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世紀前他們引領潮流,全世界為之狂熱,而昨天是他離開四十周年...

2020-12-10 騰訊網

12月8日是約翰-列儂去世40周年的日子,今年也是披頭四成立60周年。

如果他活到現在,應該是一個白髮蒼蒼的80歲老人了吧。也許他會像好兄弟保羅-麥卡特尼一樣活躍在舞臺上,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合唱《Hey Jude》;也許他會選擇淡出人們的視線,跟小野洋子度過餘生......

▼約翰-列儂和小野洋子

但他的生命永遠停留在了1980年的這一天,那天,列儂走出紐約公寓給粉絲籤名,那個極端粉絲叫做馬克-查普曼,在下面這張照片拍下的幾分鐘後,開槍殺死了列儂。

12月14日,數以百萬計的人們在世界的各個角落為他靜默十分鐘。人們舉著標語,持著蠟燭,在那個肅殺冰冷的冬天默默流淚,為這位一直主張愛與和平的嬉皮士圖騰倒在暴力的槍枝下而痛徹心扉。

讓我們把時間推回65年前,到英國已經衰落的港口工業城市利物浦去。在那裡,正在利物浦藝術學校求學的不羈少年約翰-列儂一手創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甲殼蟲樂隊——The Beatles 。

後來列儂、麥卡特尼、林戈-斯塔爾和喬治-哈裡森,四個代表工人階級的年輕人洋溢著青春的外表,他們所到之處,人群、鮮花、掌聲絡繹不絕。1964年,甲殼蟲樂隊在美國公開亮相,隨即便造成了大眾瘋狂,這一現象後來被稱為「不列顛入侵」(British Invasion),甚至還有一個專門的詞彙「披頭四狂熱」(Beatlemania)來形容這一盛況。

▼Beatlemania「披頭四狂熱」

披頭四無疑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搖滾樂隊,隊中的四位成員全部入選搖滾名人堂。樂隊共獲得了7個葛萊美獎,4個英國音樂獎,一個奧斯卡金像獎(1970年電影《 Let It Be》的最佳原創歌曲配樂)和15個Ivor Novello獎,《時代》雜誌也將成員們列為20世紀100位最重要的人物。

▼披頭四是第一個舉辦世界巡迴演唱會的樂隊

沒有最喜歡的披頭四,因為喜歡每一個披頭四,約翰和保羅偉大的雙子星,加上林戈和喬治的點綴,披頭四成為那個時代的封神樂隊。時光荏苒,六十年過去,披頭四的音樂風格和穿著打扮至今都還被瘋狂的追捧和效仿,被奉為不老的經典。

披頭四是英國文化和英國歷史的一個標誌,他們讓「男生留長髮」變成一件很酷的事。

無論是拍攝MV還是專輯封面亦或是出席活動,披頭四的穿著並不像搖滾明星一樣閃閃發光,而是相對來說比較的內斂,款式和配色都較為低調而更關注細節與個性。在他們西裝的穿著上、內搭襯衫或是外披各類大衣的搭配,現在依然引領者潮流。

一、穿西裝的小子 音樂文化的革命者

在很多人的潛意識裡,玩搖滾的音樂人都是身穿黑皮褲、造型誇張的形象。但這不是披頭四的搖滾,他們向世界展示英國紳士範兒的搖滾,打破圈子裡固有「瘋狂」形象。窄窄的領子,四粒扣西服搭配高領衫,襯衫搭配細細的領帶,這些裝扮最後都成為了上世紀60年代穿著風格的經典。

各種不同紋理,色彩和面料的西裝,披頭四都駕馭過。

二、 搭配西裝的切爾西靴 從甲殼蟲開始

切爾西靴源於英國維多利亞時代馬術活動的靴子,因風靡全球的傳奇樂隊披頭四而大紅大紫。無論是現場演出、拍攝寫真還是在電視中拋頭露面,披頭四的成員都會穿著切爾西靴,切爾西靴也因此曾一度被稱作「披頭四」靴( beatles boots )。直到現在,各個國家的紳士們穿著西裝,依然最喜歡搭配切爾西靴。

