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後生仔MV裡這句,為何同時上了新聞聯播和焦點訪談?

2020-12-19 澎湃新聞

三明後生仔MV裡這句,為何同時上了新聞聯播和焦點訪談?

2020-12-18 01: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現代快報訊

 聽過《三明後生仔》的網友們,一定對歌手林啟得那句關於沙縣小吃的說唱印象深刻:" 扁肉是磚,拌麵是鋼,蓋起了沙縣的高樓大廈 "。細心的網友們發現,12 月 17 日晚,這句話又同時出現在了《新聞聯播》和《焦點訪談》裡,背後到底有什麼樣的故事?

12 月 17 日晚播出的《新聞聯播》,繼續聚焦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 " 三明實踐 ",並以 " 沙縣小吃何以做成大產業 " 為題,深入講述了沙縣人用 20 多年把沙縣小吃發展成為當地支柱產業的奮鬥故事。

報導中提到,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多次對沙縣小吃發展提出殷切期望。1999 年 3 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習近平在沙縣考察時指出,沙縣小吃業的成功之處在於定位準確,填補了低消費的空白,薄利多銷,闖出了一條路子,現在應當認真進行總結,加強研究和培訓,深入挖掘小吃業的拓展空間。

" 當時我說我們(賣)餛飩、麵條賺來的錢蓋起來的(新房子),習總書記他就講你這個房子,餛飩就是『磚頭』了,麵條就是『鋼筋』,我聽了這幾句話我壓力又很大,以後我們沙縣小吃,絕對越來越好。 " 報導中,福建省三明市沙縣俞邦村村民俞廣清這樣回憶說。

總書記的鼓勵激發了沙縣人的創業積極性。20 年多來,沙縣縣委縣政府堅持把沙縣小吃當做大產業來抓,推動沙縣小吃做大做強,走規模化。如今,沙縣小吃不僅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還遍布全球 62 個國家和地區。

由現代快報 + 出品的 MV《三明後生仔》,自 11 月 28 日上線後熱度不減,截至 12 月 17 日,微博話題閱讀量達到 1.3 億 +,全網總閱讀量已近 2 億次。" 扁肉是磚,拌麵是鋼 " 這句說唱更是廣為流傳。

△《三明後生仔》被多家平臺轉載

 

△微博話題閱讀量達到 1.3 億 +

隨後播出的《焦點訪談》中,《三明後生仔》MV 的片段多次出現,其中 " 扁肉是磚,拌麵是鋼,蓋起了沙縣的高樓大廈 " 這句說唱,也出現在節目裡。

MV 中,在三明市沙縣文昌美食街上一家扁肉小吃店前。歌手林啟得用鏗鏘有力的 " 扁肉是磚,拌麵是鋼,蓋起了沙縣的高樓大廈 " 說唱,表達對手藝人的敬意、對沙縣小吃的喜愛,臉上帶著自豪的笑容。扁肉、拌麵、燉罐和蒸餃,被譽為沙縣小吃 " 四大金剛 ",這條 " 沙縣小吃第一街 " 則是寶藏打卡地,雲集了 60 多種經典沙縣名小吃,很多都是幾代傳承的老字號。

" 扁肉是磚,拌麵是鋼,蓋起了沙縣的高樓大廈。" 這句說唱也是在當地廣為流傳的金句。2000 年以前,沙縣 10 層以上的高樓只有 3 棟,現在已有 195 棟。

沙縣人正是靠著勤勞的雙手 , 賣出一碗碗熱氣騰騰的扁肉和拌麵,才蓋起了今日沙縣的高樓大廈:6 萬沙縣人用 20 多年,把 " 一個煤球爐,兩口鍋 " 的生意做成了國民小吃。沙縣小吃全國門店超過 8.8 萬家,遍布全球 62 個國家和地區,營業額近 500 億元。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一次又一次捶打扁肉,看上去枯燥、乏味,但如果沒有這種 " 千錘百鍊 ",就沒有舌尖上的美味。

《焦點訪談》欄目中播放《三明後生仔》的 MV 時,還借用 " 林深水美的氧吧 " 的歌詞,引出了三明在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路徑。

