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封面插圖創作,設計者表現的主題從屬於書的內容。這樣,除嚴熟悉作品內容,更重要的是,須對作品內容有著深刻的感受,對書中人物要有感情。我在中學讀書時,語文老師是一位曾在清朝末年教過私塾的老先生。他教我們寫作文時,常常念誦下面這段古人名言:「感而思,思而積,積而滿,滿而做。」
我在大學學畫時,教文藝理論課的王朝聞老師,給我們講過一個故事:一位有名的四川畫家,一天問他的徒弟:「你用什麼感動人?」答:「用木刀創作感動人。」「不對,回去想想。」第二天,師傅再問:「你用什麼感動人?」「用鋼刀創作感動人。」「不對,回去想想。」第三天,又問「你用什麼感動人?徒弟說「我想不出來了。」師傅教導說:「你要用心感動人!」兩件事都是說明創作要靠感情。
我在創作之前閱讀書稿時,作家在文中運用的各種藝術對比,常常是激發我創作感情的重要因素。為設計小仲馬的《茶花女》封面,翻開書稿,展現在我眼前的竟是從墳墓中挖掘出來的一具女屍,作者用了大量筆墨非常細膩地描繪了一幕讓人看了作嘔的景象:「棺材打開來,一股臭氣直衝而出……對眼睛只剩下了兩個窟窿,嘴唇爛掉了,雪白下去的青灰色的面頰。」這具女屍就是我在書的右半部看到的一個心地善良體貌超眾的美麗姑娘瑪格麗特茶花女,基於上述的對比描寫,鑄成了我的想像,於是在創作插畫的時候也就顯得遊刃有餘。
封面上的構圖,色彩也是一樣,封面不需很多筆觸。很多層次和色彩,全要靠兩三塊色和簡略的造型,要使它們在對比中產生強烈藝術效果色度的比封面的顏色簡單,一般是黑,自灰,或者是本色的測、白,灰,或者是感覺上的黑白,灰。有些現代深畫家就是追求感覺上的黑,白,例如《水滸傳》封面的用色。其實,這個封面是果用黑,白,藍三種顏色,從感覺上說,自色等主而藍色倒成了白色因為白色圖像的四周是淡灰色,白色同族灰色兩個色度比的反差弱,在淡灰色襯託下,白色色度就弱,色度弱就是灰。
相反,,兩種顏色色度比的反差強,所以色從感筧上就變成白了,可見,色彩效果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事物都是這樣。去年在四川,我再次看了《水滸傳》的插圖這裡的用色十分自然明朗,,這就是辯證關係。色彩的關係也是這樣,要看它們技些色量的比就是各種色彩在封面上佔多大比例萬綠叢中一點紅,」紅反而很顯眼,力量就表觀在這點點上邊,封面上如果是大面積的很亮的色,它就會變成灰,白色通常是最亮的顏色,但如果大塊地出現,就會不亮。
例如《水滸傳》的護封,一行黑色書名,滿版白底色,一個彩色王冠。這三部分色彩的黑白灰關係,由於色量的對比,色度量亮顯得白色變成灰色,彩色王冠反而變成最亮的色度了。封面上一塊塊顏色的對比關係,在色量上有時差一點點效果就大不一樣。例如武松大腦獅子樓將西門慶一頓收拾,最後幫武大郎報仇雪恨的插圖,黑白灰的搭配十分自然,既顯示了武松的武藝高超又大快人心。
經過反覆的推敲,這幅插圖畫在描繪整個場景的時候黑、白、灰運用得十分的貼切。獅子樓的丹青還有樹木的翠綠在黑白灰的承託之下不但沒有失色,反而顯得更加的出彩。所以黑白灰的應用絕對不只是在傳統的山水畫上才可以,恰恰相反在插畫的創作上只要運用得當反而會讓整幅插圖十分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