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八局「八一雷神山突擊隊」紀實:歲月靜好,是因為有太多人在...

2020-12-22 閃電新聞

「他們不是醫務人員,但要向醫務人員一樣逆向而行,將個人安危拋擲身後;他們不是軍人,但他們堅決執行命令,義無反顧!」這是中建八局一公司接到火速馳援武漢雷神山醫院時出發前的誓言。由著名作家晨曦(王洪曦)創作的報告文學《用奉獻搭建生命的堡壘》真實記錄了中建八局「八一雷神山突擊隊」馳援武漢雷神山的歷程,他們用行動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詮釋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真諦。

用奉獻搭建生命的堡壘

——中建八局「八一雷神山突擊隊」紀實

我們之所以能夠歲月靜好,是因為有太多的人在負重前行——題記

2020庚子鼠年的除夕。武漢,人們正沉浸在闔家歡聚的美好之夜。而一種被稱之「新型冠狀病毒」的惡魔,詭異的張開血盆大口,如幽靈已悄悄潛入這座靜匐寒冬裡的千年古都。瘟疫似強盜入侵,其病毒傳播之快令人猝不及防。一時間,全國從城市到鄉村瞬間被瘟疫籠罩。生死攸關之際,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向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發出號召。面對前所未有的考驗和疫情向人類發起的挑戰,在這個寒冷的冬天,楚漢大地與全國人民一起,眾志成城,軍地醫務工作者火線救援,一場堅韌、頑強、壯烈的抗擊疫情阻擊戰在舉國上下打響。

武漢,這座被世界稱之為「東方芝加哥」的英雄之城,在庚子之年,成為黨中央和全國人民關注的焦點。疫情暴發讓武漢告急,原有醫院包括臨時建的火神山醫院,方艙醫院因疑似患者、確診患者的急劇上升面臨巨大壓力,面對需要住院的患者,現有醫院病房已捉襟見肘。絕不能因病房的不足而耽擱對病人的救治,黨中央英明果斷,建設「雷神山醫院」方案下達。2月3日上午11點,總部位於山東濟南的中建八局一公司接到火速馳援武漢雷神山醫院,與全國數千建設者一起擔起雷神山醫院「生命防線」,的建設任務 。

疫情就是出徵的命令,與時間賽跑、與死神抗爭。中建八局一公司從接到命令到百人突擊隊組建成立僅用4個小時,公司員工踴躍請戰,48名項目負責人、200名員工在出徵令上按下自己鮮紅的手印,中建「八一雷神山突擊隊」以及由18名黨員組成的臨時黨支部同時宣布成立。在出徵儀式上,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董文祥帶領突擊隊員宣誓:「我志願加入馳援雷神山突擊隊,聽從上級指揮,服從隊伍安排,令行禁止、使命必達、召之即來、戰則必勝,確保提速度、保質量、重安全,不負黨和人民的重託,用奮鬥擔當展現八一風採!堅決打贏雷神山建設攻堅戰!」

我不是醫務人員,但我要向他們一樣逆向而行,將個人安危拋擲身後;我不是軍人,但我堅決執行命令,義無反顧!儀式過後,突擊隊員分別從濟南、合肥、鄭州出發,歷時10個小時的長途奔波,於2月4日凌晨兩點到達雷神山醫院施工現場。此時,疲憊的突擊隊員沒有聽從指揮部領導讓他們休息的命令,在組織入場教育、黨員宣誓、體溫測量後,立即會同兄弟單位商討施工難點及施工進展情況,召開工程碰頭會,施工區域和機電安裝內容,制定工期計劃等一系列工作,2月4日上午8點正式進場施工,當指揮部下達11天內完成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的電氣、給排水、通風、通電、消防施工任務時。現場情況還是讓隊員們有點傻眼了。材料自己解決,設備自己調撥。而讓隊長張鑫更焦慮的是進場當天下午兩點就接到了一道 「軍令」:保障整個施工現場的供電,天黑前必須完成首個通電節點。再硬的骨頭也得啃!為保證不耽擱施工進度,第一時間向公司報告,當天電焊機、PE大管道熱熔器等機具器械50臺全部到位。而從到達到準備工作就緒,24小時突擊隊員竟沒有一分鐘的休息。輪班鏖戰、日夜不眠,他們常掛在嘴頭上一句話就是:我們再快一點,再快一點,就能給更多人多一分生的希望,從進入場地的那一刻,他們開始與時間爭奪的比賽。

