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蛆蟲事件被擺上檯面,另一邊,近日海天味業股價正遭遇大幅回調,高股價、泡沫論質疑不斷。據Wind統計,截至9月21日收盤,海天味業市值已經從9月3日的高點蒸發超千億元,股價較高點203元/股下跌22.66%。
曾經市值碾壓地產的海天,真的要翻車了嗎?
1
-THE FIRST-
蛆蟲事件或成
海天市值的「消泡劑」?
民以食為天,而食品安全一直是市場嚴格監管的,也是很多食品品牌頻頻爆雷的主要問題。
9月21日,一則短視頻再次將海天味業食品安全問題置入輿論漩渦。
視頻中,一位消費者在食用海天味業旗下「海天蠔油」三個月後,在其桶底部發現一隻完整蝙蝠。
對此,海天味業通過互動平臺回應稱,海天蠔油從原料到產品的過程中,均在密閉容器與管道中進行流轉,無裸露情況。加熱滅菌後的成品和消毒後的包裝物均進入密閉潔淨空間進行灌裝封蓋,灌裝封蓋後利用光學檢測、視覺檢測等一系列在線檢測設備,快速實現包括產品密封性等在內的各項指標的檢驗。
同時,海天味業還表示,公司所有流通的產品,均設有同批次產品的留樣,每一批次的產品均可追溯產品生產過程及源頭,確保產品安全可追溯。「但是對於惡意黑化企業,無中生有的惡搞企業的行為,公司也會充分收集證據,維護公司和股東的合法權益。」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蝙蝠事件發生前幾日,海天味業正處在「活蛆門」爭議中。
據多家媒體報導,一位湖南消費者爆料稱,其購買的海天醬油在開瓶使用不到一周後,發現瓶內有活動的蛆蟲。事發後一日,海天味業董秘張欣公開回復,「這完全不是企業品控問題。醬油生蟲在夏天很常見,主要原因是開蓋後,如未蓋好蓋子,醬油的香氣會吸引蒼蠅,有種蒼蠅會直接產蟲。」
9月18日晚間,海天味業在其微博發布了一則關於揭秘海天醬油品控細節的長圖,疑似為此前的事件作出解釋。
而據不完全統計,從2017年到2018年7月,海天味業曾6次被媒體報導過醬油生蛆。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提醒,出現一次蛆蟲事件可能是偶然現象,但屢次出現食品衛生安全問題,或許將直接影響海天味業的經營銷售情況,進一步對股價和市值產生衝擊。
然而,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鮑姆企業管理資訊董事長、快消品行業專家鮑躍忠對《企業觀察報》表示,海天味業的這次蛆蟲事件意味著企業在做大做強的過程中管理層面出現了問題。但鮑躍忠認為此次的蛆蟲事件不會對海天味業造成過於嚴重的打擊,畢竟食品安全問題在食品行業中是比較常見的問題。
與此同時,食品商務網CEO鄒鋒雷也持類似看法。鄒鋒雷對《企業觀察報》表示,醬料類的產品,因為有海天和李錦記這類的大廠在,已經將原來傳統的調味料產品生產現代化以及自動化。質量安全相對傳統的作坊類產品好了很多。
另一方面,醬油屬於剛需,也是消費者對品牌認知很高的產品,驅蟲只是單一事件,對於整個銷量可能沒有很大的影響,之前李錦記也發生過類似的蛆蟲事件。
2
-THE SECOND-
大起大落如同坐過山車
今年以來,海天味業股價累計上漲108.59%,近期更是有加速上漲的態勢,這一牛股究竟經歷了什麼?
