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議,佛陀入滅時,迦葉弟子同時做了七個夢!

2020-12-05 七葉講堂

《迦葉赴佛般涅槃經》中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

如是聞,昔佛住世時,摩訶迦葉尊者是諸佛弟子中最年長者。與佛一樣,其身同樣具足金色相好。佛每每說法,常與佛並坐,被四眾弟子尊為「佛師」——與佛一樣的老師。

(《雜寶藏經》稱迦葉皈依時已120歲,至佛涅槃時已是160高齡。

《太子瑞應本起經》記載,佛陀出道前,迦葉已是譽滿古印度諸國的大沙門,拜火教領袖,著名的五通大仙人,身邊有五百授業弟子。而彼時佛陀傳法兩年,僧團不過50人。顯然,佛出道前,迦葉已是修行沙門第一人!)

迦葉皈依後,他並沒有跟其餘弟子一樣,追隨佛陀左右聽經聞法,而是遵從早已被佛陀放棄的「頭陀苦行」之法。

佛曾勸說迦葉:「汝今年高長大,志衰朽弊。汝今可舍乞食,乃至諸頭陀行;亦可受諸長者請,並受衣裳。」要求他放棄苦行法。

然迦葉並不領取,這樣回答:「我今不從如來教。所以然者,若當如來不成無上正真道者,我則成闢支佛。」(《增一阿含經》)

身為如來,卻不從如來之教。在世俗人眼中,這是何等的毀佛亂道。

但佛並沒有強行約束迦葉,反而感嘆道:「迦葉頭陀在世,我法亦當久在於世。」

但畢竟是修行方便法不同,為了不障礙弟子修行,得佛恩準,迦葉率己部弟子伊師迦山修行,這就是著名的仙人山,相傳曾有五百沙門在此山中同時修證闢支佛。

經過一段時間的弘法,入仙人山隨迦葉修行的弟子多達2000多人,皆證得阿羅漢果。要知道,《金剛經》中稱,常年追隨佛之左右的聲聞弟子也才1250人。

儘管佛入滅前三個月,已向四眾弟子發布了消息。可迦葉尊者並他的弟子們「一入深山,莫問紅塵」,根本不知道佛將取大涅槃的消息。

那為何除了隨侍佛左右的阿難、阿那律外,大迦葉反倒是十大弟子中第一個趕到拘屍那迦的?原來,這又是另一樁故事:

《迦葉赴佛般涅槃經》稱,佛入滅前,大地六種震動。當然,這不是凡夫俗子理解的地震、火山、海嘯等天地災劫,七葉君亦曾有此誤解,而是指地水火風四輪之內的震動。除了證得三明六神通的修行大德,普通人是感觸不到的。

否則,佛每每說法,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少數有佛緣之人得福,絕大多數人遭殃了。

且說大迦葉以神通觀照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後,知道有大事發生。彼時,迦葉身旁七大弟子同時各做了一個異夢。

一比丘,夢見其所坐方石中央分破,樹皆根拔。

一比丘,夢見四十裡泉水皆幹竭,華悉零落。

一比丘夢見拘羅邊坐皆傾毀。

一比丘夢見閻浮提地皆傾陷。

一比丘夢見須彌山崩

一比丘夢見金輪王薨。

一比丘夢見日月墮地天下失明。

所謂「顛倒夢想」,做夢對我們這類痴愚人來說是常有的事,因為我們心性顛倒,不識真諦。但對於修行到阿羅漢果位,心無雜念者,絕非不一般。

諸弟子把各自的異夢向迦葉師述說,迦葉頓時大驚,心知佛取大涅槃。於是趕緊召集弟子,奔赴拘屍那迦。

經稱,仙人山極遠,二地相距二萬六千裡。迦葉率弟子日夜兼程七晝夜,終於在佛身荼毗禮(火化)開始時趕到天冠寺。

這裡又有另外一樁故事,說阿難尊者點火荼毗,佛身不燃。迦葉尊者至後,由迦葉主持荼毗儀式,佛身方燃。以此,諸弟子認為這是佛屬意大迦葉為佛門繼承人的緣故……

欲了解詳情,請查閱七葉前文《釋迦佛滅度後,無法點火荼毗是何緣故?

