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食志》:從「臭酸」「窮酸」到「百味之首」,揭秘中國酸食

2020-12-10 鑑書客

酸、甜、苦、辣、鹹,中國人對飲食的口味,常以這「五味」概括。五味,不僅是舌尖上的滋味,更化作尋常百姓生活中的點滴,成為中華文化裡不可或缺的文明密碼。

山西人是出了名的嗜酸如命,不管在外下館子,還是婚喪嫁娶,都少不了那一口酸味。汪曾祺先生的散文《五味》開篇,就提及了山西一帶的酸味風俗:「有人來給姑娘說親,當媽的先問,那家有幾口酸菜缸。酸菜缸多,說明家底子厚。

中國疆域之大,幅員遼闊,雖然各地區的人口味有所偏差,但在談到五味的時候,大多以「酸」為首。五味之中,用以喻情喻景最多的,還是「酸」味。

宋朝呂本中寫過一本《官箴》,書裡記載了古代官員的格言警局和為官之道,其中就有一句王沂公的經典語錄:「吃得三鬥釅醋,方做得宰相。」所謂釅醋,就是指高濃度的醋,只有能喝下三鬥濃醋,才能當得起宰相的職責。普通的醋喝上三鬥都得酸倒牙,更別說濃醋了,能喝下三鬥釅醋的人,想來也是很能忍讓的能人了。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口酸味卻滋養了中國大地上無數的炎黃子孫。從東北酸菜到西南酸果,從八大菜繫到街頭巷尾的小攤食肆,資深食客、作家要雲三十多年間輾轉中國大江南北,尋味村野,致力於探尋不同地域的酸味食俗,解構酸食特色裡蘊藏的文化密碼。要雲先生的最新作品《酸食志》,正是一部探究中國酸食歷史,深入了解中國酸文化演變的上乘之作。

01「臭酸」之味,是窮苦歲月裡百姓艱難謀生的困頓風味

五味之中,酸是最與眾不同的一味。甜苦辣鹹,大都取決於食材本味,而酸則不同,除了大自然賦予的青梅、酸木瓜等果蔬之酸,大多數的酸都是靠人工發酵的方式獲取的,品類之豐富,令人稱奇。

青菜、瓜果、糧食穀物、蝦蟹魚肉、動物乳汁,但凡能入口的食材,無一不能做成酸食。北方遊牧民族最愛酸奶,南方民族喜好酸湯、葷酸,東北人將酸菜引以為傲,華北、西北卻對酸飯、漿水津津樂道,西南更好一口醃菜、泡釀,華南則對糟酸、醋酸情有獨鍾。中國人因地制宜做酸的本事,大概是與生俱來的。

將食材放入密封的罐子裡醃漬發酵,是常見的做酸手法。在貴州黔南獨山、荔波一帶,卻盛行一種做酸的另類方法——漚酸。

所謂漚,就是將瓜果蔬菜、肉禽河鮮等食物,長時間放置在密封罈子裡漚,並且隨時吃隨時漚制。這些經過漚制的食物腐敗酸化後,筷子夾都夾不起來,全都化成了酸汁。

與其他酸品種不同,漚酸流行的地域狹窄,能夠接受這種酸食的人群比較少。只有生活在黔南都勻、獨山、荔波一帶的人,才對漚酸情有獨鍾。都勻四酸和獨山三酸中的蝦酸、臭酸,都是將食材密封在罈子裡經年漚制而得來的。

黔南一帶的臭酸取材廣泛。青菜可以做成素臭酸,豬牛羊肉、魚蝦蟹鱉等葷菜也可以拿來漚制,做成葷臭酸。素臭酸是灰綠色的,能當做葷臭酸的發酵劑使用,而葷臭酸則是褐色的。但甭管哪種臭酸,味道都是一樣的臭氣燻天。

