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故事會:佛陀度迦葉 參禪何須山水地 滅卻心頭火亦涼

2021-01-12 手機鳳凰網

圖片來源:資料圖

編者按:這則優美的故事,反映著真實的歷史,那就是佛教向摩揭陀國傳播的過程。摩揭陀國是印度當時的文化中心,思想領域被當時的婆羅門教所把持。作為一種正教,能否為廣大的印度民眾認識和接受呢?這就促使了佛陀決心把傳教的地域引向摩揭陀國。佛教開始取代了婆羅門教,使佛教在摩揭陀國興盛起來。  

一日黃昏,天色向晚,釋迦牟尼佛陀(以下簡稱佛陀)傳法來到摩揭陀國,向信奉婆羅門教、修持火祭的迦葉師徒借宿。佛陀儀態整肅,容貌莊嚴,上前施禮說道:「我從波羅奈來,天色已晚,想在貴處借住一宿。」

迦葉回答:「借宿倒沒關係.只是房間都有弟子住著,只剩一間石室,雖極乾淨,卻有一條惡龍盤踞其內,噴火傷人,實在不敢借給你住。沒辦法,你還是到別處借宿去吧。」

佛陀說:「既有石室,就讓我住在那裡好了。」迦葉幾次相勸,佛陀一味堅持。迦葉無奈,只好讓佛陀住在內有惡龍盤踞的石室。

夜晚,突見石室烈焰沖天,映紅天際。迦葉師徒驚起,急忙運水滅火救人,無奈火勢太猛,終究沒能撲滅。師徒斷定,借宿的年輕沙門,必死無疑了。

第二天,迦葉師徒一行來到石室,只見石室內外一片焦黑,火卻已經滅了。突然室內有聲音傳來:「感謝昨借宿之恩。我內心清淨,外界災害是傷不了我的,毒龍已被我收在缽中了。」聲音剛落,一人自室內出來,正是昨晚借宿的年輕沙門。大家見佛陀處火不燒,又能降伏惡龍,感到非常吃驚,方知佛陀不是常人。迦葉雖然心中驚異,卻仍對弟子們說:「這年輕沙門雖有些神通,卻還是不如我們的道法真實。」

他這樣說,實在是害怕弟子們都去追隨佛陀,不要自己作老師了。

後來又連續發生了許多怪事。早晨,按照慣例,應該點燃祭祀的聖火,卻無論如何也點不著;負責劈柴的弟子們,說什麼也舉不起斧頭。迦葉知道是佛陀作法,便對佛陀說了此事。佛陀回答:「你回去吧,火會點著的,斧頭也會舉起來的。」迦葉回去一看,果然聖火已經熊熊燃起,弟子們也正在努力劈柴。

迦葉知道遇上了真正對手,卻不肯服輸。心想:年輕沙門不過是有點神通,佛法肯定不如我的真實。哪知迦葉心念才動,弟子手裡的斧頭,又舉不起來了,只好再去求助佛陀,方才了事。

但祭祀的聖火又出了問題,火該熄滅的時候,卻實在沒辦法滅掉,最終還得向佛陀求情。   

幾天後,迦葉設宴,親自來請佛陀。佛陀讓迦葉先回去,說自己隨後便到。哪知,迦葉回到自己的住處,卻發現佛陀已經到了,手裡還拿著一些奇異的瓜果。佛陀告訴他,這些瓜果是自己剛去遙遠的四大部洲取來的。迦葉心中震驚,不敢相信,隨便敷衍過去了。

宴會結束了,佛陀所作的神奇越來越多。他想洗沐,地上便出現了水池;洗畢,周圍的樹葉便會自動垂下,像是幕布,供他牽引。如此等等,迦葉師徒越來越震驚。

有一天,到了婆羅門教的節日,摩揭陀國的王公貴族、社會名流都來參加盛會,進行為時7天的法事活動。迦葉心中非常著急:如果年輕的沙門在這裡,人們看到他的莊嚴相貌與神通法力,必然會棄我隨他而去,我一生的事業就算完了。但願這個年輕沙門,在這7天內不要出現。果然,7天的法會期間,佛陀沒有現身。迦葉暗叫僥倖。法會結束了,剩下了一些佳餚飯菜。迦葉心想:年輕沙門現在在這就好了,我可以請他好好地吃一頓。心念才動,只見佛陀已經來到了他面前。迦葉這才知道,佛陀神通無邊,能夠知道別人的所思所想。這樣說來,他在法會期間沒有現身,原來是為了給自己的面子,故意躲開的。想到這裡,迦葉對佛陀的能力和高尚的人格,深表敬佩,開始對佛陀產生了好感。