歡迎關注七葉君,更多有視角的另類佛經故事!

相關焦點

  • 佛陀故事會:佛陀度迦葉 參禪何須山水地 滅卻心頭火亦涼
    迦葉回答:「借宿倒沒關係.只是房間都有弟子住著,只剩一間石室,雖極乾淨,卻有一條惡龍盤踞其內,噴火傷人,實在不敢借給你住。沒辦法,你還是到別處借宿去吧。」佛陀說:「既有石室,就讓我住在那裡好了。」迦葉幾次相勸,佛陀一味堅持。迦葉無奈,只好讓佛陀住在內有惡龍盤踞的石室。夜晚,突見石室烈焰沖天,映紅天際。
  • 法華經:佛陀授記憍陳如,為何五百弟子皆同一名號(50)
    若是世尊亦能給我們各個授記,如那些大弟子們一樣,我等不亦暢快乎?」【佛知此等心之所念,告摩訶迦葉:是千二百阿羅漢,我今當現前次第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薩記。】佛陀觀知到這一千二百阿羅漢的心念,於是對摩訶迦葉說:「這一千二百阿羅漢,我今日當按他們現前的次第給他們授無上正等正覺記。」
  • 誰是佛陀心中最佳的僧團繼承人?
    阿難隨侍佛左右四十餘年,法鼓先聞,甘露先嘗,可惜一直到佛陀入滅,遲遲未能證道。可以說,阿難讓佛失望了。後來,智慧第一舍利弗、神通第一目犍連雙賢的出現,佛門終於有了真正能代佛宣法之人。雙賢眾望所歸,成了默認的繼承人。佛也放心將僧團大小事務交由舍利弗、目犍連管理,自己退居二線,只擔任眾生的精神導師。
  • 佛學:佛陀的大弟子摩訶迦葉,是什麼原因讓他皈依佛陀的?
    這個拜火神教修的徒眾特別多,收的弟子很多,他三兄弟,千二百五十人俱當中,他三兄弟他就有五百個弟子,然後他的兩個兄弟,每個人有兩百五十個弟子。當年他還不認識釋迦牟尼佛的時候,釋迦牟尼佛在遊化過程當中,有一天走到他的道場旁邊,釋迦牟尼佛跟摩訶迦葉說:你說我能不能在你這裡借住一宿?就掛個單。迦葉尊者一看這個人,雖然有點超凡脫俗,但也不知道是何許人也。
  • 佛教通史 010-大千世界和十大弟子
    世尊入滅以後,傳說他就到了雲南的雞足山,等什麼呢?等彌勒降世,靜待龍華三會。下一個,第二弟子,多聞第一——阿難陀。阿難陀生於迦毗羅衛城,他跟佛陀是老鄉,不光是老鄉,他就是佛陀的堂弟。反佛的最主要勢力是提婆達多,他其實是提婆達多的親弟弟。釋迦的父親叫:淨飯王,阿難陀的父親叫:甘露飯王。阿難陀對佛陀很不客氣,因為他跟佛陀關係親近嘛。
  • 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的摩訶迦葉,竟然與一女子生生世世皆為夫妻
    摩訶迦葉的讀法為「ma ha jia she」,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在梵語中,「摩訶」的意思是廣大、繁多、勝利,是以「摩訶迦葉」的意思是「大迦葉」。「迦葉」是梵文姓氏,轉譯為中文是「龜氏」,這是摩訶迦葉禪師出家前的姓氏。
  • 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
