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提問:
在平時的工作中,我總會太在意別人的看法而忽略自己,這讓我覺得很累,我總在想別人方不方便卻忘了自己委不委屈,更可笑的是在這一點是別人看不下去了忍不住和我說的,其實我也知道,我爸爸說我太笨了一點也太實誠,只知道按規矩辦事,我也覺得這樣一直下去不行,但我又羞恥與表達自己的想法,又在想實誠一點真的不好嗎,也許現在沒人喜歡實誠的人?
以下是我的回應:
你好!看了你的描述和你的疑問:「實誠一點不好嗎?也許現在沒人喜歡實誠的人?」其實,忽略自我滿足他人和實誠這兩個概念不是等同的。並不是說實誠不好,也不是沒有人喜歡實誠的人,而是當你選擇忽略自我的感受去滿足他人的需求時,你的自我價值感是很低的,你無時不刻在向自己以及他人發送這樣的信號:我不重要,我不值得。
正是因為這一點,與你接觸的人會覺得看不下去,你的父親也會說你太實誠,其實他想表達的意思是你不為自己考慮。
同樣為自己考慮與自私的概念並不是等同的,也不意味著為自己考慮的人就不實誠。所以,你的核心問題大概就是:如何提高自我價值感,相信「我是值得的」。
自我價感低的人由於很少能通過內在的、本身的一些東西去認同自己,所以他們格外看重他人的評價。比如你說在工作中你總是會在意他人的看法,在意他人是不是方便,而且這種在意是以犧牲自我需求為代價的,所以你常常會覺得很委屈。那麼為何要去在意他人的想法呢?其實就是想讓對方感覺好,從而得到認同感。可能對方會誇你一句:某某,真好!無論做什麼,都害怕令對方不舒服,害怕得罪對方。所以,你會很累,因為沒有一個人能夠完全令所有人滿意,而你的做法是,不斷地委屈自己去讓他人滿意,導致越來越累。
一個人的行為模式基本上都逃不開原生家庭的影響,所以你可以去覺察一下,你真正想要令誰滿意?不可否認,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的養育者由於自身的局限,常常會做一些「傷害」我們的事,比如指責、貶低孩子,總是拿孩子與他人做比較,打擊孩子,或者總是傳達出孩子是個拖累這樣的信息。如果孩子做的不能令養育者滿意,可能就會受到「失去愛」的威脅,在這樣的狀況下,孩子就比較容易自卑、感覺自己是沒有價值的,會想盡一切辦法去討好,讓養育者開心,好讓自己顯得「有價值」。
你現在意識到了這樣下去不行,但是羞於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口。有這樣的意識是很好的,接下來就是要不斷地提高自我價值感。告訴自己:我是重要的,我是值得的。當然,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的話,我是建議你做一些個案諮詢,參加一些工作坊,這樣突破原有的信念桎梏,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可能會更順利一些。
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