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器兼備 虛實結合——讀楊瀾《提問》有感

2020-12-25 新華網客戶端

楊瀾新作《提問》

  近讀楊瀾女士的新著《提問》,頗有些傾倒之意,深感此書不能以普通職業技能教科書視之。

  楊瀾固以主持為職業,而且是一位享譽世界的著名主持人,提問亦是她的職業技能之一。據說,二十二年來,《楊瀾訪談錄》採訪過上千位人物,進行過上萬次提問。她所面對的人物,有各國政要、商界精英、科學泰鬥、文化名宿、藝術大師、時尚明星,凡此種種,不一而足;而她所遇問題之廣泛,之深入,自然也不是尋常主持人或記者所能想像的。國際政治風雲、世界經濟大勢、科技前沿探索、文化歷史反思、藝術創新精神、時尚流行趨勢,舉凡與人類歷史和現實相關的一切,無不在她的關照之下。這樣看來,她在幾十年的主持人生涯中,的確積累了大量的關於提問的經驗和感受,而她又是一個勤於思考,善於思考;勤於總結,善於總結的人,因而,將這樣一部傾注了自己多年心血的《提問》奉獻於讀者與同行,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然而,就該書的體例和內容而言,我們並不能否認這是一本針對主持人和記者,關於「提問」的教科書,其職業特徵是十分明顯的。全書在序篇之外,分列為十一章,其中第一、二章專門論述提問前的各種必要準備,後面九章則是對九種提問方式的具體分析和解說。如場景化提問、共情式提問、假設式提問、轉場式提問、闡述式提問、質疑式提問、婉語式提問、提問中的留白、結語式提問,所有這些提問方式都是她從自己多年的訪談實踐中概括出來的,她在這裡所述所講,沒有一件不是她的親身經歷,成功失敗,經驗教訓,都是她生命記憶的一部分。讀者朋友,特別是想在主持人或記者這個行當中有所作為的同行和後學,應該慶幸遇到這樣一本敞開心扉,娓娓而談的書,它不同於生硬的、教科書式的耳提面命,而是將作者最個人化、最隱秘的經驗與感悟和盤託出,與我們分享。

  如果到此為止,這自然仍是一本寫給主持人和記者的職業技能教科書,儘管它比一般的教科書要生動有趣得多。但我們又確實不能用看一般教科書的眼光去看這本書。這是楊瀾的高明之處。她對「提問」這種職業技能的思考,既落實於職業技能,又超越於職業技能;既腳踏實地,又高屋建瓴。在這裡,她對提問的提問,不再只是如何培養職業技能的形而下的問題,而是對人的所有可能性的質疑和追問,是將提問指向了形而上。這一點充分體現在序篇和第一、二章中。所以,讀這本書,如果不讀序篇和第一、二章,直接選擇進入技能性的後九章,是很難理解和把握楊瀾思想之深刻本質的,恰如韓愈所謂「望孔子之門牆而不入於其宮者」,即使想提高自己的職業技能,恐怕也只能停留於表面而難以深入。

楊瀾新作《提問》

  楊瀾的形而上之問是沿著向外、向內兩個向度展開的。向外是從人與外部世界關係的角度思考提問的意義,而向內則是審視提問對人自身的本質規定性,也就是說,人之所以為人,或者說,人作為人,與其他生物的基本差別,就在於人有提問的能力。提問造就了人,也規定了人。開篇她便探討了人工智慧對人的能力的挑戰。隨著人工智慧不斷出奇制勝,似乎它已無所不能,於是,楊瀾寫道:「當機器在記憶、計算、博弈、預測等諸多領域超越人類,當我們越來越多地把決策權,從叫一碗牛肉麵到看什麼新聞,都交給機器的時候,提問,這個古老的技能,還掌握在人類自己手中。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今天或許可以改為:我問故我在。問,就是人類探究精神的體現,是人類智能的核心。」也許恰恰基於這種理解,她才敢向人工智慧科學家吳恩達先生發出挑戰:「如果他果真創造出一個善於提問的人工智慧主持人,我很願意跟它比賽一下。」

  人與機器何以會有這種差別?楊瀾歸結為驅動人類認知的好奇心。人類文明走到這一步,好奇心功不可沒。而所謂好奇心,無非就是對人類生存境遇從懷疑到發問的欲望和能力。這是可以從人類早期思想發展中獲得證明的。原始人的思維體現在三個方面:技術智慧(能製造石器)、自然史智慧(能了解認識周圍的環境和野生動物)以及社會智慧(擁有群居生活的知識)。而原始人能夠擁有這三種智慧,則取決於他們善於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本性。其中與人類關係最為密切的也許非社會智慧莫屬。人既是社會關係的總和,那麼,人在這個領域所要面對的問題,就不是單純的技術所能處理的,而必然涉及到倫理、價值、精神、信仰、心靈、靈魂。因此,提問在這裡就不僅僅是一門手藝,一種技能,而指向人的自我的認知、完善和升華。也就是說,主持人提問時所面對,除了被採訪者,還有自身,有時更多的是向自身提問。