三、 圓眼鏡後的巨大傳奇——約翰-列儂

「你沒法比透過他奇怪的眼鏡,來觀察約翰-列儂更實在的選擇了,他戴著它創作了那麼多令人刻骨銘心的音樂。」披頭四博物館館長說。

列儂之所以戴眼鏡因為討厭隱形眼鏡,那個年代的隱形眼鏡太厚,不舒服,但是他的圓眼鏡卻成了流行的風向標,直到今天還有人將圓框眼鏡稱作列儂式眼鏡。

四、 圓領、長尖領襯衫 一般人難以駕馭

包括像以上照片中,時常出現的圓領襯衫搭配領帶,穿上後非常減齡、可愛的一群小夥子。正如有人所說「披頭四就是四個彼此相愛的傢伙,並且始終如此。」而長尖領的選擇上,別說在那個年代,就就放到現在長尖領襯衫也不是普通男生能駕馭的,非常前衛個性。

五、 夢回艾比路 詮釋經典嬉皮士

1969年發行的專輯《Abbey Road》即使你沒有聽過,你也一定看過那張經典的四人走過斑馬線的封面。長版西裝搭配喇叭褲,是最符合披頭四嬉皮精神的造型。

60年代嬉皮文化開始風靡全球,四處都充斥著自由和浪漫的氛圍。在這股浪潮中,披頭四亦以自己的方式表達著那份反主流的理想主義情節。在歌詞中,他們追尋永恆的自由與和平,烙印著嬉皮士獨有的諷刺格調;在造型上,他們則愛上了各式各樣的印花與豐富靚麗的色彩。

六、 披頭四和利物浦的搖滾情緣

作為利物浦城市名片,這座城市的人們不可能遠離足球和披頭四。在利物浦球迷看來,披頭四巔峰之作《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的專輯封面上,利物浦前鋒斯圖賓斯出現在專輯封面,能與馬克思、夢露等人並列,這絕對是樂隊主創們故意為之。披頭四最後一張專輯《Let It Be》的曲目《Dig It》裡甚至有一段,唱到了曾在利物浦效力的球員巴斯比。

從披頭四誕生之始,利物浦這座城市和披頭四早就已經密不可分。當曾經的利物浦球員在曼聯調教出不世出的天才喬治-貝斯特的時候,有人說他就是足壇的「第五披頭四」。他的名字和髮型像披頭四成員哈裡森。他的姓氏和披頭四第一個鼓手皮特-貝斯特一樣。而他驚豔世人的才華,也像樂壇的披頭四一樣徵服世界。

利物浦隊現在的主帥克洛普是披頭四的死忠粉,甚至有人說他現在在利物浦的影響力僅次於披頭四。不過有意思的是,披頭四雖然是從利物浦走出來的樂隊,但他們並不是利物浦隊球迷,麥卡特尼全家都是「太妃糖」,列儂也是利物浦的另一支球隊埃弗頓隊球迷,而斯塔爾是阿森納的球迷......不過利物浦這座城市卻因為披頭四的存在而成為世界聖殿,就像馬拉度納振奮了那不勒斯和阿根廷一樣,而披頭四是工人階級代表,老馬代表社會底層人士,這也算是一種巧合吧......

四十年後的2020年,一場假釋聽證會上,查普曼向小野洋子道歉,說出了自己當年殺害列儂的原因:「他是一個有幸福家庭的人,是一個偶像。我暗殺了他……因為他名聲在外,這是唯一的原因,我在尋求一種自我榮耀,非常自私。」

這個遲來四十年的道歉,顯得蒼白而無力,不過,也算有了一個了結。

「我從未宣稱自己是神,我從未宣言擁有純潔的靈魂,我從未聲稱自己擁有生命的答案。我只是儘可能誠實地製作歌曲、回答問題。但我仍然相信和平、愛與理解。」——約翰-列儂,1980年12月5日

