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出土秦末漢初鵝首曲頸青銅壺

2020-12-24 瀟湘晨報

5月24日,記者在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近日三門峽文物考古工作者在當地一個發掘現場,發現一個鵝首曲頸青銅壺,造型獨特、姿態優美,鵝首壺中還存有不明液體逾3000ml,呈黃褐色,且有較多雜質沉澱。

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業務室主任燕飛介紹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雪紅 攝

發掘出土的鵝首曲頸青銅壺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雪紅 攝

發掘出土的鵝首曲頸青銅壺的鵝首(局部)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雪紅 攝

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鄭立超介紹說,根據墓葬的形制初步判斷,墓葬時代為秦末漢初,鵝首曲頸青銅壺鵝首、曲頸、垂腹、圈足,頂部有一圓孔,造型獨特。「從目前出土的鵝首曲頸青銅壺來看,我們可以大膽估測,在秦末漢初時段,三門峽當地已經有天鵝出現,而且人與天鵝和諧共處,並以天鵝形象作為藝術審美追求。」他說。

鵝首曲頸青銅壺一出土,就得到廣大網友的強烈關注,墓主人是誰?鵝首曲頸青銅壺裝的液體是什麼?目前都不能確定,有待進一步檢測分析和研究。

鄭立超說,鵝首曲頸青銅壺是他們在配合三門峽市開發區某一棚戶區改造工程時,在一座古墓中發掘出土的。除了鵝首曲頸青銅壺,墓內還出土了銅鍪、銅盆、鐵劍、玉劍具、銅鏡、銅印等。據推測,墓葬主人身高1.8米左右,是個文武雙全的「美男子」。

墓室正視圖 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燕飛 攝

發掘出土的銅鍪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雪紅 攝

據了解,該施工區域有100多畝地,自2017年10月開始考古勘探發掘,三年來已經陸續發掘三次,發現了600多座墓葬,而且呈現出不同時期的疊壓狀,其中秦末漢初的墓葬佔了近一半。「這與三門峽的歷史有關,當時老百姓生活在陝州古城,位於城市東北的高崗就成為墓葬區,其中秦末漢初的墓葬最深距地表11到12米,唐宋時期墓葬距地表5米左右,明清時期墓葬距地表3到4米。目前,還有部分墓葬有待進一步挖掘、揭秘。」鄭立超說。

