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戰士王順秀:金剛川上,用生命扛起公路運輸線

2020-12-22 中國經濟網

  金剛川上,用生命扛起公路運輸線

  ——訪抗美援朝老戰士王順秀

  保家衛國,人在橋在!一部講述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事跡的電影《金剛川》,今天起在全國公映。故事發生的地點金剛川,是一條河流,也是1953年金城戰役中,軍隊與物資通往金城戰場的必經之地。河流之上的長橋是渡河的唯一通道。「守住那座橋」成為志願軍官兵當時的最高使命。鮮為人知的是,在南京,也生活著一位曾戰鬥在金剛川運輸線上的志願軍工兵連指導員王順秀。1952年,他和戰友們在金剛川下遊的沃尾渡口與敵人鬥智鬥勇,一次又一次架起橋梁,成功地保障了我軍運輸線路的暢通。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當年近90歲的王順秀唱起舊時戰歌,他仿佛又回到了70年前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爭上前線、造橋修路、排雷避險、鬥智鬥勇……

  爭上前線,不當不打仗的兵

  時間回到1950年大西南解放後,王順秀隨60軍駐紮四川,擔負起了保衛和建設川西的任務。1950年11月,上級決定調60軍參加抗美援朝作戰。時任警衛連指導員的王順秀卻不在徵召之列,這讓他滿心氣惱:「當兵不打仗是件很丟人的事,不打仗不行。」19歲的王順秀決定再爭取爭取。

  由於當時部隊幹部奇缺,王順秀又是全連唯一的黨員,營長並不想放他走。幾經波折,王順秀給營長撂下狠話:「你不讓我打仗,我就回家去。」營長沒辦法,這才鬆了口。營長答應了還不行,不放心的王順秀又借來了營長的戰馬,策馬一個晝夜趕到軍分區親自「請纓」。在軍分區,王順秀向首長當面要求隨軍出川。師長聽罷,緊皺了眉頭有些為難,但感其誠心,又看在王順秀曾是他警衛員的份上,說了句「你這個娃娃有志氣」,算是同意了。

  1951年3月,王順秀如願隨部隊出徵朝鮮,擔任180師通信連指導員。

  負傷又戰,養好傷病再入朝

  1951年5月下旬,剛入朝鮮戰場不久,王順秀就因連日勞累舊傷復發,高燒加瘧疾,脫水昏迷,被老鄉們抬著送至後方,王順秀所在部隊的通信員跟隨他們一路北行。

  由於敵機封鎖公路,他們只能白天在山林裡穿行,天黑再上公路。敵人的炮火不時順著公路向他們射擊。抬擔架的老鄉被打散後,通信員背著王順秀,蹣跚著跟著人流往前走。

  「通信員是一大個子,遇到敵機轟炸,他就把我放在安全的地方,轟炸停了再背起我向前走。」王順秀回憶道,「天上飛機轟炸,地上炮火追擊,如此艱難的情形下,一夜也走不了幾裡路。」最終,足足走了八天,他們一行人才脫離敵人炮火的封鎖,住進了位於鐵原附近的一所兵站。兵站的同志趁下雨天敵機少,用汽車將他們送到了平壤。幾經輾轉,王順秀坐上了運送傷病員回國的列車。1951年6月,王順秀再次回到朝鮮投入戰鬥,擔任180師工兵營一連指導員。

  艱苦抗戰,雙肩扛起公路運輸線

  1952年夏季,中國人民志願軍、朝鮮人民軍與「聯合國軍」的較量日漸僵持,工兵連的工作也日益緊迫與繁重起來。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我們的戰場就在金剛川下遊的沃尾渡口。」王順秀告訴記者,當時工兵連主要負責為前線部隊造橋修路,靠著僅有的100多號人,保障路線暢通非常困難。「美軍的飛機盤旋在上空,一發現我們的橋梁,就指揮著炮彈往這兒打。」王順秀說,五米寬的橋面不一會就能被炸得千瘡百孔,志願軍的橋是造一個被毀一個。

  辦法總比困難多。志願軍戰士利用敵軍的視覺盲區和白天攻擊晚上休息的規律,建造了「一明一暗」兩條通道:明面上搭建假橋吸引火力,引誘敵人去破壞;另一面卻充分利用地形優勢,在靠近山腳的地方搭設了兩種「暗橋」。一種「暗橋」也叫「過水路面橋」,就是整個橋都是在水裡隱藏著,橋面上水約30釐米深,汽車能跑而且人看不到。另一種「暗橋」叫棧橋,這種橋的兩端各有一個橋頭,中間用船作為橋基,船上用橋梁和橋板連接成浮橋,白天只留兩個橋頭,船和橋梁橋板藏在山溝裡。等夜深了敵人停止進攻了,再快速拖出來,最快40分鐘就能搭起來。

