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修·邦克·李奇微,韓戰時期,原本為美國陸軍副參謀長,1950年12月,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沃爾頓·沃克陣亡,李奇微接替沃克,擔任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兼"聯合國軍"地面部隊司令,1951年4月,接替被解職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任"聯合國軍"總司令、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和遠東美軍總司令。
李奇微作為韓戰的親身參與者和指揮者的身份,寫下了一本《韓戰回憶錄》,對這場讓美國人心有餘悸的戰爭,給予了非常細緻的描敘,也不斷的甚至充滿激情的更滿懷牢騷的抒發自己在這場戰爭中的深刻感受,作為一個中國人民的敵人,我們想要他給出對這場戰爭公正的評價,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我們依舊能從他的敘述中看到在那場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英勇向前無所畏懼的精神。
在李奇微的回憶錄中,雖然存在著一些對中國人的偏見,但事實上,他仍然無法完全避開事實的真相,在他的一些吞吞吐吐、含糊其辭,甚至是惱火的敘述中,依然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關於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描述,比如他對中國人民志願軍對美軍俘虜態度的描述中,就非常感慨地寫到:
中國人釋放俘虜的做法與北朝鮮人對待俘虜的做法截然不同(北朝鮮人往往在俘虜腦袋後面補上一顆子彈)。有一次,中國人甚至將重傷員用擔架放在公路上,爾後撤走,在我方醫護人員乘卡車到那裡接運傷員時,他們沒有向我們射擊。我們後來體會到,中國人是堅強而兇狠的鬥士,他們常常不顧傷亡地發起攻擊。但是,我們發現,較之朝鮮人他們是更加文明的敵人。有很多次,他們同俘虜分享僅有的一點食物,對俘虜採取友善的態度。這樣做,很可能是想讓俘虜深深感到,生活在共產主義制度下要比資本主義制度下好得多(其實這句話有些無恥,一向標榜自由民主的李奇微,對於這種人道主義的做法,竟然無法理解。)。我們在奪回漢城時發覺,中國人並未恣意毀壞我們運到漢城準備用以修復這座遭到轟炸的城市的建築材料。
然而,回憶錄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李奇微對中國人民志願軍衝鋒時吹起的軍號聲所表達的感受,他多次在回憶錄中提到軍號、軍號、軍號,每一次吹起的嘹亮軍號聲不僅讓美軍心驚膽寒,也讓李奇微無奈到憤怒的感覺。
李奇微在他的回憶錄中,幾乎是充滿了憤怒到憎恨的語言描繪著軍號的聲音,「中國軍號的嘯鳴,這種銅號看上去就像足球賽巡邊員用來表示犯規的喇叭,其粗野的音調夾雜著發狂的吹哨聲「,「除夕這天伴隨著刺耳的中國軍號聲、用不堪入耳的蹩腳英語尖聲威脅著發起了進攻」,「戰線上又四處響起狂亂的軍號聲和粗野的吼叫聲」;
這種情景在李奇微的眼中是一種無奈,只能以一種詛罵的語氣表達他的憤怒,不過,在我的眼中卻看到了一種興奮,我簡直就像看到潮水般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嘹亮的軍號聲英勇衝鋒的畫面,而敵人在我們一往無前的衝鋒中退卻,潰逃,舉起雙手顫抖著投降。
實際上,事實也就是這樣,李奇微在回憶錄中大罵南朝鮮軍隊,只要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軍號聲響起,立即表現出驚慌失措的舉動,並迅速潰敗、逃跑,根本沒有一丁點抵抗的心思在裡面,但對於美軍,李奇微的也無法將美軍在軍號聲音響起時表現,描繪得更加勇敢。
敵人在夜暗中已悄然無聲地出現在我方陣地上,還常常發現,四、五個穿著膠底鞋的中國人已不聲不響地潛入他們與前哨警戒線之間的地帶。這時,信號彈就會從敵人戰線那邊升起,瘋狂的軍號聲就會把我方哨兵嚇進碉堡,幾乎來不及發出口令,戰鬥就打響了。
十一月二十六日,中共部隊又一次兇猛地全力撲向第8集團軍。他們首先從右翼攻擊南朝鮮第3軍,幾乎將沃克的右翼部隊消滅乾淨,只幾小時的功夫,他們就肅清了殘存的南朝鮮部隊。爾後,中國部隊就沒完沒了地吹著軍號,開始攻擊美第2師。在後來的戰鬥中,美第2師這支英勇的部隊一共損失四千多人以及大量火炮、信號器材和工兵器材。唯有保羅·弗裡曼上校的第23團戰鬥隊經師長同意向西海岸方向撤退才完整地逃脫。
李奇微在描繪自己包括美軍士兵對中國人民志願軍不斷吹起的軍號聲的感受時,表現出更多的無可奈何,他傷感地說,「這是一種中國式的精神戰,這種精神戰我們後來既熟悉,又頭疼」。
而這種感覺也不是李奇微所獨有的,一些參加過韓戰的美軍士兵也恐懼的回憶:「聽到中國軍隊的軍號,我們各個膽戰心驚」,因為,每當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軍號聲尖嘯著響起的時候,美軍士兵就會遭到猛烈的打擊:「迫擊炮準確地擊中碉堡和塹壕,步槍子彈和手榴彈暴雨般傾瀉而下……志願軍隨後會排山倒海般地衝過來,任憑美軍火力再猛,衝鋒的浪潮仍然一浪高過一浪,直到淹沒敵人為止。
他們對軍號的聲音表現出一種絕望:「聽到這號聲,我分明感覺到這是給予我們中國式的葬禮」,「那是一種可怕的聲音,是一種死亡的召喚。」
李奇微在回憶錄中說到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衝鋒:
以大量步兵實施夜間進攻,不顧傷亡,一邊幾乎是在距炮兵彈幕近在咫尺的地方跟進,一邊猛投手榴彈;其中一個幹部狠吹了一聲軍號,他們隨即從四面八方以輕武器和手榴彈向指揮所發起攻擊。這樣,北岸的中國人便湧到了河的南岸。在西南方向,沿著河岸,敵人的其他部隊正在同第3營的L連激戰,最先過橋的中國人立即插進司令部所在地,他們射擊,拼刺,摔手榴彈,並向停放著的車輛扔炸藥包以將其燒毀。我方許多人被軍號的吵嚷聲(這是一種中國式的精神戰,這種精神戰我們後來既熟悉,又頭疼)或敵人幾乎近在耳邊的射擊聲所驚醒。他們在等待撤退信號時睡著了,所以爬出各自的散兵坑就投入了短兵相接的戰鬥,有時要一對一地將敵人摔倒在地,有時得用手槍的抵近射擊來回擊對方。部隊在該地展開了你死我活的拼殺……
一把軍號,七個人,抓獲英軍來福槍團
這就是一個美國人,那場戰爭的對抗者李奇微眼中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而真正令以美軍為首「聯合國軍」害怕的,並不是軍號本身,而是中國軍人英勇頑強的戰鬥意志!
向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致敬!
《決戰朝鮮》這本書是一部全景式再現韓戰歷史風雲的經典作品,以恢宏的氣勢、凝練的語言、多維度的視角記述和分析了韓戰成因、決策過程、五次戰役及板門店停戰談判等重大事件,塑造了一大批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
同時,書中通過翔實的史料全面揭開韓戰臺前幕後的諸多歷史真相,被廣大軍迷譽為韓戰題材國內品質扛鼎的作品。
對抗美援朝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通過購買此書閱讀,了解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抗美援朝七十周年#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