    在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中,最傑出的十大羅漢為十大弟子。在有些古寺中,釋迦牟尼佛像和十大弟子是安奉在一殿的。現在從修行成就、尊位來簡要的介紹一下。1.上行第一摩訶迦葉詳名為摩訶迦葉婆,他專修頭陀行。他生性博聞強記,侍從佛陀25年之久,所以在經典的結集大事中,大部分經文都是憑他的記憶口傳的。他天性慈悲溫和,容貌俊俏得女子喜愛,屢屢蒙受女難。於120歲滅度。因為他聞一知十故稱為多聞第一。3.智慧第一舍利弗也稱舍利弗多羅。舍利是其母親之名,弗多羅譯為子,所以經典中也稱其舍利子。
  • 佛陀故事會:佛陀的十大弟子 天眼第一阿那律尊者
    佛陀的十大弟子,天眼第一阿那律尊者。(圖片來源:資料圖)阿那律是甘露飯王的次子,又譯為「阿冕樓陀」,漢譯「無貧」、「如意」。過去世以裨飯施闢支佛,九十一劫人天之中受如意樂,故名。佛陀知道此事,親敬佩。從這一事件,可以看出佛在僧團中,從不高人一等,與弟子的關係是慈愛和平等相處。天眼第一佛為阿那律縫衣以後,對他雙目失明,十分憐憫,教他修習金剛照明三昧;不久,獲證天眼通。不論遠近內外,肉眼看不到的地方,證天眼通的阿那律一目了然。
  • 佛教通史 011-從迦葉到羅睺羅-各種第一
    看看釋迦牟尼這些弟子裡,不是他的老鄉就是他的親戚,要不然就是他哥們兒的外甥,跟伊斯蘭教差不多。富樓那的父親,本身就是淨飯王的國師。(富樓那)這個人非常善於辯論,所以號稱:說法第一。他這一生致力於傳播佛教。大家都知道傳法必須嘴很好使,他是我們已知最早的布道者。這兩個在中國大家不是很熟,中國比較熟的是前三個,摩訶迦葉、阿難和舍利弗。
  • 佛陀初說法之日的紀念——苦集滅道四聖諦
    在鹿野苑,佛陀向憍陳如等五位比丘弟子,講說了苦、集、滅、道四聖諦法要,五位比丘弟子對佛陀所說之法,領受奉行,從而證悟了阿羅漢的聖果。在大乘佛法興起以來,自利利他、自覺覺他的菩薩道,是廣大佛子所信受的成佛之道。而已經進入寂靜涅槃的阿羅漢,也會在佛陀度一切眾生皆入一佛乘的悲心大願攝受下,回小向大,證悟無上菩提。
  • 佛陀入滅前所說的「寂滅為樂」,是讓眾生惜時如金,刻苦用功嗎?
    佛陀入滅前,為弟子做最後一次開示,《大般涅槃經》中有言:「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隨後佛陀又告誡弟子:「我今雖是金剛之體,亦復不免無常所遷。」很多人讀佛經至此,會發出感慨,覺得佛陀涅槃前所說的「寂滅為樂」,是說明世事無常,勸誡眾生惜時,在修行上刻苦用功,爭取早日成就佛果。但是,對於何為「寂滅為樂」,小編卻有不同的看法。
  • 佛教:舍利佛尊者,佛陀弟子中智慧第一,於未來世號「華光如來」
    在佛教的發展史中,滿天諸佛菩薩皆有其緣起,而佛陀眾多弟子中,尤以十大弟子最為著名,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其中之一的佛教:舍利佛尊者,佛陀弟子中智慧第一,於未來世號「華光如來」:舍利佛尊者乃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智力捷疾勝眾,常破外道邪說,顯揚正教,歸佛後常隨從佛陀輔翼聖化,為諸弟子中之上首;復以聰明勝眾,被譽為佛弟子中「智慧第一」
  • 為什麼魔王波旬要阻礙佛陀悟道,還要讓佛陀早入涅槃呢?
    要知道就連婆羅門教的主神梵天都會勸請佛陀住世說法。那麼魔王波旬到底為什麼要這麼做呢?難道是因為佛陀悟道對他沒有什麼好處嗎?好處自然是有的,但是對于波旬來說,佛陀悟道,弊大於利。波旬的三個女兒前來擾佛這使波旬十分的害怕,也更加堅定了他繼續壞法的決心。
