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慢性病化」專家研發小程序助力醫患監測藥物對心臟的毒性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葛均波院士團隊做客「科技會客廳」。中山醫院供圖

中新網上海12月14日電 (記者 陳靜)「得了腫瘤,卻死於心臟」?這不是開玩笑。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教授14日強調,對於合併癌症和心臟病的患者,不能只關注一種疾病。當日,記者了解到,上海醫學專家成功研發小程序,助醫生和腫瘤患者關注治療藥物對心臟的毒性。

程蕾蕾介紹,研發、推廣使用簡明便捷的風險評估方法,對患者進行早期甄別十分必要。中山醫院供圖

據悉,人體心臟的細胞是恆定的,心肌細胞一旦壞死,因為沒有儲備和代償,所以多會發展為兇險的危急重症。各種腫瘤治療藥物和放療的射線造成的心血管毒性,特別需要關注。葛均波告訴記者,腫瘤與心血管疾病之間密不可分。隨著治療方式不斷發展,很多腫瘤患者能夠長期存活,癌症逐漸變成了一種「慢性病」。對於這些患者,必須提高長期存活的生存質量,腫瘤患者和家屬在關注癌症治療的同時,千萬不可忽視對心臟的監測!

當日,葛均波院士團隊做客「科技會客廳」,分享腫瘤心臟病臨床實踐中的創新成果研發與落地、新媒體平臺工具的輔助應用等內容。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腫瘤心臟病學組組長夏雲龍教授、中國抗癌協會整合腫瘤心臟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張志仁教授等知名專家紛紛通過視頻致辭。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隨著乳腺癌早期檢出率的提高以及治療方法的不斷改進,乳腺癌患者數量不斷增加;與此同時,生存期延長,癌症倖存者的長期心臟併發症風險也隨之增加。葛均波告訴記者,對於中老年女性來說,心血管疾病造成了更大的死亡威脅,而不是乳腺癌本身。

當日活動現場,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科研人員開發的「乳腺癌心臟毒性在線評估小程序」「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心臟毒性在線評估小程序」上線。葛均波介紹,在小程序的幫助下,腫瘤科醫生和患者只需掃描二維碼就能初步測定心臟危險性。

醫院和企業共同研發相關檢測試劑盒,惠及更多腫瘤患者。中山醫院供圖

52歲的乳腺癌患者王阿姨告訴記者,正在接受化療的她,最近有時會感覺心「咚咚」跳。化療藥物是否影響心臟、是否可以繼續治療?醫生使用「乳腺癌心臟毒性在線評估」小程序,測定其風險等級屬於低危人群。王阿姨開心地說,只需用手機小程序點一點就能知道是否存在風險,實在太方便了!

「事實上,腫瘤科醫生對乳腺癌患者心血管風險的認識相對不足,容易忽略早期臨床表現。」中山醫院心臟超聲診斷科程蕾蕾主任醫師對記者介紹道,研發、推廣使用簡明便捷的風險評估方法,對患者進行早期甄別十分必要。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當下,藉助自身免疫細胞來殺滅腫瘤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成為新型抗癌藥,讓癌症患者看到了曙光。葛均波認為,此類藥物廣泛應用將成必然趨勢。但各器官的免疫毒性也成為新問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心肌炎致死率最高,早期識別和處理成為腫瘤科醫師和心血管內科醫師共同面臨的挑戰。

當天上線的另一款「心臟毒性在線評估小程序」,提供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心臟毒性的評估方法,可以幫助非心血管內科醫生評估腫瘤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在早期快速地識別高危人群,儘早尋求專業治療。

據透露,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腫瘤心臟病學團隊已發現了能夠預測免疫性心肌炎的病情轉歸情況的心肌損傷標誌物。醫院方面已攜手相關企業研發相關檢測試劑盒,造福更多腫瘤患者。(完)