△圖片為景區提供

當晚《新聞聯播》和《焦點訪談》的播出過程中,有網友忙著下單沙縣小吃,也有人表示,百聞不如一見,要去打卡三明這個寶藏城市。

讓我們跟著《三明後生仔》一起哼唱起來 ↓↓↓

上新!《三明後生仔》超燃 MV 來了

現代快報 +/ZAKER 南京記者 韓飛週遊 張瑜 徐紅豔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三明這麼火,憑什麼?
    16日起,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央媒將在頭版、頭條等重要位置、欄目、時段連續刊播「三明實踐」重要報導——人民日報16日推出專題內容,在頭版重要位置刊登文章《風展紅旗如畫——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探索與實踐(上)》,同時還配發特寫和攝影專版。
  • 推動綠色發展(135)丨福建三明:生態美、林業興、民眾富,全靠這「無...
    最近這幾天,福建的三明火了,中央各大媒體都在主要欄目、重要版面聚焦這個規模不是很大的城市,很多新媒體平臺都以各種喜聞樂見的方式報導三明,並收穫了巨大流量。三明鋼鐵廠成為旅遊景區的神奇變化,老舊小區改造裡的幸福生活等等,都成了大家關注的熱點,三明成了生態明星。
  • 《新聞聯播》用了18年的片頭,換了
    說起「新聞聯播」幾個字你是不是腦海中立馬播放起了那極具辨識度的BGM?7月18日《新聞聯播》更換了新片頭和新演播室,讓不少人感到眼前一亮。此次聯播節目改版,重在進行「全高清新聞制播」升級。
  • 央視《新聞聯播》改版!網友:爺青結!
    說起《新聞聯播》,你的腦海中一定會想起那個很具有記憶力的BGM吧,自1988年起,《新聞聯播》的片頭曲一直是孟衛東所作的19秒的音樂,而《新聞聯播》的持續時間就更長了,從1978年開播至今。已有42年之久,其中更改片頭共8次,所以2020年7月18日改版的《新聞聯播》片頭為第九版。
  • 央視《新聞聯播》7月18日第9次改版:全新片頭和演播室
    自1978年開播至今,已經過去42個年頭的《新聞聯播》,在7月18日起,迎來了第9次重磅改版,不僅升級了片頭,還更換了新演播室,讓不少人感到眼前一亮,不知道有沒有細心的玩友發現沒。本次《新聞聯播》節目的改版,主要是進行「全高清新聞制播」升級,除了《新聞聯播》改版外,之後的《天氣預報》和《焦點訪談》等節目,也同步改版升級。
  • 【12月17日《新聞聯播》主要內容】今天《新聞聯播》主要內容有:1...
    【12月17日《新聞聯播》主要內容】今天《新聞聯播》主要內容有:1、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 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 習近平致電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祝賀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2、嫦娥五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3、中國願與世界共享月球樣品科學成果;4、【央視快評】大力弘揚探月精神 開啟星際探測新徵程
  • 12月16日晚間央視新聞聯播財經內容集錦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實踐」】老工業基地的新發展之路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地處福建省中西部山區的三明市,是革命老區蘇區,也是一座因三線建設而生的老工業城市
  • 講真,你有多久沒看新聞聯播了?今晚7點打開,絕對滿滿的回憶殺
    有一部節目自開播以來就從沒有斷過,它就是每晚7點的「新聞聯播」眾所周知,《新聞聯播》這42年以來,節目的風格和定位始終如一,很少有明顯的變動,因為太經典,所以哪怕有一點變動都會被人們議論一陣。與此同時,《新聞聯播》後的《天氣預報》和《焦點訪談》等節目,也同步改版升級,節目全部採用16:9全高清制播系統,節目形態、鏡面包裝和視覺效果進一步提升。央視的節目正在以更加大氣精良的方式向人們傳播著世界的信息。央視的這次改版引起了不少網友的回憶殺。
  • 新聞聯播主持人為何手裡拿著稿子,卻從不低頭念了?其實是……
    康輝被稱為「活字典」、董卿被稱為「央視一姐」、撒貝寧自然是北大高材生古靈精怪……不過再厲害的主持人,腦袋裡也不可能裝下成千上萬的臺詞,在新聞聯播播報時,康輝、海霞、歐陽夏丹、李梓萌……不僅看著稿子,而且還一字不差的跟著念稿子。
  • 肖戰粉絲登上央視新聞聯播,為何卻說不一定是小飛俠?
    最近,一位身穿肖戰設計的公益衫的人,登上了央視新聞聯播。然而卻有很多人表示那不一定是「小飛俠」究竟為何? 在CCTV13的新聞聯播中,報導了「參觀抗戰勝利75周年展覽」的消息。鏡頭下,現場的參觀者都注視著同一個方向,很是認真。
  • 寶曉峰說聽到聯播片頭曲手心出汗了 新主播首上《新聞聯播》
