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他們如何為珠峰量身高?有哪些高科技手段?

2020-12-24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珠穆朗瑪峰——世界第一高峰,前兩天,珠峰再次傳來好消息: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登頂成功,五星紅旗再一次飄揚在世界之巔。2019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對尼泊爾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兩國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尼泊爾聯合聲明》,其中提出:雙方將共同宣布珠峰高程並開展科研合作。為落實兩國聯合聲明,自然資源部會同外交部、國家體育總局和西藏自治區政府組織了2020珠峰高程測量工作。

5月27日上午11時,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隊員成功登頂,他們隨即在珠峰開展測量工作。

在珠峰之巔豎起測量覘標後,他們開展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測量和雪深測量、重力測量等工作。與此同時,位於大本營、中絨布冰川、西絨布冰川等6個交會點的測量隊員瞄準峰頂覘標同步開展測量。

11時30分,8名隊員完成測量工作開始下撤。150分鐘,他們創造了中國人在珠峰峰頂停留時長的最新紀錄。

此次珠峰登頂測量可謂一波三折。5月6日,測量登山隊從珠峰大本營出發第一次衝頂,但由於北坳冰壁有流雪風險而下撤。5月16日,測量登山隊第二次向頂峰發起突擊,但受天氣影響,7790米以上區域積雪過深,不得不再次下撤。5月24日,隊員從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出發,第三次向頂峰發起衝擊。

據了解,登頂測量取得第一手測量數據後,專業的測繪工作人員還要在數據分析、處理基礎上進行理論研究和反覆驗證,才能最終確定珠峰精確高程。這一系統工程還需要2到3個月的時間。

其實珠峰的「身高」許多國家以前都進行過測量,廣為人知的8848.13米的就是1975年我國的測繪工作者得出的。2005年我國又一次成功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那麼時隔15年,我國為什麼要重新測量珠峰?

張江齊是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高級工程師,他曾經參與過2005年珠峰高程測量。他告訴記者,自1715年,中國人第一次發現珠穆朗瑪峰並標於地圖後,珠穆朗瑪峰就一直是各國科學家和攀登愛好者的關注焦點。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測繪工作者已對珠峰進行過6次大規模的測繪和科考工作,並先後於1975年和2005年兩次成功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1975年珠峰高程測量,我國首次將一個高3.5米的測量覘標豎立於珠峰之巔,通過珠峰周邊6000米以上的6個測繪點,測定珠峰高程為8848.13米。

2005年珠峰高程複測,採用了傳統大地測量與衛星測量結合的技術方法,同時採用衛星導航定位手段和傳統的光學手段,設置了覘標、稜鏡、衛星導航定位接收機於一體的這樣一個設施。登山隊員把它帶到了山頂上,利用這幾種技術手段同時來進行觀測,總共觀測了30組的數據。此外,測繪隊員還將重力儀帶到7790米的高度,創造了當時的歷史之最,並首次在珠峰峰頂中利用冰雪雷達探測儀測量冰雪厚度。

對於山峰而言,巖石的最高點是它的真實身高。而由於珠穆朗瑪峰的峰頂溫度很低,常年被積雪所覆蓋,因此很難通過傳統的手段得知冰雪的厚度。

此外,珠峰的身高也確實可能發生變化。珠峰所處的喜馬拉雅山脈是世界上最高也是最年輕的山脈之一,由印澳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形成。據地質考察證實,它的構造運動至今尚未結束,仍在不斷上升中。

同時,喜馬拉雅山脈還處在板塊邊界碰撞型地震構造帶上。在地震的影響下,珠峰不只是會「長高」,還會「變矮」。而變化的大小首先取決於地震的震級,以及和震中的距離,震級越大、距離越近則影響越大。

此次珠峰高程測量,國產儀器全面擔當測量重任,無論是便攜性、可靠性、精度等都比2005年有了質的提高。

此外,首次運用了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提供的數據。

據了解,在珠峰峰頂,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接收機能夠通過衛星獲取平面位置、峰頂雪面大地高等信息,並將大地高程換算成海拔高程。

2005年我國對珠峰高程進行測量時,衛星測量主要依賴於美國的GPS系統。而此次測量將同時參考中國北鬥、美國GPS、歐洲伽利略、俄羅斯格洛納斯四大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並且以北鬥的數據為主。

5G技術的應用,也是此次珠峰高程測量的亮點之一,使得我們可以實時看到隊員們登頂的高清畫面,人們以前所未有的角度和方式見證攀登者登頂和高程測量過程。

珠峰測高,首先要明確高程的基準,通俗地說,就是珠峰腳下的海拔零米在哪裡。那麼重力測量就尤為重要,重力測量一般由測繪隊員操作設備在地面進行。此次珠峰高程測量,重力儀首次被帶到珠峰峰頂進行實地測量,這是人類歷史上的首次。與此同時,今年還增加了航空重力測量技術,這是我國首次在珠峰區域開展航空重力測量,可以將珠峰地區大地水準面的精度從米級提高到釐米級。