在全民抗擊「疫情」的戰鬥中,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因為它是寄託著全國人民的希望和危重症患者抵抗死神的最後防線。在雷神山醫院項目建設現場,這群身著中建八一標誌的建設者走進我們的視線,用他們自己的話說「我不是英雄,只是有人需要我」。而故事則是在他們完成任務回來後,我電話採訪仍處於隔離期間的隊長張鑫後寫就的。此刻,在放下電話的那一刻,每一筆寫下的文字是寂靜,沉重,疼痛和深深的感動。我從他們平凡的故事裡似乎看到出徵前他們邁著鏗鏘有力的腳步遠去的背影,以及背影后那無法表達的那一絲牽掛,儘管他們已經凱旋,但我還是願意讓大家跟隨我的文字走進他們11天創造的雷神山「中國速度」,重溫他們抗擊疫情的生死時速。他們與白衣天使、人民子弟兵一樣,面對生與死的考驗默默地恪盡職守,顧不上自己的家人,甚至顧不上自己,冒著隨時被傳染的危險逆行而上。今天,一起走進他們的故事,傾聽他們以自己行動唱響的一曲中國建築勞動者平凡的樂曲------

抗擊疫情如救水火。令人震撼的奇蹟背後,因為使命,所以堅定逆行,因為責任,他們用奉獻搭造生命的橋梁,義無反顧投身到這場防疫大戰中。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中建「八一雷神山突擊隊」負責的區域是雷神山最為艱巨的部分,由於進場時間較晚,所需施工材料、機具更是由於疫情發生採購困難,建材緊張,一直是參建單位面臨的難題,市內各大建材城均停業,而小到一顆螺絲,大到通風機都得施工方自行籌措,「開車滿城找,有什麼買什麼,另外再跟長期合作的建材商聯繫,看能提供什麼支持。突擊隊現場生產負責人李徵主要負責現場工人、機具、材料的調配工作。由於他要在各個地塊奔波,所以大家經常處於「找李徵」的狀態。「找到了他就有材料,李徵擁有多個醫院類項目的豐富經驗,是名副其實的「醫院寶典」。早在進場施工之初,他就提出「醫院項目新風系統必須加高效過濾器,這種材料必須想盡一切辦法找到,醫院項目冷凝水必須單排,避免交叉感染,要對病人負責」。雖然現場工期緊張,但他依然對施工質量有著嚴格的要求,不僅要又快又好的幹完工程,還要讓醫院具備良好的使用功效,這是李徵堅定的信念。為能最早領到材料,他帶領突擊隊十幾名工人一直奔波在雷神山醫院每一個項目部,為了施工急需的10颱風機,突擊隊員徐永恆連續20個小時,打了200多次電話,步行15公裡走遍了工地所有區域,硬是在送貨進口區等候了8個多小時,最終將風機留住。除了材料機具難度較大,施工難度對突擊隊員同樣也是巨大的挑戰。病房區因為頻繁接觸確診患者,是病毒傳播的重災區,為確保病毒不隨空氣向外流動,造成交叉感染,室內空氣潔淨度要求極高,均需裝置負壓新風系統,通過超靜音風機,將室內有害氣體抽離後專項排放。這對機電安裝和設備調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涉及到供配電、通風空調、醫用氣體等近10項系統內容,其施工工藝複雜程度難以想像。離交工日期還剩最後1天,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突然發生,當9日晚10點調試通風系統,22臺送風系統竟有6臺啟動20分鐘自動停機。巡查整整4個小時,原因還是找不到。看著體力已經到達極限的工友,李徵明白如果6臺機器運轉不正常,整個空調通風系統將無法調試,時間不等人,大家咬牙堅持,經過三小時的奮戰,終於在凌晨五點查清楚故障原因,望著正常運行的設備,勞累過度的他和隊員們癱坐在在房頂上,凍僵的雙手已不聽使喚。

