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娃娃魚的新朋友是誰?上海動物園15年來首次進行兩棲動物物種補充

2021-01-08 上觀

 

這幾天,上海動物園遊客很多。全新開放的兩棲爬行館兩棲動物展區新展出了6種兩棲動物,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打卡」。上海動物園自2005年對兩棲爬行館個改建以來,只有唯一一種兩棲動物娃娃魚對外展出,中國的珍稀動物娃娃魚(大鯢)在館中略顯孤單。而這幾天新展出的白氏樹蛙、角蛙、大樹蛙和貓眼珍珠蛙,以及蠑螈類的虎皮蠑螈和秉志肥螈等6種動物,都是近15年來首次物種補充。

小缸裡藏著整個生態系統

 

「一隻蛙,兩隻蛙,三隻蛙」,站在展窗前的小遊客們在仔細觀察展缸裡展出的蛙。果然,趴在樹枝上的是兩隻淺綠色的蛙,另外一隻深褐色的則窩在溼潤的地上。

 

新展出的6個生態展缸,有的地勢起伏,似乎隨意放置的樹枝供樹蛙攀爬;殘破的瓦罐和堆積的山石成為蛙們的隱身地;有的耐水溼蔭生植物錯落有致,一灘水池掩映其中;有的整個是水體,水草從石塊中冒出,小魚穿梭在水草間。為保證水質達標,水缸及半水缸的生態展缸又安裝了水過濾系統。整個展區溫度控制在25攝氏度左右,溼度在80%左右,每隔2-3小時噴霧一次,以保持溫溼度。

 

「上海動物園專門設計了這個兩棲動物展區,各個展缸小而精緻,體量不大卻值得公眾去挖掘其背後更多的信息。」園方技術人員介紹說,我國已記載的兩棲動物有近500種,其中不少是特有物種,而全球兩棲動物則有7000多種,且每年科學家們還在不斷發現新物種。多數兩棲動物的生存需依賴良好的生態環境,也正因如此由於生態環境遭到破壞以及人為的捕捉,許多種類逐漸瀕臨滅絕。園方期望,人們能透過這幾個小小的展缸,了解這些物種對生態環境的重要意義,樹立環保意識。

中國特有物種生活有點「挑剔」

 

兩棲動物是擁有四肢的脊椎動物,其皮膚裸露,表面沒有鱗片、毛髮等覆蓋,但是可以分泌粘液以保持身體的溼潤。它們的幼體在水中生活,用鰓進行呼吸,長大後用肺兼皮膚呼吸。兩棲動物可以爬上陸地,但是一生不能離水,因為可以在兩處生存,稱為兩棲。兩棲類動物分無足目、無尾目和有尾目三目。蛙沒有尾巴屬無尾目。虎皮蠑螈和秉志肥螈有尾巴屬有尾目。

秉志肥螈

 

現實生活中,有人把秉志肥螈誤認為是小的「娃娃魚」,它們雖然都屬有尾目但不同科,事實上秉志肥螈是種小型兩棲動物。而俗稱「娃娃魚」的中國大鯢,是現存兩棲類當中體型最大的一種,身長一般可達100釐米。它們都是中國特有的物種,棲息於山區溪流之中的它們對水質均有嚴格要求,因此被作為水質和環境監測的指示動物。飼養員每周會餵食1-2次的紅血蟲。

虎皮蠑螈

虎皮蠑螈則喜歡呆在陸地上,飼養員說它們已經在家裡打了洞,如果它們不出洞的話,你要很仔細地尋找它們才能見到它們探出小腦袋。通常餵食的時候,小傢伙們會鑽出來,吃完麵包蟲則會在地上「散步」、也會下水池溼溼水。

 

蛙類每周一餐避免「過度肥胖」

 

飼養員給兩棲動物餵食的過程很有趣:小心翼翼地打開展缸的門,撒進一把蟋蟀,原本安靜的大樹蛙箭一般撲向目標,把活蹦亂跳的蟋蟀捲入口中。原來,展缸裡不同顏色的蛙確實是同一種大樹蛙,因心情或環境不同,它們會呈現不同的膚色。確實,等到我們再去觀察時,那隻深褐色的蛙也披上了淺綠色的外衣。

白氏樹蛙

而白氏樹蛙則是一種分布在澳大利亞東北部及紐幾內亞島熱帶雨林及周邊溼地的蛙。因其前額兩側皮肉下垂,寬闊的嘴巴微微向上,活像個傻笑的老爺子,因而又被叫做「老爺蛙」,幾隻「老爺蛙」暗灰褐色的皮膚與環境融為一體,如果不仔細觀察還真不容易發現它們躲在哪裡,而青綠色的「老爺蛙」又極其顯眼,一下便躍入視線中。同樣餵食蟋蟀,它們就比大樹蛙淡定許多。