  王順秀回憶,「有一次,橋基還沒有固定好,部隊就著急通過,將士們心急如焚,想著晚上如何保障任務,不需要任何的動員和鼓勵,全連官兵自發泡在水裡,肩抵著肩,背靠著背扛橋板,愣是在水面上架起了一座『人橋』。」

  裝備落後,精神是支撐獲勝的關鍵

  談及志願軍如何取勝,王順秀毫不遲疑:「論裝備我們完全沒有優勢,能打贏,完全靠的是一種精神!」

  「美軍有大量飛機,他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破壞我們的運輸線,切斷給養通道,困死、餓死我們。花費幾天時間架的橋,頃刻之間就被敵人摧毀了。」王順秀說,許多戰友在美軍飛機的轟炸下犧牲,他所在連的副連長也差點被飛機的炸彈擊中。

  除了飛機之外,美軍還研發了大量新型炸彈,比如王順秀所在部隊曾碰上的「蝴蝶彈」。這種炸彈在空中幾十米高的地方爆開,在公路、橋梁兩邊撒下40顆小炸彈,小炸彈長著兩個「翅膀」,只要一碰,立即就會爆炸。「第一次見這種炸彈,我們都不會處理,一個排長、一個班長、一個戰士提議將它用土蓋上,結果一蓋,炸彈就響了,班長沒了,戰士也因此負傷。」王順秀說。

  此外,還有重達800多磅的定時炸彈、方便夜襲的照明彈、撒在公路上的三角釘……「這些裝備志願軍大多都沒有,敵我實力懸殊。但我們從沒怕過,更沒想過退縮。當時戰友們想的都是一件事,就是怎麼修路建橋,怎麼千方百計完成任務。」王順秀的語氣一下變得昂揚起來,「幾十米高的浮橋,我們一夜之間就能架起來。每次成功完成一個任務,我這個指導員還會帶領大家及時評功,進行政治學習,激發大家的積極性。」

  老人坦言,一次評功時,敵機突然襲擊,連裡的三班班長周光就在他面前倒下了。「當時天剛蒙蒙亮,飛機一來就丟下了大型炸彈,我趕忙喊『快下防空洞』,話音未落,炸彈就落在離我不遠的周光旁邊……」轟炸結束後,大家安葬好犧牲的戰友,依舊繼續頑強投入戰鬥。

  當時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支撐著你們?「你要我說我也說不出來,大概就是一種從來不講困難,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和堅信我們能取得勝利的信心吧。」王順秀笑著告訴記者。時間的犁耙耕密了他臉上的皺紋,雙眼透出的光卻更顯神採奕奕,夕陽餘暉灑在他的墨綠色軍服上,胸前的勳章正熠熠發光。

  本報見習記者 徐霖晨

  本報記者 樊玉立 張 琦

  本報通訊員 王烜烜

(責任編輯:王炬鵬)

