斑大師」和自己的小兒子「小疙瘩」生活在一起。「小疙瘩」自幼失去了母親,生性懦弱。身為一條食肉恐龍,卻連小小的食草恐龍都害怕,也害怕遊泳,遇到事情,只會叫爸爸。
  • 史前爭霸 金剛大猩猩大戰恐龍家族 門票免費送啦
    史前巨獸---金剛將首次登陸崑山巴城,還有尖端科技量身打造的恐龍軍團一起上演,還原史前侏羅紀時代。這裡有史前巨型金剛(比兩個成人高的大猩猩)、鯊齒龍、三角龍,十米長的蜿龍,還有兇猛的霸王龍 長達八米,衝擊你的眼球,帶你穿越時空,趕快來吧!
  • 恐龍滅絕後,鳥類和哺乳動物在陸地上爭霸,為什麼哺乳動物取勝?
    很多人以為恐龍滅絕以後,地球就自然成了哺乳動物的天下,網上有些人甚至喜歡表達對我們祖先這種「摘桃子」行為的不齒。然而,大滅絕的倖存者並非只有哺乳動物這一家。恐龍滅絕以後,恐龍的直系後裔鳥類就與哺乳動物長期爭奪陸地霸主地位,最終是哺乳動物獲勝。
  • 史前海洋三大霸主,史前第一可怕巨獸你知道是什麼嗎?
    我們都知道,遠古時期的地球出現過很多體型巨大的生物,而史前海洋更是如此,像蛇頸龍、上龍、魚龍這些動物都非常強大,它們作為大型食肉動物,性格非常兇猛,而今天我們要說的並不是它們,而是比它們厲害很多的史前海洋巨獸。
  • 都因為恐龍是史前世界的霸主,其實,恐龍在這種動物面前就是小弟
    恐龍這種史前的大型動物人們並不陌生,在童年的印象中,恐龍作為地球上的霸主,擁有龐大的體型,猙獰的面孔,看起來就非常的害怕。但實際上,這些曾經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猛獸,並不是當時地球上最強的生物,而真正的王者,其實是:帝鱷。說到鱷,相信大家會很自然地聯想到鱷魚,的確,鱷魚看起來讓人不寒而慄,而作為活化石的它,自然是一個在地球上生存了很久很久的動物。
  • 3種兇猛的史前生物,人類毫無招架之力,遠古時期就已滅絕!
    說到史前生物,很多人首先想到的都是恐龍,恐龍憑藉它巨大的身形,強悍的攻擊力成為了當時的地球霸主,但由於生態環境的極度惡化,最終慘遭滅絕,退出了歷史舞臺。其實很多滅絕的史前生物體型都比恐龍巨大,如果它們至今生存在地球上,對於人類來說也許意味著地球霸主的改變。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來看一下,都有哪些巨大的史前生物吧。第1種是帝鱷。
  • 恐龍之前的地球霸主霸王蠑螈,若它還在,恐龍還有崛起的機會嗎?
    史前巨獸-霸王蠑螈在《鬼吹燈之精絕古城》裡,霸王蠑螈和火瓢蟲一起守護著九層妖塔,其中碰到人就能讓人燃燒的火瓢蟲是杜撰的,並不存在,但是,霸王蠑螈卻真的有原型存在。那麼,它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生物呢?由於體型龐大而且兇猛無比,所以,曾經的霸王蠑螈也是地球的「霸主」。霸主的隕落霸王蠑螈作為三疊紀頂級的獵食者,雖然牢牢地佔據了統治地位,但是,好景不長。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2億年前三疊紀的末期,一次災難席捲全球,那就是三疊紀生物大滅絕。
  • 史前巨獸,恐龍唯一的天敵,遠古霸主恐鱷為什麼會突然滅絕?
    一提到鱷魚,在我們腦海中總會想到那副兇惡、可怕的模樣,像《殺人鱷魚潭》《史前巨鱷》等驚悚恐怖電影更是加深了這個印象。鱷魚是野外的頂級掠食者,但是與生活在史前地球上的那些鱷魚相比,今天地球上的鱷魚簡直就是弟弟。
  • 比恐龍還兇猛的史前生物,到底有多大?
    袋獅,約生活在160萬~3萬年前的澳洲大陸,雖然其學名的意思為有袋的獅子,但它們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獅子,是袋獅科的一種史前小猛獸,預估它們在成年後體長可達1.5~1.7米,重約150公斤。袋劍虎,長有與劍齒虎一樣尖牙,曾生活在800萬年前的南美洲,體長約在1.5~1.8米,重約200公斤。
  • 五大戰力非凡的史前猛獸,第三種還以霸王龍為獵物
    鄧氏魚,古代海洋裡的頂尖掠食者之一,大約在三億多年前,鄧氏魚依靠鍘刀一般鋒利的「牙齒」輕鬆便能將獵物咬成兩半,被現代生物學家視為寒武紀時期最巨大的魚類。此外,風神翼龍還能夠捕食較為幼小的霸王龍,是當代陸地頂尖掠食者的天敵之一。巨型短面熊,曾經活躍在美洲大陸上的頂尖掠食者之一,大約在兩百多萬年前巨型短面熊以捕獵當代巨型野牛為生,被現代學者稱之為「噬牛熊」。根據現代學家所發現的骨骼化石推測,巨型短面熊的身高至少達到五米,體重接近兩噸。
  • 史前霸主高下已分?棘龍被證明為水生動物,愛吃魚的「漁夫」!
    估計大部分都看過《侏羅紀》系列經典電影,或多或少對霸王龍、迅猛龍、翼龍、腕龍等快樂略有認識,相信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恐龍應該是霸王龍。不過在電影中,霸王龍被棘龍一嘴咬死,因此關於誰是「史前最強霸主」的稱號,恐龍迷們爭論不休。
  • 恐龍時代的「海洋霸主」滄龍能否與霸王龍一較高下?為什麼?
    滄龍是恐龍時代海洋中體型最大的食肉動物,而霸王龍則是恐龍時代陸地上最兇猛的食肉動物之一。那麼,這兩種兇猛動物相遇會爆發出什麼樣的火花呢?誰更厲害一些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滄龍在恐龍時期(三疊紀到白堊紀),「霸主」這個詞並不是恐龍的專屬,因為恐龍只是泛指陸地上的爬行動物,也就是中生代蜥形綱下鳥臀目和蜥臀目下所有動物的總稱。而會飛的、水裡遊的爬行動物並不是恐龍,比如會飛的翼龍屬於蜥形綱翼龍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