現在,登頂測量成功只是取得了一手的測量數據,還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進行計算才會得出珠峰精確的「身高」。再量珠峰,展示了我國測繪技術的最高水平。大家可以看到,這裡有隊員們不畏艱險、團結協作的精神,有眾多科研人員的默默付出,更有中國精神、中國力量的匯聚。山就在那裡,只要往上攀,總能登頂。無論是戰「疫」還是戰「貧」,無論是發展經濟還是實現全面小康,在新時代的徵程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成為攀登者。

相關焦點

  • 你知道為珠峰量「身高」需要哪些「黑科技」嗎?
    為人量身高,一把尺就夠。為珠峰量「身高」,需要哪些「黑科技」?記者近日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登山大本營採訪測繪人員和專家,盤點此次測量中的技術亮點。 在峰頂,GNSS接收機能通過衛星獲取平面位置、峰頂雪面大地高等信息,而大地高與海拔之間有一定換算關係。 「2005年時,GNSS衛星測量主要依賴GPS系統。今年,我們將同時參考美國GPS、歐洲伽利略、俄羅斯格洛納斯和中國北鬥這四大全球導航衛星系統,並且會以北鬥的數據為主。」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以下簡稱國測一大隊)隊長李國鵬說。
  • 給珠峰量「身高」具有什麼意義?為啥從黃海測起
    給珠峰量「身高」具有什麼意義?精確的峰頂雪深、氣象、風速等數據,將為冰川監測、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現在珠穆朗瑪峰(以下簡稱珠峰)「身高」到底是多少?這是許多人關心的話題。測繪隊員又是怎麼來給珠峰量「身高」的?珠峰的精確「身高」意義非凡珠峰位於中國與尼泊爾邊界的東段,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在過去數十年間,珠峰的海拔高度被世界公認為8848米。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測繪工作者已對珠峰進行過6次大規模的測繪和科考工作,並先後於1975年和2005年兩次成功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
  • 珠峰新「身高」官宣 聽各路大咖講述測量背後的故事
    我們給珠峰量身高的時候,腳底下的這個面,還要去測、去算。我國所有的地表地貌的測繪工作,都需要一個統一的基準,所以我們建立了一個黃海高程基準,是根據黃海海平面變化的數據,取平均得到的。這個點在青島,我們把這個點引向全國,所有量「身高」都要以它為依據。此外,三次測量的歷史背景也不一樣。
  • 我為珠峰量身高(深度觀察)
    我為珠峰量身高(深度觀察)  他們標註珠峰,歷史則標註他們。  2020年5月27日11時,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攻頂隊員次落、袁復棟、李富慶、普布頓珠、次仁多吉、次仁平措、次仁羅布、洛桑頓珠克服重重困難,成功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峰頂,完成峰頂測量任務。
  • 測量隊為珠峰量「身高」料27日攻頂 聽聽測量那些事
    測量隊為珠峰量這是繼2005年公布8844.43米的珠峰峰頂巖石面海拔高程後,我國時隔15年再測世界最高峰。為何要重新測量珠峰高度?珠峰「身高」是怎麼測出來的?此次測量用上了哪些新科技?……新京報記者就珠峰測量的七個焦點問題專訪2020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專家成員,講述測量「世界第三極」的那些事兒。  揭秘1  為什麼要重新測量珠峰高度?
  • 測量隊為珠峰量「身高」 計劃明日攻頂
    珠峰「身高」是怎麼測出來的?此次測量用上了哪些新科技?……新京報記者就珠峰測量的七個焦點問題專訪2020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專家成員,講述測量「世界第三極」的那些事兒。揭秘1為什麼要重新測量珠峰高度?珠峰高度並非一成不變,三種情況下需要重新測量此次珠峰高程測量前,我國測繪工作者已對珠峰進行過6次大規模的測繪和科考。
  • 盧本偉首登《焦點訪談》被人唾棄
    2018年2月12日盧本偉登上了中央電視臺1套《焦點訪談》節目,這是第一位登上焦點訪談的電競圈人(至少曾經是),然而圈內人並沒有為此感到驕傲。網友們也是紛紛發來賀電:情感吐槽社 : 他們封殺pgone的時候,我保持沉默,因為我不喜歡嘻哈。他們封殺mc天佑,我依然沒有說話,因為我討厭喊麥。
  • 《焦點訪談》:阿布洛哈的脫貧路
    《焦點訪談
  • 盧本偉五五開被央視焦點訪談點名:實行跨平臺封禁
    盧本偉五五開被央視焦點訪談點名:實行跨平臺封禁  在剛剛播出的焦點訪談中提到,此次直播平臺整頓行動已關閉十家直播平臺。對於MC天佑。
  • 珠峰最新「身高」怎麼算出來的?專家告訴你
    12月8日,中國和尼泊爾聯合公布珠穆朗瑪峰最新身高  自然資源部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主任、珠峰高程測量數據計算總負責人郭春喜告訴中新社記者,像給孩子量身高一樣,要給珠峰這個「大個子」量身高,首先要確定哪裡是量測的起始面。所謂的珠峰高程是指珠峰基於平均海水面的高度。  郭春喜表示,中國國家高程基準大致以黃海的平均海平面為準,而尼泊爾則以印度洋的海平面為基準,兩者有差異。