好端端的新鮮食物為什麼不吃,非得等漚成酸汁才吃呢?原來,這與黔南一帶的社情風貌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起初是因為窮鄉僻壤,沒什麼好東西可吃,平日裡壓根見不到葷腥,只有逢年過節,當地的百姓才會準備豐盛的餐食,招待客人和親戚。宴會吃剩的魚肉殘羹,捨不得輕易丟掉,於是連湯帶水,一起放入瓦罐之中封存。等到想吃的時候,再從罐子裡舀出一些,加入湯鍋裡,和青菜等吃食煮成一鍋,也算是沾點葷腥。

貴州一帶氣候溼熱,魚肉殘羹在罈子裡漚制了幾個月,早就漚得不成樣子,還散發出強烈的奇臭。但事情怪就怪在,這酸汁放進湯鍋裡,加上青菜、蘿蔔、魔芋煮熟後入口,反倒充盈著一股奇香。

生活困頓的年月裡,臭酸成為許多窮人改善口糧、沾沾葷腥的奇特風味。即使如今生活條件改善,物資不再短缺,但吃慣了臭酸的人們依然惦念著那口聞起來臭、吃起來奇香的酸味。

一壇壇經年存放的臭酸,在日復一日的舀出、回添新滷水的漚制過程中,散發著往昔歲月的悠長回味。

02「窮酸」之境,是老百姓的智慧體現,更是中華酸文化的縮影

《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中,有一句唱詞:「老夫人猜那窮酸做了新婿。」何為「窮酸」呢?既窮困又迂腐的人,就常常被稱為「窮酸」,舊時「窮酸」二字大多專指窮秀才。五味之首「酸」是怎麼和「窮」扯上關係的呢?這就要從「酸味」的演變說起了。

最早有關「酸味」的記載,源自《尚書·說命下》——「若作和羹,爾惟鹽梅」。鹽梅,指代的就是早期古人用於調味的兩樣東西,前者代表鹹味,後者代表酸味。相同的是,這兩種調味品都源於大自然,無需人工釀造便可獲得。

真正由人釀造出的「酸味」,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當時的人們將肉塊剁碎、製成肉醬,在製作過程中,肉醬分解出包括胺基酸、乳糖酸、醋酸等多種有機酸,形成了最早的酸味調料品——「醯」和「酢」。

《周禮》中記載:「醯人,掌共五齊七菹,凡醯醬之物,賓客亦如之。王舉,則共其菹醯物六十甕。共後及世子之醬齊菹;賓客之禮,共醯五十甕。凡事共醯。

所謂「醯人」,其實就是負責為王室貴族釀酒、製作醃菜的官吏,他們手中掌握著釀造酒和蔬菜醃漬的秘方。而醋酒同源,「醯」又指釀醋的「醴」,所以不難發現,其實周人已經學會釀醋的方法。

然而,因為釀造方法複雜、成本高,當時只有王室貴族才能吃得起這口酸味。窮苦百姓即便想吃,也壓根吃不到。

春秋戰國時期,醋的釀造方法慢慢傳開,民間出現釀醋的小作坊,但由於產量非常低,尋常百姓依然很難吃上一口醋。

《論語》裡就有記載:有人向孔子的弟子微生高討醋,微生高家裡也窮得吃不起醋,只能去鄰居家要一杯醋來給對方。由此可見,醋在當時還不是一種唾手可得的日常調味品,對窮人家來說,想喝上醋還是很困難的。

古代的醋為什麼這麼昂貴呢?

從釀製原料上來說,古代的醋大多是採用糧食來釀造的。而在農耕社會,糧食是多數人的口糧,人多地少、生產力落後的現狀意味著糧食產量不夠高,拿糧食去釀醋的做法,在古人眼裡無疑是非常奢侈的事情。