  這個問題在楊瀾的書寫中是貫穿始終的,我們在講解提問方式的後面九章中隨時都能看到她對自身的提醒,而讀者恰恰是在作者的自我認知中得到啟發和感悟,並逐漸積澱為自己的精神財富。除此之外,她在前兩章即「提問之前」和「提問開啟」中所論述的,則表現為對自我認知的集中強調和處理。在這裡,她所看重的,就不是簡單的我問你答,而是兩個心靈的相遇,是開放性價值觀之間的互動。因而,她不僅把「語言」視為必備的案頭功課,而且將「非語言」,譬如眼神、動作、服飾,都視為必備的案頭功課。

  總之,楊瀾的這本書可謂道器兼備,虛實結合。如果你以一個主持人或記者的眼光來讀這本書,你盡可以從她的職業性思考中獲得她在幾十年職業生涯中積累的經驗和教訓;當然,你也可以從自我完善的角度,找回你的好奇心,不斷向自我發問,向這個世界發問,獲得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安身立命的資本。(文/解璽璋)

相關焦點

  • 周濤一秒上班楊瀾一秒下班是什麼梗 周濤一秒上班楊瀾一秒下班含義...
    各大晚會一直是梗文化的高發地,周濤一秒上班楊瀾一秒下班是什麼意思?這個梗的出處又是哪裡呢?這一定是很多小夥伴關心的問題吧,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下去哦。 周濤一秒上班楊瀾一秒下班什麼梗 有網友曬出楊瀾、周濤的主持視頻,調侃她們在上班和下班之間的表情變化,並配文:「楊瀾下班,周濤上班,誰還不是個打工人?」
  • 論道家虛實美學思想,對中國畫創作及藝術審美心理的影響!
    它一方面闡明了虛實的相生與統一,另一方面又以虛為本,對「虛」進行了強調,從而影響了中國的藝術審美心理,將中國藝術創作引向了虛實結合,以虛為尚的道路,使中國藝術表現出追求無限、崇尚空靈的特色。虛實美學思想的哲學根基在於「有無」,「有無」觀出自道家思想的創始人老子。在老子看來,「有」與「無」有以下幾種關係:「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 樂高Life of George:樂高積木+iPhone應用虛實結合新遊戲
    樂高+iPhone虛實結合新遊戲:Life of George,它是將實物的樂高積木與iPhone應用虛實相結合的一款適合兒童玩的智力遊戲。應用名稱:Life of George應用平臺:iOS價格:免費(但是玩遊戲的樂高積木要錢的哦)傳送門殺手指數:8/10山寨指數:9/10首先和大家說一下,要玩這款虛實相結合的遊戲除了需要在你的
  • 52歲的楊瀾:一個女人最好的活法,是投資自己
    沒想到,這番話給導演留下了深刻印象,她看到了楊瀾身上的那股靈氣和思考深度。一個毫無經驗的職場小白因此在上千人中脫穎而出。這個大舞臺,給了楊瀾一把打開更大世界的鑰匙。入行第四年,楊瀾就拿下了「金話筒獎」,成為當時話題度和關注度很高的女主持人。
  • 《歲月的童話》:一部溫暖治癒的人間小品,虛實結合的生活大賞
    虛實結合是一種很常見的電影拍攝手法,通過回憶與現實的結合以求達到導演想要傳遞給觀眾影片的中心思想,從而引起觀眾的共鳴或者思考。當然,不同的導演也會通過虛實結合來貼上自己專屬的標籤,就像日本著名的動畫大師宮崎駿。他就很喜歡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虛實結合的手法,而且在上面貼上「環境保護」或者「反戰」等這樣宮崎駿風格的標籤。
  • 小學生優秀作文賞析-讀《春秋故事》有感
    讀《春秋故事》有感友情是珍貴的,也是美好的。他不僅僅出現在我們身邊,書裡也有許多我們學習的榜樣。今天我讀了著名教育家林漢達編著的《春秋故事》。這本書記錄了春秋時期眾多諸侯國的興旺衰敗、弱肉強食、治國之道…… 在書中我「認識」了文武雙全、細心膽大的曹劌;才華橫溢、抱負遠大的百裡奚;還有卓越的政治家管仲和知賢薦賢的鮑叔牙……管仲和鮑叔牙是要好的朋友,而成語 「管鮑之交」這個典故就出在這兒。
  • 暑假讀後感:讀《小房子》有感
    讀後感:讀《海底兩萬裡》有感暑假讀後感:讀《花婆婆》有感讀後感:讀《失落的一角》有感
  • 攝影中常說的「虛實對比」,你知道怎麼用嗎?
    虛實對比是攝影創作中一種比較特別的表現方式,拍攝對象本身不存在虛實的關係,但在相機的設置與鏡頭的運用下,可使畫面達到一種虛實對比的效果。那麼,虛實對比到底如何用呢?虛實對比如何用?1、突出主體對於幹擾主體表現的景物也可以通過虛化的手法,使主體得以突出。
