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故事:魔王變身大蟒挑戰佛陀,不料佛陀的幾句話讓他落荒而逃

2020-12-24 般若無央

佛經中記載了魔王波旬為多次向釋迦牟尼佛挑戰的故事。比如《別譯雜阿含經》中就記載了魔王波旬跟佛陀的一次交鋒,魔王波旬本來信心滿滿地來擾亂釋迦牟尼修行,沒想到聽了釋迦牟尼的一則偈言後,內心畏懼,落荒而逃。

有一次,佛陀住在王舍城耆闍崛山,那天晚上,佛陀洗完了腳進入禪房中開始打坐,這個時候,身處六欲天的魔王波旬看到了這一切,他心想:那個釋迦族的修行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舒舒服服的修行,可不能讓他這麼自在,我得去給他點顏色看看。

想到這裡,魔王波旬就從六欲天上,來到王舍城耆闍崛山,他搖身一變,化作一條大蟒蛇。這條大蟒可真是令人恐懼,身體像是一艘大船,兩個眼睛閃爍這詭異的光芒,眼睛的個頭跟我們平時做飯的鍋的大小差不多。再看那口中不斷的吞吐著的毒信子,不時地發出轟雷樣的聲音。這個場面 ,一般人看了怕是要給嚇死。

只見這條大蟒慢慢的來到釋迦牟尼的跟前,將蛇身纏在佛陀身上,巨大的蛇頭抬起,舉到佛陀頭頂之上。佛當然知道這是魔王波旬變成的大蟒來搗亂了,還沒等波旬做其他的動作,佛陀便開口念出偈言:

我處於閒寂,繫心正解脫。安禪修其身,如昔諸佛法。毒蛇極猛暴,狀貌甚可畏。蚊虻及蚤蝨,種種諸惱觸。不動我一毛,況能令我畏。假使虛空裂,天地皆振動。一切諸眾生,皆生大驚懼。欲令我怖畏,終無有是處。設復有毒箭,中於我心者。當於被箭時,終不求救護。然復此毒箭,亦不能中我。

佛陀大致的意思就是:我修行有成,已經覺悟成佛了,你那區區道行,休想傷害我一根毫毛,你變成大蟒蛇就認為我會感覺到恐懼嗎?真是小兒科,即便是虛空碎裂、天地震動,所有眾生的都感到驚恐,諸佛的心也不動一絲一毫,想嚇唬我那是沒門的。打個比方吧,如果你拿毒箭來攻擊我,就算我不躲不閃,你那些毒箭也定然是射不中我的。

魔王波旬聽到這裡,反而被佛陀的這幾句話嚇了一大跳。心想,這個修行人呢可真是了不得,我好歹也是堂堂天王,道行自然已經是深不可測,可是他卻對我的起心動念了如指掌,果真是令人怖畏存在,隨即顯出真身落荒而逃,回到了天宮。

佛教認為,佛陀是福智圓滿的人,既是圓滿,便不能以形相來形容,也不能以有無來判斷。從他本身說,他就是全體,以全體的法界為身。法界遍一切處,一切時,法身藏於法界的任何一個時空,已無自我中心的存在。佛陀是早已脫離六道輪迴的,而六欲天的天王,卻仍在六道之中。因此魔王波旬因佛陀的幾句話心生畏懼,落荒而逃。