從社會環境上來說,古代戰亂頻發,朝代更迭頻繁,對老百姓而言,生存的問題都沒解決,哪有心思去釀醋呢?在這兩大因素的共同影響下,醋的身價自然水漲船高了。

作為調味品,醋酸改善食物的風味,使得粗糲的食物吃起來更美味可口。但對窮人而言,價格不菲的醋實非上選。為了吃上一口酸,窮人們將智慧發揮得淋漓盡致。

漿水,一種由米湯和蔬菜發酵而來的酸食。將野菜用沸水焯過,再用清水煮沸,加入少量的麥麵、豆面等作為觸媒,等其發酵變酸,漿水就做成了。漿水是菜酸和禾酸的混合體。

在西北地區,這種漿水菜、漿水面依然是不少人的主要食物。在陝甘寧地區,依然流行用漿水來為攪團、撒飯調味。除了漿水這種酸食外,內蒙古一帶盛行的酸飯酸粥、東北的酸湯子,也是窮人的智慧發明。

古往今來,這一口酸味,不知給多少粗糲的食物增添了迷人風味,也不知凝結了古人多少辛酸智慧的結晶。

03一口酸食,道盡尋常人生的百般滋味

酸,大概是人體味覺記憶最長久的味道了。只要一想起那些冒著酸味兒的食材,便覺得滿口生津。中國人對酸味的追求,出奇的一致。不管是東西南北哪個地域的人,都熱衷於一口酸食。

一小碟陳醋,一缸子酸蘿蔔,一罐濃香的柿子醬,都足以勾起許多人對往昔的美好記憶。對中國人來說,餐桌上的酸味,不僅是改善食物風味的調味品,更是一種情感的聯結,維繫著人與人、與家庭之間的情感,凝結了人生裡種種複雜心緒。

電影《飲食男女》開頭,當了一輩子名廚的老朱正在精心準備家宴。每周星期天的家宴,是他與三個女兒維繫情感的一貫方式。老朱精挑細選的菜式裡,就有一道蘇幫菜中的傳統名菜——松鼠鱖魚。

取新鮮鱖魚為原料,油炸後的成品酷似松鼠,取濃稠的番茄醬放入調料,入鍋燒熱做成澆汁,淋在魚身上,一道酸酸甜甜的松鼠鱖魚大功告成。一勺酸爽的澆汁,是松鼠鱖魚的點睛之筆,沒了這口澆汁,這菜便沒了靈魂。

如同這道菜裡的鱖魚一樣,老朱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妻子早逝,他一個大男人既當爹又當媽,拉扯大三個女兒,說不辛苦,那都是假的。可作為父親,這是他必須承擔的責任,永遠也無法推卸。在父親和男人之間,他選擇了做好父親。

當女兒們逐漸長大,從家裡搬出去住時,老朱心裡是酸楚的,畢竟他大半輩子時間都給了女兒們,卻改變不了家的消散。但他又是欣喜的,因為在家消散之前,他又遇到了喜歡的女人,即將擁有新的家庭。

