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車當年長這樣 高爾夫&菲亞特500
達爾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種起源》中提出「進化論」,他認為,第一,物種是可變的並且是進化的;第二,自然選擇是進化的動力。和生物進化一樣,在汽車誕生的這一百多年裡,很多經典的車型也在不斷地進化再進化,成為不同時代人們的共同選擇,今天《汽車汪扒皮》就來聊聊它們當年的樣子。
關於《汽車汪扒皮》
《汽車汪扒皮》是我最新的欄目,在這裡可以看到很多好玩有趣的汽車故事,大家可以在易車網上關注我(@汪晶)並與我交流。
關於我
汽車歷史故事人肉挖掘機,擅長汽車歷史故事,歷史車型,即將出版譯作《德國汽車傳奇》,試駕過很多車,汽車資料收集癖,當然關於選車買車的問題也可以和我交流哦。
如果要盤點一下那些代數最多的車型,你會想到哪些?我的話,第一反應是高爾夫,為什麼呢?並不是因為我對高爾夫有多深的感情,或者它有多強大的的動力和科技水平,而是因為「高7」、「高6」、「高4」的叫法是如此的朗朗上口,相較而言幾乎聽不到「雅(閣)8」、「凱(美瑞)9」的叫法,那我們就先從高爾夫聊起。
第一代高爾夫長什麼樣?
第一代高爾夫誕生於1974年,雖然是作為甲殼蟲的替代車型誕生,但是高爾夫和甲殼蟲沒有一分錢的關係。高爾夫是前置前驅車型,甲殼蟲是後置後驅,說起來可能有點搞笑,甲殼蟲和保時捷的關係都比和高爾夫要親。
誰設計了第一代高爾夫?
第一代高爾夫由大名鼎鼎的喬治亞羅設計,不得不說富有浪漫情懷的義大利人在汽車設計方面有著極大的天賦。這位偉大的設計師曾經設計了法拉利250GT、阿斯頓·馬丁DB4、寶馬M1等等經典車型。他30歲時還創建了Italdesign設計公司,至今共設計出2500多款車型。
德·席爾瓦是誰?奧迪的「大嘴」進氣格柵就是他設計的。
高爾夫為什麼受歡迎?
初代高爾夫僅搭載了一顆1.6L自吸發動機,最大功率僅86kW,遠不如同時代的渦輪增壓車型,但卻是但卻是一代人的記憶。相比起奔馳S級可能也更具德味,也展示出了德國設計風格的可取之處與不足之處。
德國製造意味著:理性、方正,所有的細節都很不錯,但是總得來說卻很無趣還缺乏魅力,沒有什麼獨特之處卻可以處處讓人滿意。正是由於這樣中庸的設計,再加上當時經濟發展,人們對一款家用小車的需求高漲,在合適的時間出現了正確的車型,使得高爾夫在全世界範圍內至今一共售出了3000萬輛。
有人曾問我,為什麼高爾夫會成功,我說,這很簡單,不做任何錯事也就意味著做了所有的事都是對的。而且在普通高爾夫之外,還推出了GTI性能版本,以及R高性能版本,在這三駕馬車之下完成了「高爾夫」文化的建立。不論人還是車,影響力是受歡迎程度最直接的條件。
初代高爾夫GTI和高7GTI 格柵上的紅線代表著性能
說點題外話,中國消費者是從高4開始接觸高爾夫,不過到了高4的時候,高爾夫的外觀已經變得相對圓潤了,之後就是高6的火爆以及高7減配成後扭力梁懸掛的爭論。高7在國內使用後扭力梁懸掛的間接導致了高6二手價格的堅挺,有多挺?去查查二手價格有驚喜。
言歸正傳,在上文中我們提到了著名的設計師喬治亞羅,其實他的師傅Dante Giacosa也設計過一款經典的小車——菲亞特500。
我是怎麼認識菲亞特500的?
《魯邦三世》
《魯邦三世》是日本漫畫家加藤一彥的漫畫系列作品,當然我是沒有看過漫畫原作,而是在小霸王學(you)習(xi)機上接觸到了同名遊戲,之後才看的動漫,日本動漫有個特點,會使用很多現實真實場景和道具,主人公的座駕就是一輛第二代菲亞特500。
第二代菲亞特500
第一代菲亞特500長什麼樣?
初代的菲亞特500在造型上還是屬於上古時期的老爺車樣式,但是在體積上卻是驚人的小。在1936——1955年間,菲亞特總計生產銷售了52萬輛Topolino車型。
第二代菲亞特500和現款菲亞特500
第二代菲亞特500有多小?
和Smart相比,現款菲亞特500也要大了不少,Smart fortwo車身僅長2695mm,比起看起來還挺小的第二代菲亞特500還短,不過菲亞特500可是四座的。現款菲亞特500搭載了一臺1.4L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功率僅75kW(不過真喜歡的話還可以選163馬力的阿巴斯性能版)。所以在街上能見度低的不行也不意外了。
視頻正在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