相關焦點

  • 格子襯衫引領了20世紀的現代潮流,他不能與「受委屈」搭配單品
    格紋襯衫總是出現在小哥上,這是一個非正式的過程,他可能會讓你覺得過時,但事實上他是一個經典的「受委屈」趨勢單品,要知道他能引領上世紀的現代潮流,我們要糾正icon的名字!這件格紋襯衫會給樸素老舊留下太多的印象,這也是因為他不僅是獨特的程序ape恩寵,而且讓人想起退休老幹部。
  • 《球球大作戰》五周年潮流派對,大球「碰」小球,引領潮流新風向
    圖1大球「碰」小球,引領今夏潮流新風向在開創潮流、引領潮流的路上,《球球大作戰》一向走在前列,自「超級IP」探索項目啟動以來,陸續與New Era、統一冰紅茶、肯德基、Paul Frank、浦發銀行等國內外大牌進行過跨界合作。
  • 法國新浪潮電影海報,半個世紀前的設計經典!
    憑藉20多年的媒體經驗,他最終在2010年創立了自己的出版社:Reel Art Press。 他的最新作品《法國新浪潮:設計革命》深入研究了電影史上最重要的運動之一。該作品以設計師為中心,由Tony編輯,旨在表彰20世紀下半葉海報藝術家的獨特才華。
  • 全世界最狂熱的福爾摩斯粉絲,用他的死再現了一遍偶像的經典案件
    而他本人,更是聞名世界的「福爾摩斯頭號粉絲」,加上他死前的種種疑點,讓「福爾摩斯」的謎案延續到了21世紀…… 圍繞這個案件,自殺和他殺的說法迄今爭論不休,最詭異的是,Green之死的案情,居然和《福爾摩斯探案集》裡的一個案子有八分相似
  • 世嘉60周年系列訪談:索尼克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他對比了上世紀 90 年代和現在的創作過程,表示開發的環境和工具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為之開發的硬體性能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開發團隊的人數更是增長了許多。 明年將是索尼克系列的 30 周年。採訪中,飯冢隆說到: 感覺慶祝 20 周年好像就在昨天,但明年就要慶祝 30 周年了。
  • 卡斯楚逝世4周年之日,馬拉度納離開了,因為他不止是個球星
    我想說的是,馬拉度納不只是一名球星,還是個歷史人物,尤其在拉丁美洲,影響力遠遠超出了體育,所以說有人認為老馬的影響力一定程度上是超過MJ的也不無道理。正好朋友圈有人發了相關的內容,分享一部分到hu撲來。下面會提到很多人物,不熟悉的朋友們可以去了解一下他們的事跡。4年前的11月25日,古巴領袖菲德爾卡斯楚去世。
  • 長達半個世紀的深情守望
    懂事的哈達布和不願意長時間離開額吉,上了兩年學後,他離開了學校,選擇留在額吉身邊,和額吉一起放牧、巡邏。這一選擇就是一生,直到現在,哈達布和大字不識幾個,一點簡單的漢語還是跟邊防部隊的軍人學的。「母親是為守邊留下的,這麼多年來母親為守邊吃了不少苦,作為兒子應該陪伴在她左右。」 哈達布和說。在兒子的眼中,額吉就像這戈壁灘上的一粒沙,任憑狂風肆虐,本色始終不改。
  • 明年迪迦25周年,傑克50周年,初代55周年,統統致敬一遍?
    今年是愛迪的四十周年,眼看著就要到年末了,圓谷似乎也沒什麼動靜,好像把愛迪給忘了一樣,就在所有人都這樣認為的時候,放出了《銀河格鬥2》的預告,愛迪就在其中露臉,看來圓谷還是沒有忘記愛迪的,不過正片上線就要等到年底去了,明年將有四位奧特曼過周年,分別是高斯20周年,迪迦25周年,傑克50周年,初代55周年。
  • 開播超半個世紀的電視傳奇:奧特曼
    作者|周 潔   2006年4月8日,奧特曼系列40周年紀念作《夢比優斯奧特曼》在日本首播。對於「奧特迷」來說,這是一部特殊的奧特曼系列作品,它意味著M78星雲光之國奧特曼的回歸。
  • 重慶一對普通母子,為何為一蘇聯人守墓半個世紀,他到底做了什麼
    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英美國家為了謀求利益最大化,選擇對日本侵華行為袖手旁觀,反而是蘇聯向中國伸出了援助之手,不僅向中國輸送武器裝備,還派遣軍隊幫助我國抗日,更是彌補了我軍在空戰鬥的不足。也湧現了許許多多為保護中國而犧牲的蘇聯戰士,他們也是我們應該感激和銘記的英雄。
  • 半個世紀前,他是華語武俠片「一哥」,李安稱他是「武俠中的武俠」
    真正讓王羽一躍成為巨星的,則是1967年的經典之作《獨臂刀》。本片創下香港電影票房的新紀錄,突破百萬元大關。王羽在片中用僅有的左手拿著父親臨終前所留下的斷刀,使出一套刀出人亡,出神入化的獨特刀法,為師門報仇,令觀眾看得大呼過癮。