藏在松鼠鱖魚裡那一抹酸甜,是千百年來不曾改變的舊時光風味,也是無數尋常百姓在家庭和人生裡感受到的複雜滋味。

人生百味,最深刻不過一口酸。酸味兒,是時光對食材的造就,是瀰漫在唇齒間、揮之不去的味道,更是人生路上難以言喻的複雜心境。

酸,存於碟間,蘊於日常,耐人尋味。

相關焦點

  • 食之百味,中國各省的美食代表
    食之百味,中國各省的美食代表中國飲食文化直接影響著國人。都說不嘗遍全國,不算是合格的吃貨。山川網為大家推薦中國百種必吃名菜之首的黃燜雞丁——魯菜百料皇,讓你回味泉城美食的奧妙,品味福建美食的獨特,領略湖南美食的美妙,尋找四川美食的風採。
  • 宜百味三明治轉型輕食 重新定義快餐
    5月,美團發布了《消費新升級,餐飲新主場:中國餐飲報告(白皮書2017)》。報告顯示,2016年,80後和90後人口突破4億人,佔全國總人口的近1/3,在美團、大眾點評APP的消費人數比例中,20-35歲的年輕人佔比均為74%,成為了餐飲消費的主力軍。  主打健康、精緻便捷的輕食簡餐越來越受到年輕人青睞。
  • 川菜百菜百味之荔枝味
    川菜的百菜百味是指其味道豐富多變。個人認為,這或許是因為四川所處的地理位置,川菜製作的方法,還有其得天獨厚的調味品資源造成的。川菜講究色、香、味、形,尤其在「味」上下功夫,川菜的口味組成。主要有七種基本味道(麻、辣、鹹、甜、酸、苦、香),巧妙搭配,靈活多變。創造出魚香、怪味、荔枝等24種各具特色的複合味,從而演變出上百種口味。味別之多,調製之秒,堪稱中外菜餚之王,從而贏得「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美譽。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川菜的荔枝味酸甜適口,回味如同荔枝。
  • 詩詞丨所謂幸福,就是食之有味
    食之有味,生活才有味。汪曾祺先生是一個美食家,也是一個人生的智者,他說: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都去嘗嘗。其實,所謂幸福,就是食之有味。蘇軾被貶到黃州,生活拮据,他發現黃州豬肉便宜,於是,自己研究了一套吃豬肉的方法,後來,成為名菜「東坡肉」。在那個失意的時候,美食一定給了蘇軾很大的安慰。千百年來,人們羨慕蘇軾,其實是羨慕他能把平淡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 詩詞:所謂幸福,就是食之有味
    食之有味,生活才有味。要說到最會吃、吃得最有名堂的詩人,非蘇軾莫屬,畢竟還有一道菜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東坡肉。能吃到這個境界的詩人,把美食寫到詩裡,讓人感到看著就很幸福。在荒蠻的嶺南,蘇軾說:這裡沒有什麼不好的,你看羅浮山下四季如春,蘆薈、柑橘、楊梅依次結果,更別說每天能吃到三百顆新鮮的荔枝了。初到黃州宋代:蘇軾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
  • 美好「食」光·「味」你而來,廣州舉行美食文化系列宣傳推廣活動
    11月29日,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的「美好『食』光·『味』你而來」——2020年廣州美食文化系列宣傳推廣活動舉行。本次活動以「尋味」為主線,打造廣州美好「食」光美食互動體驗新場景,滲透廣州本地美食場景及人群,擦亮「食在廣州」金字招牌,為廣州美食旅遊行業賦能。
  • 千滋百味方便麵
    幾分鐘打造舌尖美食 色香味俱全近年來,國家出臺關於推動食品行業健康發展的戰略措施,為食品行業的發展創造了光明的前景,2020年是「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實施關鍵的一年,今年的全民營養周主題核心為「合理膳食 免疫基石」。
  • 食族人 | 享受一人食的好滋好味
    一人食的出現很好的解決了一部分人的吃飯問題,對於加班黨來說,絕對的福音啊!想想一個人加班到深夜,沒有外賣、不想做飯,這時候能從囤貨中翻出一桶配料豐富的食族人酸辣粉、螺螄粉、椒香面、關東煮......幸福感簡直不要太強~
  • 五味.七味、味道.味帶