雷神山速度奇蹟的背後,是這群鐵軍團隊超越想像的付出。為保障首個通電節點,他們甚至是48小時連續作戰。面對作業面特殊情況,突擊隊制定了「專業小組長」制度及科學施工、樣板引路、現場「6小時匯報」制度,最大限度提升效率與品質。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但是突擊隊員們化壓力為動力,由於他們的施工速度快、質量高,獲得院方的高度認可,突擊隊負責施工內容新增加A1、A3病房區和藥庫區、醫護通過A區4個區域,並承擔起了施工難度最大的公共區域內通風空調系統施工任務。經過努力,突擊隊克服了現場材料稀缺、天氣多變、工序穿插多、後勤保障難,疫情帶來的心理壓力等挑戰。晝夜奮戰,按照上級下達的3天通水、4天通電、6天通風的期限,最終在2月10日,提前一天全部設備調試完畢。並抽出隊員協助兄弟單位工作,只到醫院全部完工。原非典時期北京小湯山醫院院長、現雷神山醫院建設專家顧問張雁靈事後感慨道:「雷神山」建設標準高於「小湯山」,如果說北京當年是一場「遭遇戰」如今的武漢打的是一場「阻擊戰」,雷神山醫院醫療硬體保障更強、汙水處理、空氣淨化等對環境的影響是巨大的,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真的是個奇蹟。

雷神山醫院正式交付使用,首批重症患者陸續進駐。中建「八一雷神山突擊隊」展現出的「中國速度」,令人驚嘆。李徵,是中建八局一公司安裝濟南區域的生產經理。也是接到通知後第一個報名的。剛上一年級兒子問他為什麼要去武漢?他說那裡需要爸爸。11天,他和隊員們幾乎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吃過一次完整的飯,手磨出血泡,雙眼紅腫充血,這一切都不能讓他們停下工作收到的腳步,因為,他們心裡明白,時間就是生命。來自河南洛陽的劉偉、孟正偉,曾在多年前在公司從事專業機電安裝工作,已離開多年。但當聽說有機會參與到「雷神山」項目建設中,曾參加2003年非典的兩人自駕5小時趕到武漢,成為了中建「八一雷神山突擊隊」的編外隊員。突擊隊員楊露負責現場壓力最大的通風工作。在他前往武漢的那天,小女兒剛剛滿月,他帶上黨徽,揮別了愛人與孩子,開始了這次堅決的遠徵!公司華中片區經理方磊是突擊隊對外協調負責人,他發揮「屬地作戰」優勢,採取採購與調用相結合,從周邊項目調用多臺電焊機、切割機等施工機具及材料,保障工程施工速度。鏖戰十日只在車上休息三次,每次不到3個小時。而隊友空調負責人張志龍從抵達現場後,每天都是凌晨2點後才能返回住處,一天下來竟步行20公裡,雙腿腫脹也未曾歇過一天。中建八局西南公司安裝分公司員工胡強,每天隨時關注著疫情的動態。當他在公司工作群看到援建雷神山醫院的通知。胡強沒有一絲猶豫,在第一時間和同事李龍、潘航報上了名。2月5日凌晨零點左右,他們自駕從成都出發,歷經十五個小時的長途奔波與三名志願者終於抵達了這座被病毒圍困的城市。對於去年剛做了結石手術,同時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的胡強來說,長時間的顛簸,腰痛讓他幾乎不能站起來,但他來不及歇息,便按照突擊隊交代的任務投入到工作中。而發生在中建「八一雷神山突擊隊」隊員這樣的故事已無法用文字敘說。因為,我知道與他們的付出相比所有的文字此刻都是蒼白的。在與隊長張鑫電話交流的過程中,我從張鑫哽咽的話語中得知,短暫的11個日日夜夜,從管理者、共產黨員到參戰隊員他們每天平均睡眠不足5個小時,即便是突發的病痛,受傷,隊員們也沒有一個離開崗位,甚至連跟家人打個電話的時間都不願意浪費,每個班組有黨員,在這場大戰中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得以最完美的體現,最苦,最累、最危險的地方總會看到黨員忙碌的身影。張鑫說,第一天到工地,由於施工單位多,醫院準備的盒飯需要排隊一個多小時才能領到,為節省時間,突擊隊員們乾脆自備方便麵、鹹菜。來自安徽淮北的「95後」突擊隊員金牛,是2019年新入職員工,也是突擊隊年齡最小的成員,從開始施工到工程交付。他休息沒有脫過衣服,任務完成回到家腿腫的線褲都脫不下來。聊起這次援建任務,他說:看到醫務工作者們披星戴月地工作,能出一份力不僅是工作,更是一份榮譽,如果沒有把這件事做好,自己恐怕一輩子都會後悔。話樸實無華,卻擲地有聲。