相關焦點

  • 金剛川上,用生命扛起公路運輸線——訪抗美援朝老戰士王順秀
    王順秀胸前 掛滿勳章保家衛國,人在橋在!一部講述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事跡的電影《金剛川》,今天起在全國公映。故事發生的地點金剛川,是一條河流,也是1953年金城戰役中,軍隊與物資通往金城戰場的必經之地。鮮為人知的是,在南京,也生活著一位曾戰鬥在金剛川運輸線上的志願軍工兵連指導員王順秀。1952年,他和戰友們在金剛川下遊的沃尾渡口與敵人鬥智鬥勇,一次又一次架起橋梁,成功地保障了我軍運輸線路的暢通。
  • 金剛川上,用生命扛起公路運輸線
    王順秀胸前 掛滿勳章保家衛國,人在橋在!一部講述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事跡的電影《金剛川》,今天起在全國公映。故事發生的地點金剛川,是一條河流,也是1953年金城戰役中,軍隊與物資通往金城戰場的必經之地。河流之上的長橋是渡河的唯一通道。「守住那座橋」成為志願軍官兵當時的最高使命。鮮為人知的是,在南京,也生活著一位曾戰鬥在金剛川運輸線上的志願軍工兵連指導員王順秀。1952年,他和戰友們在金剛川下遊的沃尾渡口與敵人鬥智鬥勇,一次又一次架起橋梁,成功地保障了我軍運輸線路的暢通。
  • 抗美援朝老兵林從平:用生命守護公路運輸線
    膠東在線11月27日訊(通訊員 林靜)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今年是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為了銘記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致敬那些抗美援朝中最可愛的人,從今天起,煙臺福山新聞將對福山區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部分老兵進行專題採訪報導,今天我們首先走近抗美援朝老兵林從平,聽他講一講志願軍戰士是如何用生命守護公路運輸線的。
  • 志願軍老戰士觀看《金剛川》:穿上軍裝後生命就不再屬於自己
    10月25日,致敬英雄兒女——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觀影活動在成都中影晴瑞影城舉行,韓秋雨、王光柄、鄧永康、郭明清等川籍志願軍老戰士和部分現役軍人代表,以及眾多市民一起觀看了講述抗美援朝戰爭的最新電影《金剛川》,影院還為到場的志願軍老戰士送上了終生免費觀影卡。
  • 憶軍旅 | 抗美援朝老戰士徐祥興:生死線上運輸物資的「鋼鐵戰士」
    因此我痛恨戰爭,渴望和平,所以當組織上動員大家行動起來,支援抗美援朝戰爭時,我毫不猶豫地報了名。」鋼鐵運輸線入朝後徐老被分配到志願軍67軍201師,由於有文化,他和幾名戰士被抽調到師部,準備從事統計、文字處理等機要工作,後因為戰事吃緊,還沒來得及開展工作就被下到連隊參加一線作戰,徐老被分配到後勤部隊的大車連,擔任通信員。
  • 志願軍老兵成都觀看《金剛川》銘記抗美援朝精神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電影《金剛川》正在熱映,10月25日,中影晴瑞影城CGS舉辦「致敬英雄兒女」《金剛川》觀影活動,特別邀請抗美援朝老戰士代表現場觀影。「我老了,背也駝了,扛槍打仗不行了,但有義務宣傳抗美援朝精神。」88歲的老兵韓雨秋說道。《金剛川》講述抗美援朝戰爭最後一役背後的一段真實往事。和電影中戰士們冒著美軍的轟炸機搶修橋梁一樣,時任志願軍獨立四團一營三連班長王光炳和戰友們的任務,也是搶修鐵路和橋梁,保證供給。
  • 金剛川:韓戰的鋼鐵運輸線,打不斷炸不毀,讓美軍輸得服氣
    《金剛川》劇照 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金剛川》也即將上映,本劇突破以往戰爭片的宣傳手段,重點瞄準後方運輸線上默默付出的志願軍將士。二戰結束後,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武器完備、補給運輸現代化;而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武器不如人,後勤補給也很落後,即便如此,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了保家衛國,還是開闢了一條鋼鐵運輸線。 一、敵我差距 1950年6月,韓戰爆發,這本是朝鮮半島的內政,但美國無視中蘇,操縱聯合國通過了派軍案,組成了實際大部分是美國人的聯合國軍。
  • 工兵英雄張振智:真正的金剛川英雄,抗美援朝戰場兩立一等功!
    提出這些題目的不是數學老師,而是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獲得兩次一等功,二級模範稱號的工兵英雄張振智,也就是電影《金剛川》中修建巖裡大橋的工兵連連長原型。金剛川上的巖裡大橋,是通往金城前線和東海岸三條重要公路的交匯點,也是從松亭口到新村,幾十裡內僅有的一座載重橋梁。20日,工兵連連長張振智接到任務,8天內在金剛川上修建好巖裡大橋,要求是可以通過汽車人馬的長達37米的載重橋。
  • 《金剛川》裡的鋼鐵運輸線上,還有這支隊伍戰鬥的身影
    《金剛川》電影海報近日,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鴻篇巨製《金剛川》火熱上映,收穫無數好評。電影以抗美援朝期間金剛川上一座橋梁的轟炸與搶修為背景,生動展現了志願軍戰士如何用血肉和意志築起了一條「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關於這條鋼鐵運輸線的搶修和保障,除了有鐵道兵戰士的豐功偉績,還有一支特殊的部隊鮮為人知,它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工程總隊!1950年6月,韓戰爆發。
