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上,用生命扛起公路運輸線

2020-12-19 安徽網

王順秀在接受採訪

王順秀胸前 掛滿勳章

保家衛國,人在橋在!一部講述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事跡的電影《金剛川》,今天起在全國公映。故事發生的地點金剛川,是一條河流,也是1953年金城戰役中,軍隊與物資通往金城戰場的必經之地。河流之上的長橋是渡河的唯一通道。「守住那座橋」成為志願軍官兵當時的最高使命。鮮為人知的是,在南京,也生活著一位曾戰鬥在金剛川運輸線上的志願軍工兵連指導員王順秀。1952年,他和戰友們在金剛川下遊的沃尾渡口與敵人鬥智鬥勇,一次又一次架起橋梁,成功地保障了我軍運輸線路的暢通。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當年近90歲的王順秀唱起舊時戰歌,他仿佛又回到了70年前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爭上前線、造橋修路、排雷避險、鬥智鬥勇……

爭上前線,不當不打仗的兵

時間回到1950年大西南解放後,王順秀隨60軍駐紮四川,擔負起了保衛和建設川西的任務。1950年11月,上級決定調60軍參加抗美援朝作戰。時任警衛連指導員的王順秀卻不在徵召之列,這讓他滿心氣惱:「當兵不打仗是件很丟人的事,不打仗不行。」19歲的王順秀決定再爭取爭取。

由於當時部隊幹部奇缺,王順秀又是全連唯一的黨員,營長並不想放他走。幾經波折,王順秀給營長撂下狠話:「你不讓我打仗,我就回家去。」營長沒辦法,這才鬆了口。營長答應了還不行,不放心的王順秀又借來了營長的戰馬,策馬一個晝夜趕到軍分區親自「請纓」。在軍分區,王順秀向首長當面要求隨軍出川。師長聽罷,緊皺了眉頭有些為難,但感其誠心,又看在王順秀曾是他警衛員的份上,說了句「你這個娃娃有志氣」,算是同意了。

1951年3月,王順秀如願隨部隊出徵朝鮮,擔任180師通信連指導員。

負傷又戰,養好傷病再入朝

1951年5月下旬,剛入朝鮮戰場不久,王順秀就因連日勞累舊傷復發,高燒加瘧疾,脫水昏迷,被老鄉們抬著送至後方,王順秀所在部隊的通信員跟隨他們一路北行。

由於敵機封鎖公路,他們只能白天在山林裡穿行,天黑再上公路。敵人的炮火不時順著公路向他們射擊。抬擔架的老鄉被打散後,通信員背著王順秀,蹣跚著跟著人流往前走。

「通信員是一大個子,遇到敵機轟炸,他就把我放在安全的地方,轟炸停了再背起我向前走。」王順秀回憶道,「天上飛機轟炸,地上炮火追擊,如此艱難的情形下,一夜也走不了幾裡路。」最終,足足走了八天,他們一行人才脫離敵人炮火的封鎖,住進了位於鐵原附近的一所兵站。兵站的同志趁下雨天敵機少,用汽車將他們送到了平壤。幾經輾轉,王順秀坐上了運送傷病員回國的列車。1951年6月,王順秀再次回到朝鮮投入戰鬥,擔任180師工兵營一連指導員。

艱苦抗戰,雙肩扛起公路運輸線

1952年夏季,中國人民志願軍、朝鮮人民軍與「聯合國軍」的較量日漸僵持,工兵連的工作也日益緊迫與繁重起來。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我們的戰場就在金剛川下遊的沃尾渡口。」王順秀告訴記者,當時工兵連主要負責為前線部隊造橋修路,靠著僅有的100多號人,保障路線暢通非常困難。「美軍的飛機盤旋在上空,一發現我們的橋梁,就指揮著炮彈往這兒打。」王順秀說,五米寬的橋面不一會就能被炸得千瘡百孔,志願軍的橋是造一個被毀一個。

辦法總比困難多。志願軍戰士利用敵軍的視覺盲區和白天攻擊晚上休息的規律,建造了「一明一暗」兩條通道:明面上搭建假橋吸引火力,引誘敵人去破壞;另一面卻充分利用地形優勢,在靠近山腳的地方搭設了兩種「暗橋」。一種「暗橋」也叫「過水路面橋」,就是整個橋都是在水裡隱藏著,橋面上水約30釐米深,汽車能跑而且人看不到。另一種「暗橋」叫棧橋,這種橋的兩端各有一個橋頭,中間用船作為橋基,船上用橋梁和橋板連接成浮橋,白天只留兩個橋頭,船和橋梁橋板藏在山溝裡。等夜深了敵人停止進攻了,再快速拖出來,最快40分鐘就能搭起來。

