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資料圖
編者按:這則優美的故事,反映著真實的歷史,那就是佛教向摩揭陀國傳播的過程。摩揭陀國是印度當時的文化中心,思想領域被當時的婆羅門教所把持。作為一種正教,能否為廣大的印度民眾認識和接受呢?這就促使了佛陀決心把傳教的地域引向摩揭陀國。佛教開始取代了婆羅門教,使佛教在摩揭陀國興盛起來。
一日黃昏,天色向晚,釋迦牟尼佛陀(以下簡稱佛陀)傳法來到摩揭陀國,向信奉婆羅門教、修持火祭的迦葉師徒借宿。佛陀儀態整肅,容貌莊嚴,上前施禮說道:「我從波羅奈來,天色已晚,想在貴處借住一宿。」
迦葉回答:「借宿倒沒關係.只是房間都有弟子住著,只剩一間石室,雖極乾淨,卻有一條惡龍盤踞其內,噴火傷人,實在不敢借給你住。沒辦法,你還是到別處借宿去吧。」
佛陀說:「既有石室,就讓我住在那裡好了。」迦葉幾次相勸,佛陀一味堅持。迦葉無奈,只好讓佛陀住在內有惡龍盤踞的石室。
夜晚,突見石室烈焰沖天,映紅天際。迦葉師徒驚起,急忙運水滅火救人,無奈火勢太猛,終究沒能撲滅。師徒斷定,借宿的年輕沙門,必死無疑了。
第二天,迦葉師徒一行來到石室,只見石室內外一片焦黑,火卻已經滅了。突然室內有聲音傳來:「感謝昨借宿之恩。我內心清淨,外界災害是傷不了我的,毒龍已被我收在缽中了。」聲音剛落,一人自室內出來,正是昨晚借宿的年輕沙門。大家見佛陀處火不燒,又能降伏惡龍,感到非常吃驚,方知佛陀不是常人。迦葉雖然心中驚異,卻仍對弟子們說:「這年輕沙門雖有些神通,卻還是不如我們的道法真實。」
他這樣說,實在是害怕弟子們都去追隨佛陀,不要自己作老師了。
後來又連續發生了許多怪事。早晨,按照慣例,應該點燃祭祀的聖火,卻無論如何也點不著;負責劈柴的弟子們,說什麼也舉不起斧頭。迦葉知道是佛陀作法,便對佛陀說了此事。佛陀回答:「你回去吧,火會點著的,斧頭也會舉起來的。」迦葉回去一看,果然聖火已經熊熊燃起,弟子們也正在努力劈柴。
迦葉知道遇上了真正對手,卻不肯服輸。心想:年輕沙門不過是有點神通,佛法肯定不如我的真實。哪知迦葉心念才動,弟子手裡的斧頭,又舉不起來了,只好再去求助佛陀,方才了事。
但祭祀的聖火又出了問題,火該熄滅的時候,卻實在沒辦法滅掉,最終還得向佛陀求情。
幾天後,迦葉設宴,親自來請佛陀。佛陀讓迦葉先回去,說自己隨後便到。哪知,迦葉回到自己的住處,卻發現佛陀已經到了,手裡還拿著一些奇異的瓜果。佛陀告訴他,這些瓜果是自己剛去遙遠的四大部洲取來的。迦葉心中震驚,不敢相信,隨便敷衍過去了。
宴會結束了,佛陀所作的神奇越來越多。他想洗沐,地上便出現了水池;洗畢,周圍的樹葉便會自動垂下,像是幕布,供他牽引。如此等等,迦葉師徒越來越震驚。
有一天,到了婆羅門教的節日,摩揭陀國的王公貴族、社會名流都來參加盛會,進行為時7天的法事活動。迦葉心中非常著急:如果年輕的沙門在這裡,人們看到他的莊嚴相貌與神通法力,必然會棄我隨他而去,我一生的事業就算完了。但願這個年輕沙門,在這7天內不要出現。果然,7天的法會期間,佛陀沒有現身。迦葉暗叫僥倖。法會結束了,剩下了一些佳餚飯菜。迦葉心想:年輕沙門現在在這就好了,我可以請他好好地吃一頓。心念才動,只見佛陀已經來到了他面前。迦葉這才知道,佛陀神通無邊,能夠知道別人的所思所想。這樣說來,他在法會期間沒有現身,原來是為了給自己的面子,故意躲開的。想到這裡,迦葉對佛陀的能力和高尚的人格,深表敬佩,開始對佛陀產生了好感。
經過這樣一系列的感化,佛陀看到時機已經成熟,便開始直接地勸導迦葉:「迦葉啊,你現在還不是阿羅漢,也不知道怎樣修行才能成為阿羅漢。但卻自視太高,心存傲慢,為了面子而弄虛作假,怎能稱作是有道之人呢?」迦葉聽到這話,心中非常愧懼,毛髮皆豎,表示願意皈依佛陀,隨佛學法。佛陀便為迦葉及其500名弟子,講道說法,剃髮授戒,接納他們。迦葉師徒則把他們的火祭用具,拋棄於尼禪連河之中。
當時,迦葉有兄弟2人,一名那提迦葉,一名伽閣迦葉,皆修持婆羅門教火祭之法,各有250名弟子,居住在尼禪連河下遊。忽見上遊被迦葉師徒扔掉的火祭用具,隨波而來,急忙前來打聽消息。問明所以,也都皈依了佛陀門下,成了佛陀的弟子。
【頭條】:中國佛教界為舟曲遇難同胞舉行各種哀悼祈禱活動
【觀點】:佛教戒律戒的是自己 最強調「信」
【兩岸】:華人佛教獨家對話星雲大師:兩岸佛教交流及人間佛教
【覺悟】佛陀法化迦葉 參禪何須山水地 滅卻心頭火亦涼
【影音】:擁抱夢想—走出大山看世博
【圖片】:走近大上海 感受大都市
【朝聖】探訪寧瑪聖跡:扎洋宗—閻王歡樂之宮堡
【眾生】:許地山:佛教「多苦」觀下的文學創作
【一日禪】:學佛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修行
【素食】:做一個素食推廣者 將健康美好的生活方式推薦給他人
【禪茶一味】:一茶一禪思 一書一天地
【心靈物語】:自我澆灌的生命
【慈善】:加拿大佛教團體為甘肅舟曲災區募捐 將辦超度法會祈福
【佛藝】:上海玉佛寺幫助雲南貧困學生走出大山實現世博夢想
【佛教常識】:佛法總提到苦,苦怎樣解釋呢?
【法訊】:三亞南山寺將在農曆七月十五隆重舉行盂蘭盆法會
【書店】:佛說入胎經——將給我們打開另一條思路
【讀書連載】:禪語:佛不度人人自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