經過這樣一系列的感化,佛陀看到時機已經成熟,便開始直接地勸導迦葉:「迦葉啊,你現在還不是阿羅漢,也不知道怎樣修行才能成為阿羅漢。但卻自視太高,心存傲慢,為了面子而弄虛作假,怎能稱作是有道之人呢?」迦葉聽到這話,心中非常愧懼,毛髮皆豎,表示願意皈依佛陀,隨佛學法。佛陀便為迦葉及其500名弟子,講道說法,剃髮授戒,接納他們。迦葉師徒則把他們的火祭用具,拋棄於尼禪連河之中。

當時,迦葉有兄弟2人,一名那提迦葉,一名伽閣迦葉,皆修持婆羅門教火祭之法,各有250名弟子,居住在尼禪連河下遊。忽見上遊被迦葉師徒扔掉的火祭用具,隨波而來,急忙前來打聽消息。問明所以,也都皈依了佛陀門下,成了佛陀的弟子。

【頭條】:中國佛教界為舟曲遇難同胞舉行各種哀悼祈禱活動

【觀點】:佛教戒律戒的是自己 最強調「信」

【兩岸】:華人佛教獨家對話星雲大師:兩岸佛教交流及人間佛教

【覺悟】佛陀法化迦葉 參禪何須山水地 滅卻心頭火亦涼

【影音】:擁抱夢想—走出大山看世博

【圖片】:走近大上海 感受大都市

【朝聖】探訪寧瑪聖跡:扎洋宗—閻王歡樂之宮堡

【眾生】:許地山:佛教「多苦」觀下的文學創作

【一日禪】:學佛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修行

【素食】:做一個素食推廣者 將健康美好的生活方式推薦給他人

【禪茶一味】:一茶一禪思 一書一天地

【心靈物語】:自我澆灌的生命

【慈善】:加拿大佛教團體為甘肅舟曲災區募捐 將辦超度法會祈福

【佛藝】:上海玉佛寺幫助雲南貧困學生走出大山實現世博夢想

【佛教常識】:佛法總提到苦,苦怎樣解釋呢?