【來源:大河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三門峽出土天鵝壺!內裝6斤2000年前的酒!專家:主人身高1米8
    天鵝城現天鵝壺壺內還有6斤多神秘液體今年5月,在河南三門峽經濟開發區考古發掘現場,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發掘出土了一隻鵝首曲頸青銅壺,壺中發現了大量不明成分的液體。據了解,該鵝首曲頸青銅壺出土於一處西漢初期的墓葬,墓內同時還出土有銅鍪、銅盆、鐵劍、玉劍具等物品。這隻青銅壺表現出的天鵝造型腹部低垂,巧妙地構成了橢圓形的瓶身,底部為圈足,在壺的頂部有一個小孔。
  • 三門峽的青銅鵝首壺,真的是一隻2000多年前就飛到這裡的天鵝嗎?
    有專家稱,鵝首壺的發現證實了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天鵝就曾頻繁光顧三門峽。那麼,真的如專家所說一樣嗎?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為您詳解。三門峽出土鵝首壺高約40 公分的青銅壺全身綠鏽,呈現出鵝首,曲頸,垂腹,圈足的形態,在曲頸頂部有還有一小孔,約大拇指寬,造型與天鵝十分相近,鵝首處能明顯看到眼睛、扁嘴等,還有簡單雲紋。不得不說,這確實是造型極其精美的一件青銅器。
  • 秦漢新城大堡子墓出土考古證據 鹹陽曾在漢初更名為「新城」
    11月27日上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秦漢新城(原涇陽縣)高莊鎮大堡子村西的大堡子墓地考古,在一小型墓葬內出土肩部刻有「新亭」二字的陶缶,證明鹹陽曾在漢初短暫更名為「新城」。大型墓葬M39槨室和封門鋪首大型墓葬如南Ⅰ區M39,豎穴墓道土壙墓,由墓道、墓室兩部分組成。墓室口大底小,底寬4.6米,長9.5米,深13.4米;東、西、北三壁皆有「之」字形臺階通向槨室。
  • 日本漢初政治史與政治制度史研究動態
    (二)劉邦集團和漢初政治史相關的單個研究以及對「秦漢帝國論」的反思 話雖如此,之後關於劉邦集團和漢初政治史的重要研究仍不斷問世。矢野主稅在探尋曹操集團的屬性時,作為比較對象,也討論了劉邦集團的屬性。他首先將秦末劉邦集團的發展過程分成三期進行分析,發現其具備以沛縣出身者為中心而構成的鄉黨集團的屬性。
  • 七歲寫出「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的高智商兒童,後來如何了?
    曾經以「鵝鵝鵝,曲頸向天歌」聞名天下的7歲神童,後來如何?前段時間網上一位父親說自己的女兒一天能做兩千首詩,這讓們都紛紛表示不相信,網友都說就是不吃不睡也不可能寫出這麼多,哪怕是抄現成的古詩也是有一定難度的,何況還是去創作。
  • 鵝鵝鵝 一詠問題了不得
    《詠鵝》唐·駱賓王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這首充滿了童趣的小詩,是無數中國人「人生的第一首詩歌」。在解讀(翻譯)這首詩時,父母一般照本宣科,告訴孩子:「白鵝啊白鵝,彎著脖子向天空唱歌。潔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的水面上,紅紅的腳掌撥動著清清的水波。」如果父母有些詩詞功底,從詩歌美學上再進一步鑑賞,會對孩子說:「這首詩以一個七歲小孩的眼光看鵝遊水嬉戲的神態,寫得極為生動活潑。
  • 大漢兵魂「環首漢刀」
    環首刀的一般刀型特點為:窄刃、直身,刀首為環形,部分刀身略有內弧(即向刃部略彎曲),有的刀尖略有上揚,這種刀型自漢以後儘管偶爾有小的發展變化 ▲河北滿城漢墓出土之環首刀
  • 這4位秦末發跡的豪傑,都早早胸懷大志,終成名震天下的人物
    陳勝是秦末暴政之下第一個揭竿起義的人,他與吳廣在大澤鄉起義,興起席捲天下的農民革命,開始群起反抗暴秦,並建立起張楚政權,自立為王,真正成為農民起義的核心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起,相與並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相比漢高祖劉邦,西楚霸王項羽至今依舊是多少人的偶像,他出身楚國名門,祖上是楚國名將項燕,本就繼承著「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執念,而他自少便英武過人、理想遠大。
  • 你如果不知道漢初的八大異姓王,又怎麼敢說了解漢朝的歷史呢?
    在統一天下之後,劉邦兌現承諾,先後將韓信、臧荼、韓王信、彭越、張耳、英布、吳芮、盧綰八人封為了漢初的異姓王,形成了漢初的異姓王集團。漢初的異姓王集團擁有的封地面積遠超漢室直接控制的地區,極大地威脅到了中央朝廷的統治,這也是使得漢朝數代君王頭疼不已的諸侯王問題的由來。
  • 漢初三傑韓信為尊,為何《史記》中蕭何、張良入世家,韓信入列傳
    漢初三傑各個是傳奇,每個都有經天緯地之才!但最後都成老流氓劉邦部下,就不得不說性格決定命運,他們三人中如用一句話評價性格!當如下!蕭何,老成持重,因為老成所以膽魄不夠,最後讓原本的部下劉邦當了老大。張良,明智果決,謀略沒話說,更難得的是有自知之明,懂急流勇退。
  • 徐州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玉器圖賞劍具壁璜高清大圖
    1994-1995年發掘的江蘇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墓,早年亦遭盜掘,但仍有大量玉器出土。特別是墓道內多個耳室未遭盜掘其中w1出土大量珍貴玉器,包括:玉卮1件、耳杯1件、玉高足杯2件、玉蟬2件、玉環1件、玉豹2件、玉具劍多套。
  • 鵝鵝鵝鵝鵝鵝鵝
    兩名工人直奔鵝棚,這邊才給料槽添滿糙米,圍欄裡的一隻只大鵝已探出長長的脖子爭相啄食。「你瞧,黑色的嘴,棕色的羽毛,這些大傢伙叫黑棕鵝,可都是值錢的寶貝。」茂名電白粵豐盈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華振自豪地說。鵝,既是楊華振的事業,也是樓閣堂村數十戶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希望。
  • 視頻丨漢文化研究專家陳瑞紅攜著作《漢之始祖劉邦》走進劉邦故裡
    12月11日,漢文化研究專家陳瑞紅先生《漢之始祖劉邦》捐贈儀式暨學術報告會在江蘇省徐州市沛縣圖書館舉行。現場,漢文化研究專家齊聚一堂,就《漢之始祖劉邦》一書內容及漢文化傳承與發展就行座談。陳瑞紅捐贈的《漢之始祖劉邦》一書,系其28年的心血結晶,全書共300多萬字,分四卷,首次用白話文還原了劉邦從出生到去世這六七十年間的歷史,還原了戰國末期至秦末漢初近百年的歷史,還原了大漢帝國的建立史。《漢之始祖劉邦》是一部具有重大文獻價值的長篇歷史題材小說,是一首激越千古、盪氣迴腸、厚重大氣的傳奇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