    寶曉峰說聽到聯播片頭曲手心出汗了 新主播首上《新聞聯播》 【寶曉峰說聽到聯播片頭曲手心出汗了】據央視新聞消息,新聞聯播新主播寶曉峰下播後說,本以為不會緊張,但當片頭曲響起,「手心出汗了」。
  • 康輝:我在新聞聯播「不務正業」的日子
    在人們心中,《新聞聯播》是中國最嚴肅的新聞節目。主持人們也都是一副嚴肅、專業的形象。 和其他新聞主持人比起來,康輝這幾年有些「不務正業」,除了央視的新聞工作,還拍vlog、上綜藝,熱搜也是一個接一個。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康輝出圈了。
  • 三明醫改:向頑瘴痼疾開刀_中國政庫_澎湃新聞-The Paper
    詹積富認為,醫療、醫藥不是普通的商品和消費,醫療機構和醫生不是真正的藥品耗材購買者和使用者,老百姓才是藥品耗材的最終購買者和使用者,醫療機構和醫生只是一個提供特殊專業幫助的代理人。這是最典型的「點菜不買單,買單不點菜」。
  • 多位部長、省委書記密集上《新聞聯播》,聚焦一件事兒
    從2021年1月1日起,先後有多位國家部委一把手、地方黨政一把手接受了《新聞聯播》的採訪,包括: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科技部部長王志剛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財政部部長劉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商務部部長王文濤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張工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多人是去年剛履新
  • 《新聞聯播》再上新主播 鄭麗說聽到聯播片頭曲喉嚨發緊
    網易娛樂9月25日報導 9月24日,央視《新聞聯播》再次上新,女主播鄭麗亮相。播出結束後,鄭麗透露開播前,她並沒有感到緊張,還和大家開玩笑說,就把它當成和平時播《朝聞天下》、《新聞30分》是一樣的感覺。「但是,片頭一出來,立刻就感覺心臟開始跳動,嗓子有點緊」。並表示對於自己來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不斷完善自我。
  • 《一人之下》動漫再登《新聞聯播》
    在7月27日,央視《新聞聯播》欄目的聯播快訊板塊對上海國際電影節中國影視之夜的舉辦進行了報導時,截取該活動中對《一人之下》的推薦環節給予了鏡頭特寫,作為口述背景。同時還邀請到了製作團隊成員李筱婷、藤新、寶木中陽對《一人之下》從內容、傳統文化、配音演員、所作貢獻以及未來願景方面進行了介紹。央視《新聞聯播》作為全國最權威的電視節目,其所報導的每一個內容、每一個鏡頭都是經過精挑細選以及謹慎考慮的。
  • 新聞聯播中,主持人為何都不低頭念稿,難道都背下來了?
    這不禁會使人產生疑惑:為什麼他們準備了稿子卻從不低頭去看?難道在新聞開播之前他們已經全部背誦下來了?其實真相是他們並沒有全部背誦下來,但他們也絕不會低頭去看稿子。為什麼像央視這樣的《新聞聯播《》主持人,很少低頭看稿子呢?
  • 新聞聯播熱點解讀 12月7日央視新聞聯播內容回顧
    我國外貿進出口連續6個月實現正增長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海關總署今天(12月7日)對外公布,今年前11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超過29萬億元,進出口已連續6個月實現正增長。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同比增長1.8%。
  • 《新聞聯播》上新首位85後主播!履歷優秀,被稱作央視寧澤濤
    繼潘濤、寶曉峰之後,央視綜合頻道《新聞聯播》節目又有了一位名叫嚴於信的新主播,這也是《新聞聯播》迎來的首位「85後」主播。相信不少人都已經認出來,他就是一直主持央視新聞頻道《朝聞天下》、《新聞直播間》的主播嚴於信,而這次《新聞聯播》中與他搭檔的是女主播李梓萌。
  •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實踐」」畫好山水畫 走好生態富民路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做好山水田文章。」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三明市將樂縣常口村調研時為三明發展繪就藍圖、指明方向。遵循著這句囑託,常口村堅持生態優先,去年憑藉92%的森林覆蓋率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小村莊徹底變了樣。但親身經歷這一切的村支書卻告訴記者,守住這片綠色其實並不容易。誘惑面前,常口村多次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考慮到天然林一旦砍伐幾十年之內將難再生長,最終放棄了賣林子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