今年以來到9月2日,海天味業的股價漲了123.8%,市值超過了中石化,醬油比油貴還引發了熱議。
9月3日,海天突破200後,卻在下午開盤後迎來了首個大陰線,之後股價連跌三天。投資者對海天的態度開始出現分歧,有人認為是短期調整,也有人認為是泡沐破裂的前奏。
海天味業主營業務包含醬油、調味醬和蠔油,其中醬油是公司最主要的產品,產銷量連續二十三年穩居全國第一。
自2014年公司上市以來,截至目前,海天味業的累計漲幅超過19倍,被業界譽為「調味品界的茅臺」。
2020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海天味業實現營收115.95億元,同比增長14.1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2.53億元,同比增長18.27%;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為15.70億元,同比增長69.32%。值得注意的是,海天味業二季度淨利潤為16.4億元,同比增長28.83%,增速為2017年第三季度以來新高。
國泰君安研報表示,受疫情影響,在必選消費品的剛性需求凸顯、二季度以來物流配送逐漸恢復背景之下,調味品板塊收入和淨利潤增速環比提振顯著。細分來看,海天味業、中炬高新、千禾味業和涪陵榨菜等龍頭業績均超出市場預期。長期看,調味品有望持續受益於餐飲消費的需求拉動以及消費升級趨勢下產品結構提升、品類擴張,收入增速有望回升。
鄒鋒雷對《企業觀察報》表示,2018年,醬油產業規模大約是700多億元,海天是其中的龍頭,其他還有千禾、中炬高科以及李錦記。整個產業的增速是正向的,細分品類中也有自己的龍頭品牌,疫情的刺激下也讓整個調味品行業的C端銷量得到了助推。這也是前陣子海天股價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鮑躍忠分析稱,從今年上半年的情況看,海天味業是有不錯的表現,主要來自於海天味業新開的一部分招商業務。今年上半年,新招經銷商有500多家,這也很大程度地推動了市場的發展。
而今年海天味業在餐飲領域的市場份額佔比達到60%,從整體的市場動向看這是有問題的,因為今年餐飲渠道應該是總體下滑的。所以海天味業總體增長的情況下,主要是它的市場在不斷擴展渠道。
3
-THE THIRD-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業內人士表示,並沒有隻漲不跌的股票,以往的大牛股中無論是騰訊控股還是貴州茅臺,都出現過大跌的行情,海天味業今年這一輪上漲,較長期均線已有很大的偏離,此次回調也屬正常。
鄒鋒雷認為,股價因為增長迅速達到高點,所以下調更多的是市場調整問題,和蛆蟲事件的影響不大。海天強大的渠道以及產業鏈都是其護城河,短時間很難挑戰其龍頭地位。
作為業內龍頭,海天味業的超級產品戰略表現出了明顯優勢的營收能力,同時企業的戰略模式決定了整體的債務水平低、風險小。
海天味業採用先款後貨的結算方式仍受歡迎,讓經銷商承擔更多的風險進行備貨,這也表明企業的品牌知名度還是得到認可的。在終端的銷售也比較順利,存在銷售不暢的可能性不大。
海天味業的庫存管理能力在行業內有著較大的優勢,從2019年的數據來看,海天味業的存貨天數為51天,這就意味著企業存貨周轉速度很快,對資金的利用率較高。
對於海天味業而言,它的超級產品戰略保持著謹慎擴張的策略,負債少,流動負債幾乎是所有負債的總和,而大部分都來自於預收款並非借款。總的來說,海天味業的超級產品戰略讓其成為業內巨頭。
鮑躍忠表示,現在看市場上對手還是比較多。這幾年經過調整,行業在快速發展,特別是一些區域性的具有非常鮮明品牌特徵的企業,在整個規模上也採取一些資本聯合的方式去尋求快速發展,所以都在對海天味業構成競爭。
銀河證券發布研報稱:「儘管我們在過去很長時間強烈推薦白酒、調味品等消費股,但我們不對當下創紀錄的消費股再唱讚歌,因為創紀錄估值意味著未來投資回報率下降。」中銀證券則表示,目前食品飲料行業指數的估值已經創下歷史新高,國內無風險利率上行會給估值帶來一定的下行壓力。
艾媒諮詢首席分析師張毅則認為,在股價創出6000億歷史新高之後,海天味業的「跳水」並不奇怪,其股價還會是一個來回震蕩的過程,至於能否再衝上6000億元或者更高的市值,則需要更大的刺激和利好信息才可能會推動。
END
編輯|思洋 校對|堅果 視覺|牛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