大愛播灑萬長光,不信東風換不回。雷神山醫院正式交付使用的那天,作為打前戰的突擊隊員們,當看到正式進駐的遼寧醫療隊,救護車駛入雷神山,醫院病區陸續投入使用,醫護人員開始忙碌的身影,這才確信他們打贏了這場時間的戰爭。因為,他們明白早交付一個小時,病人就能早一點得到救治,這是與時間賽跑,更是為生命抗爭! 央視新聞8日報導,雷神山醫院今日正式交付使用並將收治首批患者。該院有2個重症醫學科病區、3個亞重症病區及27個普通病區,除重症病區外,病房均為2人間;設一間手術室。醫院還設置有心電診斷科、超聲影像科、放射影像科及醫學檢驗科等醫技科室,配備CT、床邊超聲、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艾克膜、床邊血氣分析儀、有創無創呼吸機等必需的設施設備,並實現CT和心電的遠程診斷傳輸。而這一切,都融進了中建「八一雷神山突擊隊」每一位隊員真情的奉獻和大愛。他們用行動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詮釋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真諦。

採訪結束,當我問到參加雷神山醫院建設最大的感受時,張鑫沉思許久告訴我說,能為抗擊疫情盡一份力,說真的,我並沒有感到有多大成就,因為,無論是當年的非典還是今天的新冠病毒,給民眾帶來的傷害讓我們從心裡難受,而人為與自然作對帶來的災難才是我們要反思的根本。對於張鑫的話我也想入深思,人類與大自然應學會尊重而不是徵服,與自然和動物和諧相處這才是正確的選擇。不管今天科學家怎樣確定病毒來自於何種動物,我想奉勸那些貪得無厭張開醜陋的嘴,蠕動自以為能消化一切的胃,去享受自我滿足味蕾的美食,卻忘記依靠自然生存的動物因你的自私而產生的憤怒,甚至是對人類帶來死亡及毀滅,這不得不引起我們每個人的反思。

2020年2月18日寫於濟南

作者:晨曦,原名王洪曦,1981年入伍,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原人民武警報社編輯,出版發表文學及影視作品一百餘萬字。作品散見於人民日報、解放軍文藝、解放軍報、文藝報、青年文學、當代、收穫、山東文學、北京文學、星星、詩刊、人民武警報、中國作家等報刊,先後在解放軍文藝出版社,中國炎黃文化出版社出版詩集。詩歌獲解放軍文藝獎、詩刊、解放軍報、人民武警報、橄欖綠優秀作品獎、報告文學《萬裡徵程押鈔兵》獲山東省十佳作品獎,《生命讚歌》獲解放軍報優秀作品獎,武警文藝獎,《打開治療小兒麻痺迷宮》獲中國記協全國健康科學徵文三等獎。長詩《奶奶》獲2018年《青年文學》獎。散文《無塵日照》獲2019年中國作家協會(日照)中國散文季優秀作品獎,併入選散文集《初光》。