  • 央視《焦點訪談》深度聚焦中國國際動漫節
    從昨晚開始,二次元圈裡徹底沸騰了,因為以深度報導為主的央視《焦點訪談》欄目不僅出現了很多熟悉的中國動漫IP和杭州動漫元素還再現了前不久剛落幕的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動漫節的諸多場景和活動。10月9日晚,央視《焦點訪談》欄目以《中國動漫 努力前行》為主題,以剛剛落幕的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動漫節為視角,以杭州動漫產業發展為案例,通過同期聲、實景呈現、現場採訪、數據分析等多種形式,深入剖析了中國動漫產業發展新風向。
  • 《焦點訪談》關注成都:從「給優惠」到「給機會」,企業有了更大...
    如何精準破解堵點和痛點,激發中小企業更大的發展活力?12月4日,央視《焦點訪談》以《營商環境更優 市場主體減憂》為主題聚焦各地的創新和探索。成都以城市機會清單助力新產業新業態更好發展,成為被關注的地方經驗。
  • 央視《焦點訪談》聚焦阿布洛哈脫貧路
    本網訊 12月10日,央視《焦點訪談》聚焦涼山州布拖縣阿布洛哈村因路脫貧、因路致富。節目介紹了阿布洛哈村惡劣的自然環境與生活條件,這裡的村民幾乎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道路通則百業興,公路打開了阿布洛哈通往外界的大門,也讓村民有了走出貧困的勇氣。通過發展特色種植業和養殖業,阿布洛哈村順利實現脫貧,村民過上了好日子。11月17日,四川省政府宣布,包括布拖縣在內的涼山州的7個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四川省內所有貧困縣實現脫貧摘帽。
  • 繼「千裡眼、順風耳」後 5G全息異地同屏訪談背後有哪些「黑科技」
    在2020年全國兩會前夕,新華社首次推出5G全息異地同屏系列訪談很好地解答了這一系列問題,也為人們帶來了全新的交互場景。5G遠程同屏訪談開創先河,5G+全息成像變革交互方式在新華社5G全息異地同屏系列訪談中,北京的主持人邀請遠隔千裡的嘉賓通過5G全息互動採訪上演了「真實面對面」採訪。
  • 焦點訪談丨「雙循環」戰略,如何做好「內外兼修」?
    在不久前公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中,除了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優化經濟結構、提升創新能力等目標外,「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首次錄入綱要,並迅速引發社會各界及市場的熱議。事實上,「雙循環」戰略在今年的高層會議中已經被多次強調。如何理解「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
  • 焦點訪談:中國動漫如何走出逆襲路?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可能大家都有這樣的印象,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日本動漫和歐美動漫基本上成為吸睛主體。儘管國產動漫也創作出了一些優秀作品,但是卻難以撼動海外作品的主角地位,而且一些優秀作品的主要對象也大多是低年齡段的小孩,青少年往往不喜歡看。
  • 焦點訪談:沉甸甸的榮譽!你努力的樣子,最美
    焦點訪談丨沉甸甸的榮譽!你努力的樣子,最美  公務員是幹部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民的公僕。為了鮮明樹立做人民公僕、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滿意價值取向,激勵廣大公務員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今年8月以來,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聯合開展了「最美公務員」學習宣傳活動。  經推薦遴選,確定了32名「最美公務員」人選。
  • 被《焦點訪談》曝光後,山東成立聯合調查組赴聊城市冠縣
    12月2日晚,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播發《地佔了,錢花了,櫻桃呢》節目後,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立即成立省直有關部門和聊城市組成的聯合調查組,赴聊城市冠縣調查節目反映問題。下一步,將根據調查情況依法依規處理。調查處理情況將及時向社會公布。
  • 中國最早的「世界地圖」,沒有高科技手段,古人是如何繪製來的?
    沒有高科技手段的幫助,那我們的古人又是怎麼繪製出這些地圖的呢?我們不妨從離我們比較近的一幅明代地圖開始說起。四百多年前出自中國的世界地圖在南京博物院有一件稀世珍寶——《坤輿萬國全圖》,這是一件不同於一般歷史遺產的文物,可謂國家寶藏。
  • 三明後生仔MV裡這句,為何同時上了新聞聯播和焦點訪談?
    三明後生仔MV裡這句,為何同時上了新聞聯播和焦點訪談?細心的網友們發現,12 月 17 日晚,這句話又同時出現在了《新聞聯播》和《焦點訪談》裡,背後到底有什麼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