角蛙

貓眼珍珠蛙

角蛙體型大而闊,四肢相對短小,嘴巴大到身體一半長度。他每周只需餵食一次乳鼠,大嘴巴一口就能將食物吞入口中;貓眼珍珠蛙,其最大的特徵就是一對如同貓眼狀的眼睛,它長得並不好看,因此又叫「小丑蛙」,喜歡呆在水裡的石頭上休息,常常為了爭搶食物而互相打鬥。

 

飼養員還說,人工飼養環境下,兩棲動物們被限制在有限的活動空間裡,體能消耗很少,所以飼養員會控制食量,以避免它們過度肥胖。

相關焦點

  • 國寶娃娃魚迎來新朋友 上海動物園兩棲動物展區新增6種動物
    圖說:貓眼珍珠蛙生態展缸 來源/園方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金旻矣)端午期間,不僅可以品粽子、喝雄黃酒、掛艾葉,還可以去上海動物園看看國寶「娃娃魚」的新朋友!近日,上海動物園迎來了喜事——兩棲爬行館兩棲動物展區全新開放,向遊客新展出了6種兩棲動物,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打卡」。這些新展出的兩棲動物,包括蛙類的白氏樹蛙、角蛙、大樹蛙和貓眼珍珠蛙,以及蠑螈類的虎皮蠑螈和秉志肥螈。它們被分別安置在生態展缸內,鑲嵌在一幅以熱帶雨林為背景的畫中。觀賞時,遊客仿佛置身雨林。
  • 上海動物園兩棲動物搬新家 「蛙兒子」們在等你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5月31日報導:從上海動物園傳來好消息:兩爬館的新展區——兩棲動物展區目前正式開放。新展區在兩爬館二樓蘇卡達象龜展區旁,現入住的有角蛙、貓眼珍珠蛙、老爺樹蛙、大樹蛙、虎皮蠑螈、秉志肥螈等動物。
  • 最珍貴的兩棲動物——娃娃魚
    大鯢是很珍貴的兩棲動物,因為它們的叫聲像嬰兒的哭聲,所以人們也叫它們"娃娃魚",外形長得有點像蜥蜴,頭部扁扁的、嘴巴很大,無眼瞼,身體的顏色隨環境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多為灰褐色,體色可隨不同的環境而變化,但一般多呈灰褐色,身上光滑無鱗,但有各種斑紋,並附帶粘液,身長可達1米,體重在百斤左右
  • 不要再把這些水族寵物,當成什麼恐龍或者娃娃魚了,不是一個物種
    在網上經常會看到這種報導,說是在某某地又發現了一種類似於恐龍的奇特生物,而且還有五顏六色的,還有的宣稱,在魚店裡發現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娃娃魚。更有甚者,很多不明就裡的朋友們,還就把它們當成了娃娃魚來飼養,並且飼養很多年對它們也一無所知,這不是在開玩笑,這樣的事例在現實中數不勝數。
  • 上海動物園兩爬館「上新」,圓鼻巨蜥寶寶首次展出
    上海動物園兩爬館「上新」,圓鼻巨蜥寶寶首次展出 2020-05-27 20: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熊貓怎麼成為國寶的?為什麼比它更珍稀的動物,卻非國寶待遇?
    珍稀動物僅從名字定義來理解,那肯定是珍貴而又稀少的動物,但很多時候它又和瀕危動物扯上關係,瀕危野生動物指的是由於物種自身或者人類以及其它動物、或者自然條件變遷或者或者棲息地受到災害影響,種群面臨滅絕風險的生物種群!
  • 西安市民在水渠旁發現「長有四腳」的怪魚,鄠邑民警發現是娃娃魚
    2019年4約14日下午,西安周至縣一名郵遞員,在上班途中,偶遇了一隻「國寶」野生大熊貓。當時他距離熊貓只有不到1米的距離,而當郵遞員慢慢靠近時,這隻大熊貓也沒有著急跑開,打了一個照面後,才便甩著圓滾滾的身子,大步流星的消失在叢林中。
  • 市民疑抓到迷你娃娃魚 警方:是蠑螈,有毒,快放開!
    有市民在宜賓城區附近的小溪溝中,捕捉到一隻棕褐色相間的四腳小動物,因懷疑是「娃娃魚」,市民報警求助。經翠屏區森林警方和漁政執法人員辨認,該四腳動物為外來有毒水生生物蠑螈,而不是「娃娃魚」,市民不要輕易捕捉。據翠屏區畜牧水產局漁政管理站站長劉小歡介紹,上午11時30分左右,接到翠屏區森林公安分局江北派出所電話,稱有市民抓到一條小「娃娃魚」。
  • 有人在戴村仙女湖邊上發現疑似「娃娃魚」,專家辨認後……
    一位家住戴村的熱心居民打來電話,說自己在仙女湖邊上發現類似於娃娃魚的物種,娃娃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希望有關部門幫忙鑑定處理。附近居民 周先生說:「我之前在網上也了解過,(娃娃魚)它喜歡生活在溪溝、石縫裡面,我看上去摸不透,所以還是當作娃娃魚這個角度來保護一下。」
  • 全國最著名的七大動物園及其排名,國內最受歡迎的動物園