【法訊】:三亞南山寺將在農曆七月十五隆重舉行盂蘭盆法會

【書店】:佛說入胎經——將給我們打開另一條思路

【讀書連載】:禪語:佛不度人人自度

相關焦點

  • 不可思議,佛陀入滅時,迦葉弟子同時做了七個夢!
    (《雜寶藏經》稱迦葉皈依時已120歲,至佛涅槃時已是160高齡。《太子瑞應本起經》記載,佛陀出道前,迦葉已是譽滿古印度諸國的大沙門,拜火教領袖,著名的五通大仙人,身邊有五百授業弟子。而彼時佛陀傳法兩年,僧團不過50人。顯然,佛出道前,迦葉已是修行沙門第一人!)
  • 佛陀故事會:佛陀的十大弟子 天眼第一阿那律尊者
    他是摩訶男的親弟弟,佛陀的堂弟。佛成道六年後,回到他的故鄉迦毗羅衛城說法教化,看到親弟弟難陀耽溺於孫陀羅的姿色之中,如果由他繼承王位,國一定很快就要滅亡;兒子羅侯羅又是一個孩子,也不能擔負起治國的重任。唯有度他二人出家,將王位繼承權讓給有作為人,國家才能得救。於是,度難陀和羅侯羅出家。他二人出家後,阿難、提婆達多、婆娑、跋提,阿那律五位王子也跟佛陀出家。
  • 佛陀累世修行為何壽命如此之短,甚至不如一些外道仙人
    迦葉。汝今不應於如來所生滅盡想。迦葉。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乃至外道五通神仙得自在者。若住一劫若減一劫。經行空中坐臥自在。左脅出火右脅出水。身出煙炎猶如火聚。若欲住壽能得如意。於壽命中修短自任。如是五通尚得如是隨意神力。豈況如來於一切法得自在力。
  • 佛學:佛陀的大弟子摩訶迦葉,是什麼原因讓他皈依佛陀的?
    因為還有二迦葉,有小迦葉,迦葉是三兄弟。迦葉尊者也是出身名門,他自幼就一心想修道,他跟釋迦牟尼佛的經歷也有點像,到了結婚的年齡,家裡面一心想給他娶一個美貌的妻子。娶了一個美貌的妻子後,他比釋迦牟尼佛還耿直,在佛教史上有一個留下來的千古佳話。
  • 誰是佛陀心中最佳的僧團繼承人?
    阿難隨侍佛左右四十餘年,法鼓先聞,甘露先嘗,可惜一直到佛陀入滅,遲遲未能證道。可以說,阿難讓佛失望了。後來,智慧第一舍利弗、神通第一目犍連雙賢的出現,佛門終於有了真正能代佛宣法之人。雙賢眾望所歸,成了默認的繼承人。佛也放心將僧團大小事務交由舍利弗、目犍連管理,自己退居二線,只擔任眾生的精神導師。
  • 法華經:佛陀授記憍陳如,為何五百弟子皆同一名號(50)
    【佛知此等心之所念,告摩訶迦葉:是千二百阿羅漢,我今當現前次第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薩記。】佛陀觀知到這一千二百阿羅漢的心念,於是對摩訶迦葉說:「這一千二百阿羅漢,我今日當按他們現前的次第給他們授無上正等正覺記。」
  • 佛陀滅度事:金剛力士悲慟撲地
    佛陀滅度的娑羅林,在都城西北三、四裡處。娑羅樹樹皮色青白,葉面光潤。林中有四棵樹長得特別高大,相傳這就是佛陀入滅的所在地。樹旁有一座磚砌的大精舍,中有佛陀涅槃像,頭枕北方,右脅而臥。佛陀於娑羅林中入滅,天神金剛力士看到佛陀入滅,悲慟地大喊:「如來舍下我們入大涅槃了,自此以後,我們再也無有依靠,也無人能保護我們了。痛苦就如毒箭般射中我,哀愁的烈火要將我燒成灰燼。」金剛力士丟掉金剛杵,悶絕倒地。
  • 佛教八大聖地之一:佛陀涅槃處拘屍那國跋提河邊娑羅林中圓寂寶塔
    《大乘本生心地經》所載的佛教八大聖地之一:佛陀涅槃處——拘屍那國跋提河邊,娑羅林中圓寂寶塔。拘屍那國跋提河邊是佛陀的涅槃地,在今天的印度北方邦哥拉克浦縣凱西郊外,名「摩達孔瓦爾」。安加羅塔(佛陀涅槃荼毗地)東晉法顯法師曾到此探訪,當時這裡已經是寺院破敗,人煙稀少;至唐玄奘大師來到此地時,
  • 為什麼佛雖慈悲,卻只渡有緣人,佛陀告訴你答案
    一、眾生的選擇不同 佛菩薩度人並沒有任何的差別心,只想每一個眾生都能夠得度,但是為什麼只度有緣之人呢?並非是佛陀特意的放棄了某些眾生,而是眾生沒有去選擇被佛陀救度。 佛曰:其未度者,皆亦已做得度因緣。
  • 為什麼魔王波旬要阻礙佛陀悟道,還要讓佛陀早入涅槃呢?
    要知道就連婆羅門教的主神梵天都會勸請佛陀住世說法。那麼魔王波旬到底為什麼要這麼做呢?難道是因為佛陀悟道對他沒有什麼好處嗎?好處自然是有的,但是對于波旬來說,佛陀悟道,弊大於利。並且波旬也知道,佛陀一旦悟道,法輪就會轉動起來,無數的修行人都會根據佛陀的教誨離欲證果,他能控制的眷屬就會大量的減少,所以他必須要破壞悉達多太子修行,讓他無法悟道。佛陀在投生到娑婆世界之前,是作為一生補處菩薩居住在兜率天后院的。魔王波旬自然是知道這一切的,於是就在佛陀出家苦行時不斷地破壞佛陀的修行。
  • 佛陀先說苦聖諦,方能令眾生信解善法,離苦得樂