相關焦點

  • 全國監測哨點確立,對藥物濫用重拳出擊
    10月27日,國家藥監局發布《國家藥監局綜合司關於公布國家藥物濫用監測哨點(醫療機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為進一步加強藥物濫用監測工作,完善藥物濫用監測體系,經組織專家審評,遴選確定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等100家醫療機構作為國家藥物濫用監測哨點(醫療機構)。
  • 一戰時期作惡多端的毒物芥子氣,竟是癌症化療藥物的前身!
    癌症是人們談之色變的惡性疾病,癌症的治療也是世界醫學界共同面對的難關。到現在,醫學界已經有一些針對癌症的治療手段,其中的一個方法就是化療。但是你知道嗎?化療藥物的起源竟然與一種劇毒的化學武器——芥子氣有關。明明是臭名昭著的毒氣,怎麼搖身一變就成了治療癌症的「神藥」呢?
  • 新型癌症成像技術助力癌症研究突破性進展
    ,他們將先進的成像技術應用到了癌症藥物的研發初期,結果顯示這些成像技術有助於剔出效果不佳的候選藥物,提高這個過程的成功率。最近一篇發表於國際雜誌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荷蘭萊頓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者設計了一種新型的腫瘤特異性螢光劑和成像系統,這就可以幫助實時引導外科醫生切除卵巢癌患者中額外的腫瘤,對於改善癌症患者的治療或將帶來巨大幫助。本文中,小編就盤點了癌症成像技術推動癌症研究的多篇突破性進展。
  • 中國發布首個專家共識
    《抗體藥物偶聯物治療惡性腫瘤臨床應用專家共識》5日在國家癌症中心臨床研究高峰論壇暨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藥物臨床研究專委會學術年會上發布。ADC藥物由三部分組成:可以識別腫瘤細胞表面特定抗原的抗體,能夠殺死腫瘤細胞的小分子細胞毒性藥物,以及能將藥物和抗體連接在一起、並釋放藥物的連接頭。這種藥物比普通化療更為高效精準,就像特洛伊木馬中殺出的伏兵,可以直接在癌細胞內部發揮作用。全球目前已有8種ADC藥物獲得批准用於臨床,百餘種ADC藥物的臨床研究正在開展。
  • 安頓上線「智能體溫監測」,人工智慧助力疫情防控
    2月14日消息,安頓官方表示,智能體溫監測正式上線。這是安頓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預警模型」推出後,基於大數據、人工智慧算法與中醫理論的創新融合,助力精準判斷疾病風險的又一舉措。此次安頓上線「智能體溫監測」功能,通過智能可穿戴設備的連續監測,每隔一小時將數據上傳至雲端,經過大數據、人工智慧算法將計算的體溫數值回傳至APP上,便於用戶提早發現身體異常,及時就醫診治。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體溫監測管理非常關鍵,通過發現體溫異常人員,採取及時發現、及早隔離等措施,能夠有效防止疫情的擴散。
  • 濫用藥物最終將導致無藥可用
    今報記者張若凡 抗菌藥物的耐藥問題已超出普通人的認知,新藥研發速度遠遠趕不上細菌耐藥的速度。上周是「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藥學專家和藥監部門提醒,濫用這類藥物的最終後果將是無藥可用。
  • 韓國15家藥企著手研製新冠疫苗和藥物;日本藥企AnGes開始研發新冠...
    韓國製藥生物協會3月9日表示,國內有15家生物製藥企業已開始或正準備研製新冠病毒(COVID-19)疫苗和藥物製劑,但預計完成研發和臨床試驗至少需要數月甚至數年。韓國GC綠十字和SK生物科技等5家藥企宣布開始研發新冠疫苗,賽爾群等10家藥企也已著手或準備研發相關藥物。賽爾群通過分析治癒者血液研發藥物,醫企Immunemed則正在研究使用抗流感藥物治療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國立保健研究院、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韓國化學研究院、韓國生命工學研究院4家機構也為研發新冠疫苗和藥物正在積極推進民官合作。
  • 高血壓,長期吃美託洛爾,心臟醫生:請注意監測這2個指標
    在高血壓的治療當中,常常會用到一類藥物就是被他受體阻滯劑,就是常常以「洛爾」命名的這類藥物,其實它不僅僅在高血壓治療中應用,在心律失常、心衰、冠心病、心肌病等疾病中都有應用。美託洛爾就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藥物,不少患者確實因為病情的需要,長期服用這種藥物,無論是用來控制血壓、改善心衰、減輕心肌缺血、控制心率,除了對於有禁忌症的人不能使用外,由於這種藥物的特性,都應該注意監測其中兩個指標,以免出現嚴重的後果。
  • 高美生物Gomics與諾恩生物Known Biotech合併,加速致力於癌症早檢...