  • 看過《金剛川》後,參加「金城戰役」的老兵這樣說
    《金剛川》。 當天下午三點,100多名來自廣西文化產業集團和自治區退役軍人事務廳的黨員、青年團員代表,一起用歌曲《我的祖國》拉開了觀影活動的序幕,5位抗美援朝的老戰士胸別勳章,來到現場和大家見面
  • 《金剛川》創紀錄上映,以抗美援朝鐵道兵為重要原型
    《金剛川》創紀錄上映,以抗美援朝鐵道兵為重要原型 2020-10-24 15: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紀念抗美援朝影視作品密集 影視劇不止《金剛川》……
    《英雄兒女》 《英雄兒女》共6集,每集52分鐘,按照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進程,講述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再現全國人民萬眾一心開展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的壯麗圖景,凸顯抗美援朝的偉大精神和現實意義。值得一提的是,此片對101名志願軍老戰士進行了搶救式採訪,披露了十分珍貴的歷史影音資料。
  • 【致敬】延邊軍隊幹休所為7名抗美援朝老戰士發放紀念章
    ,為7名抗美援朝老戰士發放「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紀念章將頒發給參加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健在的志願軍老戰士老同志;出國為抗美援朝戰爭服務的、健在的醫務、鐵道、運輸、翻譯人員,參加停戰談判等工作的人員,民兵、民工,新聞記者、作家、攝影等人員;1953年7月停戰後至1958年10月志願軍全部撤離朝鮮期間,在朝鮮幫助恢復生產建設的、健在的人員。此外,2020年1月1日以後去世的抗美援朝老戰士,也包含在此次發放範圍之內。
  • 江紫辰:從抗美援朝題材電影《金剛川》看背後真實的歷史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江紫辰】 近日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金剛川》上映,看完這部電影的朋友們肯定好奇,抗美援朝戰爭歷史上的1953年夏季攻勢,到底是不是像電影裡所展示出來的樣子,真實的歷史是什麼樣的呢? 電影《金剛川》講述的是1953年的夏季反擊戰第三階段:1953年7月13日金城以南地區反擊戰。
  • 《金剛川》背後的志願軍工兵連和他們的修橋密事
    上有美軍每天300多顆炮彈的毀滅轟炸,下有北漢江汛期洪水傾洩,8天內要在這60米寬的江面上架起一座承重橋,任務之艱巨可想而知。 大家開始商討對策,其中一個方案是在金剛川上被美軍炸毀的巖裡大橋原址上修橋。但缺點很明顯,原址兩邊都是公路,敵人一定會重視此處,不利保密。
  • 評抗美援朝戰爭大片《金剛川》:再現英雄壯舉,謳歌獻身精神 | 名家
    「生命之橋」,讓大部隊順利通過金剛川到達前線,既創造了罕見的驚人奇蹟,也取得了戰役的最後勝利。其次,影片在以影像敘述故事情節時,伴以今天尚健在的參加過金城戰役的志願軍老戰士和美國飛行員的某些旁白,從而有效地增強了敘事的真實性。另外,影片裡演員的對白採用了四川話、江西話等各種方言,說明志願軍戰士來自祖國的四面八方,他們是為了抗美援朝、保衛和平、反抗侵略而聚集在一起共同戰鬥的,這也是影片紀實手法的具體體現。
  • 抗美援朝金城戰役,《金剛川》有座炸不毀的橋
    70年後,適逢抗美援朝70周年,中美關係劍拔弩張之際,「抗美援朝」題材解禁,《金剛川》打頭陣。 電影以1953年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最終階段為背景,講述為了保障向前線輸送戰力,志願軍戰士們誓死捍衛金剛川上的交通要塞——金剛橋的故事。
  • 《金剛川》後,還有一部抗美援朝電影要來,我很看好吳京主演
    近日,電影《金剛川》正在熱播,這部電影的歷史背景是抗美援朝的晚期!當時,敵我雙方的態勢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談判桌上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也開始逐步妥協。然而,在這個節骨眼上,李承晚(韓領導人)卻從中作梗,堅決不在停戰協議上簽字,甚至還想要籌劃大反攻。
  • 【福利】抗美援朝的精神是什麼?這就請你看《金剛川》!
    為此,需要在金剛川上搭建一座能通行的橋梁,經過7天的努力終於搭建好了一座橋梁。不過,敵人可不會讓志願軍戰士們如願以償,出動了大批的飛機狂轟濫炸,這座「7孔」橋梁的被炸的只剩下「2孔」。緊急關頭,戰士冒著槍林彈雨用「身體」撐起了橋梁,所有的物資、人員全部通過,圓滿完成了任務,創造了韓戰中一個屹立不倒的戰爭奇蹟。
  •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志願軍老戰士面對面...
    致敬「最可愛的人」 共憶抗美援朝的崢嶸歲月 ——凱裡學院「戰火與青春」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志願軍老戰士面對面專題訪談會圓滿舉行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1950年中國人民志願軍懷著滿腔熱血,趕赴朝鮮,與朝鮮人民並肩作戰,保家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