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
一尊罕見的鵝首曲頸青銅壺,
現身天鵝之城河南三門峽。
鵝壺不僅姿態優美,
竟還盛有6斤多重的神秘液體!
9月17日,
神秘液體已確定,
是西漢早期的古酒!
天鵝城現天鵝壺
壺內還有6斤多神秘液體
今年5月,在河南三門峽經濟開發區考古發掘現場,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發掘出土了一隻鵝首曲頸青銅壺,壺中發現了大量不明成分的液體。
據了解,該鵝首曲頸青銅壺出土於一處西漢初期的墓葬,墓內同時還出土有銅鍪、銅盆、鐵劍、玉劍具等物品。
這隻青銅壺表現出的天鵝造型腹部低垂,巧妙地構成了橢圓形的瓶身,底部為圈足,在壺的頂部有一個小孔。
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燕飛說:「這隻青銅壺造型獨特,在我國此前出土的西漢早期文物中實屬罕見。更為稀奇的是,在壺中還發現了3000餘毫升的成分尚不明確的液體,壺內的液體呈黃褐色,裡面有較多的雜質及沉澱物。」
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根據該壺為「小口壺」的造型特徵推斷,壺內封存的液體可能與酒類有一定相關性。
經權威鑑定:
鵝首青銅壺內液體
為2000多年前藥酒
9月17日,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表示,經權威部門鑑定,此前在三門峽市經濟開發區發掘出土的西漢初期的鵝首曲頸青銅壺內儲存的大量液體成分已經確定,為西漢早期的藥酒,在當時可能有止血、消炎等用途。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考古學與人類學系在對上述青銅壺內液體進行取樣後,先後通過碳14測年、紅外光譜、液相色譜質譜、離子色譜和電子探針等8種手段,對液體成分等信息進行了嚴謹細緻的科學分析。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考古學與人類學系在相關簡報中指出,這一點與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西漢醫方《五十二病方》中「燔白毛及人發……百草末八灰……溫酒一(杯)中,飲之」的記載頗為類似。而在酒中加頭髮灰(中藥名「血餘炭」)的做法可起到止血、消炎作用。
這不僅證實了該鵝首青銅壺為儲酒器,也佐證了古老典籍中關於藥方描述的真實性,為研究秦漢時期的醫學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9月21日,參與液體檢測的楊益民教授表示,因古酒在青銅容器內「窖藏」超過2000年,酒內鉛、銅等重金屬含量較高,「硬要喝的話對身體會有害。」
專家:墓主人是身高1.8米的男子
還是追求生活品質的優質男
為配合棚戶區改造,2017年以來,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後川村古墓群進行考古勘探發掘,發現自戰國至近代各時期墓葬600多座。
鵝首曲頸青銅壺出自三門峽後川村古墓群。經考古人員實測,其所在的古墓年代為西漢初年,墓主人應是位身高1.8米左右的男子。男子墓葬還出土銅器、玉器、陶器、鐵器等。其中,銅器有銅鏡、銅印、銅盆、銅飾品等,鐵劍配有由4塊玉飾物組成的玉劍具。
據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鄭立超介紹,墓中有寶劍,說明墓主人可能是武士;有銅鏡、銅飾品,說明墓主人可能愛美,加之鵝壺內盛有美酒,墓主人應該是位追求生活品質的優質男。
三門峽被譽為「天鵝之城」,
每年都有近萬隻白天鵝
自西伯利亞遷徙到黃河溼地過冬。
鵝首曲頸青銅壺的出土,
為這一美名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底蘊。
【來源:人民旅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