    ▲佛陀在鹿野苑,為五比丘說苦聖諦在佛子的修行道業中,於佛涅槃時至心請求佛久住世,其悲心功德是非常大的。當佛陀在桫欏雙樹間入滅之際,諸天憂愁,諸人啼哭,身相曼妙的天女也在不住哽咽,涕淚縱橫。在《大般涅槃經》中記載說,諸天諸人,見到佛將涅槃,如同慈父離世一般無助痛哭,一切龍天護法部眾,也因佛陀涅槃而表現出巨大的憂愁苦懼。佛陀入滅之時,一切草木、藥樹、華葉都在那一剎那剖裂開來,須彌山王的層層眾生,因憂懼愁苦的緣故,也使山河大地幾欲傾頹摧折。須知,佛所入滅的,並非是如來的法身,而是應化於娑婆世界的化身。
  • 佛陀:不一定
    迦葉,夫衰老者非一切有,佛及諸天一向定無,人中不定,或有、或無。 迦葉,三界受身,無不有生,老不必定,是故一切生為根本。——大般涅槃經卷十二迦葉,衰老之相不是所有眾生都會有的,佛陀及諸天,一向是確定沒有的,人當中不一定有,也不一定沒有。
  • 佛陀故事會:供齋的果報 從貧生童子到善生長者
    有一天他偶爾跟著他的同學們到佛陀的竹林精捨去玩,竹林精舍的門前廊下,畫著很多各式不同的畫,同學們看了,除了覺得好玩,並沒有什麼反應。但在貧生童子看了之後,不唯感覺興趣,而且還向站在一旁的出家人問長問短。那個出家人,非常和氣,非常詳細地,將那些畫的意思,向他講了一遍。這在貧生童子聽來,每一幅畫,都是一個生動的故事。那些畫裡面,畫著天、人、地獄、鬼、畜生的種種形態。
  • 佛陀的稱呼與德號
    佛陀在菩提樹下覺悟四聖諦佛陀:巴利(梵)語 buddha 的古音譯。意為覺者、覺悟者。「佛陀」有兩種含義:1.以解脫究竟智覺悟了一切應了知者,稱為佛陀。sammà, 意為正確地、完全地; sam,於此作 sàmaü 解,意為自己、親自; buddha, 即佛陀,意為覺悟者。正自覺者即無需他人教導而自己正確地覺悟了一切法的人。諸經律的義注說:Sammà sàma¤ca sabbadhammànaü buddhattà panasammàsambuddho'ti.l「正確地、自己覺悟了一切諸法,故為正自覺者。」
  • 佛陀究竟是如何悟道的?
    不過,對於佛陀最終是通過什麼方式而悟道的,佛教經典中卻記載了多種說法。大致來看,可以分為兩類: 一種說佛陀是在禪定的最高層次、止息了一切心識的「滅盡定」中,修得了解脫; 一種則說佛陀是在「第四禪」中,觀四聖諦(苦、集、滅、道四條人生真理)而悟得解脫的大慧,由此成佛。
  • 佛陀說《金光明經》的緣起
    這是我阿難聽聞的:那時,佛陀於王舍城靈鷲峰頂,最清淨的甚深法界處,諸佛如來所居處,與出家人九萬八千人,這些出家人皆為阿羅漢,這些聖者能善調伏身心如大象王,諸漏已除,再無煩惱。心念、智慧皆善解脫,所作已辦,舍一切煩惱重擔。得一切自身利益,盡一切三界煩惱,得自在,住清淨戒,善巧方便,智慧莊嚴,證八解脫,已到涅槃彼岸。
  • 佛陀的十大弟子,目犍連和舍利弗他們出家的因緣是什麼?看看吧
    馬勝比丘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這是我師父說的。舍利弗聽到這個偈頌之後,一下子醍醐灌頂,他說:你師父是哪一個?他實在是太了不起了,一語道盡了人世間的一切,道破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你師父還說了什麼?那馬勝比丘又說:諸行無常,是法生滅。生滅已滅,寂滅為樂。
  • 佛陀要我們透過所有佛經佛法的文字 去領悟到覺悟解脫的真諦
    上一章,我們已經了解佛陀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是要我們把金剛經乃至所有經文,包括自己內心別的所有念頭,都要全部去除,才能實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才能獲得最終的覺悟解脫。今天這一章是為了加深大家的理解,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應該如何領會佛陀所說的所有佛法,如筏喻者。佛陀在菩提樹下覺悟以後,立即就到鹿野苑,對橋陳如等五人解說了四聖諦八正道。從鹿野苑第一次開始說法,佛陀前後總共說法49年。
  • 如來佛祖 釋迦牟尼佛陀
    一般也稱為「釋尊」或「佛陀」。喬達摩(Gotama;Gautama)又譯「瞿曇」,義為「純淑」、「地最勝」。傳統上認為這是他的族姓;也有認為是其母族姓,其姨母是拘利族瞿曇姓之女,此外舍利子、滿慈子、迦旃延子等都以母之姓來稱呼,說明當時有名字包含母親姓名的習俗。
  • 這2個「平凡」的女人,卻孕育、成就了「偉大」的佛陀!
    從出生後授乳開始,母親便無私地把最好的養份給予子女,並提供最親切的保護,令他們健康成長。若果子女生病或是遇到危難時,母親更會不顧一切,甚至不惜生命,來救護他們,令其得以完全康復,達至安全之境。因此之故,在古今中外的教育中,母親都是最值得尊敬的。不同的社會環境裡,皆以孝養母親為最上的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