  • 佛陀十大弟子阿難尊者!
    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助師弘道,伴明師願行而居,就是蛻變自我、融入道緣環境的絕佳機緣;也是修福長慧的鍥機;(系統了解,找公眾往生心法進群指導)佛陀的十大弟子非福即慧,如迦葉尊者,代師為弟子們做解答;阿難尊者為後人做記錄;還有為道緣環境做護持以及布施的弟子們;但最受益的還是十大弟子
  • 佛陀的三個兒子:兩個成為大阿羅漢,一個墮入阿鼻地獄!
    然而,不太為人所知的是,據《十二遊經》、《五夢經》等記載,釋迦牟尼在出家前,曾有過三位妃子:瞿夷、耶輸陀羅和鹿野。佛陀的三個兒子中,羅睺羅最有出息,修行成就最高,廣為人們所知。儘管他在做沙彌時,也有過種種不如法的行為,為此還受到佛陀的訓誡;但他後來嚴守戒制,精進修道,得阿羅漢果,位列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以「密行第一」著稱。
  • 佛陀先說苦聖諦,方能令眾生信解善法,離苦得樂
    ▲佛陀在鹿野苑,為五比丘說苦聖諦在佛子的修行道業中,於佛涅槃時至心請求佛久住世,其悲心功德是非常大的。當佛陀在桫欏雙樹間入滅之際,諸天憂愁,諸人啼哭,身相曼妙的天女也在不住哽咽,涕淚縱橫。在《大般涅槃經》中記載說,諸天諸人,見到佛將涅槃,如同慈父離世一般無助痛哭,一切龍天護法部眾,也因佛陀涅槃而表現出巨大的憂愁苦懼。佛陀入滅之時,一切草木、藥樹、華葉都在那一剎那剖裂開來,須彌山王的層層眾生,因憂懼愁苦的緣故,也使山河大地幾欲傾頹摧折。須知,佛所入滅的,並非是如來的法身,而是應化於娑婆世界的化身。
  • 佛教根本·之六·遺教總結(佛陀的教法遺囑)
    (《雜阿含六三八經》)」有為之法,皆不免歸滅;佛陀色身亦是如此。由於預知時至,他從摩羯陀國的首府——王舍城出發,進行最後一次的行化。就在即將啟程時,曾經弒父的阿闍世王又要發動戰爭。由於對手——跋祗共和國非常繁榮,他不免猶豫;於是,請宰相出面,向佛請教。佛陀說:只要跋祗人能夠做到七點,他們就會始終保持興盛,而不會敗落。
  • 佛陀十大弟子中的著名建築師:舍利弗尊者
    舍利弗八歲時,即能通曉一切書籍。時摩竭陀國有吉利、阿伽羅兄弟二人宴請王太子、大臣論師,談古論今。八歲的舍利弗走上論師的寶座,與諸論師及其子弟辯論。舍利弗言詞清晰,義理周詳,語驚四座,折服了所有的人,受到人們的讚嘆。國王對他很欣賞,當即賜給他一個村莊。二十歲時拜六師刪惹夷為師,與同學目犍連為知友,經過一個時期學習,對刪惹夷的學問不滿,想另投高師。
  • 佛教常識:佛祖十大弟子都是誰,其中誰的智慧最高,誰的神通最大
    根據佛經記載,佛祖釋迦牟尼講經說法時,經常都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僧在場聽法,他們是佛的常隨眾,佛到哪裡講經,他們就跟到哪裡聽法。在諸大比丘僧中為上首的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他們分別是摩訶迦葉、大目犍連、富樓那、須菩提、舍利弗、羅睺羅、阿難陀、優婆離、阿那律、摩訶迦旃延,都是佛的聲聞弟子。