    WGBS是DNA甲基化測序的金標準,但也是測序成本最高的,為此及後續分析,我們投入了不小的資源,但今天來看,我們的投入是值得的,無論是在癌症早檢技術的研發、預後評估、癌症藥物研發及篩選等方面,我們的數據優勢和算法優勢已經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
  • 經典化療藥物阿黴素克服腫瘤耐藥性!簡直是...
    2020年5月4日訊 /生物谷BIOON /——耐藥性是癌症治療的主要障礙,導致許多患者復發。在一項發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的新研究中,斯託爾斯醫學研究所、堪薩斯城兒童慈善醫院和堪薩斯大學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報告了一種克服白血病的耐藥性的有前途的新策略,只需要使用目標劑量的廣泛使用的化療藥物阿黴素。
  • 向癌症進攻,這些藥品武器你了解嗎?
    某些激素依賴性癌症,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狀腺癌、宮頸癌等,它們的發生與激素失調有關,因此,應用某些激素或其拮抗劑可以改變激素平衡狀態,從而抑制依賴性癌細胞的生長,如乳腺癌臨床應用的他莫昔芬、依西美坦等。②靶向藥物。靶向藥物能作用於癌細胞上特有的信號通路,達到殺傷癌細胞,但很少或不損傷正常細胞的效果。
  • 服用心腦血管藥物需要注意哪些不良藥物相互作用呢?
    藥物相互作用是指同時或相繼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藥物時,由於藥物之間的相互影響而導致其中一種或幾種藥物作用的強弱、持續時間甚至性質發生不同程度改變的現象,導致不良藥物相互作用增加。對腎功能不全的患者,補鉀或使用保鉀利尿藥時,應密切監測血清鉀的變化。(3)胺碘酮片與比索洛爾片均為抗心律失常藥物,如果合用,可加重對竇房結、房室結和心肌收縮力的抑制,可能會出現嚴重的低血壓、心動過緩和心臟停搏。如果病情需要必須聯用時建議加強心電圖監測。
  • 【大國支點】讓癌症患者不再絕望 ——訪阿思科力(蘇州)生物科技...
    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960萬人死於癌症,癌症正在成為人類「頭號殺手」。2018年,一部《我不是藥神》撕開了高昂進口抗癌藥冰山一角,引發全民對抗癌藥物的關注。面對「頭號殺手」,人類在攻克癌症的路上不斷突破創新。隨著基礎研究不斷深入、資本的助力以及醫藥產業界的快速發展,近些年,個性化腫瘤免疫細胞治療取得了巨大的進展。
  • Nature:21世紀以來,人類癌症研究的14項裡程碑式進展!|微生物群|...
    「液體活檢」;2013年,Dawson等人對正在接受治療的轉移性乳腺癌女性的血液樣本進行監測,發現作為癌症生物標誌物,ctDNA比CTCs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且ctDNA水平的變化與治療反應密切相關;2014年,Bettegowda等人對14種不同來源癌症患者的血液進行檢測分析,證實了癌細胞和癌症衍生的DNA可以在疾病發展的任何階段進入血液。
  • 基石藥業與LegoChem Biosciences達成新型抗體偶聯藥物全球授權協議
    基石藥業將獲得在韓國以外地區開發和商業化ROR1抗體偶聯藥物LCB71的獨家授權 該協議為基石藥業的管線帶來了一款潛在同類首創或同類最優的候選藥物,可用於針對一系列癌症適應症的單藥治療或聯合療法 LCB71已在臨床前研究中展現療效,並實現藥物毒性降低
  • 從1970至2021,非小細胞肺癌治療如何升級換代?
    作者:肺癌康復圈2020年中國肺癌新發病例數82萬[1],是中國癌症發病數最高的頭號殺手。面對這樣的對手,患者是否就只能束手就擒呢?在50年前,或許大部分人都會這麼想。那是一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幾乎都活不過半年的年代。
  •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腫瘤科裡的醫患互動很有愛
    在第三個中國醫師節到來之際,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腫瘤科、靜安區癌症康復促進會共同籌劃了一場「醫患攜手築和諧、全程協同抗癌症」快閃活動,醫生、護士、志願者們攜手獻上歌舞和器樂表演,表達了「友愛牽手、共護健康」的信心和決心,醫務人員笑稱這是最好也最有意義的醫師節禮物。
  • ...融資:聚焦於可突破血腦屏障的小分子藥物研發,解決腫瘤腦轉移問題
    來源:藍鯨財經8月7日,聚焦於可突破血腦屏障的小分子藥物研發的生物醫藥創新企業璧辰醫藥 (ABM Therapeutics)宣布,公司於近日完成兩千萬美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華創資本領投,國藥資本、磐霖資本、聚明創投跟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