  • 匯鴻集團:將線上線下「虛實結合」參展廣交會
    匯鴻集團:將線上線下「虛實結合」參展廣交會 2020
  • 讀《自在獨行》有感
    讀賈平凹《自在獨行》有感。 人過了三十歲,就開始不自覺的減少無意義的飯局,在某些時候不知不覺中喜歡上了一個人獨處的味道,其實絕不是我們厭倦了世界的紛擾,只是我們更加企盼內心的富足和安寧。 最近讀了賈平凹的《自在獨行》,在書中有一段話讓我感受頗深。
  • 讀《紅色傳奇》有感
    讀《紅色傳奇》有感 www.gxbszx.gov.cn  2020-11-27 08:59  閱讀:346次  作者:谷宗華  編輯:班潔  來源:右江日報
  • 讀後感: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
    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受益匪淺,內心震撼,心潮洶湧,激蕩。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鋼是在烈火與驟冷中鑄造而成的,只有這樣它才堅硬,什麼都不懼怕,我們這一代人也是在這樣的鬥爭中,在艱苦的考驗中鍛鍊出來的,並且學會了在生活面前不頹廢。
  • 楊瀾為西瓜創客帶貨:編程將成為一個人的底層能力
    > 12月10日,楊瀾「天下女人」直播間開啟首場直播,楊瀾作為中國第一檔AI人工智慧節目的主持人,本次在直播間重磅推薦了採用AI雙師教學模式的西瓜創客在線少兒編程。本次是楊瀾淘寶直播首秀,在選品上非常謹慎和嚴苛,直播品類以美容護膚、女士精品、食品、美妝等為主,西瓜創客少兒編程經過層層篩選,成為唯一入選的教育品牌。楊瀾一直對人工智慧領域頗有研究,在本次直播中,她詮釋了「編程是人工智慧時代每個人的底層能力」,深度解析了西瓜創客少兒編程的產品價值、教育理念,從而引導父母對於孩子的培養和教育方式。
  • 楊瀾直播首秀,西瓜創客少兒編程直播間銷量第一
    12月10日,楊瀾天下女人直播間開啟首場直播,楊瀾作為中國第一檔AI人工智慧節目的主持人,本次在直播間重磅推薦了首創AI雙師教學模式的西瓜創客在線少兒編程,並表示:在未來,編程將像語文、算數一樣成為一個人的底層能力,孩子在適合的年齡學習編程,將對孩子一生有所幫助。
  • 楊瀾「天下女人」直播首秀,西瓜創客為唯一入選教育品牌
    12月10日,楊瀾天下女人直播間開啟首場直播,楊瀾作為中國第一檔AI人工智慧節目的主持人,本次在直播間重磅推薦了首創AI雙師教學模式的西瓜創客在線少兒編程,並表示:在未來,編程將像語文、算數一樣成為一個人的底層能力,孩子在適合的年齡學習編程,將對孩子一生有所幫助。
  • 從虛實結合到虛實互動,智慧孿生城市未來已來
    數字孿生城市則是數字孿生體技術在城市層面的廣泛應用,是基於數據驅動、虛實交互、先知先覺和共生共智的城市信息模型(CIM),使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實現全過程、全要素數位化,做到城市全狀態實時化、可視化以及城市管理決策與服務的協同化和智能化。
  • 樂高推出虛實結合的新玩具LEGO Life
  • 楊瀾對話周躍峰:開啟數字文明之門
    2020年5月28日的話「數」圓桌上,嘉賓主持、陽光媒體集團董事長、知名媒體人楊瀾,和華為數據存儲與機器視覺產品線總裁周躍峰博士,展開了一場未來文明與巔峰科技的對話。楊瀾:沒錯,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數據的汪洋大海之中,同時現在由於我們的智能終端、城市當中無處不在的這種感應器,也在不斷地產生各種各樣的信息數據,但是並能不說每個人都知道如何挖掘這麼多的海量信息的價值,你覺得這個數據的價值是怎麼樣來實現的呢?
  • 【書香法苑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書香法苑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2020-12-18 11: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黨建之聲】讀《時間移民》有感
    【黨建之聲】讀《時間移民》有感 2020-04-24 16: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