閃電新聞記者 譚晶 報導

相關焦點

  • 中建八局一公司雷神山突擊隊——「我不是英雄,只是有人需要我」
    在全民戰「疫」的各條戰線中,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這裡是寄託著全國人民的希望和危重症患者抵抗死神的最後防線。在雷神山醫院項目建設現場,一群身著中建八一標誌的建設者走進我們的視線,這群年輕的建設者說「「我不是英雄,只是有人需要我」。」今天,一起走進他們的故事。
  • 七個雷神山建設者的故事讓人淚目
    抗擊疫情如救水火,2月3日,總部位於山東濟南的建築央企——中建八局一公司奉命馳援武漢雷神山醫院,僅僅用了4個小時,就組建完成了一支超過百人的突擊隊,滿載著物資與希望,跨越近千公裡,奔赴雷神山醫院建設一線。中建八局一公司雷神山突擊隊於2月4日上午8點,正式進場施工,負責部分病房區的電氣、給排水、通風等機電安裝施工任務。
  • 中建兵團決勝武漢雷神山
    中建五局分批次向武漢派出700餘人的精幹隊伍,不計環境艱苦、不懼工期壓力、不講條件代價,全力以赴完成醫院機電安裝任務。中建八局的隊伍源源不斷向前方集結,先後派出100多名管理人員和700多名安裝工人 ,全力投入到雷神山項目建設中,板房拼裝、機電安裝等工作全面鋪開。
  • 中建一局三公司:雷神山醫院是這樣建成的
    中建一局三公司青年突擊隊在雷神山醫院項目施工中。 劉記偉攝經過10多個晝夜的連續奮戰,武漢雷神山醫院於2月8日實現交付使用並接收首批患者入住。雷神山醫院的建設是一場與病魔的生死競速,飽含著無數人的艱苦付出。
  • 中建八局一公司鄭東新區科學谷數字小鎮舉行五四活動
    5月4日下午,中建八局一公司鄭東新區科學谷數字小鎮建設項目(一期)EPC總承包第二標段項目現場,舉行了以「八一鐵軍青春追夢」為主題的五四青年節活動。鮮紅的「黨員先鋒隊」「青年先鋒隊」隊旗在項目現場飄揚,彰顯著中建八一人的胸懷。
  • 15張圖,15句話,中建集團建設者熱血鏖戰雷神山!
    面對突襲的疫情數千人在危難時刻挺身「國家使命」義無反顧衝鋒在前從1月27日正式開工到今天燈火不熄的雷神山工地上餘新建,中建三局一公司安裝公司焊工。他說:「熱血奮戰,爭分奪秒,會好的,都會好的。」祁奇,中建三局一公司測量員。他說:「『小水杉』再戰『雷神山』,不斷丈量成功的路,終點之前絕不結束。」鄭紅升,中建三局一公司鋼結構商務人員。他說:「仔細、認真、反覆核算,保質保量完成每一個任務。」
  • 中國人的故事|守護者日記:雷神山醫院,功成有我!
    「我叫葛軍, 和妻子莫英是一對 有30餘年工齡的老『中建人』。「如果不來雷神山,會後悔一輩子!」 「我叫王雅林,來自中建三局一公司, 是武漢人, 對這個城市充滿了感情。臨走時妻子握住我的手說, 『我會照顧好這個家, 等你回來。』 其實像我這樣的建設者, 這片工地上有太多太多了!」
  • 建證力量·紅色基石 | 中建八局南方公司「四個一線」點燃基層黨建...
    項目黨員與青年團隊風採項目支部現有管理人員共60人,黨員共8人。努力挖掘一批有堅定理想信念、言行一致、表裡如一的典型人物事跡,如中建八局「優秀黨支部書記」謝元勳,致力於將黨建融入工程建設,主導成立了謝元勳高效建造場館創新工作室,推動黨務工作和本職工作有機結合,在知行合一中主動擔當作為。通過樹立先進典型,起到「樹立一個,帶動一片」的作用。
  • 把勝利旗幟插上雷神山
    「舉全集團之力,確保迅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醫院」。中建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周乃翔說。現場物資不夠?項目指揮部動員起來,在全國範圍內聯繫貨源徵集物資,80%的箱式板房省外供貨商供應了貨源。戰鬥隊伍有缺口?中建三局緊急召集在漢全部力量,一時間,黃家湖畔英雄雲集、萬馬奔騰,施工局面迅速打開。
  • 再戰雷神山!鑄造「生命安全島」
    5臺大巴、8臺卡車在兩座醫院之間來回奔波,到26日凌晨4點全部完成轉移,至此,雷神山按下神速快啟鍵。「若有戰,召必回!」雷神山醫院規模更大、設施更全,人員告急。中建集團廣發「英雄帖」,一呼百應、八方來援。
  • 雷神山醫院驗收!春雨驚雷驅瘟神!
