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Java基礎入門學習階段,Java基礎數據類型無疑是基礎當中的重點,掌握基礎數據類型,對於後續去理解和掌握更深入的理論,是有緊密的關聯性的。今天的大數據開發基礎學習,我們就來講講,Java八種基礎數據類型。
首先,Java八種數據類型,其實可以整合為四大數據類型,分別是:
整型(byte、short、int、long)、浮點型(float、double)、字節型(char)、布爾型(boolean)。
Java基礎數據類型
1、整型(byte、short、int、long)
儘管byte、short、int、long的數據類型皆用來表示整數,但是在取值範圍上卻並不相同。
byte的取值範圍:-128~127(-2的7次方到2的7次方-1)
short的取值範圍:-32768~32767(-2的15次方到2的15次方-1)
int的取值範圍:-2147483648~2147483647(-2的31次方到2的31次方-1)
long的取值範圍:-9223372036854774808~9223372036854774807(-2的63次方到2的63次方-1)
總結來說,byte、short的取值範圍比較小,而long的取值範圍最大,這同樣意味著其佔用的空間最多。int是最常用的類型,因為其取值範圍基本已經可以滿足日常的計算需求。
2、浮點型(float、double)
float和double都是用來表示浮點型的數據類型,其區別在於精確度上的差異。
float(單精度浮點型)取值範圍:3.402823e+38~1.401298e-45(e+38表示乘以10的38次方,而e-45表示乘以10的負45次方)
double(雙精度浮點型)取值範圍:1.797693e+308~4.9000000e-324(同上)
double類型的儲存範圍和精度比float更大,在通常時候只要沒有聲明浮點型數據基本都默認為double型,如果需要表示一個數據為float時,在數據後面加上「F」即可。通常情況下浮點型的數據很難完全精確,因為小數點最後幾位數會出現浮動,這屬於正常情況。
3、字符型(char)
char的初始化方式如下:
char ch='a';//可以是漢字,因為是Unicode編碼
char ch=1010;//可以是十進位數、八進位數、十六進位數等
char ch='\0';//可以用字符編碼來初始化,如:'\0'表示結束符,它的ascll碼是0,這句話的意思和ch=0是一個意思。
Java是用unicode來表示字符的,「中」這個中文字符的unicode就是兩個字節。
string.getBytes(encoding)方法獲取的是指定編碼的byte數組表示。
通常情況下,gbk/gb2312是兩個字節,utf-8是3個字節。如果在沒有指定encoding的情況下就會獲取系統默認的encoding。
4、布爾型(boolean)
boolean取值為:true、false。
Java基礎數據類型之間的轉換
將一種類型的值賦給另一種類型是比較常用的方法。在Java裡,boolean類型不能與其他7種類型相互轉換,其餘的七種類型是允許存在轉換關係的,但是在轉換之後會有精度損失或一些其他變化的存在。
轉換一般分為兩種:
1.自動轉換(隱式):無需任何操作。
2.強制轉換(顯式):需要使用轉換符(type)。
將6種數據類型按順序排列一下:
double>float>long>int>short>byte
如果從小轉換到大,那麼直接轉換是允許的,但是如果從大轉換到小,又或者char和其他6種數據類型轉換,則強制轉換是必須使用的。
關於大數據開發基礎,Java基礎數據類型,以上就為大家做了基本的介紹了。了解和掌握Java基礎數據類型,在早期的Java學習當中,是非常基礎也非常重要的部分,想要吧Java學好,基礎一定要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