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在我國的西北地區曾創建了一個非常獨特的兵種,在當時恐怕在世界上也是首例,後來在解放西北時起義,建國後曾多次參與西北的剿匪行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這是一支有何獨特之處的部隊呢?話還得從當時的玉門油礦說起。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貧油國家,在解放前,只有在西北的陝北和玉門發現了石油,並進行了系統化的開採。當時延安的油礦在邊區政府的管理下開採,技術非常落後,但所採石油仍能有效地供給邊區政府的用度。而玉門的油礦則相對要好一點,在國民黨政府的支持與建設下,無論是在技術上、和規模上都比邊區的要大得多。
要知道在那時,國民黨部隊雖然也談不上什麼機械化,但還是有許多地方要用油,如汽車及政府使用等等。因此,從油井的建立開採,一直到解放前,國民黨政府也是相當重視,因為這是他們的命脈。所以也採取了許多保護措施,這些措施對於油井能夠完好保存何解放,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玉門油礦是當時全國僅有的採煉一體石油企業,從1939年出油到1949年,總共出產原油52萬噸,在供給上佔國民黨總用油量的95%,主要作為軍需供給西北和四川的國民黨軍。但是,玉門地處河西走廊西端,其地理位置非常獨特,周圍除了蘭新公路,基本都茫茫戈壁,條件非常艱苦。
在解放戰爭初期,由於適逢亂世,玉門油礦也變得極為不太平。在西北茫茫戈壁有如東北的深山老林,都是土匪出沒的地方,所以油礦也經常遭遇土匪光顧。另外,由於人民解放戰爭步伐的加快,國民黨西北行署已經感覺到了保衛油礦安全的緊迫感,便決定在原有的礦警基礎上,針對玉門的地理環境,另行現組建一支騎兵部隊,以保衛油礦安全。當然主要是防土匪的騷擾。
那些土匪大多都是騎兵,在戈壁沙漠中飄忽不定,如果仍以馬作為工具,顯然不佔有優勢,而且土匪長期活動於沙漠中,對地勢、地形都非常熟悉。最後商議結果,決定採用駱駝替代戰馬。對於沙漠而言,駱駝是一種古老的運輸工具,它具有耐旱、耐寒的特性,在眾多畜力中也是最能負重的,故有「沙漠之舟」的美譽。在中國的古代,也曾有過這種事情,但大多是用作軍需運輸,作為獨立的兵種還是不多見的。
1947年,一支3500人的駱駝兵團在甘肅武威宣布成立,全團有駝馬4000餘。這個「駝兵團」在編制上與國民黨當時的騎兵一樣,但從人數上要多,而且裝備精良。該團下設四個駝兵連,分別為炮兵、重機槍、通訊、運輸、衛生等連,還設有一個駝兵研究所,全稱是「國防部直屬陸軍獨立駱駝兵團」,擔任玉門油礦的防務和中蒙邊境的邊防巡邏。
駝兵團首任團長為賀新民,是湖南沅江人抗戰爆發後來到西北,由其時任甘肅省主席的叔叔賀耀祖安排,進入甘肅省畜牧獸醫學校從事駱駝研究,後曾參加過遠徵軍,抗戰勝利後重回西北,主持了駝兵團的創建,在當時可是個駱駝專家。
1949年解放前夕,玉門油礦的防務,主要由駝兵團和一個負責防空的高炮營組成。1949年8月,第一野戰軍攻克蘭州後,開始向河西走廊進軍。此時,國民黨敗勢已定,遂作撤退的打算,此時也是特務和頑固派活動最為活躍的時期。
因此,國民黨特務在上層的指示下,欲在玉門解放前炸毀油礦,賀新民與礦警、工人糾察隊一起,擔負起了保礦任務。他認為,國共雙方打的是內戰,不管誰勝,油礦都是國家的資源,是屬於人民的,理應保存下來。在此期間,駝兵團還成功地平定了,當時駐安西的新疆警備司令部警衛團一部發生叛亂,受到一野首長的表揚。
當時西進的解放軍聞訊也是非常著急,生怕油礦被炸毀,就組建了一個摩託化營,晝夜兼程往玉門趕,而且邊行軍邊沿途向國民黨軍發出嚴厲警告。9月25日,戰車營的裝甲車終於開進了老君廟礦區,玉門油礦完整地被解放軍接管了。之後,王震司令員在進軍新疆途中,還專程驅車到油礦來慰問,盛讚油礦工人及賀新民的護礦之舉。
駝兵團加入人民解放軍後,被改編後劃歸解放軍第3軍,仍由賀新民任團長。第3軍是蘭州戰役時的預備隊,戰役中堵住了黃河鐵橋、截斷青馬過河通道就是該軍。解放後3軍駐防河西走廊地區,其下屬有一個騎兵團,現在又多了一個駝兵團。該軍除當時肩負著西北的剿匪任務,從此,駝兵團在西北大剿匪中充分發揮了其特殊的優勢,對於剿匪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由於駱駝沒有馬那樣嬌氣,它十幾天不餵也照樣行軍,在缺水、缺草料的情況下照樣負重。所以在大漠中攜帶武器裝備和糧食都非常充足。由於這個特點,當時3軍剿匪時,都是將騎兵和駝兵混編,以發揮各自速度和耐力的優勢,這種機動靈活的戰術,在當時剿匪中非常實用。最著名的剿匪戰鬥為圍殲新疆悍匪烏斯滿的戰鬥。
烏斯滿自1950年2月在北疆發動叛亂,進疆部隊對其圍剿長達半年之久,剿匪部隊步騎戰車配合,多次圍擊,都被烏斯滿逃脫。後來在駐新疆部隊的不斷打擊下,烏斯滿殘匪竄入甘肅進入了3軍的轄區。西北軍區即組織甘青新三進行省會剿,駐青海的1軍派出騎兵團堵住東面,南疆2軍6師騎兵團配屬戰車,攻擊南疆鐵木裡克的胡賽因股匪,3軍騎兵團與駝兵團擔負主要攻擊任務,並下達嚴令,務必要抓住烏斯滿。
當得到烏斯滿已到紅柳園的消息,3軍派出一個步兵團乘汽車趕到安西,與駝兵團會合,步兵下車,步行趕赴阻擊地點,但烏斯滿已從另外方向逃跑,連續追擊8、9個小時後,步兵體力已達極限,無法繼續追趕,駝兵團繼續向前追擊,烏斯滿不敢停留,翻過祁連山逃入了青海。至1951年2月,烏斯滿殘匪被3軍騎兵大隊與駝兵團兵圍住並剿滅,共俘虜2000多人烏斯滿逃脫後被其他部隊抓獲。
駝兵團後編入3軍騎兵團,再後來改為蘭州軍區騎兵3團,曾參加了甘青平叛。駝兵作為軍史上的獨特兵種已謝幕,但邊防線上,至今仍然能見到軍駝的昂然雄姿。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註明心讀文史
聲明:內容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