  • 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系列評論之一:催人奮進的精神歷久彌新
    為了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深網觀察」從今天起推出系列評論,全面梳理、點評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年來的各項成就,敬請關注。40年前,黨中央決定興辦深圳等經濟特區,發揮對全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窗口和示範作用。
  • 周六福潮金實驗室,引領時尚新潮流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周六福最新資訊 > 正文 周六福潮金實驗室,引領時尚新潮流
  • 《金剛川》熱映在即,你還記得半個世紀前,那部抗美援朝電影嗎?
    今年是中國參加抗美援朝70周年,在這樣的一個時間節點,觀看這樣一部據說非常燃和熱血的電影,是非常有意義的。 三人真實事跡結合為王成 《英雄兒女》並不是一部典型的戰爭片,它正面展示戰鬥場面的篇幅其實並不多,前20分鐘主角王成就英勇犧牲了。
  • 《我們的四十年》熱播 百變演員王政化身熱血紅二代
    王政形象大變引熱議 鬍子拉碴年代感十足   近日,在江蘇衛視播出的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電視劇《我們的四十年》中,演員王政出演了「紅二代」肖紅軍一角原來,這是王政為了貼合肖紅軍從內蒙下鄉回來的知青背景而特意自己設計的造型,區別於他在戲外溫文儒雅的形象,不僅幫助自身更快入戲,也帶著電視機前的觀眾穿越回了那個艱苦卻熱血的年代。   不一樣的熱血「紅二代」 網友:原來知青是這樣的!
  • 上海市通信學會舉行成立四十周年紀念大會
    12月12日上午,上海市通信學會在上海信息大樓召開成立四十周年紀念大會,上海市通管局陳皆重局長、上海市經信委張建明副主任、上海市科協馬興發書記、上海市通信學會馬益民理事長、上海市通信學會歷屆領導、本屆理事和各工作(專業)委員會代表、第十八屆學術年會優秀論文獲獎者、學會青年英才獎獲得者約80人出席了大會。
  • 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後的文學發展——批判現實主義文學
    引言十九世紀上半期,在浪漫主義文學之外,還有另一種強大的文學潮流,它以資產階級人道主義、人性論為思想基礎,以真實描寫現實為創作原則,對自己的時代社會進行了揭露和批判,雖然各種文學史家對它曾有不同的概括和稱謂,但從其思想內容和藝術創作特點來說,其確切的名稱應該是資產階級批判現實主義文學。
  • 科比逝世一周年,瓦妮莎發聲提醒球迷!悲劇歷歷在目,仿佛是昨天
    科比逝世一周年,瓦妮莎發聲提醒球迷!悲劇歷歷在目,仿佛是昨天2020年的1月26號,NBA巨星,前湖人名宿科比·布萊恩特和小女兒Gigi,在一起直升機墜機事故中不幸喪生。轉眼間,一年時間過去了,科比的家人和眾多球迷們,將迎來黑曼巴逝世一周年的紀念日。
  • 「仁美文化」散文:半個世紀的情懷
    今日佳作半個世紀的情懷作者:代英夫五十年前,我9歲,正在林口林業局子弟小學念二年級。因患小兒麻痺後遺症,必須拄拐才能上學。由於心事太重,加之抽象思維欠缺,數學考試經常不及格。好在我的語文還行。她的認可和信任的目光,讓我的心為之一動。於是,暗中發力,勤能補拙,雖然磕磕絆絆,數學還是有很大的長進。此後不久,我的詩歌和散文便開始在報刊上亮相了。四十年前,我19歲,畢業於林口林業局五七中學。那時候,改革開放剛剛起步,各行各業百廢待興,就連我們這個「小老窮」森工企業也掀起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熱潮。
  • 分身有術 設計師Eric So延續著香港的潮流
    Eric So,不是藝人,也不是大腕,卻無形之中左右著藝人和大腕的行為方式,特別是那些走在潮流前端的人。  Eric So,蘇勳,出生香港,四十出頭時以「玩偶達人」的名號為人所知,但如果只把他與玩偶聯繫起來的話,只能說,你不是潮人,不認識Eric 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