王順秀回憶,「有一次,橋基還沒有固定好,部隊就著急通過,將士們心急如焚,想著晚上如何保障任務,不需要任何的動員和鼓勵,全連官兵自發泡在水裡,肩抵著肩,背靠著背扛橋板,愣是在水面上架起了一座『人橋』。」

裝備落後,精神是支撐獲勝的關鍵

談及志願軍如何取勝,王順秀毫不遲疑:「論裝備我們完全沒有優勢,能打贏,完全靠的是一種精神!」

「美軍有大量飛機,他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破壞我們的運輸線,切斷給養通道,困死、餓死我們。花費幾天時間架的橋,頃刻之間就被敵人摧毀了。」王順秀說,許多戰友在美軍飛機的轟炸下犧牲,他所在連的副連長也差點被飛機的炸彈擊中。

除了飛機之外,美軍還研發了大量新型炸彈,比如王順秀所在部隊曾碰上的「蝴蝶彈」。這種炸彈在空中幾十米高的地方爆開,在公路、橋梁兩邊撒下40顆小炸彈,小炸彈長著兩個「翅膀」,只要一碰,立即就會爆炸。「第一次見這種炸彈,我們都不會處理,一個排長、一個班長、一個戰士提議將它用土蓋上,結果一蓋,炸彈就響了,班長沒了,戰士也因此負傷。」王順秀說。

此外,還有重達800多磅的定時炸彈、方便夜襲的照明彈、撒在公路上的三角釘……「這些裝備志願軍大多都沒有,敵我實力懸殊。但我們從沒怕過,更沒想過退縮。當時戰友們想的都是一件事,就是怎麼修路建橋,怎麼千方百計完成任務。」王順秀的語氣一下變得昂揚起來,「幾十米高的浮橋,我們一夜之間就能架起來。每次成功完成一個任務,我這個指導員還會帶領大家及時評功,進行政治學習,激發大家的積極性。」

老人坦言,一次評功時,敵機突然襲擊,連裡的三班班長周光就在他面前倒下了。「當時天剛蒙蒙亮,飛機一來就丟下了大型炸彈,我趕忙喊『快下防空洞』,話音未落,炸彈就落在離我不遠的周光旁邊……」轟炸結束後,大家安葬好犧牲的戰友,依舊繼續頑強投入戰鬥。

