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
「純天然」
「原生態」
正是因為這些標籤
土榨油成了多少父母心中的白月光
而部分人認為
自己親眼看著生產出來的食品
才是真正讓人安心的食品
所以土榨油逐漸形成了
邊做邊賣的銷售方式
一些榨油的作坊也開始逐漸流行
但實際上這樣的土榨油
聞著是真香
吃著也是真的毒
檢測8瓶,2瓶致癌物超標
南方都市報曾從廣州、東莞、茂名、湛江、雲浮等地餐飲店抽檢了8瓶土榨散裝油,與廣東省食品檢驗所合作,對花生油黃麴黴毒素B1含量,進行檢測鑑定。
鑑定實錄:
【樣品】餐飲店取的8種散裝土榨花生油
【儀器】高效液相色譜儀
【目的】檢測8瓶花生油黃麴黴毒素B1含量
【檢驗標準】GB 5009.22-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黃麴黴毒素B族和G族的測定》第三法(柱後光化學衍生法)
負責檢驗的廣東省食品檢驗所工程師介紹,要獲悉黃麴黴毒素B1的含量,首先要稱5g油,加20ml的70%甲醇,黃麴黴毒素B1會溶於甲醇,渦旋3分鐘,在離心機上進行離心。這時,油和提取液會進行分層,黃麴黴毒素會溶解在甲醇中。隨後,通過黃麴黴毒素B1免疫親和柱,選擇性吸附這一毒素,最終用高效液相色譜儀檢測其含量。
抽取出提取液,上液相色譜儀進行檢測。
在GB 2761-2017《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中,規定了食品中黃麴黴毒素B1的限量指標,其中花生油為20μg/kg。
檢測結果顯示——8個樣品中,2個超標,6個合格。
不合格樣品中,廣州市番禺區的一個樣品為38.4 μg/kg,超標近一倍,雲浮市羅定市的一個樣品為78.3μg/kg,超標近三倍。
關於「黃麴黴毒素」
黃麴黴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劃定為1類致癌物。其中,黃麴黴毒素B1是已知致癌性最強的物質之一,在天然食物中較為常見。
黃麴黴毒素B1被食用後,在人體內代謝,會產生致癌性,但並非吃幾次就能致癌,它會積累毒性,長期食用黃麴黴毒素超標的食用油才可能會出現問題。如果致癌,肝癌更為常見,尤其是人如果本身攜帶B肝病毒,致癌作用會更強。因此黃麴黴毒素B1是食用植物油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的必檢項目。
土榨花生油,一直以來都是「黃曲毒黴素」超標的重災區。
2015 年我國對 8 省 738 份市售食用植物油中 4 種黃麴黴毒素汙染狀況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散裝植物油(土榨油)中黃麴黴毒素汙染明顯高於定型包裝樣品。
2016 年,福建省花生油黃麴黴毒素汙染監測也顯示,黃麴黴毒素總量超標的均為散裝樣品(土榨油)。
2017 年,廣東省曾經對小作坊花生油黃麴黴毒素 B1 情況進行調查,發現小作坊花生油中黃麴黴毒素 B1 超標率 11.8%,檢出率高達 56.9%。
2019 年,佛山市順德區公安局通報,一家雜貨店的店主夫婦,因長期銷售黃麴黴毒素嚴重超標的土榨花生油而被刑拘。
土榨油,原料很容易出問題!
氣候溫暖潮溼的地方,特別適合黃麴黴生長和產毒,花生、玉米等在儲藏過程中很易受潮發黴,比其他糧油作物更容易受黃麴黴汙染。且這一毒素肉眼無法看到,即使花生外觀好,也可能受到毒素汙染。
另外,土法壓榨前炒制花生,無法去除黃麴黴毒素。為了讓花生油產香,提高花生的出油率,土法壓榨前會先炒制花生,一般人想當然地覺得那也是消毒過程,以此來說服自己和他人。
但是這樣的溫度只能殺死黴菌,而耐高溫黃麴黴毒素B1的裂解溫度要到280℃,一般炒制根本不會到這個溫度,更談不上「除毒」。
土榨花生油的黃麴黴毒素容易超標,那麼土榨的菜油呢?
那菜籽油呢?
食在中國,味在四川。千百年來,川人烹川菜,一定少不了菜籽油,自然也少了土榨菜籽油。
那麼土榨菜籽油會不會也出現黃麴黴毒素超標的情況呢?
事實上,黃麴黴毒素在各類食品中,花生、花生油、玉米汙染最嚴重,大米、小麥、麵粉汙染較輕,豆類很少受到汙染。而小編目前並未找到菜籽油受到黃麴黴毒素影響的新聞和事件。
但是沒有黃麴黴毒素不代表土榨菜籽油安全。
農村裡土方法壓榨的菜籽油,都是沒有經過精煉提純的,因此其中含有很多的雜質,這樣煙點(讓油冒煙的溫度)就很低,這樣一來,做飯時就容易產生大量油煙,國內外研究均已經確認,油煙是肺癌的風險因素。而通過精煉就可以提高其煙點。比如大豆和花生原油的煙點一般只有150-160度左右,而精煉之後能夠達到230度以上。
此外,菜籽油中有一種脂肪酸——芥酸,長期攝入過多的芥酸,可使心肌中脂肪沉積、血管壁增厚,損害心血管功能,甚至誘發心肌炎,還可能影響生殖功能。目前,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已建議,食用菜籽油中的芥酸不得超過5%。一些國家對食用油中的芥酸含量作出嚴格限制,比如歐盟限制不能高過5%,美國限制其含量不能高過2%,我國2004年定的標準是不能高過3%。而未處理的菜籽油,芥酸含量高達40%。
另外,無論是花生油還是菜籽油,土榨法容易導致氧化酸敗,保質時間短。不僅營養價值降低、味道變差,而且食用後還可能引起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危害身體健康。
如何正確選擇食用油?
相比土榨油,其實工廠油反而更安全、健康。工業煉油過程中會將油進行精煉,將雜質與其他有害物質進行再次過濾,提高油的品質。
另外,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教授馬冠生建議,吃油要多樣化選擇,單一用油並不健康。
馬冠生介紹,受飲食習慣及地域影響,許多家庭長期食用同一種類的植物油,但單一油種的脂肪酸構成不同,營養特點也不同。食用油應實現多種化合理搭配,而選擇調和油就是一種很好的辦法,但也不是簡單混合搭配。「如果只是把菜籽油、花生油、橄欖油等隨機混合在一起,或者這周吃花生油、下周吃菜籽油,這些做法都是不科學的,無法做到食用油脂肪酸的合理搭配。」
「調和油的關鍵在於『和』。」馬冠生表示,購買調和油時,一定要挑選有助於脂肪酸合理搭配的調和油。消費者需多關注品牌的資質、專利認證這些硬性標準,才能更好地挑選到適合全家健康需求的調和油。
文字素材來源:南方都市報、求真、丁香醫生等
圖片素材來源:網絡
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