相關焦點

  • 這才是「佛陀流淚」的故事,與魔王波旬無關……
    坊間流傳著一個「魔佛對話,佛陀落淚」的故事:佛陀在菩提樹下證道時,第六天魔王波旬派出欲界三女引誘佛陀不成,自己親率魔軍意圖阻撓太子成佛,最終在二十諸天護法神的協助下,魔王波旬大敗而歸。臨走前,魔王波旬如是對佛陀說:「我現在無法戰勝你,但到你末法時代,我會讓我的魔子魔孫們披上你的袈裟、破壞你的佛法、曲解你的經典、破壞你的戒律,扮成你佛門中人,來達到我的目的……」佛陀聽完,久久無語,只留下兩行熱淚。魔王大笑而去……故事很不錯,不過據考證第一次出現時間為2010年某論壇中。我們只想知道,佛典史冊曾記載過佛陀會落淚麼?
  • 為什麼魔王波旬要阻礙佛陀悟道,還要讓佛陀早入涅槃呢?
    今天我們繼續來講述那些不一樣的佛法故事。佛陀在沒有悟道成佛之前,所經歷的修行是十分艱苦的。主觀上的無法覺悟讓佛陀心急如焚,因為他曾答應過淨飯王,如果自己不能悟道就返回迦毗羅衛國去繼承王位。客觀上的諸多誘惑也在同樣在阻礙著佛陀,魔王波旬的擾佛行動就是其中之一。
  • 佛陀簡單的幾句話,消除了無數人對於死亡的恐懼
    佛經是不是很難懂?世人往往認為佛經高深,晦澀難懂,為了能夠更容易地教化弟子,讓佛教弟子讀懂佛經中的義理精深的言論。佛陀常使用方便的法門,使用各種譬喻故事,將圓融高深的佛法藉助通俗易懂的故事表達出來。兩千多年前,佛陀講了一個旅人的故事,淺入深出的引出了人生的奧義。
  • 佛陀法力廣大,魔王波旬為什麼不害怕,甚至到跟前耀武揚威?
    熟知佛教歷史的人們在知道佛陀的同時也會知道魔王波旬的,因為他和佛陀有著好幾段的故事,一個是佛陀開悟前夕,魔王波旬的幹擾,再者是佛陀涅槃前波旬的跑到佛前要求佛陀進入涅槃,甚至揚言在未來要讓自己的徒子徒孫進入寺院中破壞佛陀的法。
  • 佛陀三十二相中的「馬陰藏相」,竟然是傳說中的縮陽入腹!
    佛陀悟道正名之後,便出現異於常人的三十二種法相。法相於天地之間,自成一派,是佛陀的專屬象徵。其中有一種法相就是縮陽入腹,法名「馬陰藏相」。這個法相很奇怪,正常人怎麼會縮陽入腹?而且佛陀已經證道成功,必然是看破紅塵,那為何要縮陽入腹?是什麼修煉的法門嗎?
  • 佛陀與魔王波旬的對話,成佛還是成魔,僅在一念之間
    佛教也是一樣,總和佛陀對立在一起的,是魔王波旬。佛魔雖然是對立的,但偶爾也會在一起聊天,佛和魔會聊什麼?或許有人奇怪,他們倆不應該打起來嗎。正所謂難難難,道言玄,不是知音不枉言,試了交談了幾句,可是佛魔相遇能有什麼好說的哪?魔羅上來就說:「我要摧毀你的一切。」
  • 要是佛學並非神學,那麼後來的佛家傳人為什麼要把佛陀神化
    而佛經並不是佛陀講法之時,就由弟子記錄下來的文本,佛經的集結是在佛陀涅槃後相當一段時期後才完成的。那麼佛陀當初講法時為什麼不當場留下文本記錄呢?或許是為了不讓弟子們更起法執,因為佛陀所教的是「無學之道」。
  • 法華經:真正的佛法是解結,佛陀談五千人離開的原因(16)
    分別為:第一修多羅,譯為契經,指佛經經文的長行部分。第二伽陀,,指佛經中單獨成篇的偈頌。第三本事,即本來事,為諸佛菩薩因地修行的種種公案。第四本生,即釋迦牟尼佛自己因地修行的故事。第五未曾有,此法能令眾生歡喜,堅定眾生道心。第六因緣,此法開啟眾生因緣智慧,明了如是因、如是果。
  • 誰是佛陀心中最佳的僧團繼承人?
    阿難隨侍佛左右四十餘年,法鼓先聞,甘露先嘗,可惜一直到佛陀入滅,遲遲未能證道。可以說,阿難讓佛失望了。後來,智慧第一舍利弗、神通第一目犍連雙賢的出現,佛門終於有了真正能代佛宣法之人。雙賢眾望所歸,成了默認的繼承人。佛也放心將僧團大小事務交由舍利弗、目犍連管理,自己退居二線,只擔任眾生的精神導師。
  • 佛陀的妻子竟是他的表妹,可她為何對自己丈夫的出家不聞不問呢?
    佛陀釋迦牟尼於出家之前便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俗世的生活。並於塵世生下子嗣。但是佛陀的妻子,耶輸陀羅,卻在佛陀出家的時候,一次都沒有露過面。好像,不認識此人,惹得人們紛紛懷疑,佛陀於正妃耶輸陀羅的關係。
  • 佛陀告訴你答案!
    從一個人修成佛陀,究竟需要多長時間,人們對於這個概念不是很清楚,但是能夠從佛經中找到一些論述。按照佛經中的論述,一個人從發願到修成佛位,要經過三大阿僧衹劫,這個過程要經過52個階次,而這個還是最快的速度,如果中途發生心生轉退,還是需要更多的時間。而且一個成佛後還要用一百劫的時間來修三十二相和八十種好,經歷的時間更是無法計量。修成佛需要如此漫長的時間,聽起來也是駭人聽聞的。
