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發出公開信,
倡議中央和國家機關廣大幹部職工
迅速行動起來,
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
關於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重要指示精神,
拒絕並抵制餐飲浪費。
公開信指出
中央和國家機關作為踐行「兩個維護」的第一方陣,各部門廣大幹部職工要帶頭增強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餐飲浪費的政治自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始終牢記「兩個務必」,自覺把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理念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珍惜每一餐飯,節約每一粒糧,以良好的機關作風引領社會風尚,建設讓黨中央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模範機關。
帶頭在單位落實餐飲節約的各項措施,積極投身節約型機關創建,把節約理念貫穿食堂就餐、公務活動用餐等各個方面,最大限度減少糧食浪費。
帶頭在家庭傳承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樹立良好家教家風,帶動督促每名家庭成員樹立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觀念,從節約一粒米、一滴油等做起,教育引導子女親屬珍惜來之不易的糧食,自覺養成艱苦樸素習慣。
帶頭在全社會倡導健康文明節儉的餐飲消費方式,在外就餐聚餐時,做到科學點餐、理性消費、文明用餐,自覺踐行「光碟行動」,自覺抵制婚喪喜慶事宜大操大辦,堅決破除講排場、比闊氣、搞攀比等陋習,切實防止「舌尖上的浪費」,以自身的示範行動帶動更多人踐行節儉節約新風尚。
有數據顯示:
我國每年浪費的食物,
相當於3000多萬人一年的口糧。
餐飲浪費
再敲警鐘
光碟行動
還得加勁
家底再厚,也禁不住造。日子好了,也不能奢靡。這些都是中國人一直信奉和秉承的樸素道理,是維持健康生活狀態的金玉良言。但是近些年來,一些鋪張浪費的不良習氣有抬頭趨勢,雖然並不能動搖整個社會在珍惜糧食上的基本共識,但如若任其蔓延,貽害不淺。因此,那些關於餐飲浪費的不健康行為和理念,必須破除。
有報告顯示,我國每年在餐桌上的浪費約為12%,大型聚會浪費達38%。
誤區一:多點菜很有面兒
餐飲浪費發生最多的場合,恐怕就是請客吃飯的餐桌上了。
「今天請老同學吃飯,6個人,得點4個涼菜,8個熱菜,湯還不算在內。」不久前,記者在北京一家餐館的大廳裡,聽到一位先生在點菜時如此「盤算」,照這個點菜規模剩菜怕是不能避免了。
中國人好面子,重人情,講排場。請人吃飯,如果點少了,感覺沒面子小氣,好像只有點的菜越多,剩下的菜越多,才越顯得自己熱情,才越顯得自己真誠。
有餐廳服務員對記者說:「我以前幹過的餐館中,有的老闆希望我們『忽悠』人家多點菜,現在沒有了。我們一般會根據就餐人數,提醒消費者適量點餐。但如果人家非要多點,我們也不能硬攔著。比如有些約會請女孩子吃飯的男生、做東請客戶的顧客,特別好面子,生怕招待不周,寧願多點些菜剩在那裡,也絕不會打包。」
其實這是一種暴發戶心態,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在作祟。如果自身經濟條件不太好,那更是打腫臉充胖子,何必呢?與人交往,貴在坦誠。一個大手大腳、糟蹋食物的人,恐怕也很難取信於人。
總之,把面子和浪費勾連在一起,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餐飲浪費不是舌尖上的「小問題」,而是思想意識裡的大問題。如果大家都任由這種心態發展下去,餐飲浪費現象將愈演愈烈,對此不可不察。
誤區二:浪費能夠擴消費
有部電視劇裡有這麼個場景:在一家燈火通明卻又沒有顧客的高檔餐廳,從農村來的嚴奶奶問:「費教授,你說這燈就這麼成宿點著不滅,這得費多少電啊?那國家都不管管啊?」
費教授說:「喲,奶奶,這話可不能這麼說。這電還必須得點,只有點了電,電力工人才能掙著錢,才能買菜買飯,這樣呢,農民兄弟又能掙著錢了。」
生活中持費教授觀點的人還真不少,尤其在餐飲浪費的問題上,記者有朋友就這麼認為:「我點得多,餐廳掙得多,進貨就多,從業人員收入也就高,我這是拉動了內需。而且,剩下的飯菜不是也能賣泔水嗎?又是一筆進項。」
這種「浪費有理還有利」的歪理萬萬要不得!
不錯,適度、合理、有效的消費是社會生活得以正常運轉和發展進步必不可少的前提。但並不是所有的消費都有利於經濟的健康發展。消費多走一步,往往就會變成浪費。浪費拉動的發展是含有水份的、不可持續的。建立在浪費基礎上的生活,則是不折不扣的暴殄天物。
中國的糧食並沒有多到可以揮霍的程度,因此絕不能對餐飲浪費行為持姑息的態度。在大眾心理建設方面,必須旗幟鮮明地提倡節儉。
誤區三:暴飲暴食為「光碟」
「我光碟我光榮」的「光碟行動」已經實施多年,「舌尖上的浪費」現象有所改觀。但在這個過程中,有一種聲音認為,提倡「光碟」,容易導致吃得多,結果吃胖了,吃得不健康了。
有位朋友在微博和微信上「曬光碟」,「曬」了5年多,最大的變化是體重減輕了10多公斤,原來體檢報告中的脂肪肝也不見了。好多人不解,問他,「光碟」不是容易吃多了、吃胖了嗎?怎麼還減肥了?這位朋友說得好:「光碟行動,提倡自覺光碟、輕鬆光碟,而不是「吃不下硬撐」的光碟。
有的人吃自助餐,一個人用兩個大盤子裝,裝得小山一樣,如此「光碟」一下,肯定得吃撐了。為啥做不到「吃多少拿多少」呢?吃完再取不行嗎?所以,認為「光碟」會導致吃得多,不是「光碟」所倡導的節約帶來的問題。
飯吃八分飽,是健康飲食的一個重要原則。吃飯頓頓塞到嗓子眼,那不叫「光碟」,那是暴飲暴食。
說到底,「光碟行動」不僅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跟生活方式息息相關的理念,是人人都可踐行的節約、環保、健康和公益的好習慣。總之,別把「光碟」的好經念歪了。
須謹記:過上好日子別忘本
餐飲浪費,不是一個新現象,也不是一個普遍現象。
中國歷史上是一個農耕社會,長期低水平發展,餓肚子是大部分人的常態。能奢靡浪費的,要麼是「何不食肉糜」的帝王,要麼是「隨手碎珊瑚」的高官。平民百姓,多收了三五鬥,還不免挨餓;碰上荒年,啃樹皮吃觀音土的事情,史不絕書,浪費糧食?天方夜譚。
今天日子好過了,可也不能忘了古有明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在此,我們更要倡議
廣大黨員發揮先鋒模範帶頭作用,
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特別是餐飲浪費上
走在前、作表率。
來源:央視新聞、人民日報、人民黨建雲等
原標題:《@全體市民:從你我做起,向餐飲浪費說「不」!》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