    五味.七味、味道.味帶:文字發酵|中國.首席焙烤食品工程系統博士.杜德春味覺—味覺的概念與分類:味覺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內對味覺器官化學感受系統的刺激並產生的一種感覺。不同地域的人對味覺的分類不一樣。日本:酸、甜、苦、辣、鹹。歐美:酸、甜、苦、辣、鹹、金屬味。
  • 為什麼說酒是「百藥之長」,也是「百毒之首」?
    酒是「百藥之長」講的是實用價值,從古到今都是公認的。酒是不是「百毒之首」,個人看法不一,主要指飲酒過量後傷身、亂性。酒為百藥之長」一說出自《漢書·食貨志》:「酒,百藥之長,嘉會之好。」再比如古代除夕男女老幼必用之品——屠蘇酒,用酒泡大黃、白朮、桂枝、桔梗、防風等製成,飲之能預防瘟疫等傳染病。孫思邈還將自己的屋子起名為「屠蘇屋」。
  • 良感交織生活 遇見百味天津
    店內聚集了發現良品、MUJI在中國首個本土化商品陳列區,還設有天津首家Café&Meal MUJI無印良品餐廳、Café MUJI飲品區、兒童廣場、Open MUJI等特色服務,旨在帶領人們從MUJI的視線出發,與良感生活不期而遇。
  • 苗族百味美食〡《舌尖上的中國》也沒有放過的中華味道精華
    《舌尖上的中國》中展現的苗家醃魚,真是讓我到現在也念念不忘,在田裡抓上來的新鮮肥美荷花魚用剁椒和鹽以及當地特色的蝦醬醃製保存
  • 敢比東君神妙手,桃花千古笑春風,唱和25首
    >詩人莫嘆自酸窮,滿腹珠璣作富翁。2梅骨詩魂唱和亙古騷人志未窮,汨羅屈子寫悲風。山河總在襟懷系,警句何多青史中。草船借箭東風到,火點連營赤壁紅。臨強敵,布疑宮,琴聲退敵坐城中。出師表意傳千古,未竟篇章夢一空。
  • 宋長徵散文集《鄉間食味》出版
    日前,中國作協會員、山東省籤約作家、菏澤市作協副主席宋長徵力作《鄉間食味》由黃山書社出版發行。本書為中國作協定點深入生活項目籤約作品,也是宋長徵「鄉間系列三部曲」之一,與其已出版的《鄉間遊戲》互為映照、補充。
  • 山東歐米奇西餐知識百科:如何在烹飪過程中保持原料的本味?
    烹飪藝術強調「以味為本」,講究味道的調和。做菜時,往往多加一分則多,少放一分則少,到底應該如何把握其中奧妙的尺度呢?調味的「加減法」原則「食」為體,是形;「味」為用,是神。一切美味都是以食物為載體,但食物自身未必都有性味,味本是食物的屬性,隨著食物的發展變化,味從食物中分離出來,形成與食對立統一的關係。
  • 聞味識酸筍
    2008年,他帶著家鄉的竹筍來到柳州市做起酸筍生意。十幾年醃製酸筍的經驗,讓李永國練就了「金鼻子」,聞一下就能判斷出酸筍發酵前、中、後期味道的不同,快速區分酸筍的品質。  隨著廣西柳州螺螄粉逐漸熱銷,李永國憑藉「聞味識酸筍」的能力被柳州一家螺螄粉工廠聘用,每天的工作就是對廠裡60缸酸筍的色澤、成熟度進行鑑別和記錄。  曾因為酸筍味道特殊差點改行的李永國如今變得自信起來。
  • 80後畫家創作「食味」插畫 畫的不是食物是回憶
    原標題:80後畫家創作「食味」插畫 畫的不是食物是回憶最近,畫家「皇小小」在微博上發布了一組「生活食味」,那些記憶中的瓷缸、鋁飯盒、荷包蛋生日面、一杯烈酒一把吉他都出現在漫畫裡,讓網友感慨「每一張圖都會讓你的心裡暖暖的」。這位80後畫家坦言,這組畫都是自己的生活經驗,畫出來也是為了讓「我們在向前奔跑的時候也會時不時回頭望」。
  • 就是這個味 歡樂園《三國之志2》還原經典戰場
    三國強將任你差遣,一言不和就開殺,不管你是單槍匹馬獨戰群雄還是聚眾包團共御強敵,在《三國之志2》裡都能盡情享受廝殺的快感,不一樣的精彩,極致的遊戲體驗,玩遊戲就是要這個味。
  • 老人常說,處暑要「多一味、吃一肉、食一白」,你知道啥意思嗎?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四個節氣,標誌著炎熱天氣到了尾聲,暑氣漸漸消退,由炎熱向涼爽過渡,終於熬過了這炎熱的熱天,這個時候易有「秋老虎」出現,要注意預防「秋燥」,什麼是「秋老虎」?大致意思是,此段時期氣溫高居不下,乾燥煩悶,讓人難受,其熱度很兇猛,不亞於老虎之勢,真正涼爽一般要到白露之後,雖然已經處暑,但中午這三個小時,還是熱得厲害,處暑的民俗活動很多,就拿吃來說,就有很多種花樣,其中最多的就是鴨子肉,它有補益身體、利水消腫 的功效,很多人處暑都會選擇鴨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