  • 佛學:金剛經開篇,說明了佛陀是人不是神
    我們了解了《金剛經》三十二品的由來,今天我們就來講第一品「法會因由分」,從字面理解就是講佛陀說這部《金剛經》的具體因緣。經文的開篇「如是我聞」它是所有大乘佛經的開篇語,意思是,我當時是這樣聽佛陀說的,這個我指的是佛陀的十大弟子「多聞第一」的阿難陀尊者。
  • 佛陀的三個兒子:兩個成為大阿羅漢,一個墮入阿鼻地獄!
    儘管他在做沙彌時,也有過種種不如法的行為,為此還受到佛陀的訓誡;但他後來嚴守戒制,精進修道,得阿羅漢果,位列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以「密行第一」著稱。所謂密行,就是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羅睺羅都能了知,都能奉行。
  • 佛教:長相醜陋是因為這原因,佛陀親自開示,告訴我們因果的真實
    佛經中,記載了很多佛陀在世時的教誨,同時也記錄了佛陀與弟子之間的事情。佛陀在證悟佛果後,具備了五眼六通,可以看到弟子們很久以前所做的事情。也常常通過這種方便,來教導弟子們止惡守戒,精進修行。圖片來自網絡波斯匿王的疑惑佛陀在世時,有一位波斯匿王,他有一天率領自己的軍隊路過佛陀的精舍時,聽到了一位出家人講經說法的聲音
  • 佛陀開悟後的一句話,讓佛法盛傳的時間只有500年
    佛陀在菩提樹下開悟之後,感嘆眾生皆有佛性,但是佛陀在當時並沒有傳法度人的想法,於是在眾天神的不斷請求下佛陀才出來度人。佛陀在一生49年的講法中,單單講出世間的般若智慧的法就足足用了22年,可見般若智慧在佛教中修行的重要性,因為要讓自己達到空相就必須具備那樣的智慧。
  • 佛陀故事會:佛陀度迦葉 參禪何須山水地 滅卻心頭火亦涼
    圖片來源:資料圖編者按:這則優美的故事,反映著真實的歷史,那就是佛教向摩揭陀國傳播的過程。摩揭陀國是印度當時的文化中心,思想領域被當時的婆羅門教所把持。大家見佛陀處火不燒,又能降伏惡龍,感到非常吃驚,方知佛陀不是常人。迦葉雖然心中驚異,卻仍對弟子們說:「這年輕沙門雖有些神通,卻還是不如我們的道法真實。」他這樣說,實在是害怕弟子們都去追隨佛陀,不要自己作老師了。後來又連續發生了許多怪事。早晨,按照慣例,應該點燃祭祀的聖火,卻無論如何也點不著;負責劈柴的弟子們,說什麼也舉不起斧頭。迦葉知道是佛陀作法,便對佛陀說了此事。
  • 佛學:佛陀的大弟子摩訶迦葉,是什麼原因讓他皈依佛陀的?
    迦葉尊者也是出身名門,他自幼就一心想修道,他跟釋迦牟尼佛的經歷也有點像,到了結婚的年齡,家裡面一心想給他娶一個美貌的妻子。娶了一個美貌的妻子後,他比釋迦牟尼佛還耿直,在佛教史上有一個留下來的千古佳話。就是他跟他的妻子結婚很多年,都是同房不同床,這確實也有點牛的,就是他一心想學道出家修行。
  • 佛陀大弟子阿難尊者的感嘆,難道「生滅法」比不上水老鶴?
    阿難尊者阿難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二十餘年間常伴佛陀的左右,他博聞強記,對於佛陀所說的法都能記誦,故譽為多聞第一,佛涅槃後,佛教的經典結集都是由阿難尊者先背誦出來,然後再由大家考證整理可見他對佛法的證悟和理解都是沒有什麼偏差的。一天,阿難領導教團去傳佛法,而親近過佛陀的大弟子們只剩下阿難一個人了,那時他也一百二十歲了。他經過一片竹林,聽到一群青年比丘正誦讀佛陀講過的偈語,而他們誦讀的是:「若人生百歲,不見水老鶴,不如生一日,而得能見之。」
  • 佛陀說法是因為梵天勸請,為什麼佛陀的初衷是要早入涅槃呢?
    佛陀放棄了苦修,終於在三十五歲這年於菩提樹下悟道,也從此開始了他長達數十年的說法之旅。但是佛陀在剛悟道的時候,本是要打算即入涅槃的,如果不是梵天來到佛前請轉發輪,佛法這種出世間的智慧也許就不會流傳到今天了。那麼佛陀作為一個覺者,為什麼在悟道之後想的不是教化眾生而是要入涅槃呢?悟道本就是一個自覺的過程。
  • 佛教:只因不明白這個道理,侍候佛陀24年的佛弟子,墮入餓鬼道
    佛陀在世時,教出了非常多的大成就者,這些大成就者有些當下就成為了阿羅漢,有些則被授記未來成佛。雖然佛陀智慧廣大,但是其座下也依舊出了一些惡比丘,這些比丘僧人因為未能跟隨佛陀深入佛法,或是成為了外道,或是墮入了三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