    幾千年來,隨著人類生產力的不斷進步,地球上的其它動物的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尤其是工業革命以後,地球上大部分資源被人類佔有,許多動物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環境。有些物種甚至滅絕。但隨著人們對自然不斷的認知,發現多物種生態系統的重要性後,開始想辦法對其它動物進行保護。其中動物園就是最好的場所之一。
  • 天氣漸熱,上海動物園暫停企鵝漫步三個月,新增鄉土動物講解
    這個暑期,因天氣漸熱,上海動物園暫停「企鵝漫步」,增加鄉土動物講解。巨嘴鳥喇叭鳥今年5月底,上海動物園首次推出了鳥區、食肉區、食草區和靈長區4個區域的4條遊覽線路,受到普遍歡迎。其中,7月-9月,鳥區的「企鵝漫步科普行」暫停;7月-8月,靈長動物區的「大猩猩飼餵講解」由13:15調整至14:00;7月-9月,「靈長動物科普秀」由13:30調整至10:00。不過,上海動物園又推出了夏令7-8月最新展示項目時間表。
  • 上海動物園首次成功繁殖黃緣閉殼龜,龜寶寶「呆呆」破殼時萌翻了~
    上海動物園首次成功繁殖黃緣閉殼龜,龜寶寶「呆呆」破殼時萌翻了~ 2020-11-06 16: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永春有人發現迷你娃娃魚?原來是有毒的東方蠑螈
    閩南網2017年9月15日訊 14日上午  永春市民林先生在朋友圈發了一組照片  來來來,你們先來猜猜這是啥生物  但是,人家不是同一個物種啊!  看完這條微信  你一定要分清楚了  如果你誤把東方蠑螈當娃娃魚捕捉就危險了!它可是有!毒!的!  大鯢: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貴的兩棲動物。
  • 「不正經」動物園頻現,動物福利如何保障?
    ▲上海野生動物園熊傷人事件報導黃一(化名)是一名大三學生,從小對動物十分感興趣的他,一直以來就獨立飼養了多種動物,也因此學習了很多相關的專業知識。「小時候只是喜歡動物,喜歡抓來觀察和玩,後來自己養了很長時間的烏龜,因為要更好地飼養它們,所以學習了解了很多專業方面的知識。」
  • 湖南懷化:為了一隻野生娃娃魚,這兩人,被收押等候最終判決
    娃娃魚,又名大鯢(學名:Andrias davidianus)是隱腮鯢科、大鯢屬有尾兩棲動物。體大而扁平,一般全長582~834毫米,頭體長310~585毫米,最大個體全長可達200釐米以上。主要分布於中國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四川、重慶、貴州、雲南、湖北、安徽、江蘇、上海、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廣東、廣西。大鯢是由3億6千萬年前古生代泥盆紀時期水生魚類演變而成的古老的兩棲類動物。這也就是說大鯢的祖先比生活在2.3億年前中生代的恐龍還要早上一億多年,真的堪稱是動物鼻祖了。
  • 「丁滿」來啦!走,兒童節去重慶動物園看新朋友
    「丁滿」來啦!走,兒童節去重慶動物園看新朋友 2020-06-02 05: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野生動物園熊吃人事件又有爆料:是誰先動的手?
    這十年來還真攢了不少:在上海野生動物園,動物襲擊事件,並非第一次發生。不止襲擊人,園內的動物之間,也發生過多次慘烈的互相攻擊。死於非命的動物,似乎也不再少數。在大眾的理解裡,作為一個野生動物園,應該是將動物養在合理且自由的範圍內,讓它們仿照野生環境生存,這才符合野生的含義。但看了上海野生動物園的餵養和管理方式,才發現,動物在這裡,並不是鮮活的生命,而是商業的機器。先來看看在上野,這些動物們經歷的事情。
  • 上海動物園兒童動物園開放,細尾獴「丁滿」、耳廓狐入住
    上海動物園改建的「兒童動物園」在六一兒童節之前正式亮相。李淳 圖愛打洞的細尾獴,萌萌的耳廓狐,可以飼餵的小羊和小雞,上海動物園改建的「兒童動物園」在六一兒童節之前正式亮相了。除了與小動物的親密接觸,兒童動物園還新增設了滑梯、蹺蹺板等遊樂設施,供孩子們玩耍。
  • 上海動物園還有野生蝙蝠?專家:別擔心,不是一個物種
    上海動物園裡的蝙蝠展區會有病毒嗎?今天,小編來解答你的疑問↓↓上海動物園的果蝠是與遊客完全隔絕的不必擔憂或許很多人不知道,上海動物園還有一個蝙蝠展區。自從疫情發生以來,「埃及果蝠展區」就成為上海動物園最敏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