當時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支撐著你們?「你要我說我也說不出來,大概就是一種從來不講困難,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和堅信我們能取得勝利的信心吧。」王順秀笑著告訴記者。時間的犁耙耕密了他臉上的皺紋,雙眼透出的光卻更顯神採奕奕,夕陽餘暉灑在他的墨綠色軍服上,胸前的勳章正熠熠發光。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老戰士王順秀:金剛川上,用生命扛起公路運輸線
    金剛川上,用生命扛起公路運輸線  ——訪抗美援朝老戰士王順秀  保家衛國,人在橋在!一部講述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事跡的電影《金剛川》,今天起在全國公映。故事發生的地點金剛川,是一條河流,也是1953年金城戰役中,軍隊與物資通往金城戰場的必經之地。河流之上的長橋是渡河的唯一通道。
  • 金剛川上,用生命扛起公路運輸線——訪抗美援朝老戰士王順秀
    一部講述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事跡的電影《金剛川》,今天起在全國公映。故事發生的地點金剛川,是一條河流,也是1953年金城戰役中,軍隊與物資通往金城戰場的必經之地。河流之上的長橋是渡河的唯一通道。「守住那座橋」成為志願軍官兵當時的最高使命。鮮為人知的是,在南京,也生活著一位曾戰鬥在金剛川運輸線上的志願軍工兵連指導員王順秀。
  • 抗美援朝老兵林從平:用生命守護公路運輸線
    膠東在線11月27日訊(通訊員 林靜)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今年是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為了銘記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致敬那些抗美援朝中最可愛的人,從今天起,煙臺福山新聞將對福山區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部分老兵進行專題採訪報導,今天我們首先走近抗美援朝老兵林從平,聽他講一講志願軍戰士是如何用生命守護公路運輸線的。
  • 金剛川:韓戰的鋼鐵運輸線,打不斷炸不毀,讓美軍輸得服氣
    《金剛川》劇照 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金剛川》也即將上映,本劇突破以往戰爭片的宣傳手段,重點瞄準後方運輸線上默默付出的志願軍將士。二戰結束後,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武器完備、補給運輸現代化;而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武器不如人,後勤補給也很落後,即便如此,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了保家衛國,還是開闢了一條鋼鐵運輸線。 一、敵我差距 1950年6月,韓戰爆發,這本是朝鮮半島的內政,但美國無視中蘇,操縱聯合國通過了派軍案,組成了實際大部分是美國人的聯合國軍。
  • 《金剛川》裡的鋼鐵運輸線上,還有這支隊伍戰鬥的身影
    電影以抗美援朝期間金剛川上一座橋梁的轟炸與搶修為背景,生動展現了志願軍戰士如何用血肉和意志築起了一條「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關於這條鋼鐵運輸線的搶修和保障,除了有鐵道兵戰士的豐功偉績,還有一支特殊的部隊鮮為人知,它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工程總隊!1950年6月,韓戰爆發。
  • 《金剛川》:電影界的「火神山」!
    70年前,抗美援朝一仗,先烈們用血肉之軀扛起生命之橋,是奇蹟。70年後,我們不忘紀念,用《金剛川》緬懷先烈,是傳承。1950年,稚嫩的新中國剛剛成立,還未來得及享受推翻三座大山的喜悅,危機就接踵而至。橫城、漢江、上甘嶺……可取材的故事如此多樣,為什麼偏偏選擇了金剛川這一戰?三位導演用影片告訴了我們答案——見微知著,每個戰士都是值得被歌頌的英雄。《金剛川》的剪輯並不特別,用多重視角完善一個故事的手法,在《敦刻爾克》等戰爭影片中早已出現。
  • 江紫辰:從抗美援朝題材電影《金剛川》看背後真實的歷史
    公路只能通到團及遠戰炮群,人力運輸線延長15至70華裡。同時金剛川,金城川之水與我軍、師供應點與團以下前沿攔腰割斷(江西系發起戰鬥後形成),雨季開始水位激增,橋梁被炸毀及衝斷迫使部隊形成杯水作戰形勢。江東由於準備時間較長(四個月),而江西則由於爭取戰機,準備時間倉促(一禮拜),防區狹窄(我一個軍接友軍一個團正面),形成人缺住處,物無放所(物資大部露天)。
  • 志願軍老戰士觀看《金剛川》:穿上軍裝後生命就不再屬於自己
    10月25日,致敬英雄兒女——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觀影活動在成都中影晴瑞影城舉行,韓秋雨、王光柄、鄧永康、郭明清等川籍志願軍老戰士和部分現役軍人代表,以及眾多市民一起觀看了講述抗美援朝戰爭的最新電影《金剛川》,影院還為到場的志願軍老戰士送上了終生免費觀影卡。
  • 電影《金剛川》背後的歷史風雲
    《金剛川》改編自真實歷史事件,金剛川是朝鮮的一條河,這條河上有一座橋,是通向主戰場的一座動脈橋梁。影片的主要劇情發生在一個晚上的時間內,這座橋不斷被美軍飛機轟炸,志願軍則不停修復,最終成功保障大部隊通過金剛川。
  • 《金剛川》的工兵究竟是誰?
    《金剛川》裡介紹了三個兵種,步兵、工兵和炮兵,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下電影中工兵的原型人物,真實的架橋可比電影中的殘酷嚴峻得多。張振智,志願軍工兵第3團3營9連連長,金城阻擊戰時他接到了一個命令,要求在金剛川巖裡渡口架一座載重橋,原本這條河上是有橋的,可是早已被敵人炸斷,金剛川水流湍急,河面最寬的地方有60米,而張振智的時間只有8天。上級問他能否完成任務,張振智說:「不能完成,提頭來見。」