    新華社武漢2月6日電 經過十晝夜的奮戰,2月6日,雷神山醫院正式通過武漢市城建和衛健部門的驗收,並開始逐步移交。武漢雷神山醫院由中南建築設計院設計,中建三局承建。為做好雷神山醫院送電後的供電保障工作,國網武漢供電公司還組建了18人的「雷神山供電保障專班」和22人的應急基幹隊伍,對醫院供電設施開展24小時巡視、檢查,並及時處理各類突發狀況,指導客戶側用電安全,全力確保雷神山醫院可靠供電。
  • 助力蘇州高質量城市建設 中建八局蘇南公司園區揭牌
    、孫士東,以及工業園區CBD招商中心、中建八局、局蘇南公司的領導和員工代表百餘人參加揭牌成立儀式。儀式由中建八局蘇南建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劉書冬主持。儀式上,吳慶文,張偉,楊曉敏,校榮春共同為中建八局蘇南建設有限公司揭牌,本次揭牌既標誌著蘇州市和中建系統開啟了戰略合作的先河,也為新時代下探索「央地」融合模式起到了標杆示範作用,更為蘇州工業園區高質量城市建設增添助力。
  • 「兩山醫院」的「守護者聯盟」:中建三局承擔火神山、雷神山醫院...
    2月2日、6日,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先後交付以來,「兩山醫院」實現高效運轉。截至4月1日,火神山醫院累計治癒出院患者達2766名,截至4月4日,雷神山醫院患者不足70人。武漢疫情防控形勢一天天好轉,但在「兩山醫院」裡,忙碌的腳步從不曾停歇。
  • 武漢第二座應急醫院火速開工,中建三局再戰雷神山!
    工程由中建三局一公司牽頭實施,並負責醫療隔離區施工,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負責醫護住宿區施工,中建三局綠投公司等負責醫療汙水處理設施安裝等相關施工。25日晚18點30分,雷神山醫院項目首批50名管理人員到達施工現場,200餘名勞務就位,各項準備工作迅速啟動。
  • 北京青年 一同戰「疫」 | 記中建集團青年援建火神山、雷神山醫院
    勇擔使命馳援火神山  鄧委在接到中建一局緊急援建武漢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項目任務後,勇擔使命,任項目總指揮。他緊急集結在武漢的管理人員,迅速召開支援動員會。經過三個小時的緊急協調,鄧委迅速集合工人進入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投入機電安裝的工作中。
  • 【聚焦】中建七局青年突擊隊登上河南衛視,一首戰「疫」說唱燃爆...
    【聚焦】中建七局青年突擊隊登上河南衛視,一首戰「疫」說唱燃爆全場!8月3日晚,河南衛視播出《「出彩河南人」楷模發布廳》特別節目——「人民至上」。在節目《青年突擊隊》章節中,詳細介紹了中建七局青年建設鄭州岐伯山醫院的故事,並現場演繹我局青年原創RAP歌曲《燃燒吧青年》。
  • 中建八局「95後小匠」奪冠!
    中建八局「95後小匠」奪冠!▲ 世界技能大賽中建八局實訓基地(管道與制暖項目)2019年12月中建八局管道與制暖項目實訓基地在濟南揭牌。面對巨大的壓力,正確處理好各種突發狀況,需要我們沉著冷靜的思考和隨機應變能力,團隊的合作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面對榮譽,陳宇航說: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萬裡之船,成於羅盤。能夠取得冠軍,離不開八局領導、同事對我的大力支持,離不開在我背後默默付出的教練團隊,衷心感謝所有關心、幫助過我的人,是你們的支持與肯定,成就今天的我!
  • ...雷神山啟用!「三大」醫院全面打通疫情防控堵點!揭秘不可能任務...
    當天稍晚時候,武漢市緊急召開調度會,決定在半個月之內在武漢市江夏區黃家湖再建一所雷神山醫院。疫情緊急,中建集團再次請纓出戰,正鏖戰火神山的中建三局又接下了雷神山的任務。2月2日晚,中建五局安裝公司多位員工在深夜接到電話:「緊急任務,馬上收拾好東西,明天早上八點集合,馳援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