  • 伊朗海軍潛艇「上公路」,大型艦艇運輸,一般靠啥來完成?
    眾所周知,潛艇是水下裝備,可大家見過「開上公路」的潛艇嗎?最近,伊朗海軍一艘基洛級潛艇就開上了公路。當然了,這不是說伊朗海軍的潛艇有什麼水陸兩棲功能,而是這艘潛艇由特種運輸車駝載,進行公路運輸。目前這艘由公路運輸的潛艇可能就是要到船廠做維護保養,但是公路運輸的方式比較特殊,因此也有觀點認為,這艘潛艇可也有能是退役後被運往博物館。為什麼說公路運輸的方式比較特殊呢?
  • 橋丨金剛川上的「血肉長城」
    影片《金剛川》中著重刻畫的那一座橋僅僅是其中普普通通的一個罷了。然而本片所擁有的感人至深的力量也正是出於此——平凡卻真實。片中沒有精緻的妝容,取而代之的是灰頭土臉卻始終敞亮的眼睛;沒有花前月下的兒女情長,取而代之的是一句簡單豪邁的「我們戰場上見」;沒有戰友犧牲時的哀聲嘆惋,取而代之是撕心裂肺的壯懷激烈。流血、犧牲、命令大於天,真實的戰爭片段就這樣立體地被還原在了我的面前。
  • 【「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成就巡禮公路篇】大道如虹天地寬
    承擔緊急運輸任務的駕駛員們與風雪搶時間、與疫情拼速度。2月16日10時許,由湖北高速公路路政車輛護送的13輛低平板貨車車隊,裝載著40輛負壓救護車,安全駛出京港澳高速公路武漢西收費站,跨越5省份的應急物資運輸任務圓滿完成。交通線就是生命線!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危及群眾生命安全,「封城」「封村」「封路」等諸多現實難題又影響生產生活保障。
  • 《金剛川》背後的志願軍工兵連和他們的修橋密事
    上有美軍每天300多顆炮彈的毀滅轟炸,下有北漢江汛期洪水傾洩,8天內要在這60米寬的江面上架起一座承重橋,任務之艱巨可想而知。 大家開始商討對策,其中一個方案是在金剛川上被美軍炸毀的巖裡大橋原址上修橋。但缺點很明顯,原址兩邊都是公路,敵人一定會重視此處,不利保密。
  • 《金剛川》影片介紹 金剛川是歷史上哪次戰役?
    電影《金剛川》講述了什麼故事金剛川定檔10月25日上映金剛川是金城前線附近的一條河流,由於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敵人上用飛機,下用兩個炮群嚴密封鎖。1953年夏季金城反擊戰打響後,敵人對這裡經常進行毀滅轟炸,金剛川上原先的大橋和一座人行便橋早就被炸掉。張振智帶領三連奉命在巖裡渡口架一座載重橋,保證它暢通無阻,以便我軍運送各種重要物資和裝備。
  • 《金剛川》定檔10月25日,演員陣容強大,繼《八佰》後又一新作
    8月下旬,《八佰》點映期間,管虎仍在丹東拍戲,外界猜測《金剛川》正在緊急拍攝中,24日,《金剛川》電影宣布定檔10月25日,以此來紀念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金剛川》是由管虎、郭帆、路陽聯合執導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由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領銜主演,鄧超特別出演。
  • 英雄的生命開鮮花——紀錄片《英雄兒女》、電影《金剛川》觀後
    原標題: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紀錄片《英雄兒女》、電影《金剛川》觀後曾經由於經濟、技術條件的限制,《上甘嶺》《英雄兒女》《三八線上》《英雄坦克手》等相關題材影片只能選擇單一視點和戰鬥場面的局部呈現,《金剛川》對戰鬥場面的技術還原以及首次介入空中視點,極大地強化了觀影體驗,補充了觀眾對這場戰役殘酷、嚴峻程度的感悟,尤其是幾個情節點——敵軍榴彈炮遠程轟炸橋體、我軍喀秋莎飛彈摧毀敵軍陣地、高炮班掩護橋體並反擊、敵軍延時炸彈引爆、「喪門神」B26燃燒彈焚燒橋體的全景式呈現及三次重複
  • 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紀錄片《英雄兒女》、電影《金剛川》觀後
    原標題: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紀錄片《英雄兒女》、電影《金剛川》觀後曾經由於經濟、技術條件的限制,《上甘嶺》《英雄兒女》《三八線上》《英雄坦克手》等相關題材影片只能選擇單一視點和戰鬥場面的局部呈現,《金剛川》對戰鬥場面的技術還原以及首次介入空中視點,極大地強化了觀影體驗,補充了觀眾對這場戰役殘酷、嚴峻程度的感悟,尤其是幾個情節點——敵軍榴彈炮遠程轟炸橋體、我軍喀秋莎飛彈摧毀敵軍陣地、高炮班掩護橋體並反擊、敵軍延時炸彈引爆、「喪門神」B26燃燒彈焚燒橋體的全景式呈現及三次重複
  • 肅北:G215線馬橋公路建設全面加速
    新甘肅客戶端肅北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孫海峰 通訊員李天海)連日來,G215線馬鬃山至橋灣公路,各施工企業抓住施工黃金期,加大施工機械和施工人員的投入,克服高溫酷暑和大風沙塵等困難,全力推進項目建設進度,為建成這一全省重點交通旅遊融合項目,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全新動力
  • 金剛川戰鬥遠比電影激烈!戰士守橋80餘晝夜,迎敵黑寡婦和洪水
    圖片:電影《金剛川》是圍繞這座橋來展開的,戰史上的金剛川大橋遠不是這樣的小木橋。 金剛川巖裡位於通往金城前線的3條公路交叉口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敵人使用了戰機進行嚴密封鎖,並動用了兩個炮群對上述區域進行打擊。金剛川上本來有大橋的,在戰爭期間被炸毀,僅有的一座人行小橋也在開戰後被摧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